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辩一辩:“基层”到底是指哪一层?
村委会/居委会
中国共产党组织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基层党组织
领导
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
基层行政机关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P66
主体
领导
依托
内容
实质
【注意】
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基本权利
与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层民主具有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等特点。
基层群众自治不是政权型的,即非国家性质的自治,而是一种社会自治。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基层民主的特点 P66
3、组织形式
农村——村民委员会
城市——居民委员会
性质、产生、职能、管理
汕尾市金町村村民委员会,该村委会曾于2021年荣获汕尾市城区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获“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荣誉称号。
以金町村为例,分析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产生和管理。
汕尾市金町村村民委员会在解决群众纠纷上经验颇丰,2020年曾调解土地、拖欠工薪、口角打架等大小纠纷78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2021年1月,金町村村委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选举,完成换届,共有成员5人。
(1)性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职能: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3)产生:由村民选举产生
以金町村为例,分析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产生和管理。
(4)管理: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
为充分发挥村规公约教育引导的“软约束”作用,金町村在村风民俗、人居环境、社会治安、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制定了《村规民约》,推动村民群众移风易俗,倡导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根据村规民约的精神,进一步打造更美乡村,金町村积极组织开展“星级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交通文明劝导”等活动。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村民们制定村规民约,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内事务,让文明创建工作更鲜活、更有吸引力。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村民委员会(农村村民自治) P66
(1)性质: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职能:
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产生:
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4)管理: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村(居)委会:不是基层政权组织形式,不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不是基层政府,不履行政府职能,而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一般不完善、不创新)
2.我国基层政权组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对村(居)委会进行指导和监督,但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3.村“两委”:“村两委”是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简称,常将前者简称为村支部,后者简称为村委会。村支部是基层党组织,职能是宣传共产党政策、帮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领导村委会的工作,村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理解村(居)委会的性质
不是基层政权组织形式;不是基层国家机关;
不是基层政府;
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派出所、街道办事处)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知识补充:村委会、村支部、乡镇政府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村党支部
领导
村委会
指导支持帮助
乡镇政府
村支部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的工作。
是基层国家机关;
是基层政府。
村两委
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管理农村日常公共事务。
村民会议也称村民议事会,是由村民委员会召集,由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组成,也可以由每户派代表参加的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是村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及村委会提交的议案,向村民会议负责,是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
知识补充: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有什么不同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3、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自治) P66
(1)性质:
(2)职能:
(3)产生:
(4)管理:
(5)意义:
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街道办事处是政府机关,是地方基层政府在城镇的派出机构,从事相关行政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是指导与协调的关系,街道办事处可以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帮助,但不能干预依法属于居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你知道城市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是什么关系吗?
★注意几种说法:
(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是村委会、居委会,管理模式的任何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村委居委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不会改变组织形式。
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方式)√
②创新/完善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 ×
(2)村民(居民)自治的范围由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但可以拓宽民主管理的途径,丰富民主管理的形式。
注意:
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深度实践
2、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为什么)
(1)根本原因:
(2)重要性:
补充:
③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调动广大村民和城市居民参与基层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村民和城市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④ 有利于更好发挥村委会(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①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镜头一:来自云端的选票
“当时选举时,没有投票箱,我们就用米筒代替;没有印刷的选票,我们就拿老人用来卷烟的烟纸制作。”
作为中国基层民主的先行者,合寨村还在努力成为深化村民自治的开拓者。在去年9月合寨村进行的第十届村委会选举中,为保障外出务工村民的民主权利,该村还运用手机、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委托投票,约6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进行了远程投票。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民主选举
1、(1)内容: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在农村
在城市
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注意:1、公民基本民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民主选举≠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民主管理的基础/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
镜头二:“小人物”解决大问题
4月3日,新村屯村民除草时发现,山上有大车和大型钩机正在开采矿石,破坏了公益林和林木。最终理事会经过商量决定,让对方赔偿,并在山上立了块警示牌:“严禁任何人在新村屯管辖区内进行非法开采矿石,一旦发现,违者将其处罚10000元以上,并上报公安机关处理。”4月7日,蒙彦儒第二次上山,同去的还有60多户村民代表,他们要去看现场,然后商量出赔偿数目。“怎么也得要两三万”“五万以上、十万以下”“让他们赔七八万才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经过一个多小时讨论,过半数的人决定,不要钱,要汇报给上级单位,交给政府处理。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民主协商
2、(1)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2)适用范围: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有事好商量
有事多商量
有事会商量
区分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
【区别】:政治协商是侧重于协商内容的政治性, 民主协商侧重于发扬民主,协商民主侧重于民主形式。
【联系】:政治协商、协商民主是民主协商的具体体现。协商民主涵盖政治协商。
镜头三:村民拍板做决策
“村民委员会”被写进宪法的1982年,合寨村又选举产生了自己的“人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议事会成员由村民代表推选出有威望的人担任。村里重大事件,必须通过议事会研究解决方案,经过村民会议通过后,才提交村委会办理。议事会每季度开一次,20多年从未间断。40多年来从未间断,实现了重大事项由群众说了算。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民主决策
3、(1)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2)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注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公民享有决策权(我国公民没有决策权)
镜头四:“小宪法”保障权利
村委会成立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制定《村规民约》和《封山公约》。《村规民约》对赌博、唱野歌等不文明行为都做了约束,每户代表都在公约上签名、盖章。果作屯的公约原件现在还保存在档案馆里,它是合寨村第一个村委会诞生的见证。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民主管理
4、(1)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2)要求: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注意:
民主管理是指村民、居民管理本村、本社区的日常事务,而非国家事务。
镜头五:“小纪委”抓实效
在合寨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成员只有五个人,由群众投票选出,每三年一届。他们没有编制、没有收入,却肩负着监督村委会工作和村务开支的重任。
合寨村每个屯都有专门公开村务的窗栏,被村民称为“明白墙”。在“明白墙”上,财务、政务和党务清晰明确,村民意见征集和情况反馈也一目了然。村委会还有个值班记录本,上面写着每天值班的人都处理了谁家的什么事,村民可以随便看。
5、(1)原因: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2)要求: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民主监督
注意:民主监督≠公民的监督权
注意:民主监督≠公民的监督权
民主监督的主体可以是村民、市民、国家机关、政协等
而公民行使监督权,涉及的是公民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当场公布。
民主协商 众人商量、合理表达、求同存异、找出方案。(侧重利益协商)
民主决策 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作出决定(如:村民会议)。城市社区公共事务通过召开居民会议决定。(侧重集体决定)
民主管理 依法、依章、依规,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如: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民主监督 村(居)务公开尊重村(居)知情权民主评议防止以权谋私,避免工作失误。如:村务公开栏、“明白墙”、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干部述职报告工作等
知识小结: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五大途径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民主管理:按照议事规则规范进行
总结2:如何发展基层民主?(怎么做)
①民主选举,人民直接选举自己信赖的社会贤达人士担任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
②民主协商,充分开展基层协商,凝聚社会共识。
③民主决策,通过村(居)民会议等形式讨论涉及村(居)民利益的大事小情。
④民主管理,制定自治章程获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形式,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
⑤民主监督,通过村(居)务公开,民主评议基层自治组织干部等形式,使基层自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关于基层治理答案要点总结
乡村治理 多元共治
(1)党—— 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三治:
①自治(基层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创新基层自治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②德治(村规民约、村风民俗、家风 )
③法治(乡村治理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发挥人民(村民、居民)主体作用、以人民为中心
(4)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5)多个组织(村两委、村民会议、乡贤)共同参与
(6)运用现代技术,推动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精细化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①性质
②职能
③产生
④管理
⑤意义
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村(居)民委员会
实践途径
基层群众自治的特点
课堂小结
4、《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七条要求:全面推行“一肩挑”即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
全面推行“一肩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村支“两委”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成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促进农村发展。但就目前工作推行情况来看,村干部能力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职能职责不清、落选干部心理失衡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给“一肩挑”的推行带来许多阻力。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26条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乡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入开展市县巡察,强化基层监督,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
面对村支“两委”一肩挑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谈谈解决措施(10分)。
解析:政治与法治的原理太宽泛,所以找准原理是关键。如何解决村支“两委”一肩挑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已经告诉我们对象是基层自治组织的知识。如何解决村干部能力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职能职责不清、落选干部心理失衡等问题,当然要加强党的领导,同时要发扬民主。基层民主实践形式有5个,熟悉教材原理,再结合材料很容易得到答案。
参考答案:
①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任贤选能,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保证符合人民群众意志的有能力的党员实现一肩挑,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尊重群众意愿结合起来。
② 强化基层监督,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一肩挑负责人的监督和村务监督。
③ 公共事务要商量着办,让村民或居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
④ 不能一言堂,坚持民主决策,重大事项要交由村党委和村委会讨论决定。
⑤ 坚持民主管理,依法、依章、依规,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下列关于村民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
②村委会是我国最基层政权机关
③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
④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课堂练习
D
村委会≠基层政权机关(乡镇一级的人大和政府)
2、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人人参与。2022年3月,某社区将积分制管理向居民延伸,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能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此举有助于( )
①调动居民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②丰富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
③增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
④扩大居民的政治权利优化社区治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A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仍然是村委会和居委会,并未得到丰富和完善,②错误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法定的,并不能随意扩大和缩小,④错误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近几年,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下列行为属于基层民主实践的是( )
课堂练习
A
①民主协商
①2021年9月,村民张某参与了关于本村开设村办食品加工厂的协商
②居民李某参加了所在社区关于重新规划小区停车位的居民会议
③村民王某因对县政府拆迁赔偿 款不满意向县信访部门反映情况
④居民田某作为某县人大代表,参与了所在市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②民主决策
③信访制度和④人大代表的选举不属于基层民主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