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分题型复习:解答题一、解答题小凌在学习了磁知识后,对磁现象很感兴趣。一天晚上,她在台灯下研究磁铁,偶然发现当磁铁靠近发光的台灯时,灯泡内的钨丝晃动了。 让我们和小凌一起来探究:(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①可能是磁铁对钨有吸引作用;②可能是……获得证据:小凌找来同样的钨丝,用磁铁靠近,观察到 ,则说明假设①不成立。(3)得出结论: 。小柯同学在医院看到一个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当输液报警器处输液管中有药液流过,指示灯亮喇叭不响,无药液流过,灯熄灭指示喇叭报警。小柯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查找的资料设计了一个类似的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2所示。资料1.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变化的关系如图3。资料2.当输液管内有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将会被聚焦到光敏电阻上,如图2;当输液管内无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仅有很少一部分照射到光敏电阻上。资料3.图2中U2=3伏,电磁铁线圈的阻值为80欧。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30亳安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引。(1)当输液管中没有药液流过时,电磁铁的磁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计算电磁铁衔铁恰好被吸引时光敏电阻的阻值?(3)调试时,发现输液管中有药液流过时也会报警,请写出一种改进方案 。磁感应强度B用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为了探究电磁铁外轴线上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甲电源电压为6V,R为磁感应电阻,其阻值随磁感应强度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2。(1)当图乙中S2断开,图甲中S1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mA。闭合S1和S2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图甲中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说明磁感应电阻R处的磁感应强度B逐渐 。(2)闭合S1和S2,滑片P不动,沿电磁铁轴线向左移动磁感应电阻R,测出R离电磁铁左端的距离x与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算出R处磁感应强度B的数值如表。请计算x=5 cm时,B= T。x/cm 1 2 3 4 5 6I/mA 10 12 15 20 30 46B/T 0.68 0.65 0.60 0.51 0.20(3)综合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电磁铁外轴线上磁感应强度随电磁铁电流的增大而 ,离电磁铁越远,磁感应强度越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问:(1)一个水分子有 个原子构成。(2)求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3H3N2Na)和苯并咪唑(C7H6N2)两种物质的新型玻璃,与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1)苯并咪唑(C7H6N2)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2)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1)生活中常见的含碘元素的物质为:碘酒一一含碘单质 I2;碘片和藻类食物——含碘化钾KI;加碘盐——含碘酸钾KIO3。下列对I2、KI、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正确的是: (填序号)。A.+1、-1、+5 B.0、+1、+5 C.0、-1、+5(2)碘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如图2所示:写出反应过程中,属于化合物的物质的化学式 。(3)适当食用加碘盐(含碘酸钾)可预防碘缺乏,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l2)却会引起碘中毒。KIO3和I2性质的不同的原因是 。小科同学测定建筑工地石料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料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其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石料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实验过程共产生二氧化碳 克。(3)求所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纯度,取一定量该样品进行加热,不同时刻固体质量数据如图所示。(1)t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 。(2)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 。(3)列式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工业上煅烧125t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56t氧化钙,则所用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50g,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的物质质量为59.8g.(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1)在 Y 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2)若在 X 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____。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科研人员为弄清到底是缺少哪种元素诱发了苹果小叶病,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将洗净根部的苹果幼苗分成三组;②配制适量的完全培养液放入培养缸 A,在培养缸 B、C中分别加入相应的培养液;③将三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培养缸中;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分析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1)实验中对苹果幼苗选择上的要求是 。(2)步骤②中培养缸 B、C的培养液应如何配制: 。(3)将苹果幼苗根部洗净的目的: 。(4)如出现实验现象 ,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我们种植的农作物,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这是为什么?期末分题型复习:解答题一答案解析、解答题(1)灯泡内的钨丝为什么会晃动(2)钨丝不能被吸引(3)磁铁对通电的钨丝有吸引的作用(1)变小(2)解:R总= =100欧R光圈=R总-R线圈=100欧-80欧=20欧(3)增大控制电路电压或增加线圈匝数(合理即可)【解析】(1)当输液管中没有药液时,液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消失,光照强度减小,根据图3可知,此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小,而电磁铁的磁性变小。(2)首先根据 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R光圈=R总-R线圈计算出光敏电阻的阻值。(3)有药液时也会报警,说明电磁铁的吸引力较小,根据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因素可知,可以通过增加线圈匝数或增大控制电路电压(控制电流)的方法进行改进。(1)60;增大(2)0.40(3)增大;小【解析】(1)当图乙中S2断开,此时电磁铁没用磁场,根据图2可知,此时磁感应电阻的阻值为100Ω。图甲中S1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闭合S1和S2,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图甲中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说明磁感应电阻的阻值增大,根据图2可知,此时磁感应强度逐渐增大。(2)当X=5cm时,电流表的示数为30mA=0.03A,则此时磁感应电阻:。根据图2可知,此时磁感应强度B=0.4T。(3)综合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电磁铁外轴线上磁感应强度随电磁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离电磁铁越远,磁感应强度越小。(1)3(2)1:8(1)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分析;(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解答】(1)一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一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2)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16=1:8;故答案为:(1)3;(2)1:8.(1)42:3:14(2)C3H3N2Na 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3+14×2+23=9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3/90=40%【解析】根据化学式计算(1)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12×7∶1×6∶14×2=42∶3∶14故答案为:42:3:14(1)C(2)H2O、HI、HIO(3)构成的微粒不同【解析】(1)由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 I2、KI、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1、+5,故选C;(2)反应前两物质化学式分别为H2O和I2,H2O属于化合物,I2属于单质;反应后物质化学式为HI和HIO,两物质属于化合物;(3) KIO3和I2性质的不同的原因是构成的微粒不同;(1)80%解析: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20g-4g=16g,则石料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7.04解析:设产生CO 的质量为x,则 100 4416g x 解得 x=7.04g(3)第一次加入 100g稀盐酸,样品质量减少了 10g,HCl反应完全,设第一次参加反应的 HCl质量为 y,则100 7320g-10g y解得 y=7.3g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68g(2)氯酸钾已完全分解(3)解:设5克样品中含有氯酸钾的质量为x由图甲可知,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质量m=5克+1.5克-4.58克=1.92克2KClO3 2KCl + 3O2↑245 96x 1.92gx=4.9克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为98%。【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2)根据氯酸钾完全分解质量不再变化分析;(3)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氯酸钾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t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5g+1.5g-4.82g=1.68g.(2) 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是由于氯酸钾已完全分解 。故答案为:(1)1.68g;(2) 氯酸钾已完全分解 ;(3)98%。解: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CaO+CO2↑100 56125tx 56t x=80%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解析】根据要制取氧化钙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即可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1)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氢气的质量=10g+50g﹣59.8g=0.2g;设反应消耗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Zn+H2SO4═ ZnSO4+ H2↑65 161 2x y 0.2g解之得:x=6.5g;y=16.1g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为:10g﹣6.5g=3.5g,则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35%.答: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2)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8.6%【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产生的气体逸出,故产生氢气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在(H)后,不能与盐酸反应,故混合物中只有锌参与反应;利用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产生的气体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2)由气体的质量根据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硫酸锌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硫酸锌的溶质质量分数.(1)运输水分和无机盐(2)D【解析】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1)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不需要能量。(2)从实验可以看出:同侧叶柄里的导管,向同侧的叶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1)品种相同且长势相近,健康且苗龄相同(2)全营养液缺锌或缺镁的等量培养液各一份(3)防止土壤中含有的镁、锌元素对实验产生干扰(4)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A缸内苹果幼苗生长正常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解析】由分析可知,如果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故答案为: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