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一、单选题1.“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便得心中适,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忘身外事。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五)》中告诉我们( )www.21-cn-jy.com①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事物质变,使该物转化为他物②“折中”而处之,积极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③运用矛盾分析法,及时关注量变与质变的变化状态④把握事物发生质变的关节点,不犯极端化的错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在于( )A.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因果之间是必然联系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金庸名句中有“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等,这启示我们要( )A.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坚持科学思维C.坚持适度原则 D.积极促成质变4.往一匹马身上放一根稻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马毫无反应,倘若继续一根一根地添加稻草,当最后一根稻草放到马身上后,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就是“稻草效应”。“稻草效应”体现的哲理是①发展的实质是量变引起质变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③质变是无形的量变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世纪疫情跌宕反复,新冠病毒不断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动态清零”不是要追求“零感染”,而是要尽快把疫情控制住。任何防控措施都会付出代价,但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比,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动态清零”的思维( )①坚持了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②强调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③遵循了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局部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④坚持了适度原则,力求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2年,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7月,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呈两舱“一”字构型;9月底,问天实验舱转位成功,空间站组合体变为两舱“L”字构型;11月3日,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智慧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具有客观性和社会历史性②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坚持系统思维,立足整体,用综合思维认识事物④发展是渐进性与间断性、连续性与飞跃性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论语·为政》中孔子对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人生总结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根据孔子的概括,“知天命”的度的关节点应是( )A.15~30岁 B.30~40岁 C.40~50岁 D.50~60岁8.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材料体现的道理是(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②分析方法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③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④超出度的范围,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回首五年,我国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把稳就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这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上论断体现的辩证思维道理是( )①做好量的积累,才能实现事物的质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也要看到局部的独立性③综合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综合的先导,制定发展目标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④要善于将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中写道:“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水滴精神”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发展的状态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二、填空题11.反映客观事物质量互变规律的辩证思维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 与飞跃性、连续性与 的关系。21·cn·jy·com12.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两种基本状态。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 ,就应当积极 ,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13.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1)质。质是一事物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 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 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2·1·c·n·j·y(2)量。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速度等可以用 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 方式。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 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 的抽象中。即使像 这门从“纯粹”形态上研究量的科学,归根到底也是对客观事物的量与量关系的反映。14.质、量以及质变、量变的含义(1)质: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 的规定性。(2)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 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 方式。(3)量变与质变:量变即 ,质变即 。15.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任何事物都是(1) 的统一体(2)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 固有的规定性。(3)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 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 方式。三、判断题1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发展的继续,间断性是事物发展的停止。( )17.量与质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 )18.关节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量变的节点。( )19.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20.质变一定是发展,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四、主观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1)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什么规律?(2)量变与质变有什么区别?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进入新时代,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形势多变、情况复杂,越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把握快速变动的实际,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21教育网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道。开展调查研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对调查得来的材料作主观裁剪拼凑,而要一切以事实为依据,在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好调查研究,必须直奔问题去。调查,就是掌握真实情况研究,就要找到解决办法。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带着问题去找办法,或在调研中发现问题,都得在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目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出处:21教育名师】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如何运用辩证思维做好调查研究。23.党的十九大在2020年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基础上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美丽”,从“国家”改为“强国”,修改两字,增加两字,这两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两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她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21cnjy.com运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分析“两字之增之改”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参考答案:1.D【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要坚持适度原则,而不是强调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事物质变,使该物转化为他物,①不符合题意。 【来源:21·世纪·教育·网】②:坚持适度原则,‘‘得中” 而处之,积极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②错误。③:材料强调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要运用矛盾分析法,及时关注量变与质变的变化状态,③符合题意。④: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事物发生质变的关节点的度,不犯极端化的错误,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D【详解】D:“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在于看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符合题意。A:材料并没有涉及“发展是永恒的”,A不符合题意。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说法错误。C:材料并没有强调因果联系,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C【详解】C:金庸的话启示我们要掌握适度原则,把握好事物的度,C符合题意。ABD:金庸的话没有体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没有涉及科学思维和促成质变,排除ABD。故本题选C。4.C【详解】试题分析:发展的实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不对不选。题干“稻草效应”体现的哲理应是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②④正确。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而不是无形的量变,③说法不对。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5.D【详解】①: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①错误。②:材料强调坚持适度,控制量变,故②不符合题意。③: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不变的是我们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尊重科学、尊重规律这说明了“动态清零”的思维遵循了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局部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故③说法正确。④:要尽快把疫情控制住,体现坚持了适度原则,力求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6.A【详解】①③:“7月问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9月底问天实验舱转位成功,11月3日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体现了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具有客观性和社会历史性,所以要坚持系统思维,立足整体,用综合思维认识事物,①③正确。②:材料没有体现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应该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排除。故本题选A。7.D【详解】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说明15~30岁属于有志于学,A不符合题意。B: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说明30~40岁处于而立到不惑的阶段,B不符合题意。C: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明40~50岁处于不惑到知天命的阶段,C不符合题意。D: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性的量的限度,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因此其“知天命”阶段的度的关节点应在50~60岁之间,D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故本题选D。8.B【详解】①④:儿子将手伸进瓶内抓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因为抓的太满了,手无法伸出来了。于是母亲告诉他不要贪心,少拿一些,拳头变小了,手就能伸出瓶口了。这则故事说明一旦超出度的范围,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①④符合题意。21*cnjy*com②: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而材料未体现这一方法,②排除。③:材料强调的是坚持适度原则,而不是促进事物质变,③排除。故本题选B。9.A【详解】①: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题干中的“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这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表明做好量的积累,才能实现事物的质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①符合题意。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涉及就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业、分配等方方面面,其中,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这要求谋划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也要看到就业这一局部的独立性,②符合题意。③: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③表述错误。④:将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的目的是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而题干强调就业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10.D【详解】①: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错误。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不属于唯物辩证法道理,②与题意不符。③④:“一滴水,既小且弱,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水滴精神”这一论述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 渐进性 间断性【详解】本题是填空题,根据教材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12. 特定的质 创造条件【分析】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从《逻辑与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把握适度原则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详解】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和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因此,应该分别填:特定的质、创造条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13.(1) 自身 质的 固有(2) 数量 排列组合 一定范围内 思维 数学【详解】(1)略。(2)略。【点睛】14.(1)内部固有的(2) 数量 排列组合(3) 量的变化 质的变化【详解】(1)本题属于填空题,依据教材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填写即可,详解略。(2)本题属于填空题,依据教材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填写即可,详解略。(3)本题属于填空题,依据教材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填写即可,详解略。15.(1)质与量(2)内部(3) 数量 排列组合【详解】根据质量互变规律的相关知识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任何事物都是(1)质与量的统一体。(2)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3)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因此,(1)质与量;(2)内部 ;(3)①数量 ②排列组合16.错误【详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故本题判断为错误。21*cnjy*com17.错误【详解】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故该观点错误。18.错误【详解】关节点是引起质变的节点,故本题说法错误。19.错误【详解】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故题目观点错误。20.错误【详解】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故本题判断为错误。21.(1)体现了客观事物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2)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否改变。如果没有变,那么就是量变;如果变了,就是质变。【分析】背景素材: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考点考查:质量互变规律能力考查: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体现类,需要调用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分析作答。www-2-1-cnjy-com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每一步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可联系质量互变规律。21·世纪*教育网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为简答题。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详解略。22.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调查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要掌握真实情况,做到实事求是。②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立足实践,积累大量一手资料,才能做好调查研究。③要运用辩证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分析是综合的基础,要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深化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④合理运用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通过调查积累大量的一手材料,反复研究、分析才能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1-c-n-j-y【分析】背景素材:调查研究考点考查:领会科学思维、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调用辩证思维相关知识。注意知识限定不要用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①:开展调查研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调查,就是掌握真实情况研究 →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特征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力求如实反映认识对象。【来源:21cnj*y.co*m】有效信息②:在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 →可联系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立足实践。有效信息③:在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可联系运用辩证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有效信息④:在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进行一系列工作,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可联系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3.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十九大把“国家”改为“强国”是建立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两字之变”就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次飞跃,我们要抓住时机,积极发展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分析】本题以我国奋斗目标的改动为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组织设问,检测学生对量变和质变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核心素养。【详解】设问要求运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两字之增之改”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根据设问要求调用的知识,可以明确该题需从两个方面分析: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然后结合材料,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属于量的积累;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然后结合材料,“这两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说明我们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