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十校联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十校联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十校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24七下·嘉兴期中)下面几位同学的话能够体现悦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是(  )
A.小吉:脸上的小痘痘是我最大的痛,我都不太敢出门了。
B.小建:我嗓子变哑了,说话像公鸡打鸣,真难听!
C.小芸:虽然这一年我只长高了一点点,但我认为只要健康就好。
D.小军:我长喉结了,感觉太难为情了!
2.(2024七下·嘉兴期中)有人问居里夫人:“您认为成才的诀窍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回答说:“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
②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③只要有自信心,没有专业知识也可以获得成功
④自信的人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3.(2024七下·嘉兴期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名言名句中,与其意义相通的是(  )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024七下·嘉兴期中)青春要放飞理想,但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这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这里的“底线”是指(  )
A.不说谎,不骗人 B.遵守道德和法律
C.能判断是非善恶 D.能拒绝不良诱感
5.(2024七下·嘉兴期中)“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下列古语与这句话的核心意涵最相一致的是(  )
A.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B.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2024七下·嘉兴期中)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勇于质疑
②学习中要有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③摆脱思维定式,不与他人交流
④会提问是人与动物的唯一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七下·嘉兴期中)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一生五易画风,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他经常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
②模仿必然走向死亡,创新带来新生
③要敢于打破常规,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④开发创造潜力,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4七下·嘉兴期中)对下侧漫画《新校规》认识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杜绝中学生早恋
B.不利于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
C.不利于男女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D.不便于把握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的尺度
9.(2024七下·嘉兴期中)小蕊在日记中写道:“有时我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但有时却非常胆小;回到家后我与父母无话可说,但经常向闺蜜小兰诉说心中的秘密。”小蕊的日记主要体现出青春期矛盾心理的(  )
A.闭锁与开放;反抗与依赖 B.反抗与依赖;勇敢与怯懦
C.勇敢与怯懦;闭锁与开放 D.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
10.(2024七下·嘉兴期中)据《隋书》记载,隋西京太仓,东都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所储米粟,多的达千万石,少的也有数百万石。长安、洛阳和太原府库所储存的布帛,也各有几千万匹。这反映隋朝(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使中国重新走向统一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D.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
11.(2024七下·嘉兴期中)下图是隋大运河示意图。隋朝有位杭州的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他走运河水路,他需要经过下列哪条路线(  )
A.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C.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12.(2024七下·嘉兴期中)课堂上,同学们正在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周老师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正确答案应该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024七下·嘉兴期中)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据此回答下题。
13.上述材料中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行
C.遣唐使来访 D.鉴真东渡
14.上述材料中体现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是(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开放的对外政策
C.社会的繁荣稳定 D.统治者大力支持
15.(2024七下·嘉兴期中)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利工具,以下最适合填入右侧思维导图空白方框的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
16.(2024七下·嘉兴期中)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主观认识,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的历史事件。以下哪句话是观点(  )
A.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
B.唐太宗虚心纳谏任用贤才,使唐朝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
C.710年,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D.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平定全国。
17.(2024七下·嘉兴期中)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是几位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的示意图,其中能正确反应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情况且时间顺序正确的示意图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①④ D.②③④
18.(2024七下·嘉兴期中)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措施的是(  )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
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
19.(2024七下·嘉兴期中)有人评价唐末五代是个“粗人以战斗取富贵”的时代,而到了宋朝却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格局,这与宋朝的哪项政策有关(  )
A.强干弱枝 B.重武轻文 C.用人唯才 D.重文轻武
20.(2024七下·嘉兴期中)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宋朝经商时间不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②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③宋代词人层出不穷,如苏轼、李清照等
④北宋出现了纸币“交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24七下·嘉兴期中)上联: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下联: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与以上对联赞颂的历史人物有关的是(  )
A.岳飞抗金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文成公主入藏
22.(2024七下·嘉兴期中)毛主席酷爱读史,《资治通鉴》是他的床头书之一。以下历史时间可能在《资治通鉴》中检索到的有(  )
①元统一
②郾城大捷
③开科举制
④玄奘西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2024七下·嘉兴期中)北宋完全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民宅当街开门,店铺和作坊临街建造,街市、早市、夜市以及临时性的“勾栏”“瓦子”等娱乐场所和集市大量出现,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突破了市的界限。这反映了(  )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
24.(2024七下·嘉兴期中)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B.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时代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个大题,共52分)
25.(2024七下·嘉兴期中)升入初中以来,同学们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在班级群里聊开了。
小尤
真让我郁闷。最近嗓音沙哑难听并且脸上长了青春痘,有些莫名的烦躁,感到孤独,脾气也见长了,老喜欢和家人“抬杠”,还常常控制不住自己。难道我是得了什么病吗 小溪
哈哈,我也有同感,这不是得病,而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我觉得你应该这样排解………
小城
听说班长天天早起背半小时的英语。哎!我是不想吃这种苦了,反正我成绩不好,又没有什么特长,对社会做不了贡献,不如得过且过,让自己开心些。 小苏
最近我妈妈一直要求我不要和男同学玩,她说这样不好,唉~我该怎么说服她呢?到底应该怎样与异性交往呢?
(1)请运用“直面矛盾心理”的相关知识,将小溪的话补充完整。
(2)小城的话反映了他缺乏什么品质 他应该如何培养这一品质
(3)你认为小苏应该如何说服她的妈妈?并为她解答疑问。
26.(2024七下·嘉兴期中)行己有耻,止于至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之路》中有:“行己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陆九渊说:“兄质性笃厚,行己有耻,不至有是。”
材料二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校训已多次修改。2010年,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校训是“求真、向善、尚美、创新”八字,后来要修改校训,学校发动全体师生,提出了很多方案,经过多次教职工会议讨论,最终确定了“行己有耻 君子不器”这个新校训。
材料三 张桂梅创办的华坪女中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3年,有两千多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佳绩频出之时,校长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 10余种疾病。她每天靠吃止疼药坚持工作。她走过11万千米的家访路,把别人捐给她个人的钱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女孩们。张桂梅拿命在践行让女孩受高等教育就能改变三代人命运的初衷。她说:“听到学生们毕业后能为社会作贡献,我觉得值了。”
(1)联系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古人崇尚“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么做?
(3)在张桂梅的身上散发着哪些榜样的魅力 她的事迹启示我们应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27.(2024七下·嘉兴期中)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禅周自代擘雄图,独秀英华夸美须。薄赋轻徭创科举,均田纾困铸隋铢。平南治北开皇律,裕国齐家勉佛徒。忍把江山托杨广,穷奢极武遣天诛。
——十帝吟之五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原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李处权 《土贵要予赋水轮》
材料四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高明《琵琶记》
(1)材料一中“禅周自代擘雄图”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介绍其丰功伟绩。
(2)材料二反映唐朝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诗句描写的太平盛世的名称及成因。
(3)指出材料三是生产工具的名称。除此之外,唐朝还改进并制成了什么农具?
(4)指出与该诗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选官制度,简要介绍隋唐时期该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演变过程。
28.(2024七下·嘉兴期中)某校702班学生为了更系统了解宋元的发展,开展了“宋元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微项目学习,请你一起学习。
项目一【解读地图——研历史趋势】
图4 图5
项目二【观察图片——析繁荣表现】
图 6 图7 图8
项目三【分析史料——探制度变革】
元朝同宋朝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朝的地方政权不交给地方,仍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 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史料1: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史料2:汪大渊《岛夷志略》
(1)由地图4到地图5,表明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什么趋势?
(2)请结合上面三组图片,简述宋朝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
(3)史料1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说说这一政治制度有什么影响?
(4)史料2反映元朝对一些边疆地区的正式管辖,举例说明有哪些?(至少2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分析可知,虽然这一年我只长高了一点点,但我认为只要健康就好,这是能够体现悦纳生理变化,故C正确。
小吉、小建、小军的观点都是不能悦纳生理变化的表现,故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青春期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自我悦纳是指个体能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使自我得到良好的发展,自我悦纳不仅指接纳自己人格中的优点、长处,更要接受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接受不足这个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改讲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妄自菲薄,失去信心。
2.【答案】A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您认为成才的诀窍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回答说:“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说明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自信的人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故①④正确。
“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只要有自信心,没有专业知识也可以获得成功”说法太绝对,故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自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3.【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都强调了要提高道德素质,端正自己的行为,故③④符合题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了爱国主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强调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止于至善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4.【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青春要放飞理想,但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这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这里的“底线”是指遵守道德和法律,故B正确。
材料没有强调 不说谎,不骗人 、能判断是非善恶、能拒绝不良诱感,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行己有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塑造着我们自己。“行已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5.【答案】D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话告诉我们,人生要自立,依赖心理阻碍我们走向自立自强,表明一个人要生存,要自立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人生当自强,故D正确。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强调了努力奋斗的价值,故A不符合题意;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故B不符合题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调了宽容的美德,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自强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6.【答案】A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句话启示我们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勇于质疑,学习中要有批判的精神和勇气,故①②正确。
“摆脱思维定式,不与他人交流”是错误的,不利于发掘潜力,故③错误;
会提问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不是唯一区别,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独立思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批判不仅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而且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7.【答案】C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画家齐白石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后示我们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要敢于打破常规、开发创造潜力,不断创新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故①③④正确。
模仿不会走向死亡的,创新带来新生,故②: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独立思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批判不仅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而且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8.【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学校的新校规的制定没有考虑到男女生正常交往的积极意义,新校规会影响男女生的正常交往,不利于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影响男女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便于把握男女生之间交往的尺度,故BCD说法正确。
“杜绝”的说法绝对,故A错误。
此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符合题意的为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男女生交往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爱情意味着欣赏和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9.【答案】C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有时我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但有时却非常胆小,体现了勇敢与怯儒;回到家后我与父母无话可说,但经常向闺蜜小兰诉说心中的秘密,体现了闭锁与开放,故C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闭锁与开放;反抗与依赖,反抗与依赖;勇敢与怯懦,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青春期矛盾心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令闭锁与开放:一方面,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内心活动更加丰富,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少了;另一方面,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关心和理解,不断寻找朋友而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无保留。
10.【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隋西京太仓,东都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所储米粟,多的达千万石……”可知,隋朝时期,无论是官仓,还是民仓都保存了大量的粮食布帛,说明隋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达,社会经济呈现繁荣发展,故选D项。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隋朝经济状况,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政治状况,排除A项。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对峙局面,但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隋朝经济状况,排除B项。
材料信息表明隋朝国家物资储备充足,并没有反映江南地区的开发发展,排除C项。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隋朝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本题考点是隋朝大运河。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从南往北分别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所以譔书生从杭州出发去洛阳参加科举考试,走运河水路,需要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故选B项。
永济渠位于大运河北段,连通涿郡与洛阳,排除A项。
邗沟的起点是扬州,不是杭州,排除C项。
大运河由南至北走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即可到达洛阳,不用经过永济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 隋大运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 隋大运河 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结合所学分析:
A:隋文帝,隋朝开国君主,开创“开皇之治”,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排除A项。
B:隋炀帝,设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下令开凿大运河,统治残暴,故选B项。
C: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开创了唐朝“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排除C项。
C: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炀帝。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隋炀帝的相关史实。
【答案】13.B
14.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时期中外交流。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题关键信息“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可知,反映的是中外交流,结合所学分析:
A: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民族交流,排除A项。
B:唐朝时期,玄奘西行,“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故选B项。
C:遣唐使来访,以学习唐朝文化为核心,排除C项。
D: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是把中国文化传播域外,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14.据材料信息“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可知,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故选C项。
材料反映了唐朝繁荣稳定,促进中外交流,没有涉及开明的民族政策,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唐朝繁荣稳定,促进中外交流,没有涉及开放的对外政策,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唐朝繁荣稳定,促进中外交流,没有涉及统治者大力支持,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思维导图信息“隋朝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结合所学可知,该思维导图叙述的是隋唐历史,体现了隋唐的繁荣与开放,故空白方框应填繁荣与开放,故选C项。
夏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代,排除A项。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排除B项。
辽宋夏金元的阶段发展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中国社会阶段性特征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历史观点”,结合所学分析:
A:“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对“玄奘西行”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
B:“唐太宗虚心纳谏任用贤才,使唐朝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是对“唐太宗统治”的主观认识,属于历史观点,故选B项。
C:“710年,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是对“金城公主入藏”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C项。
D:“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平定全国”是对“李渊建唐”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太宗贞观之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史学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
17.【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正确反应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情况且时间顺序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①916年契丹建辽,960年赵匡胤建宋,1038年党项建西夏,形成北宋与辽和西夏对峙局面;②1125年金灭辽,形成与北宋和西夏并立局面;③与南宋和西夏并立的政权是金,辽已被金所灭;④1127年金灭北宋,赵构建南宋,形成南宋与西夏和金对峙局面。
综上分析可知,能正确反应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情况且时间顺序正确的示意图是①②④,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辽宋夏金的更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辽宋夏金政权更替的相关史实。
18.【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指的是军事上“收其精兵”,排除A项。
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指的是政治“稍夺其权”,排除B项。
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指的是地方上“稍夺其权”,排除C项。
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指的是制钱谷,经济上“夺其权”,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强化专制集权。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北宋强化专制集权的相关史实。
19.【答案】D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宋朝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格局”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建立后, 吸取唐末五代以来武将擅权的弊端,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提升了文官地位,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格局,故选D项。
“强干弱枝”是北宋的国防策略,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排除A项。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体现了重文轻武,并非是重武轻文,排除B项。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体现了重文轻武,未体现用人唯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北宋重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
20.【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兴盛”,结合所学可知:
①宋朝时期,打破了市的时间、地点限制,经商时间不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符合题意。
②宋朝时期,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与城市商业经济兴盛无关,不能佐证观点,不合题意。
③两宋时期,词文学繁荣,词人层出不穷,如苏轼、李清照等,不能佐证观点,不合题意。
④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四海地区已出现了纸币“交子”,促进商业发展,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①④能够佐证材料观点,故选B项。②③不能够佐证材料观点,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城市商业兴盛,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相关史实。
21.【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偏安局面”反映的是南宋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偏安江南,而主战派将领岳飞主张北伐抗金,收复失地,却被“莫须有”罪名杀害,所以对联赞颂的历史人物有关的是岳飞,故选A项。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排除B项。
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倭,打击了倭寇,维护民众利益,排除C项。
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之间交流交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22.【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资治通鉴》”,结合所学可知:《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而元朝统一是1279年,南宋灭亡后,郾城大捷是南宋岳飞抗金取得的胜利,所以在《资治通鉴》中不可能检索到元统一、郾城大捷,故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可以在《资治通鉴》中检索到,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 《资治通鉴》 ,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 《资治通鉴》 的相关史实。
23.【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北宋完全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突破了市的界限”可知,材料表明北宋时期,打破了市的时间、空间限制,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兴盛,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日益增强,故选A项。
材料内容反映了北宋市坊界限已打破,并未反映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排除B项。
材料内容反映了北宋市坊界限已打破,没有体现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排除C项。
材料内容反映了北宋市坊界限已打破,说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4.【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结合所学分析:
A: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称霸,交替掌握政权,排除A项。
B: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时代,摄像B项。
C: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C项。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史实。
25.【答案】(1)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②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③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2)自强品质。①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②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3)告诉妈妈男女生交往的意义:①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②有助于我们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③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与异性交往应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正确认识自我;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运用“直面矛盾心理”的相关知识,将小溪的话补充完整。首先应把握“直面矛盾心理”的相关知识,然后概括材料内容,围绕同学们的麻烦,说明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等。
(2)此题要求指出小城的话反映了他缺乏什么品质,并说明他应该如何培养这一品质。围绕材料内容分析,可知小城的话反映了他缺乏自强品质。对此应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②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3)此题要求指出你认为小苏应该如何说服她的妈妈,并为她解答疑问。联系教材知识,应告诉妈妈男女生交往的意义: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有助于我们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要明确与异性交往应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点评】此题考查男女生交往、矛盾心理、自强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围绕四位同学的观点设置了三个问题,应把握青春期的相关知识,联系教材知识作答,要注意表达的规范与精准。
26.【答案】(1)行己有耻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表达出相近意思即可得1分)
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行己有耻要求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④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⑤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3)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止于至善等。
止于至善要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④以修身为本。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联系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概括材料内容,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行己有耻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表达出相近意思即可得1分)
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此题要求指出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么做。概括材料内容,从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等方面说明。
(3)此题要求指出在张桂梅的身上散发着哪些榜样的魅力,并说明她的事迹启示我们应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概括材料内容,围绕“她每天靠吃止疼药坚持工作。她走过11万千米的家访路,把别人捐给她个人的钱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女孩们”等,说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止于至善等。启示应围绕张桂梅的先进事迹,说明止于至善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以修身为本。
【点评】此题考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把握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知识,明确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要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和精准性。
27.【答案】(1)隋文帝,581年,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开皇之治”。
(2)水稻、粟,开元盛世。原因:唐初的“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玄宗采取了一些政治改革。任用贤能、改革吏治、发展经济、提倡节俭等,使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筒车;曲辕犁。
(4)科举制。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人物:据材料一“禅周自代擘雄图,独秀英华夸美须。薄赋轻徭创科举,均田纾困铸隋铢”,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是隋文帝,581年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功绩:据材料一“薄赋轻徭创科举,均田纾困铸隋铢。平南治北开皇律,裕国齐家勉佛徒”并结合所学可知,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开皇之治”。
(2)作物:据材料二“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原俱丰”可知,唐朝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粟。
盛世:据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知,“开元”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局面。结合所学可知,唐初的“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玄宗采取了一些政治改革。任用贤能、改革吏治、发展经济、提倡节俭等,使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据材料三“江南水轮不假人”“一轮十筒挹且注”可知,材料三反映的生产工具是筒车;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还改进并制成了曲辕犁。
(4)据材料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诗反映的现象是科举制。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文帝。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隋朝统治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开元盛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生产工具的改进。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科举制的相关史实。
28.【答案】(1)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或由民族分裂逐渐走向民族融合)
(2)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秧马,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或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如景德镇的瓷器工艺先进等;商业繁荣,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和商标。
(3)行省制度;元代以后继续被沿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或这一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元朝。)
(4)①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对澎湖和琉球进行管辖,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②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
【解析】【分析】(1)据材料项目一【解读地图——研历史趋势】可知,图4是辽、西夏、北宋形势图,反映了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于分裂,图5是元朝形势图,结合所学可知,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结合了分裂局面,国家实现大一统,故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或由民族分裂逐渐走向民族融合)
(2)表现:据材料项目二【观察图片——析繁荣表现】可知,图6是宋朝秧马,用于拔秧、插秧;图7是宋朝白瓷精品,反映了手工业发展水平高超;图8是纸币“交子”,反映了商业经济的繁荣。
(3)制度:据材料项目三【分析史料——探制度变革】史料1“元朝的地方政权不交给地方,仍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元代以后继续被沿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或这一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元朝。)
(4)据材料项目三【分析史料——探制度变革】史料2“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 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对澎湖和琉球进行管辖,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元朝统一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经济繁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朝经济繁荣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行省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边疆管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元朝边疆管理的相关史实。
1 / 1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十校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24七下·嘉兴期中)下面几位同学的话能够体现悦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是(  )
A.小吉:脸上的小痘痘是我最大的痛,我都不太敢出门了。
B.小建:我嗓子变哑了,说话像公鸡打鸣,真难听!
C.小芸:虽然这一年我只长高了一点点,但我认为只要健康就好。
D.小军:我长喉结了,感觉太难为情了!
【答案】C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分析可知,虽然这一年我只长高了一点点,但我认为只要健康就好,这是能够体现悦纳生理变化,故C正确。
小吉、小建、小军的观点都是不能悦纳生理变化的表现,故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青春期变化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自我悦纳是指个体能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使自我得到良好的发展,自我悦纳不仅指接纳自己人格中的优点、长处,更要接受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接受不足这个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改讲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妄自菲薄,失去信心。
2.(2024七下·嘉兴期中)有人问居里夫人:“您认为成才的诀窍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回答说:“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
②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③只要有自信心,没有专业知识也可以获得成功
④自信的人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您认为成才的诀窍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回答说:“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说明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自信的人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故①④正确。
“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只要有自信心,没有专业知识也可以获得成功”说法太绝对,故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自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3.(2024七下·嘉兴期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名言名句中,与其意义相通的是(  )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都强调了要提高道德素质,端正自己的行为,故③④符合题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了爱国主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强调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止于至善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4.(2024七下·嘉兴期中)青春要放飞理想,但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这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这里的“底线”是指(  )
A.不说谎,不骗人 B.遵守道德和法律
C.能判断是非善恶 D.能拒绝不良诱感
【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青春要放飞理想,但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这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这里的“底线”是指遵守道德和法律,故B正确。
材料没有强调 不说谎,不骗人 、能判断是非善恶、能拒绝不良诱感,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行己有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塑造着我们自己。“行已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5.(2024七下·嘉兴期中)“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下列古语与这句话的核心意涵最相一致的是(  )
A.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B.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答案】D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话告诉我们,人生要自立,依赖心理阻碍我们走向自立自强,表明一个人要生存,要自立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人生当自强,故D正确。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强调了努力奋斗的价值,故A不符合题意;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故B不符合题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调了宽容的美德,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自强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6.(2024七下·嘉兴期中)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勇于质疑
②学习中要有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③摆脱思维定式,不与他人交流
④会提问是人与动物的唯一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这句话启示我们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勇于质疑,学习中要有批判的精神和勇气,故①②正确。
“摆脱思维定式,不与他人交流”是错误的,不利于发掘潜力,故③错误;
会提问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不是唯一区别,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独立思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批判不仅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而且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7.(2024七下·嘉兴期中)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一生五易画风,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他经常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
②模仿必然走向死亡,创新带来新生
③要敢于打破常规,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④开发创造潜力,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画家齐白石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后示我们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要敢于打破常规、开发创造潜力,不断创新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故①③④正确。
模仿不会走向死亡的,创新带来新生,故②: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独立思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批判不仅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而且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8.(2024七下·嘉兴期中)对下侧漫画《新校规》认识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杜绝中学生早恋
B.不利于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
C.不利于男女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D.不便于把握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的尺度
【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学校的新校规的制定没有考虑到男女生正常交往的积极意义,新校规会影响男女生的正常交往,不利于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影响男女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便于把握男女生之间交往的尺度,故BCD说法正确。
“杜绝”的说法绝对,故A错误。
此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符合题意的为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男女生交往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爱情意味着欣赏和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9.(2024七下·嘉兴期中)小蕊在日记中写道:“有时我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但有时却非常胆小;回到家后我与父母无话可说,但经常向闺蜜小兰诉说心中的秘密。”小蕊的日记主要体现出青春期矛盾心理的(  )
A.闭锁与开放;反抗与依赖 B.反抗与依赖;勇敢与怯懦
C.勇敢与怯懦;闭锁与开放 D.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
【答案】C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有时我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但有时却非常胆小,体现了勇敢与怯儒;回到家后我与父母无话可说,但经常向闺蜜小兰诉说心中的秘密,体现了闭锁与开放,故C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闭锁与开放;反抗与依赖,反抗与依赖;勇敢与怯懦,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青春期矛盾心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令闭锁与开放:一方面,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内心活动更加丰富,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少了;另一方面,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关心和理解,不断寻找朋友而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无保留。
10.(2024七下·嘉兴期中)据《隋书》记载,隋西京太仓,东都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所储米粟,多的达千万石,少的也有数百万石。长安、洛阳和太原府库所储存的布帛,也各有几千万匹。这反映隋朝(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使中国重新走向统一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D.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隋西京太仓,东都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所储米粟,多的达千万石……”可知,隋朝时期,无论是官仓,还是民仓都保存了大量的粮食布帛,说明隋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达,社会经济呈现繁荣发展,故选D项。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隋朝经济状况,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政治状况,排除A项。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对峙局面,但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隋朝经济状况,排除B项。
材料信息表明隋朝国家物资储备充足,并没有反映江南地区的开发发展,排除C项。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隋朝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11.(2024七下·嘉兴期中)下图是隋大运河示意图。隋朝有位杭州的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他走运河水路,他需要经过下列哪条路线(  )
A.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C.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本题考点是隋朝大运河。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从南往北分别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所以譔书生从杭州出发去洛阳参加科举考试,走运河水路,需要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故选B项。
永济渠位于大运河北段,连通涿郡与洛阳,排除A项。
邗沟的起点是扬州,不是杭州,排除C项。
大运河由南至北走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即可到达洛阳,不用经过永济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 隋大运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 隋大运河 的相关史实。
12.(2024七下·嘉兴期中)课堂上,同学们正在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周老师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正确答案应该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结合所学分析:
A:隋文帝,隋朝开国君主,开创“开皇之治”,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排除A项。
B:隋炀帝,设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下令开凿大运河,统治残暴,故选B项。
C: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开创了唐朝“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排除C项。
C: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炀帝。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隋炀帝的相关史实。
(2024七下·嘉兴期中)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据此回答下题。
13.上述材料中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行
C.遣唐使来访 D.鉴真东渡
14.上述材料中体现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是(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开放的对外政策
C.社会的繁荣稳定 D.统治者大力支持
【答案】13.B
14.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时期中外交流。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题关键信息“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可知,反映的是中外交流,结合所学分析:
A: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民族交流,排除A项。
B:唐朝时期,玄奘西行,“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故选B项。
C:遣唐使来访,以学习唐朝文化为核心,排除C项。
D: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是把中国文化传播域外,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14.据材料信息“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可知,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故选C项。
材料反映了唐朝繁荣稳定,促进中外交流,没有涉及开明的民族政策,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唐朝繁荣稳定,促进中外交流,没有涉及开放的对外政策,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唐朝繁荣稳定,促进中外交流,没有涉及统治者大力支持,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15.(2024七下·嘉兴期中)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利工具,以下最适合填入右侧思维导图空白方框的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思维导图信息“隋朝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结合所学可知,该思维导图叙述的是隋唐历史,体现了隋唐的繁荣与开放,故空白方框应填繁荣与开放,故选C项。
夏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代,排除A项。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排除B项。
辽宋夏金元的阶段发展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中国社会阶段性特征的相关史实。
16.(2024七下·嘉兴期中)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主观认识,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的历史事件。以下哪句话是观点(  )
A.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
B.唐太宗虚心纳谏任用贤才,使唐朝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
C.710年,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D.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平定全国。
【答案】B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历史观点”,结合所学分析:
A:“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对“玄奘西行”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
B:“唐太宗虚心纳谏任用贤才,使唐朝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是对“唐太宗统治”的主观认识,属于历史观点,故选B项。
C:“710年,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是对“金城公主入藏”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C项。
D:“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平定全国”是对“李渊建唐”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太宗贞观之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史学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
17.(2024七下·嘉兴期中)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是几位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的示意图,其中能正确反应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情况且时间顺序正确的示意图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①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正确反应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情况且时间顺序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①916年契丹建辽,960年赵匡胤建宋,1038年党项建西夏,形成北宋与辽和西夏对峙局面;②1125年金灭辽,形成与北宋和西夏并立局面;③与南宋和西夏并立的政权是金,辽已被金所灭;④1127年金灭北宋,赵构建南宋,形成南宋与西夏和金对峙局面。
综上分析可知,能正确反应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情况且时间顺序正确的示意图是①②④,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辽宋夏金的更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辽宋夏金政权更替的相关史实。
18.(2024七下·嘉兴期中)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措施的是(  )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
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指的是军事上“收其精兵”,排除A项。
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指的是政治“稍夺其权”,排除B项。
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指的是地方上“稍夺其权”,排除C项。
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指的是制钱谷,经济上“夺其权”,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强化专制集权。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北宋强化专制集权的相关史实。
19.(2024七下·嘉兴期中)有人评价唐末五代是个“粗人以战斗取富贵”的时代,而到了宋朝却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格局,这与宋朝的哪项政策有关(  )
A.强干弱枝 B.重武轻文 C.用人唯才 D.重文轻武
【答案】D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宋朝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格局”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建立后, 吸取唐末五代以来武将擅权的弊端,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提升了文官地位,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格局,故选D项。
“强干弱枝”是北宋的国防策略,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排除A项。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体现了重文轻武,并非是重武轻文,排除B项。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体现了重文轻武,未体现用人唯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北宋重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
20.(2024七下·嘉兴期中)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宋朝经商时间不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②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③宋代词人层出不穷,如苏轼、李清照等
④北宋出现了纸币“交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兴盛”,结合所学可知:
①宋朝时期,打破了市的时间、地点限制,经商时间不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符合题意。
②宋朝时期,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与城市商业经济兴盛无关,不能佐证观点,不合题意。
③两宋时期,词文学繁荣,词人层出不穷,如苏轼、李清照等,不能佐证观点,不合题意。
④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四海地区已出现了纸币“交子”,促进商业发展,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①④能够佐证材料观点,故选B项。②③不能够佐证材料观点,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城市商业兴盛,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相关史实。
21.(2024七下·嘉兴期中)上联: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下联: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与以上对联赞颂的历史人物有关的是(  )
A.岳飞抗金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偏安局面”反映的是南宋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偏安江南,而主战派将领岳飞主张北伐抗金,收复失地,却被“莫须有”罪名杀害,所以对联赞颂的历史人物有关的是岳飞,故选A项。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排除B项。
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倭,打击了倭寇,维护民众利益,排除C项。
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之间交流交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22.(2024七下·嘉兴期中)毛主席酷爱读史,《资治通鉴》是他的床头书之一。以下历史时间可能在《资治通鉴》中检索到的有(  )
①元统一
②郾城大捷
③开科举制
④玄奘西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资治通鉴》”,结合所学可知:《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而元朝统一是1279年,南宋灭亡后,郾城大捷是南宋岳飞抗金取得的胜利,所以在《资治通鉴》中不可能检索到元统一、郾城大捷,故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可以在《资治通鉴》中检索到,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 《资治通鉴》 ,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 《资治通鉴》 的相关史实。
23.(2024七下·嘉兴期中)北宋完全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民宅当街开门,店铺和作坊临街建造,街市、早市、夜市以及临时性的“勾栏”“瓦子”等娱乐场所和集市大量出现,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突破了市的界限。这反映了(  )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材料“北宋完全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突破了市的界限”可知,材料表明北宋时期,打破了市的时间、空间限制,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兴盛,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日益增强,故选A项。
材料内容反映了北宋市坊界限已打破,并未反映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排除B项。
材料内容反映了北宋市坊界限已打破,没有体现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排除C项。
材料内容反映了北宋市坊界限已打破,说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4.(2024七下·嘉兴期中)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B.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时代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结合所学分析:
A: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称霸,交替掌握政权,排除A项。
B: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时代,摄像B项。
C: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C项。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个大题,共52分)
25.(2024七下·嘉兴期中)升入初中以来,同学们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在班级群里聊开了。
小尤
真让我郁闷。最近嗓音沙哑难听并且脸上长了青春痘,有些莫名的烦躁,感到孤独,脾气也见长了,老喜欢和家人“抬杠”,还常常控制不住自己。难道我是得了什么病吗 小溪
哈哈,我也有同感,这不是得病,而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我觉得你应该这样排解………
小城
听说班长天天早起背半小时的英语。哎!我是不想吃这种苦了,反正我成绩不好,又没有什么特长,对社会做不了贡献,不如得过且过,让自己开心些。 小苏
最近我妈妈一直要求我不要和男同学玩,她说这样不好,唉~我该怎么说服她呢?到底应该怎样与异性交往呢?
(1)请运用“直面矛盾心理”的相关知识,将小溪的话补充完整。
(2)小城的话反映了他缺乏什么品质 他应该如何培养这一品质
(3)你认为小苏应该如何说服她的妈妈?并为她解答疑问。
【答案】(1)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②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③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2)自强品质。①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②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3)告诉妈妈男女生交往的意义:①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②有助于我们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③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与异性交往应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正确认识自我;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运用“直面矛盾心理”的相关知识,将小溪的话补充完整。首先应把握“直面矛盾心理”的相关知识,然后概括材料内容,围绕同学们的麻烦,说明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等。
(2)此题要求指出小城的话反映了他缺乏什么品质,并说明他应该如何培养这一品质。围绕材料内容分析,可知小城的话反映了他缺乏自强品质。对此应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②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3)此题要求指出你认为小苏应该如何说服她的妈妈,并为她解答疑问。联系教材知识,应告诉妈妈男女生交往的意义: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有助于我们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要明确与异性交往应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点评】此题考查男女生交往、矛盾心理、自强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围绕四位同学的观点设置了三个问题,应把握青春期的相关知识,联系教材知识作答,要注意表达的规范与精准。
26.(2024七下·嘉兴期中)行己有耻,止于至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之路》中有:“行己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陆九渊说:“兄质性笃厚,行己有耻,不至有是。”
材料二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校训已多次修改。2010年,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校训是“求真、向善、尚美、创新”八字,后来要修改校训,学校发动全体师生,提出了很多方案,经过多次教职工会议讨论,最终确定了“行己有耻 君子不器”这个新校训。
材料三 张桂梅创办的华坪女中是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3年,有两千多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佳绩频出之时,校长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 10余种疾病。她每天靠吃止疼药坚持工作。她走过11万千米的家访路,把别人捐给她个人的钱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女孩们。张桂梅拿命在践行让女孩受高等教育就能改变三代人命运的初衷。她说:“听到学生们毕业后能为社会作贡献,我觉得值了。”
(1)联系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古人崇尚“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么做?
(3)在张桂梅的身上散发着哪些榜样的魅力 她的事迹启示我们应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答案】(1)行己有耻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表达出相近意思即可得1分)
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行己有耻要求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④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⑤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3)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止于至善等。
止于至善要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④以修身为本。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联系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概括材料内容,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行己有耻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表达出相近意思即可得1分)
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此题要求指出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么做。概括材料内容,从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等方面说明。
(3)此题要求指出在张桂梅的身上散发着哪些榜样的魅力,并说明她的事迹启示我们应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概括材料内容,围绕“她每天靠吃止疼药坚持工作。她走过11万千米的家访路,把别人捐给她个人的钱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女孩们”等,说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止于至善等。启示应围绕张桂梅的先进事迹,说明止于至善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以修身为本。
【点评】此题考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把握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知识,明确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要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和精准性。
27.(2024七下·嘉兴期中)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禅周自代擘雄图,独秀英华夸美须。薄赋轻徭创科举,均田纾困铸隋铢。平南治北开皇律,裕国齐家勉佛徒。忍把江山托杨广,穷奢极武遣天诛。
——十帝吟之五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原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李处权 《土贵要予赋水轮》
材料四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高明《琵琶记》
(1)材料一中“禅周自代擘雄图”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介绍其丰功伟绩。
(2)材料二反映唐朝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诗句描写的太平盛世的名称及成因。
(3)指出材料三是生产工具的名称。除此之外,唐朝还改进并制成了什么农具?
(4)指出与该诗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选官制度,简要介绍隋唐时期该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演变过程。
【答案】(1)隋文帝,581年,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开皇之治”。
(2)水稻、粟,开元盛世。原因:唐初的“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玄宗采取了一些政治改革。任用贤能、改革吏治、发展经济、提倡节俭等,使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筒车;曲辕犁。
(4)科举制。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人物:据材料一“禅周自代擘雄图,独秀英华夸美须。薄赋轻徭创科举,均田纾困铸隋铢”,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是隋文帝,581年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功绩:据材料一“薄赋轻徭创科举,均田纾困铸隋铢。平南治北开皇律,裕国齐家勉佛徒”并结合所学可知,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开皇之治”。
(2)作物:据材料二“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原俱丰”可知,唐朝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粟。
盛世:据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知,“开元”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局面。结合所学可知,唐初的“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玄宗采取了一些政治改革。任用贤能、改革吏治、发展经济、提倡节俭等,使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据材料三“江南水轮不假人”“一轮十筒挹且注”可知,材料三反映的生产工具是筒车;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还改进并制成了曲辕犁。
(4)据材料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诗反映的现象是科举制。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文帝。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隋朝统治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开元盛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生产工具的改进。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科举制的相关史实。
28.(2024七下·嘉兴期中)某校702班学生为了更系统了解宋元的发展,开展了“宋元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微项目学习,请你一起学习。
项目一【解读地图——研历史趋势】
图4 图5
项目二【观察图片——析繁荣表现】
图 6 图7 图8
项目三【分析史料——探制度变革】
元朝同宋朝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朝的地方政权不交给地方,仍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 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史料1: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史料2:汪大渊《岛夷志略》
(1)由地图4到地图5,表明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什么趋势?
(2)请结合上面三组图片,简述宋朝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
(3)史料1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说说这一政治制度有什么影响?
(4)史料2反映元朝对一些边疆地区的正式管辖,举例说明有哪些?(至少2个)
【答案】(1)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或由民族分裂逐渐走向民族融合)
(2)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秧马,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或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如景德镇的瓷器工艺先进等;商业繁荣,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和商标。
(3)行省制度;元代以后继续被沿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或这一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元朝。)
(4)①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对澎湖和琉球进行管辖,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②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元明清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
【解析】【分析】(1)据材料项目一【解读地图——研历史趋势】可知,图4是辽、西夏、北宋形势图,反映了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于分裂,图5是元朝形势图,结合所学可知,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结合了分裂局面,国家实现大一统,故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或由民族分裂逐渐走向民族融合)
(2)表现:据材料项目二【观察图片——析繁荣表现】可知,图6是宋朝秧马,用于拔秧、插秧;图7是宋朝白瓷精品,反映了手工业发展水平高超;图8是纸币“交子”,反映了商业经济的繁荣。
(3)制度:据材料项目三【分析史料——探制度变革】史料1“元朝的地方政权不交给地方,仍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元代以后继续被沿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或这一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元朝。)
(4)据材料项目三【分析史料——探制度变革】史料2“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 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对澎湖和琉球进行管辖,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元朝统一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经济繁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朝经济繁荣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行省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边疆管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元朝边疆管理的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