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学 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学 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的发展、二战以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国近现代城市化的发展,认识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转变。
2.通过了解城市化带来的住房条件、社会服务、社区机构的变化,认识城市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3.通过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认识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强化了城市的功能,便利了人们的生活;通过了解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给中国城市带来的变化。
4.通过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认识城市化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外城市化的演进;城市化带来的人民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难点:中国古代的城市化进程;近代城市化带来的社会。
【预习新知】
城市化的演进
1、开启: 后,城市化进程开启。
2、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 集中,乡村人口向 转移。
3、对城市化的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 和消费 ;对城市的 与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 的发展。
4、发展概况:
(1)英国:1851年, 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2)二战后: 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近代中国:
① 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
② 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③ 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居住条件的改善
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建筑技术的革新使住宅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19世纪50年代,___________发明了电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以来,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迅速普及。
城市还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丰富的生活用品。二战后,城市社区的公共从_________发展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个方面。各种服务设施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
基础设施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_________问世,________________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____________,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 严重,如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污染等。
2、私人汽车普及, 严重。
3、 分化,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设施落后。
4、 率上升, 者增加等。
【巩固训练】
1.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2.1890年,美国平均每套住房居住5.45人,纽约高达18.52人。1900年,纽约近400万人中有150万人住在贫民窟。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B.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C.工业化发展阻碍城市化 D.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3.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 )。
A.市民生活质量的近代化 B.城市环境的改善
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 D.租界开放的差异
4.二战后,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 )。
A.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B.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C.利润丰厚与企业盲目扩张 D.人口逐步向城市郊区聚集
5.1964年至1980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下表为这一时期我国部分区域城市分布变化表。这反映了( )。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设市城市数 占全国比重 设市城市数 占全国比重 设市城市数 占全国比重
1964年 68 40.7% 68 40.7 31 18.6
1980年 78 35.0% 100 44.8% 45 20.2%
A.区域经济实现了均衡发展
B.国家意志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
C.“八字方针”得到贯彻执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6.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的问题,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改进供水系统。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 )。
A.降低了人口平均寿命 B.推动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C.造成了城市环境的严重破坏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7.“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下列符合作者所表达的含义的有( )。
①蒸汽机为工业、交通运输提供新动力
②蒸汽机导致大气污染
③汽车导致交通拥堵、大气污染
④计算机及互联网使很多人沉迷网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曼彻斯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之一,也是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下表两则材料反映了曼彻斯特城市发展进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材料一 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1801年已发展到9.5万人,1841年有35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第二大城市
材料二 曼彻斯特在1794年至1811年,19岁以下的财产犯罪人数占总犯罪人数的26%,到了1820年至1822年,这一数字则上升为48%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经济发展导致财产犯罪猛增
C.城市化进程与社会问题并行 D.曼彻斯特城市管理严重滞后
9.1932年,有中国学者在《谈市政管理》中写道:“若管理得法,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并进,是很容易达于优良地步的,文化自然发扬,实业自易振兴,文明的程度,亦易增高,国家的富强,亦指日可待。”这一认识反映出当时( )。
A.西方工业文明开始传入中国 B.国人积极探索城市现代化道路
C.城市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D.民族复兴的社会案件已经具备
10.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 B.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
C.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D.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西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材料中“纽约高达18.52人”的现象发生,故B项正确,A项错误;工业化会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故C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属于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可知,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故选C项;材料主旨强调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未涉及市民生活质量,排除A项;近代中国城市环境的改善仅为材料的一方面,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未涉及不同地区租界开放的差异,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尤其是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也逐渐推广到全世界,故A项正确;B、C两项不属于直接原因,排除;人口向城市郊区的聚集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没有体现出区域经济实现了均衡发展,排除A项;由题干材料可知,在这一时期国家对中西部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从而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这反映了国家意志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故选B项;“八字方针”主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得到贯彻执行,没有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排除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从1984年开始的,材料体现不出这一变化特点,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导致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样也导致城市化进程中问题众多,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颁布并实行了众多措施,比如颁布法律维持公共卫生,这说明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故B项正确;人口平均寿命降低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所示措施明显有利于城市环境优化,故C项错误;贫富分化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①体现出科学的积极影响,与材料“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符;②③④体现出科学的负面影响,与材料“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相符。故选D项。
8.答案:C
解析: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可知,随着曼彻斯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财产犯罪人数猛增,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综上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与社会问题并行,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9.答案:B
解析:该学者通过撰文对城市管理进行了探讨,意在推动城市文明发展,促进国家富强,故选B项;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开始传入中国,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该学者对城市现代化的探索和主张,并非现实中“城市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故排除C项;1932年,中国尚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复兴的社会条件远未具备,故排除D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新式石库门建筑”“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推动了上海城市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重视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排除A、C两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