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精简版)总结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物质、运动、规律、意识、实际出发)
(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
(实践、认识、真理)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社会现象(存在和意识)、社会本质(物质性/实践的)、
社会发展(规律、总趋势)、社会历史主体(人民群众)
(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人生价值)
第五课
第六课
(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回答世界是什么
回答世界怎么样
回答如何认识世界
回答人类社会起源、本质与发展
回答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社会历史的本质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01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即社会实践,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方式
整个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劳动发展史
人类历史是由社会实践构成的历史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
构成
物质生产实践
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精神文化领域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0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何者为第一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延伸到
社会历史领域
存在决定思维
物质决定意识
思维决定存在
意识决定物质
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社会存在
含义:
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物质方面)
内容
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等物质方面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含义: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精神方面)
内容
各种形式: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观点
社会心理
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1、比亚迪汽车
2、中国梦
3、新型冠状病毒
4、治疗新冠的诊疗方案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双减”政策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9、民法典
10、自然地理环境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社会存在?哪些属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2、以往哲学为什么会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原因)
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未追溯到产生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等主观意志决定的
我们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假象)
马克思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从而克服了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层面的局限性。
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之处
2021年度流行热词 :干饭人、尾款人、集美、爷青回、耗子尾汁、不讲武德、U1S1、有内味了、工具人、小丑竟然是我自己、yyds、内卷
2022年度流行热词 :摆烂、芭比Q、大冤种、退!退!退!、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
思考:①这些热词如何产生的?
2023年度流行热词 :硬核、绝绝子、割韭菜、刺客、5g技术、pua、破防、尊嘟假嘟、躺平、服了你个老六、i人e人、特种兵旅游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热事对热词,先有事后有词。
思考:②为何每年热词都不完全一样?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思考: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存在一变化,是不是社会意识立刻跟着就变?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仍存在大量封建迷信思想;
处于双半社会的落后的中国,共产主义思想却能在中国生根。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并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是这样的变化、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P62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P62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1)立足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易错辨析】
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 ( )
提示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是不完全同步的。
3.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 )
提示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4.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 ( )
提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总是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
5.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 )
提示 社会存在可以不依赖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6.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 )
提示 社会意识作为意识,在社会领域的体现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是实践。
√
感 谢 聆 听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