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八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八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八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024七下·萧山期中)2023年4月,中老昆万(昆明—万象)铁路跨境客运列车正式开行。读昆万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题。
1.上图国家中濒临印度洋的是(  )
A.越南 B.老挝 C.柬埔寨 D.缅甸
2.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其中新建隧道、桥梁总长度712千米。这表明该铁路所经过地区(  )
A.河网密布 B.地形复杂 C.气候干热 D.人口众多
3.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3)下列对湄公河平原地区人们生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人们饮食以大米为主 ②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工
③传统民居为高脚屋 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东南亚湄公河平原地区,气候湿热,雨水丰富,利于种植水稻,当地人们以大米为主食。
1.A、由图表信息可知,越南濒临太平洋,A错误;
B、由图表信息可知,老挝是一个内陆国家,B错误;
C、由图表信息可知,柬埔寨濒临的是太平洋,C错误;
D、由图表信息可知,缅甸濒临印度洋孟加拉湾,D正确。
故答案为:D。
2.A、由题意可知,隧道多说明山地复杂,与河道无关,A错误;
B、由题意可知,隧道、桥梁多说明沿途山地多,地形发杂,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隧道、桥梁多与气候因素无关,C错误;
D、由题意可知,铁路隧道、桥梁多,与人口因素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3.①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人们饮食以大米为主 ,①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当地水稻生产半机械化,半人工生产,②正确;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区,潮湿闷热,当地传统民居为高脚屋 利于防潮, ③正确;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经济落后,山地、河谷多,交通落后,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萧山期中)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4.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题
4.图中甲区域农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小麦、油菜 B.水稻、玉米、大豆
C.玉米、大豆、小麦 D.玉米、小麦、油菜
5.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2)2023年3月,中国与洪都拉斯建交。至此,世界上182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洪都拉斯(  )
A.位于西半球 B.濒临印度洋
C.冬季寒冷干燥 D.位于南温带
【答案】4.C
5.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美国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主要生产玉米、小麦、大豆。
4.A、由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是美国中部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A错误;
B、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地处美国中部平原,水稻不属于当地作物,B错误;
C、由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是美国中部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C正确;
D、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地处美国中部平原,油菜不属于当地主要农作物,D错误。
故答案为:C。
5.A、由所学知识可知,洪都拉斯地处北美洲南部,属于西半球国家,A正确;
B、由所学知识可知,洪都拉斯北临加勒比海,南为太平洋,B错误;
C、由所学知识可知,洪都拉斯地处北美洲南部纬度低,全年气温高,C错误;
D、由所学知识可知,洪都拉斯地处北美洲南部纬度低,属于热带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下·萧山期中)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6.东京迪士尼是目前为止全球唯一的以海洋为主题的乐园,体现了日本的海洋文化,下列关于日本海洋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①捕鱼业发达
②水上木偶戏是传统娱乐节目
③“男孩节”是传统的节日
④喜食鱼虾等海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渔业资源丰富,造船业发达,为发达的捕鱼业奠定基础, ① 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水上木偶戏是越南的传统娱乐节目,②错误;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受中国端午节影响,5月5日的“男孩节”是其传统的节日,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一直有喜食鱼虾等海鲜传统,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日本造船业发达,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
7.(2024七下·萧山期中)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7.下表是某校七(2)班王同学学了《与山为邻》后,在两个山区人民的生产特色和生活特色对比基础上所列。表格中不正确的是(  )
地区 生产特色 生活特色
安第斯山区 ①主要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 ②旅游业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旅游设施齐全
阿尔卑斯山区 (以瑞士为例) ③海拔较低地区开辟梯田,发展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高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 ④度假、登山、滑雪的理想去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马铃薯原产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故该地区主要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①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交通不方便,旅游设施不齐全,②错误;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区海拔高,虽热量区分布多,但生态脆弱,在海拔较低地区不适合开辟梯田,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区冬季多积雪,是滑雪的理想去处,适合发展旅游业,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安第斯山脉地处南美洲,沿岸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交通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
8.(2024七下·萧山期中)下列有关“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读书摘记,正确的有(  )
美国中部大平原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程度高,主要种植水稻。 山地之国瑞士,旅游资源丰富,山间交通主要依靠羊驼和骆马。 水上都市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船是这里主要交通工具。 澳大利亚利用先进科技发展畜牧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中部平原机械化种植水平高,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①错误;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区瑞士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公路、铁路交通便利,②错误;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威尼斯以水著名,因水而生,船只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③正确;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畜牧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④正确。
综上所述: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安第斯山区经济落后,交通设施不健全,主要以羊驼、骆马为出行工具。
9.(2024七下·萧山期中)每一座城市的特色,都凝结着文明的成就。以下关于城市特色说法错误的有(  )
①IT新城:巴西利亚
②城市规划的典范:巴黎
③文化艺术之都:班加罗尔
④汽车城:蔚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业发达,号称IT新城,①错误;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兴首都城市,城市规划合理、科学,是世界城市的典范,②错误;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巴黎拥有巴黎圣母院等世界文化艺术殿堂,有文化艺术之都的称号,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韩国蔚山汽车工业发达,是世界著名汽车城之一,④正确。
综上述所: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IT新城班加罗尔,文化艺术之都巴黎,蔚山汽车城。
(2024七下·萧山期中)读图,完成下题
10.下列关于波斯湾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位于三洲五海之地
②石油资源储量丰富
③全年气候高温多雨
④居民大多信仰佛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国所在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②乙处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③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太平洋
④丁国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0.A
11.D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中东地区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塞,当地石油资源丰富,但降雨少,气候干旱。
10.①由所学知识可知,波斯湾阿拉伯地区位于亚洲、欧洲、非洲交界处,四周有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有三洲五海之地之称,①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中东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储量丰富,②正确;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波斯湾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气候高温降雨少 ,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波斯湾地区居民大多信伊斯兰教,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
11.①由所学知识,甲国为沙特阿拉伯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沙漠广布,①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乙处运河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②正确;
③由所学知识,丙河属于幼发拉底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印度洋,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丁国为埃及当地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4七下·萧山期中)下列关于南非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②矿产资源丰富,但生物资源极为贫乏
③有非洲“小欧洲”之称的城市是开普敦
④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克鲁格国家公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流域,①错误;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南非矿产资源丰富,气候以热带草原、地中海气候为主,生物种类丰富,②错误;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南非有非洲“小欧洲”之称的城市是开普敦,③正确;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克鲁格国家公园在南非,④正确。
综上所述: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南非是非洲最南端国家,因受欧洲殖民时间长,当地文化拥有欧洲特色,且南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故有非洲的小欧洲之称。
13.(2024七下·萧山期中)下面词语是王刚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词。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士族衰落、北强南弱、渴望和平、民族交融、杨坚建国
A.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 B.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C.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 D.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民族交融”“北强南弱”“杨坚建国”可知,这时隋朝已经建立,北方出现民族交融,南方经济比北方发达等,这些为隋朝统一创造了条件。故其研究的主题是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A项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是其研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B项南方经济开始发展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某同学研究的主题是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14.(2024七下·萧山期中)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A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民主推举首领制度,不符合题意;
BC两项分封制和郡县制都与考试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用考试办法选取官员的制度,是题干说法的历史依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度,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5.(2024七下·萧山期中)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下图目录展现的隋唐历史阶段特征是(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隋唐两朝,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题干图片目录展现的隋唐历史阶段特征,符合题意;
B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D项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唐的时代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6.(2024七下·萧山期中)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政策或措施有(  )
①轻徭薄赋
②戒奢从简
③知人善任
④严刑峻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他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他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这一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实行严刑峻法不是唐太宗实行的措施,④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C项①②③推动“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政策或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17.(2024七下·萧山期中)下图是古代殿试的场景。这种场景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汉武帝统治时期 B.贞观年间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开元年间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时期,开创了殿试和武举,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
A项汉武帝统治时期科举制还没有确立,不符合题意;
B项贞观年间和题干中“古代殿试”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武则天统治时期开创了殿试,符合题意;
D项开元年间和题干中“古代殿试”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18.(2024七下·萧山期中)“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赢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气势让天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大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材料中的“你”指的是(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柳公权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赢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势让犬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人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你”是李白。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A项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不符合题意;
C项李白是材料中的“你”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D项柳公权是唐朝书法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李白的相关史实。
19.(2024七下·萧山期中)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时,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
【答案】B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材料“文件到门下省时,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体现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六部始于隋朝,为后代所沿用。
A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制,不符合题意;
B项三省六部制是材料中涉及的制度,符合题意;
C项内阁制是明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行省制是元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省六部制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2024七下·萧山期中)《新唐书》载,安史之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地方上“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一现象体现出的唐代社会危机是(  )
A.外戚干政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殖民侵扰
【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可知,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A项外戚干政题干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B项藩镇割据是题干现象体现出的唐代社会危机,符合题意;
C项宦官专权题干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殖民侵扰题干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代藩镇割据,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2024七下·萧山期中)不同区域的人们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创造着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渔业历史上曾经历过渔业资源及渔业衰退,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日本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得益于签署《京都渔场利用协定》,禁止使用大量鱼饵;在发展传统渔业的同时,尝试开发潜水体验、海水浴观光、赏鲸体验等新项目;为解决“鳗鱼荒”,积极研发鳗鱼人工养殖技术。
(1)“合掌造”屋顶十分陡峭,是因为利于(  )
A.抗风,因为冬季风大 B.排水,因为冬季多降雪
C.降温,因为夏季炎热 D.抗风,因为夏季多台风
(2)根据材料,分析日本粮食需要大量进口的原因。
(3)根据图示信息分析日本渔港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为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1)B
(2)国土面积小,多山地,少耕地,粮食产量不足;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
(3)沿海岸线分布;设定禁渔期,避免过度捕捞;丰富渔业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制定海洋环保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废水排放;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A、由所学知识可知,合掌造屋顶,两边倾斜,主要是为了排水、排积雪,与抗风无关,A错误;
B、由所学知识可知,合掌造屋顶,两边倾斜主要是为了排水、排积雪,B正确;
C、由所学知识可知,合掌造屋顶,两边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排水、排积雪,不能起降温作用,C错误‘
D、由所学知识可知,合掌造屋顶,两边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排水、排积雪,无抗风之效,D错误。
(2)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是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多山地,平原面积小,少耕地,粮食总产量不足;且日本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为此只能通过粮食进口解决问题。
(3)由题意可知,日本渔港沿海岸线分布。日本通过设定禁渔期,避免过度捕捞;丰富渔业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制定海洋环保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废水排放;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等一系措施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点评】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小,人口多,粮食需要进口,但渔业资源丰富,海港众多。
22.(2024七下·萧山期中)某校开展关于隋朝大运河的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为了更好地了解隋朝大运河,同学们画了一幅手绘图,如图。
材料二: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三:2014年中国大运河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部分)
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的杰出成就,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1)完善大运河手绘图。
A    (城市);B   (河段);C   (河段);D   (城市)。
(2)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并依据材料二概括隋朝大运河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大运河在古代发挥的作用,并对今天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涿郡;永济渠;邗沟;余杭
(2)隋炀帝;世界上最长运河;借助河道基础修建;利用地形贯通不同水系;国都与地方连接纽带等
(3)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建议: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宣传、开展多种形成的文化活动;加大政府投入,建设大运河文化;进一步科学规范大运河文化建设;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如通过人工智能方式还原大运河
历史面貌与生态环境,宣传大运河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等方面回答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手绘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按由北到南的顺序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根据材料二“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特点由世界上最长运河、借助河道基础修建、利用地形贯通不同水系、国都与地方连接纽带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涿郡;永济渠;邗沟;余杭。(2)隋炀帝;世界上最长运河;借助河道基础修建;利用地形贯通不同水系;国都与地方连接纽带等。(3)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建议: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宣传、开展多种形成的文化活动;加大政府投入,建设大运河文化;进一步科学规范大运河文化建设;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如通过人工智能方式还原大运河历史面貌与生态环境,宣传大运河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等方面回答。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23.(2024七下·萧山期中)盛唐气象万千,表现在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唐朝时,世界上有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荣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四:
图3 《步辇图》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五:“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1)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是哪一个盛世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唐朝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很多,列举1例,并说说它和唐朝交往的史实。
(4)材料四反映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哪一史实,并结合材料五唐朝的民族交往说说对我们今天发展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1)图1:曲辕犁;图2:筒车
(2)开元盛世。原因:①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唐玄宗等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③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⑤继承了前代的基础;⑥吸取了隋亡的教训;⑦科举制这一新的人才选拔制度,聚集了大量人才。
(3)从日本、天竺、新罗、大食中任选一个国家,举一个事例,前后要一致。
(4)文成公主入藏;启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交流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可知,图1是用于耕作的曲辕犁;图2是用于灌溉的筒车。这些新式工具的发明,促进了唐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2)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所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新罗仿效唐朝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曾先后十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当时称为“遣唐使”,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依据所学,《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使者向唐太宗求婚的史实。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为汉藏两大民族的友好奠定了基础。材料五“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如: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交流。
故答案为:(1)图1:曲辕犁;图2:筒车。
(2)开元盛世。原因:①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唐玄宗等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③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⑤继承了前代的基础;⑥吸取了隋亡的教训;⑦科举制这一新的人才选拔制度,聚集了大量人才。
(3)从日本、天竺、新罗、大食中任选一个国家,举一个事例,前后要一致。
(4)文成公主入藏;启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交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农业发展,开元盛世,对外交往,民族关系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农业发展,开元盛世,对外交往,民族关系等知识。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区八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024七下·萧山期中)2023年4月,中老昆万(昆明—万象)铁路跨境客运列车正式开行。读昆万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题。
1.上图国家中濒临印度洋的是(  )
A.越南 B.老挝 C.柬埔寨 D.缅甸
2.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其中新建隧道、桥梁总长度712千米。这表明该铁路所经过地区(  )
A.河网密布 B.地形复杂 C.气候干热 D.人口众多
3.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3)下列对湄公河平原地区人们生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人们饮食以大米为主 ②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工
③传统民居为高脚屋 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七下·萧山期中)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4.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题
4.图中甲区域农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小麦、油菜 B.水稻、玉米、大豆
C.玉米、大豆、小麦 D.玉米、小麦、油菜
5.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2)2023年3月,中国与洪都拉斯建交。至此,世界上182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洪都拉斯(  )
A.位于西半球 B.濒临印度洋
C.冬季寒冷干燥 D.位于南温带
6.(2024七下·萧山期中)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6.东京迪士尼是目前为止全球唯一的以海洋为主题的乐园,体现了日本的海洋文化,下列关于日本海洋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①捕鱼业发达
②水上木偶戏是传统娱乐节目
③“男孩节”是传统的节日
④喜食鱼虾等海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24七下·萧山期中)昆万铁路全长1035千米,7.下表是某校七(2)班王同学学了《与山为邻》后,在两个山区人民的生产特色和生活特色对比基础上所列。表格中不正确的是(  )
地区 生产特色 生活特色
安第斯山区 ①主要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 ②旅游业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旅游设施齐全
阿尔卑斯山区 (以瑞士为例) ③海拔较低地区开辟梯田,发展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高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 ④度假、登山、滑雪的理想去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4七下·萧山期中)下列有关“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读书摘记,正确的有(  )
美国中部大平原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程度高,主要种植水稻。 山地之国瑞士,旅游资源丰富,山间交通主要依靠羊驼和骆马。 水上都市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船是这里主要交通工具。 澳大利亚利用先进科技发展畜牧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七下·萧山期中)每一座城市的特色,都凝结着文明的成就。以下关于城市特色说法错误的有(  )
①IT新城:巴西利亚
②城市规划的典范:巴黎
③文化艺术之都:班加罗尔
④汽车城:蔚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4七下·萧山期中)读图,完成下题
10.下列关于波斯湾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位于三洲五海之地
②石油资源储量丰富
③全年气候高温多雨
④居民大多信仰佛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国所在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②乙处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③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太平洋
④丁国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24七下·萧山期中)下列关于南非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②矿产资源丰富,但生物资源极为贫乏
③有非洲“小欧洲”之称的城市是开普敦
④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克鲁格国家公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七下·萧山期中)下面词语是王刚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词。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士族衰落、北强南弱、渴望和平、民族交融、杨坚建国
A.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 B.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C.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 D.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14.(2024七下·萧山期中)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5.(2024七下·萧山期中)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下图目录展现的隋唐历史阶段特征是(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16.(2024七下·萧山期中)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政策或措施有(  )
①轻徭薄赋
②戒奢从简
③知人善任
④严刑峻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2024七下·萧山期中)下图是古代殿试的场景。这种场景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汉武帝统治时期 B.贞观年间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开元年间
18.(2024七下·萧山期中)“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赢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气势让天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大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材料中的“你”指的是(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柳公权
19.(2024七下·萧山期中)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时,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
20.(2024七下·萧山期中)《新唐书》载,安史之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地方上“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一现象体现出的唐代社会危机是(  )
A.外戚干政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殖民侵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2024七下·萧山期中)不同区域的人们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创造着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渔业历史上曾经历过渔业资源及渔业衰退,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日本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得益于签署《京都渔场利用协定》,禁止使用大量鱼饵;在发展传统渔业的同时,尝试开发潜水体验、海水浴观光、赏鲸体验等新项目;为解决“鳗鱼荒”,积极研发鳗鱼人工养殖技术。
(1)“合掌造”屋顶十分陡峭,是因为利于(  )
A.抗风,因为冬季风大 B.排水,因为冬季多降雪
C.降温,因为夏季炎热 D.抗风,因为夏季多台风
(2)根据材料,分析日本粮食需要大量进口的原因。
(3)根据图示信息分析日本渔港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为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22.(2024七下·萧山期中)某校开展关于隋朝大运河的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为了更好地了解隋朝大运河,同学们画了一幅手绘图,如图。
材料二: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三:2014年中国大运河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部分)
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的杰出成就,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1)完善大运河手绘图。
A    (城市);B   (河段);C   (河段);D   (城市)。
(2)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并依据材料二概括隋朝大运河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大运河在古代发挥的作用,并对今天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23.(2024七下·萧山期中)盛唐气象万千,表现在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唐朝时,世界上有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荣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四:
图3 《步辇图》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材料五:“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1)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是哪一个盛世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唐朝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很多,列举1例,并说说它和唐朝交往的史实。
(4)材料四反映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哪一史实,并结合材料五唐朝的民族交往说说对我们今天发展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东南亚湄公河平原地区,气候湿热,雨水丰富,利于种植水稻,当地人们以大米为主食。
1.A、由图表信息可知,越南濒临太平洋,A错误;
B、由图表信息可知,老挝是一个内陆国家,B错误;
C、由图表信息可知,柬埔寨濒临的是太平洋,C错误;
D、由图表信息可知,缅甸濒临印度洋孟加拉湾,D正确。
故答案为:D。
2.A、由题意可知,隧道多说明山地复杂,与河道无关,A错误;
B、由题意可知,隧道、桥梁多说明沿途山地多,地形发杂,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隧道、桥梁多与气候因素无关,C错误;
D、由题意可知,铁路隧道、桥梁多,与人口因素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3.①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人们饮食以大米为主 ,①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当地水稻生产半机械化,半人工生产,②正确;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区,潮湿闷热,当地传统民居为高脚屋 利于防潮, ③正确;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湄公河平原地区经济落后,山地、河谷多,交通落后,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4.C
5.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美国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主要生产玉米、小麦、大豆。
4.A、由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是美国中部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A错误;
B、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地处美国中部平原,水稻不属于当地作物,B错误;
C、由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是美国中部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C正确;
D、由图表信息可知,甲地地处美国中部平原,油菜不属于当地主要农作物,D错误。
故答案为:C。
5.A、由所学知识可知,洪都拉斯地处北美洲南部,属于西半球国家,A正确;
B、由所学知识可知,洪都拉斯北临加勒比海,南为太平洋,B错误;
C、由所学知识可知,洪都拉斯地处北美洲南部纬度低,全年气温高,C错误;
D、由所学知识可知,洪都拉斯地处北美洲南部纬度低,属于热带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渔业资源丰富,造船业发达,为发达的捕鱼业奠定基础, ① 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水上木偶戏是越南的传统娱乐节目,②错误;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受中国端午节影响,5月5日的“男孩节”是其传统的节日,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一直有喜食鱼虾等海鲜传统,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日本造船业发达,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
7.【答案】C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马铃薯原产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故该地区主要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①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交通不方便,旅游设施不齐全,②错误;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区海拔高,虽热量区分布多,但生态脆弱,在海拔较低地区不适合开辟梯田,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区冬季多积雪,是滑雪的理想去处,适合发展旅游业,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安第斯山脉地处南美洲,沿岸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交通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
8.【答案】D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中部平原机械化种植水平高,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①错误;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区瑞士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公路、铁路交通便利,②错误;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威尼斯以水著名,因水而生,船只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③正确;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畜牧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④正确。
综上所述: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安第斯山区经济落后,交通设施不健全,主要以羊驼、骆马为出行工具。
9.【答案】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业发达,号称IT新城,①错误;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兴首都城市,城市规划合理、科学,是世界城市的典范,②错误;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巴黎拥有巴黎圣母院等世界文化艺术殿堂,有文化艺术之都的称号,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韩国蔚山汽车工业发达,是世界著名汽车城之一,④正确。
综上述所: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IT新城班加罗尔,文化艺术之都巴黎,蔚山汽车城。
【答案】10.A
11.D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中东地区地处三洲五海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塞,当地石油资源丰富,但降雨少,气候干旱。
10.①由所学知识可知,波斯湾阿拉伯地区位于亚洲、欧洲、非洲交界处,四周有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有三洲五海之地之称,①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中东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储量丰富,②正确;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波斯湾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气候高温降雨少 ,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波斯湾地区居民大多信伊斯兰教,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
11.①由所学知识,甲国为沙特阿拉伯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沙漠广布,①正确;
②由所学知识,乙处运河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②正确;
③由所学知识,丙河属于幼发拉底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印度洋,③错误;
④由所学知识,丁国为埃及当地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①由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流域,①错误;
②由所学知识可知,南非矿产资源丰富,气候以热带草原、地中海气候为主,生物种类丰富,②错误;
③由所学知识可知,南非有非洲“小欧洲”之称的城市是开普敦,③正确;
④由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克鲁格国家公园在南非,④正确。
综上所述: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南非是非洲最南端国家,因受欧洲殖民时间长,当地文化拥有欧洲特色,且南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故有非洲的小欧洲之称。
13.【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民族交融”“北强南弱”“杨坚建国”可知,这时隋朝已经建立,北方出现民族交融,南方经济比北方发达等,这些为隋朝统一创造了条件。故其研究的主题是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A项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是其研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B项南方经济开始发展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某同学研究的主题是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14.【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A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民主推举首领制度,不符合题意;
BC两项分封制和郡县制都与考试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用考试办法选取官员的制度,是题干说法的历史依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度,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5.【答案】A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隋唐两朝,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题干图片目录展现的隋唐历史阶段特征,符合题意;
B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D项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唐的时代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6.【答案】C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他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他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这一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实行严刑峻法不是唐太宗实行的措施,④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C项①②③推动“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政策或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17.【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时期,开创了殿试和武举,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
A项汉武帝统治时期科举制还没有确立,不符合题意;
B项贞观年间和题干中“古代殿试”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武则天统治时期开创了殿试,符合题意;
D项开元年间和题干中“古代殿试”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武则天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18.【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赢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势让犬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人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你”是李白。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A项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不符合题意;
C项李白是材料中的“你”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D项柳公权是唐朝书法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李白的相关史实。
19.【答案】B
【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材料“文件到门下省时,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体现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六部始于隋朝,为后代所沿用。
A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制,不符合题意;
B项三省六部制是材料中涉及的制度,符合题意;
C项内阁制是明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D项行省制是元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省六部制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可知,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A项外戚干政题干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B项藩镇割据是题干现象体现出的唐代社会危机,符合题意;
C项宦官专权题干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殖民侵扰题干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代藩镇割据,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1.【答案】(1)B
(2)国土面积小,多山地,少耕地,粮食产量不足;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
(3)沿海岸线分布;设定禁渔期,避免过度捕捞;丰富渔业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制定海洋环保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废水排放;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A、由所学知识可知,合掌造屋顶,两边倾斜,主要是为了排水、排积雪,与抗风无关,A错误;
B、由所学知识可知,合掌造屋顶,两边倾斜主要是为了排水、排积雪,B正确;
C、由所学知识可知,合掌造屋顶,两边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排水、排积雪,不能起降温作用,C错误‘
D、由所学知识可知,合掌造屋顶,两边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排水、排积雪,无抗风之效,D错误。
(2)由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是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多山地,平原面积小,少耕地,粮食总产量不足;且日本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为此只能通过粮食进口解决问题。
(3)由题意可知,日本渔港沿海岸线分布。日本通过设定禁渔期,避免过度捕捞;丰富渔业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制定海洋环保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废水排放;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等一系措施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点评】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小,人口多,粮食需要进口,但渔业资源丰富,海港众多。
22.【答案】(1)涿郡;永济渠;邗沟;余杭
(2)隋炀帝;世界上最长运河;借助河道基础修建;利用地形贯通不同水系;国都与地方连接纽带等
(3)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建议: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宣传、开展多种形成的文化活动;加大政府投入,建设大运河文化;进一步科学规范大运河文化建设;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如通过人工智能方式还原大运河
历史面貌与生态环境,宣传大运河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等方面回答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手绘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按由北到南的顺序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根据材料二“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特点由世界上最长运河、借助河道基础修建、利用地形贯通不同水系、国都与地方连接纽带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涿郡;永济渠;邗沟;余杭。(2)隋炀帝;世界上最长运河;借助河道基础修建;利用地形贯通不同水系;国都与地方连接纽带等。(3)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建议: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宣传、开展多种形成的文化活动;加大政府投入,建设大运河文化;进一步科学规范大运河文化建设;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如通过人工智能方式还原大运河历史面貌与生态环境,宣传大运河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等方面回答。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
23.【答案】(1)图1:曲辕犁;图2:筒车
(2)开元盛世。原因:①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唐玄宗等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③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⑤继承了前代的基础;⑥吸取了隋亡的教训;⑦科举制这一新的人才选拔制度,聚集了大量人才。
(3)从日本、天竺、新罗、大食中任选一个国家,举一个事例,前后要一致。
(4)文成公主入藏;启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交流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可知,图1是用于耕作的曲辕犁;图2是用于灌溉的筒车。这些新式工具的发明,促进了唐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2)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所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新罗仿效唐朝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曾先后十多次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当时称为“遣唐使”,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依据所学,《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使者向唐太宗求婚的史实。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为汉藏两大民族的友好奠定了基础。材料五“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如: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交流。
故答案为:(1)图1:曲辕犁;图2:筒车。
(2)开元盛世。原因:①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唐玄宗等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生产;③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⑤继承了前代的基础;⑥吸取了隋亡的教训;⑦科举制这一新的人才选拔制度,聚集了大量人才。
(3)从日本、天竺、新罗、大食中任选一个国家,举一个事例,前后要一致。
(4)文成公主入藏;启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交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农业发展,开元盛世,对外交往,民族关系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农业发展,开元盛世,对外交往,民族关系等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