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分题型复习:解答题四、解答题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电磁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电磁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0为30Ω。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1)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 接线柱相连,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 接线柱相连。(2)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2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 Ω。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电磁继电器的磁性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请计算当环境温度高于多少摄氏度时,警铃报警?小明自制了一个带有电磁铁的木船模型,将它放入水中漂浮,闭合开关后,船头会指向北方偏转.请在图上标出螺线管的南北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小强利用压力传感器、电磁继电器、阻值可调的电阻R等元件,设计了一个汽车超载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他了解到这种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越大时,输出的电压就越大,闭合S,车辆通过压力传感器时电磁继电器的工作情况:(1)车辆不超载时,工作电路中绿灯亮,电磁铁线圈 (选填“有”或“无”)电流;(2)当传感器所受压力増大到一定程度时,红灯亮,说明汽车超载,请你判断灯 (选填"L1”或“L2”)是红灯;(3)如果允许更大的汽车超载量通过此汽车超载自动报警电路,将可调的电阻R的阻值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治疗新冠患者用到的中医药“金银花”,成效明显。中医药中“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分子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请你计算:(1)C16HXO9中X=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胡炳成教授团队近日成功合成世界首个全氮阴离子盐类化合物,占领新一代超高能含能炸药研究国际制高点。中国一雪前耻,“高能炸药”腾空出世!据报道这种炸药爆炸能量达到TNT炸药的10倍。该炸药的化学式为:C6H6N12Ox(1)经测定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8,则该分子一个分子中含几个氧原子?(2)计算21.9克该炸药爆炸后,释放出的含氮物质(氮气及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如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酯的名称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化学式 C2H4O2 C3H6O2 X C4H8O2(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3)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 。小金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实验步骤: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 24小时;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 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2)小金将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4)若实验结果为叶圆片 B变蓝,C不变蓝,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图所示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请回答:(1)已知A 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则A的名称是 。在A 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 ,其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是 。(2)毛细血管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过程是 。试想 下:若毛细血管中O 要进入体内某细胞中,则 O 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的O 浓度;而若体内细胞中CO 要进入毛细血管,则CO 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毛细血管内的CO 浓度。小科现欲测定某石灰石的纯度,取用5 克样品,加入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克,恰好完全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3克。求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 和“碳中和”目标,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2)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3)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B.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C.使用可循环的布袋购物 D.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如果将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环割”,即将植物韧皮部切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其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如图所示),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请分析后简答。(1)对树皮进行“环割”后,切断了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2)简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而切口下方无瘤形成”的原因。(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并说明理由。根据下面的资料,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 被柳树吸收.(2)柳树吸收的水中,一部分进行 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 作用散失到空气中.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对植物本身的意义之一是: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的 .网购的鲜花配有如图所示的保鲜养护说明,每一步配有如下文字:①往瓶内加适量的水,再滴入 1~2 滴 84 消毒液;②去除部分叶片,仅保留2~3片;③45°斜向剪去茎的底部后插入水中;④摆放花瓶时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鲜花保鲜养护说明中的科学原理。① ② ③ ④期末分题型复习:解答题四答案解析、解答题(1)B;A(2)120;增大(3)环境温度大于等于80℃时,警铃报警【解析】(1)由题干中“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判断出警铃和指示灯的连接情况;(2)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20℃时对应的热敏电阻的阻值,由图象分析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合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从而判断出电磁铁磁性的变化;(3)由题干中“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热敏电阻的阻值,然后从图乙中得出对应的温度即可得出答案.本题既考查电磁继电器原理的分析,也考查了结合欧姆定律的内容进行相关的计算,综合性比较强,解题时要仔细分析.解:(1)因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 所以,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接线柱B连,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接线柱A相连;(2)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20℃时,对应的阻值为120Ω,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会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就会增大;(3)当线圈中的电流I=50mA=0.05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报警,则控制电路的总电阻: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热敏电阻的阻值:R=R总-R0=60Ω-30Ω=30Ω, 由图乙可知,此时t=80℃ 所以,当温度t≥80℃时,警铃报警. 答:(1)B;A;(2)120;增大;(3)环境温度大于等于80℃时,警铃报警.解: 【解析】解:因地磁场沿南北方向,地球南极处为地磁场的N极,地球北极处为地磁场的S极,闭合开关后,船头会指向北方偏转.则螺线管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源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如图所示.螺线管处在地球的磁场中,闭合开关后,船头会指向北方偏转,可知可知螺线管的磁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确定电源的正负极(1)有(2)L2(3)增大【解析】(1)只要压力传感器上有压力,就会产生电压,那么就会有电流通过经过电磁铁。之所以绿灯亮,是因为此时电流小,电磁铁的磁场弱,不能将衔铁吸下来;(2)分析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衔铁的运动方向,它接通哪个灯泡,哪个灯泡就是报报警的红灯;(3)报警时衔铁必须被吸下来,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时,需要的电磁力是不变的,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不变。首先根据压力增大确定电压的变化,然后根据电流不变确定电阻的变化即可。(1)车辆不超载时,压力传感器上受到的压力较小,因此产生的电压较小,那么工作电路中绿灯亮,电磁铁线圈有电流;(2)当传感器所受压力増大到一定程度时,电路中的电压达到一定程度,电流达到一定程度,磁场大到一定程度,此时衔铁被吸下来,接通灯泡L2所在的电路,L2是红灯;(3)当超载量更大的汽车经过压力传感器时产生的电压更大,若电流保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可调电阻R的阻值应该增大。(1)18(2)4:3(3)40.7%(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3)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6HXO9 可知,绿原酸的式量:12×16+1X+16×9=354,解得:X=18。(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6×9=)=192:144=4:3。(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即:12×6+1×6+14×12+16x=438;解答:x=12。(2)释放出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21.9g×=8.4g。【解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列式解答。(2)氮元素的质量=物质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C:H:O=(12×2):(1×4):(16×2)=6:1:8(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6%(3)C3H6O2(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3)将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的化学式进行比较,确定甲酯和乙脂之间相差的原子团,然后根据乙酸乙酯的化学式推算乙酸甲酯的化学式。【解答】(1)根据化学式 C2H4O2 可知,甲酸甲酯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2)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将甲酸甲酯( C2H4O2 )和甲酸乙酯( C3H6O2 )进行比较可知,甲酯比乙脂少一个原子团:CH2。那么乙酸甲酯比乙酸乙酯( C4H8O2 )也是少一个CH2,因此乙酸甲酯的化学式为:C3H6O2。(1)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2)3个叶圆片遇碘液是否变蓝(3)光合作用需要光(4)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1)肺;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壁薄,具有弹性(2)扩散作用;大于;大于解:由题意可知,碳酸钙的质量为5g-3g=2g,设此时参加反应的 HCl的质量为x,则100 732g x解得x=1.46g所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