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7张PPT。魏蜀吴鼎立,西晋来统一,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对峙。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一、东晋南朝政局1、东晋建立思考:材料一中可以知道士族处在怎样的地位?材料一: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2、士族把持朝政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苻坚重视人才,励精图治,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3、前秦政权4、淝水之战(383年)时间:
交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为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383年前秦─东晋前秦大败以少胜多4、淝水之战 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相关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秦战败原因①民族矛盾严重,军心离散。
②前秦符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③战线过长。①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
②将领智足多谋,指挥得当。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东晋结束。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5、南朝政权南朝时期统治阶层地位的变化:
南朝后期,士族势力逐渐衰落,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1、结合资料,分析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资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广人稀”,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放火烧荒,耕种水田,百姓“无积聚而多贫”。
资料二:成书于6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的江南”地广野丰“,繁荣昌盛,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大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这一地区“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江南地区的得到开发江南经济水平低,发展落后江南富饶,经济得到发展。2、说一说: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二、江南经济的开发资料一:中国在魏晋之际正处于一个寒冷时期,气候变冷、过度开垦和战争的破坏,使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相比之下,江南气候酷热的状况有所缓解,尚待开发的资源及其丰富。
资料二: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导致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参考:从自然环境、历史原因、政治因素等角度分析)北民南迁 据史书记载,西晋后期北民南迁人口近百万。 为什么当时这么多北方人离开自己家乡,到原本并不富裕的江南地区去了? 躲避战乱。这对开发江南有什么作用?北民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最主要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⑤统治者的重视探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因素有那些呢?观察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观察与分析农业方面:南方牛耕水磨模型水 碓阅读课文,找一找相关成果表现。荆江大堤(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
(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 手工业手工业方面:东晋织成履(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
(丝织品产量激增)(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灌钢法)(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烧制)锦质护膊红地云珠日天锦丝织业南朝时发明灌钢法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中,然后反复锻打,能大大提高钢的质量。冶铸业南朝时发明灌钢法冶铸业青瓷楼阁飞鸟坛罐南朝·青釉刻花单柄壶南朝·青釉灯青瓷莲花尊手工业的发展——陶瓷找一找南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影响:1.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发展;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2.福建、广东和广西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西汉:2、南朝:3、宋朝:北南北南北南经济重心南北“经济重心”不能写成“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东汉隋朝西晋魏蜀 吴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1、全国政局特点:(1)六朝古都:
都城都在今南京(2)南方特点: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得到开发发展。2、南方:政权分立
南北对峙
分裂混战宋、齐、梁、陈北朝
南朝

课堂小结(前秦)淝水之战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十六国
东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