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部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部分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目录第二部分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一多元一体,一家亲我国的民族格局有何特点?议一议:结合视频内容和自身知识储备,说说我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民族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基于这一特色国情,我国行政区域设置有何独特之处?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民族格局特点:多元一体。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多元一体2、各族人民的贡献:①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②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③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④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国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P59第二、三段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行政区域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如新疆) 特别行政区(如香港)不同点 设立的地区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港澳台地区自治程度 有一定的自治权 享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社会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设立目的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相同点 两者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要受中央政府的管辖。P60第一段4.国家结构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主权≠自治权主权: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最高性是国家主权的两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物的权力。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02二方针政策,促和谐怎样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及其形成原因平等团结互助新型民族关系和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形成原因: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2、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基本方针 含义 原因或意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拓展:民族三方针的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前提条件物质保证(1)平等是实现团结的政治基础(2)平等和团结是实现繁荣的前提条件(3)繁荣是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4)总之,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①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③社会和政治基础: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为什么)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前提和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高度自治权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居住(1)含义≠“各民族”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2)内容:民族自治的地方和自治机关5个自治区自治州(30个)自治县(120个)①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不包括民族乡)。②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含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双重身份)既是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主要有以下权力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 》内蒙地区的学校除了教授汉语外,还要开设民族语言课。 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农牧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政策。内蒙古对在牧区投资建设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按照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牧区企业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农畜产品初加工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3)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23(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特点、地位、重要性4前提和基础特点地位重要性(意义)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3.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怎么做)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②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处理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群众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坚持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6)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7)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P63第二段(1)我国的民族关系:②形成原因: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国情角度:④核心:B.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①民族平等;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①地位:(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②民族自治地方:有三级(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下,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设立--,行使--制度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①含义 :③自治机关:二.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A.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自治权是什么为什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各民族--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怎么办③优越性角度:是党团结带领--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增强--;有利于各族--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②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切实尊重--积极推动---;③另一方面,必须维护--依法妥善处理--依法打击--坚决反对---;必须深化----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03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约2亿人。千百年来,各宗教和睦相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坚持独立自主 自办的原则2、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自由①信与不信: 信不信的自由②种类:信哪种教的自由③派别:信哪个教派的自由④时间:什么时候信的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代表国家鼓励信教。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注意:(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强调规范宗教活动依法管理遵守法律权责统一①内容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义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②原则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国家的态度: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涉及对外交往角度(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重要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具体举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爱国守法拥护党;服务于国家利益;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的阐释;反对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注意: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社会性质社会现状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信什么教的自由①信与不信的自由④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原则①公民享有信仰自由权利同时履行法律义务;③信什么教派的自由②宗教活动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①不受任何外国势力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②平等友好基础上对外交往;④什么时候信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③教育与宗教相分离;②具体要求:“两要求”“两支持”。(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5)重要性: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③严格禁止境外宗教渗透发展;④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板书设计1、民族格局的特点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方针、意义3、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答案:错;对全体公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答案:错;政府只有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就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答案:错;而是强调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4)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答案:错;宗教在本质上仍然是唯心的。(5)共产党员不能信教是由其唯物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的。答案:错;这不是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定。正误判断B2. 2019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将迎来成立61周年纪念日。“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行、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深切嘱托。如今的广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贫困发生率降至5.7%,总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这充分说明(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发展成就标志着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处理民族关系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能提升民族地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自治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我国早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发展不是标志。“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这是习近平书记的深切嘱托,体现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处理民族关系,②符合题意。广西区域自治61年发生的变化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能提升民族地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③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④错误。2019年3月28日,西藏迎来了民主改革60周年。从1959年到1961年,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西藏人民要求,在雪城高原上展开了改天换地的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变革。自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279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藏族人民享有了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如今,与全国人民一道经历站起来、富起来的西藏,正在经历强起来的伟大时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行!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总结西藏发展历程中的成功经验。参考答案: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西藏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让西藏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②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西藏60年不平凡的发展,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③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贯彻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西藏的成就既有国家和东部地区的大力支持,也有西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④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的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感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