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一、填空题。1.(2023五下·南湖期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 关系,里面存在的食物链是 。2.(2023五下·南湖期末)播种前农民会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加快发芽速度),他们把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个晚上,再堆在一起并包上棉被,这样种子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发芽。上述过程说明种子萌发的速度跟 和 有密切的关系。3.(2023五下·南湖期末)加热容器的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 (填“上升”或“下降”),周围及上方较 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 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4.(2023五下·南湖期末)煤、 、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大大增加了大气中 等气体的含量,它们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作“ ”。5.(2023五下·南湖期末)造船活动中可以发现, 能让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它的转向与船的前进方向 (填“相反”或“一致”)。6.(2023五下·南湖期末)夏天,用手去摸家里的瓷砖和木桌面,发现瓷砖比木桌面要凉,这是因为瓷砖的导热能力比木头 。用手触摸木桌面时,手上的热 (填“容易”或“不容易”)传递出去,所以木头是 。二、选择题。7.(2023五下·南湖期末)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而种植业对水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面对这一矛盾,下列解决方法合适的是( )。A.改用海水浇灌 B.改进浇灌技术 C.减少种植面积8.(2023五下·南湖期末)在草原上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人们用网罩把试验区罩住,但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这可能是因为( )。A.植被被破坏 B.环境被污染 C.食物链被破坏9.(2023五下·南湖期末)如图是一种沙漠植物——沙拐枣,它的叶子缩小成托叶状,它的根系很发达,主根可深至3米,水平根系分布在浅地表,可伸长至20米。沙拐枣的这种形态是为了适应( )的生存环境。A.温度太高 B.缺少水分 C.光照太强10.(2023五下·徐州期末)课堂上我们做过铝箔船,为了让铝箔船在运输货物时,不易侧翻,提高其稳定性,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将船舱进行分舱处理B.尽量增大船底的底面积C.尽量增高船舷的高度11.(2023五下·南湖期末)如图,独木舟旁边固定了一根木头,这根木头的作用是( )。A.增加独木舟的稳定性B.美观C.增大独木舟的载重量12.(2023五下·南湖期末)观察如图漫画,它反映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A.温室效应 B.噪声污染 C.臭氧层破坏13.(2023五下·南湖期末)关于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腾需要放出热量B.水凝固成冰需要放出热量C.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都与热量无关14.(2023五下·南湖期末)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获得合适的( )。A.阳光 B.水分 C.温度15.(2023五下·南湖期末)热水瓶保温效果好的原因有( )。①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②内胆由玻璃制成,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③双层内胆中间是真空的,无热传导和热对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③16.(2023五下·南湖期末)夏天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冬天打开热水瓶木塞时,瓶口会冒“热气”。下列关于“冷气”和“热气”的判断,正确的是( )。A.“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B.“冷气”是水蒸气,“热气”是小水珠C.“冷气”和“热气”都是小水珠17.(2023五下·南湖期末)夏天气温高,开汽车时都会开着空调,为了使车内尽快凉快起来,空调出风口合适的朝向是( )。A.上方 B.下方 C.任意方向18.(2023五下·南湖期末)羽绒服比普通的棉衣更保暖,其内胆层里填充了羽绒,羽绒中的羽丝是由成千上万个微小的鳞片叠加而成,鳞片都是中空的,这些微小的空隙中都贮存了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是羽绒服保暖的关键。由此推断( )。A.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B.空气是热的良导体C.空气可以产生热量19.(2023五下·南湖期末)取两个干燥的玻璃杯,甲杯中加入冰块,乙杯中加入冰块与一些食盐。放置5分钟后,乙杯上出现的水珠更多,这个现象说明了( )。A.甲杯温度更低 B.乙杯温度更低 C.两杯温度一样20.(2023五下·南湖期末)拿两支气温计,将一支放入透明封口袋内,另外一支不做任何处理。把它们一起放在阳光下,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模拟温室效应B.塑料袋模拟的是地球C.塑料袋内温度上升得比塑料袋外的快三、填图、连线题。21.(2023五下·南湖期末)根据船的发展史,将下列各种船按照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排序。 → → → 22.(2023五下·南湖期末)连线题,将下列资源进行分类。煤炭 矿石地热能 可再生资源 水能石油 风能太阳能 不可再生资源 沼气天然气 海洋能四、综合探究题。23.(2023五下·南湖期末)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种子的萌发需要 、 和适宜的 。24.(2023五下·南湖期末)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12颗完好的豌豆种子分成6对,架在铁丝圈上,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中间的豌豆一半浸没在水中,并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1)同样条件的种子都放两粒是为了 。(2)如果几天后看到只有第 对种子发芽了,就验证了上面的结论。(3)用来说明“即使温度合适、水分充足,但没有空气,种子仍不能发芽”的是第 对种子。25.(2023五下·南湖期末)为了研究船的载重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和他的同学利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铝箔纸设计了三种小船,进行了如下实验。(1)根据实验材料(如图二)推测,这个实验研究的是船的载重量与( )之间的关系。A.船体材料 B.船体大小 C.船的质量(2)小明计算了图二中三艘小船的体积,体积最大的船是( )。A.1号 B.2号 C.3号(3)用垫圈模拟货物,将垫圈放置在铝箔船的中间,放置垫圈时要注意的是( )。A.垫圈要一个一个地放B.垫圈可以有大有小C.船最大能承受的垫圈数是指让船沉下去的数量(4)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多次实验后计算出平均值,获得如下数据:铝箔船号 1号 2号 3号承载垫圈数量 18个 16个 11个分析数据,能得到的结论是 。(5)小明又用弹珠代替垫圈做实验,每颗弹珠的质量与垫圈的质量差不多,但船特别容易侧翻,原因是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6.(2023五下·南湖期末)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我们已经在行动,通过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减排限产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1)校园中常常可以见到可回收物箱、厨余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我们每天在学校里生活、学习,会产生很多的垃圾,比如废纸、饮料瓶、酸奶盒、果皮、剩菜等等,用过的餐巾纸应该投入( )。A.可回收物箱 B.厨余垃圾箱 C.其他垃圾箱(2)目前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垃圾填埋成本低,会污染土壤,但不容易污染空气B.填埋和焚烧垃圾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焚烧会消耗电能,产生有毒物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3)下列办法中,能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是( )。A.垃圾堆肥 B.填埋垃圾 C.减少垃圾数量(4)“光盘行动”是指按需做饭,按需取菜,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粮食。从环保的角度看,这有利于解决( )。A.水污染 B.垃圾问题 C.大气污染(5)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 )引起的。A.自然灾害 B.人类活动 C.水生生物(6)我们倡导公交绿色出行,从环保的角度看,有利于减少(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27.(2023五下·南湖期末)小科在材料箱里找到两种金属棒,想要用它们探究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他将甲金属棒和乙金属棒焊接成一个正六边形,上面较粗的是甲金属棒,下面较细的是乙金属棒(如图所示)。然后分别在A、B、C、D、E这5个点上用蜡粘一根火柴,在O点用酒精灯加热。(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在O点加热时,用酒精灯内焰加热B.实验结束后,立即整理材料C.用蜡粘火柴时,要保证蜡在每个点上涂抹均匀(2)热在甲金属棒上的传递方向是 (填字母),这种传热方式为 。(3)小科想要比较这两种金属的传热性能,该实验设计是否科学 (填“是”或“否”),如果不科学,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金属传热速度的关系图,推测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可能是( )。A.铝、铜 B.铁、铝 C.铜、铁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食物;树→蝉→螳螂→黄雀【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存在的食物关系是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螳螂、蝉、黄雀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因此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能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完整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表示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2.【答案】水分;温度【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播种前农民会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加快发芽速度),他们把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个晚上,是为了让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分;再堆在一起并包上棉被,这样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足够的温度。所以种子萌发的速度跟水分和温度有关。3.【答案】上升;冷;热对流【知识点】对流【解析】【分析】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称为热对流。加热烧杯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4.【答案】石油;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解析】【分析】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称作“温室效应”。5.【答案】船舱;一致【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船舵的作用是控制船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方向,它的转向与船前进方向一致。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主要通过船舵来调整船的行驶方向。6.【答案】强;不容易;热的不良导体【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瓷砖、木头都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但是瓷砖的导热能力比木头强,所以夏天,用手去摸家里的瓷砖和木桌面,发现瓷砖比木桌面要凉,且用手触摸木桌面时,手上的热不容易传递出去。7.【答案】B【知识点】水的净化【解析】【分析】A:改用海水浇灌,错误;海水是咸水,不能用来浇灌植物;B:改进浇灌技术,正确;C:减少种植面积,错误;减少种植面积不现实。8.【答案】C【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草原上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人们用网罩把试验区罩住,鸟无法吃掉草上的虫子,虫子数量增多,所以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9.【答案】B【知识点】沙漠中的植物【解析】【分析】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沙拐枣的叶子缩小成托叶状,它的根系很发达,主根可深至3米,水平根系分布在浅地表,可伸长至20米,有利于吸收地下的水分。沙拐枣的这种形态是为了适应缺少水分的生存环境。10.【答案】C【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增高船舷的高度可以增加船只的吃水深度,但是不能增强船的稳定性,故C不可行。11.【答案】A【知识点】船的历史【解析】【分析】为了保持独木舟稳定而不侧翻,可以将物体固定在独木舟的重心位置。除此之外,在独木舟的一侧增加一根木杆,与独木舟连成一体,会大大提高其稳定性,这是因为增加了船与水的接触面积。12.【答案】C【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把它称之为地球的盔甲。臭氧层离地面约20到30公里处,它在地球上空形成一把“保护伞“,它将太阳光中99%的紫外线过滤掉,这对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十分重要。如图漫画反映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13.【答案】B【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A:水的沸腾需要放出热量,错误;水的沸腾需要吸收热量;B:水凝固成冰需要放出热量,正确;C: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都与热量无关,错误;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都与热量或温度有关。14.【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解析】【分析】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获得合适的阳光。15.【答案】B【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①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正确;②内胆由玻璃制成,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错误;双层内胆中间是真空的,所以热水瓶保温效果好,与内胆由玻璃制成无关,也有金属制成的内胆;③双层内胆中间是真空的,无热传导和热对流,正确;所以热水瓶保温效果好的原因有①③。16.【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夏天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和冬天打开热水瓶木塞时,瓶口会冒“热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17.【答案】A【知识点】对流【解析】【分析】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空气密度大,重量重,冷空气向下走。夏天空调四周的空气变冷并下降,热空气上升又被变冷,冷热空气对流使空气凉爽,所以为了使车内尽快凉快起来,空调出风口应朝向上方。18.【答案】A【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空气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羽绒服比普通的棉衣更保暖。19.【答案】B【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向冰块上撒上盐后,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能让冰快速融化。冰融化吸热,这样温度就会变低。所以乙杯中加入冰块与一些食盐放置5分钟后,温度更低。20.【答案】B【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A:该实验可以模拟温室效应,正确;B:塑料袋模拟的是地球,错误;料袋模拟的是地球上的大气;C:塑料袋内温度上升得比塑料袋外的快,正确。21.【答案】独木舟;帆船;蒸汽船;轮船【知识点】船的历史【解析】【分析】船的种类繁多,船按发明的时间顺序排列是独木舟、帆船、蒸汽船、轮船。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积、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22.【答案】【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解析】【分析】从利用的角度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被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在地下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使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被称为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石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地热能、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和海洋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23.【答案】空气;水分;温度【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4.【答案】(1)避免实验偶然性(2)2(3)3【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1)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理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两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发芽的可能性,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2)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所以如果几天后看到只有第2对种子发芽了,就验证了上面的结论。(3)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没有空气,种子仍不能发芽说的是第3对种子,因为水中空气很少很少。25.【答案】(1)B(2)A(3)A(4)其他条件相同时,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5)弹珠会滚动;将船舱进行分舱【知识点】船的载重量【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船体大小,所以研究的是船的载重量与船体大小之间的关系。(2)根据题干可知,图二中三艘小船的体积,体积最大的船是1号,因为相同高度底面积最大,所以体积最大;(3)A:垫圈要一个一个地放,正确;B:垫圈可以有大有小,错误;垫圈重量要相同;C:船最大能承受的垫圈数是指让船沉下去的数量,错误;小船最大的载重量(螺母数量)是指螺母开始被浸湿时的数量-1。(4)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5)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弹珠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所以将分格结构放入铝箔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26.【答案】(1)C(2)A(3)C(4)B(5)B(6)A【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解析】【分析】(1)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用过的餐巾纸属于其他垃圾,所以应该投入其他垃圾箱。(2)A:垃圾填埋成本低,会污染土壤,但不容易污染空气,错误;垃圾填埋的地方也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B:填埋和焚烧垃圾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正确;C:焚烧会消耗电能,产生有毒物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正确。(3)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其中减少垃圾数量能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4)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光盘行动”是指按需做饭,按需取菜,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粮食,属于减量化的方法。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看,这有利于解决垃圾问题。(5)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6)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除天气因素外,还有很多是人们使用各类科技产品造成的,如汽车尾气已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所以我们倡导公交绿色出行,从环保的角度看,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27.【答案】(1)C(2)OABC;热传导(3)否;同时改变了金属材料和粗细两个条件(4)C【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1)A:在O点加热时,用酒精灯内焰加热,错误;用酒精灯外焰加热;B:实验结束后,立即整理材料,错误;实验结束后,金属棒的温度还很高,应该等金属棒温度较低的时候再整理材料;C:用蜡粘火柴时,要保证蜡在每个点上涂抹均匀,正确。(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离热源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所以热在甲金属棒上的传递方向是OABC。(3)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小科想要比较这两种金属的传热性能,该实验设计不科学,因为同时改变了金属材料和粗细两个条件。(4)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铜、铝、铁三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但是三者中,铜的导热性能最好,铁的导热性能最差。相同时间内,甲温度比乙温度高,说明甲导热性比乙好,所以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可能是铜、铁。1 / 1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一、填空题。1.(2023五下·南湖期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 关系,里面存在的食物链是 。【答案】食物;树→蝉→螳螂→黄雀【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存在的食物关系是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螳螂、蝉、黄雀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因此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能表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完整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表示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2.(2023五下·南湖期末)播种前农民会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加快发芽速度),他们把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个晚上,再堆在一起并包上棉被,这样种子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发芽。上述过程说明种子萌发的速度跟 和 有密切的关系。【答案】水分;温度【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播种前农民会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加快发芽速度),他们把种子在水中浸泡一个晚上,是为了让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分;再堆在一起并包上棉被,这样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足够的温度。所以种子萌发的速度跟水分和温度有关。3.(2023五下·南湖期末)加热容器的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 (填“上升”或“下降”),周围及上方较 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 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答案】上升;冷;热对流【知识点】对流【解析】【分析】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称为热对流。加热烧杯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4.(2023五下·南湖期末)煤、 、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大大增加了大气中 等气体的含量,它们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作“ ”。【答案】石油;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解析】【分析】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称作“温室效应”。5.(2023五下·南湖期末)造船活动中可以发现, 能让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它的转向与船的前进方向 (填“相反”或“一致”)。【答案】船舱;一致【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船舵的作用是控制船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方向,它的转向与船前进方向一致。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主要通过船舵来调整船的行驶方向。6.(2023五下·南湖期末)夏天,用手去摸家里的瓷砖和木桌面,发现瓷砖比木桌面要凉,这是因为瓷砖的导热能力比木头 。用手触摸木桌面时,手上的热 (填“容易”或“不容易”)传递出去,所以木头是 。【答案】强;不容易;热的不良导体【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瓷砖、木头都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但是瓷砖的导热能力比木头强,所以夏天,用手去摸家里的瓷砖和木桌面,发现瓷砖比木桌面要凉,且用手触摸木桌面时,手上的热不容易传递出去。二、选择题。7.(2023五下·南湖期末)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而种植业对水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面对这一矛盾,下列解决方法合适的是( )。A.改用海水浇灌 B.改进浇灌技术 C.减少种植面积【答案】B【知识点】水的净化【解析】【分析】A:改用海水浇灌,错误;海水是咸水,不能用来浇灌植物;B:改进浇灌技术,正确;C:减少种植面积,错误;减少种植面积不现实。8.(2023五下·南湖期末)在草原上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人们用网罩把试验区罩住,但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这可能是因为( )。A.植被被破坏 B.环境被污染 C.食物链被破坏【答案】C【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解析】【分析】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草原上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人们用网罩把试验区罩住,鸟无法吃掉草上的虫子,虫子数量增多,所以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9.(2023五下·南湖期末)如图是一种沙漠植物——沙拐枣,它的叶子缩小成托叶状,它的根系很发达,主根可深至3米,水平根系分布在浅地表,可伸长至20米。沙拐枣的这种形态是为了适应( )的生存环境。A.温度太高 B.缺少水分 C.光照太强【答案】B【知识点】沙漠中的植物【解析】【分析】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沙拐枣的叶子缩小成托叶状,它的根系很发达,主根可深至3米,水平根系分布在浅地表,可伸长至20米,有利于吸收地下的水分。沙拐枣的这种形态是为了适应缺少水分的生存环境。10.(2023五下·徐州期末)课堂上我们做过铝箔船,为了让铝箔船在运输货物时,不易侧翻,提高其稳定性,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将船舱进行分舱处理B.尽量增大船底的底面积C.尽量增高船舷的高度【答案】C【知识点】制作小船【解析】【分析】增高船舷的高度可以增加船只的吃水深度,但是不能增强船的稳定性,故C不可行。11.(2023五下·南湖期末)如图,独木舟旁边固定了一根木头,这根木头的作用是( )。A.增加独木舟的稳定性B.美观C.增大独木舟的载重量【答案】A【知识点】船的历史【解析】【分析】为了保持独木舟稳定而不侧翻,可以将物体固定在独木舟的重心位置。除此之外,在独木舟的一侧增加一根木杆,与独木舟连成一体,会大大提高其稳定性,这是因为增加了船与水的接触面积。12.(2023五下·南湖期末)观察如图漫画,它反映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A.温室效应 B.噪声污染 C.臭氧层破坏【答案】C【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把它称之为地球的盔甲。臭氧层离地面约20到30公里处,它在地球上空形成一把“保护伞“,它将太阳光中99%的紫外线过滤掉,这对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十分重要。如图漫画反映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13.(2023五下·南湖期末)关于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腾需要放出热量B.水凝固成冰需要放出热量C.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都与热量无关【答案】B【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A:水的沸腾需要放出热量,错误;水的沸腾需要吸收热量;B:水凝固成冰需要放出热量,正确;C: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都与热量无关,错误;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都与热量或温度有关。14.(2023五下·南湖期末)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获得合适的( )。A.阳光 B.水分 C.温度【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解析】【分析】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获得合适的阳光。15.(2023五下·南湖期末)热水瓶保温效果好的原因有( )。①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②内胆由玻璃制成,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③双层内胆中间是真空的,无热传导和热对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③【答案】B【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①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正确;②内胆由玻璃制成,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错误;双层内胆中间是真空的,所以热水瓶保温效果好,与内胆由玻璃制成无关,也有金属制成的内胆;③双层内胆中间是真空的,无热传导和热对流,正确;所以热水瓶保温效果好的原因有①③。16.(2023五下·南湖期末)夏天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冬天打开热水瓶木塞时,瓶口会冒“热气”。下列关于“冷气”和“热气”的判断,正确的是( )。A.“冷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B.“冷气”是水蒸气,“热气”是小水珠C.“冷气”和“热气”都是小水珠【答案】C【知识点】凝结【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夏天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和冬天打开热水瓶木塞时,瓶口会冒“热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17.(2023五下·南湖期末)夏天气温高,开汽车时都会开着空调,为了使车内尽快凉快起来,空调出风口合适的朝向是( )。A.上方 B.下方 C.任意方向【答案】A【知识点】对流【解析】【分析】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空气密度大,重量重,冷空气向下走。夏天空调四周的空气变冷并下降,热空气上升又被变冷,冷热空气对流使空气凉爽,所以为了使车内尽快凉快起来,空调出风口应朝向上方。18.(2023五下·南湖期末)羽绒服比普通的棉衣更保暖,其内胆层里填充了羽绒,羽绒中的羽丝是由成千上万个微小的鳞片叠加而成,鳞片都是中空的,这些微小的空隙中都贮存了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是羽绒服保暖的关键。由此推断( )。A.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B.空气是热的良导体C.空气可以产生热量【答案】A【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被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空气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羽绒服比普通的棉衣更保暖。19.(2023五下·南湖期末)取两个干燥的玻璃杯,甲杯中加入冰块,乙杯中加入冰块与一些食盐。放置5分钟后,乙杯上出现的水珠更多,这个现象说明了( )。A.甲杯温度更低 B.乙杯温度更低 C.两杯温度一样【答案】B【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向冰块上撒上盐后,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能让冰快速融化。冰融化吸热,这样温度就会变低。所以乙杯中加入冰块与一些食盐放置5分钟后,温度更低。20.(2023五下·南湖期末)拿两支气温计,将一支放入透明封口袋内,另外一支不做任何处理。把它们一起放在阳光下,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模拟温室效应B.塑料袋模拟的是地球C.塑料袋内温度上升得比塑料袋外的快【答案】B【知识点】保护环境【解析】【分析】A:该实验可以模拟温室效应,正确;B:塑料袋模拟的是地球,错误;料袋模拟的是地球上的大气;C:塑料袋内温度上升得比塑料袋外的快,正确。三、填图、连线题。21.(2023五下·南湖期末)根据船的发展史,将下列各种船按照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排序。 → → → 【答案】独木舟;帆船;蒸汽船;轮船【知识点】船的历史【解析】【分析】船的种类繁多,船按发明的时间顺序排列是独木舟、帆船、蒸汽船、轮船。从船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船的体积、材料、动力、结构、速度等都在不断改进与变化。22.(2023五下·南湖期末)连线题,将下列资源进行分类。煤炭 矿石地热能 可再生资源 水能石油 风能太阳能 不可再生资源 沼气天然气 海洋能【答案】【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解析】【分析】从利用的角度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被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在地下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使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被称为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石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地热能、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和海洋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四、综合探究题。23.(2023五下·南湖期末)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种子的萌发需要 、 和适宜的 。【答案】空气;水分;温度【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4.(2023五下·南湖期末)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12颗完好的豌豆种子分成6对,架在铁丝圈上,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中间的豌豆一半浸没在水中,并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1)同样条件的种子都放两粒是为了 。(2)如果几天后看到只有第 对种子发芽了,就验证了上面的结论。(3)用来说明“即使温度合适、水分充足,但没有空气,种子仍不能发芽”的是第 对种子。【答案】(1)避免实验偶然性(2)2(3)3【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分析】(1)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理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两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发芽的可能性,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2)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所以如果几天后看到只有第2对种子发芽了,就验证了上面的结论。(3)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没有空气,种子仍不能发芽说的是第3对种子,因为水中空气很少很少。25.(2023五下·南湖期末)为了研究船的载重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和他的同学利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铝箔纸设计了三种小船,进行了如下实验。(1)根据实验材料(如图二)推测,这个实验研究的是船的载重量与( )之间的关系。A.船体材料 B.船体大小 C.船的质量(2)小明计算了图二中三艘小船的体积,体积最大的船是( )。A.1号 B.2号 C.3号(3)用垫圈模拟货物,将垫圈放置在铝箔船的中间,放置垫圈时要注意的是( )。A.垫圈要一个一个地放B.垫圈可以有大有小C.船最大能承受的垫圈数是指让船沉下去的数量(4)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多次实验后计算出平均值,获得如下数据:铝箔船号 1号 2号 3号承载垫圈数量 18个 16个 11个分析数据,能得到的结论是 。(5)小明又用弹珠代替垫圈做实验,每颗弹珠的质量与垫圈的质量差不多,但船特别容易侧翻,原因是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1)B(2)A(3)A(4)其他条件相同时,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5)弹珠会滚动;将船舱进行分舱【知识点】船的载重量【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船体大小,所以研究的是船的载重量与船体大小之间的关系。(2)根据题干可知,图二中三艘小船的体积,体积最大的船是1号,因为相同高度底面积最大,所以体积最大;(3)A:垫圈要一个一个地放,正确;B:垫圈可以有大有小,错误;垫圈重量要相同;C:船最大能承受的垫圈数是指让船沉下去的数量,错误;小船最大的载重量(螺母数量)是指螺母开始被浸湿时的数量-1。(4)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5)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弹珠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所以将分格结构放入铝箔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26.(2023五下·南湖期末)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我们已经在行动,通过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减排限产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1)校园中常常可以见到可回收物箱、厨余垃圾箱和其他垃圾箱。我们每天在学校里生活、学习,会产生很多的垃圾,比如废纸、饮料瓶、酸奶盒、果皮、剩菜等等,用过的餐巾纸应该投入( )。A.可回收物箱 B.厨余垃圾箱 C.其他垃圾箱(2)目前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垃圾填埋成本低,会污染土壤,但不容易污染空气B.填埋和焚烧垃圾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焚烧会消耗电能,产生有毒物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3)下列办法中,能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是( )。A.垃圾堆肥 B.填埋垃圾 C.减少垃圾数量(4)“光盘行动”是指按需做饭,按需取菜,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粮食。从环保的角度看,这有利于解决( )。A.水污染 B.垃圾问题 C.大气污染(5)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 )引起的。A.自然灾害 B.人类活动 C.水生生物(6)我们倡导公交绿色出行,从环保的角度看,有利于减少(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答案】(1)C(2)A(3)C(4)B(5)B(6)A【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解析】【分析】(1)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用过的餐巾纸属于其他垃圾,所以应该投入其他垃圾箱。(2)A:垃圾填埋成本低,会污染土壤,但不容易污染空气,错误;垃圾填埋的地方也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B:填埋和焚烧垃圾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正确;C:焚烧会消耗电能,产生有毒物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正确。(3)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其中减少垃圾数量能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4)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光盘行动”是指按需做饭,按需取菜,吃光盘中的食物,不浪费粮食,属于减量化的方法。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看,这有利于解决垃圾问题。(5)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6)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除天气因素外,还有很多是人们使用各类科技产品造成的,如汽车尾气已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所以我们倡导公交绿色出行,从环保的角度看,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27.(2023五下·南湖期末)小科在材料箱里找到两种金属棒,想要用它们探究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他将甲金属棒和乙金属棒焊接成一个正六边形,上面较粗的是甲金属棒,下面较细的是乙金属棒(如图所示)。然后分别在A、B、C、D、E这5个点上用蜡粘一根火柴,在O点用酒精灯加热。(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在O点加热时,用酒精灯内焰加热B.实验结束后,立即整理材料C.用蜡粘火柴时,要保证蜡在每个点上涂抹均匀(2)热在甲金属棒上的传递方向是 (填字母),这种传热方式为 。(3)小科想要比较这两种金属的传热性能,该实验设计是否科学 (填“是”或“否”),如果不科学,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金属传热速度的关系图,推测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可能是( )。A.铝、铜 B.铁、铝 C.铜、铁【答案】(1)C(2)OABC;热传导(3)否;同时改变了金属材料和粗细两个条件(4)C【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解析】【分析】(1)A:在O点加热时,用酒精灯内焰加热,错误;用酒精灯外焰加热;B:实验结束后,立即整理材料,错误;实验结束后,金属棒的温度还很高,应该等金属棒温度较低的时候再整理材料;C:用蜡粘火柴时,要保证蜡在每个点上涂抹均匀,正确。(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离热源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所以热在甲金属棒上的传递方向是OABC。(3)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小科想要比较这两种金属的传热性能,该实验设计不科学,因为同时改变了金属材料和粗细两个条件。(4)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铜、铝、铁三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但是三者中,铜的导热性能最好,铁的导热性能最差。相同时间内,甲温度比乙温度高,说明甲导热性比乙好,所以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可能是铜、铁。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