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知识小结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要求
(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 要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③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既要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原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和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关系)
实现人生的价值
6.1 价值与价值观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6.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人的价值
(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影 响
本课内容及内在关系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影 响
作用
标准
措施
根本途径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议题一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张桂梅
材料一: 张桂梅老师创办的女子高中,从2008年以来走过了十个春秋,已把1804名大山女孩送入大学,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了走出大山进入大学的梦想,近年来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名。
2020年6月29日,张桂梅被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云岭楷模"称号 ;12月3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2月10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中国十大女杰""全国精神文明十佳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中国十大教育年度人物""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党的十七大、二十大代表 。
你认为张桂梅老师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吗?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的?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材料二 办校10年来,3650个日夜身患重症、满身药味、满脸浮肿的张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12点30分才睡,周而复始,常年如此。办校10年来,张桂梅每年春节一直坚持家访,亲自走访了1527名学生的家庭,没有在账上报过一分钱。学生来自丽江市四个县的各大山头,家访行程十万多公里。不管山路多么艰险,她从未退缩。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她都要重病一次。张桂梅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整整十年,年年有奖。勋章一年比一年多,规格一年比一年高,奖金一年比一年多,但有5000元的奖金,她考虑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党费。有3 万多元的奖金,她捐给了灾区,捐给了比她更困难的人,捐给了解放前就入党的农村困难的老党员。刚刚获得的云南省"兴滇人才奖"的奖金30万元,她决定捐给政府,用于一所贫困山区学校的建设。何止是献出奖金,就是每月领到的工资,张老师都只留给自己100元的生活费,其余都统统用于慈善事业─,她刻薄自己到了"两年没吃一顿肉"!她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各级领导、同事、或好心人买了,硬往她身上套的。荣誉越多,勋章越多,张桂梅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79-81页内容,
思考张桂梅老师是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在奉献中实现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人的存在方式。
②使人自由彰显和发挥其智力、体力、意志和情感
③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劳动
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1、人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2. 人在奉献中实现价值
①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创造的财富越多,贡献越大,自身价值就越大
一、
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
议题二 在为社会的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张桂梅
材料三 1996年,张桂梅来到丽江华坪县民族中学教书。不到一年,她就因子宫肌瘤濒临绝境。当地学校和政府知道后,迅速募捐帮她度过难关切除肿瘤,之后她便想为当地的女孩子们做些事,帮助她们。她要办一所完全免费的女子学校,然而资金令她耗尽心血。
从2002年到2007年,她只筹到了一万元,远远不够建校的费用,然而转机发生在她去北京时,碰到的女记者为她写了一篇报道,终于有人知道她的努力和目标,来自各个地方的捐款和物资朝她涌来,各级政府也纷纷出手相助。2008年8月,张桂梅投注心血长达六年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建成了。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81-82页内容,思考张桂梅老师创办华坪女高的过程告诉我们,要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1)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
(2)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2、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1)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2)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3. 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二、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创造和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想一想
有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这种观点对吗
提示:错误。良好的社会条件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但实现人生价值还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
议题三
坚持初心,坚守信念的张桂梅
材料三
张桂梅亲眼目睹了许多农村女孩初中毕业后不能继续上学,过几年就嫁人的情况,希望能为她们建立起一所免费的高中,来这里上学的女孩子不用交书费,不用交学费。这是它建立女子高中的初衷。几十年,她从没有忘记她的初心。
张老师经过顽强拼搏也用她的实际行动和所取得的佳绩,明确回答了华坪教育的出路问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华坪教育的出路--在于埋头工作,真抓实干。从她的身上,令人看到了教育振兴的希望,看到了教育崛起的曙光!
张桂梅的身体虽然两次经过大手术,现在肺部也有病灶,但她行善助学的义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张桂梅却说:荣誉是人民给我的,应当让它为人民造福。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82-84页内容,思考张桂梅老师是如何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的?
1.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强调要克服挫折和失败,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2.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全面的能力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3.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引导、驱动、制约作用)
需素质
需信念
4. 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正确的道德认知、 自觉的道德养成、 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升道德修为。)
需道德
需精神
三、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1)【根本途径】要弘扬劳动精神,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2)【客观条件】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创造和实现个人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②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④要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
小结1: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价值观角度: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根本途径角度: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要弘扬劳动精神,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4、客观条件角度: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5、主观条件角度: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小结2:从“实现人生的价值”的角度分析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价 值 的 创 造 与 实 现
根本途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客观条件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是统一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主观条件
在砥砺中走向成功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发展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堂小结
④要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
1.自强不息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纠正:劳动和奉献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易错提醒
2.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纠正: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3.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纠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4.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
纠正: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5.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纠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6.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才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纠正:能力卓越的人,更容易创造出卓越的人生,但并不是说能力卓越的人才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纠正: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具备相应的主客观条件,但这些具体的主客观条件都不是其决定因素。
7.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2021·辽宁·高考真题)1950年,沈阳第一机器厂承担了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任务。当时条件艰苦,工人们刻苦攻关,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这项光荣的任务。这枚重达487公斤的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这告诉我们
①劳动者在劳动中确证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②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维持自身生存的活动
③劳动是主体克服客体,为自然立法的活动
④劳动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④:沈阳第一机器厂的工人们刻苦攻关,克服重重困难,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这告诉我们劳动者在劳动中确证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劳动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故①④入选。
②:材料并未涉及人类改造自然,而且劳动不仅仅改造自然界,故②不选。
③:劳动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并且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自然立法的说法错误,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
B
知识点一 弘扬劳动精神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2.(2021·湖南·高考真题)某校学生深入到一家工厂进行劳动体验。劳动结束后,甲同学说:“工人叔叔们教会了我们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乙同学说:“工厂的劳动让我体会到生产工艺的魅力,今后要努力学好本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同学们的感言中,我们认识到( )
①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总是高于书本知识
②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③劳动是深化和拓展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
④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②: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也有错误的,不一定高于书本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不一定都要通过实践。这两个选项的说法都太绝对,①②排除。
③:“工人叔叔们教会了我们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说明劳动是深化和拓展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③正确。
④:“工厂的劳动让我体会到生产工艺的魅力,今后要努力学好本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这说明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④正确。
故本题选D。
D
知识点一 弘扬劳动精神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3.(2021·天津·高考真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这体现了( )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脚踏实地、顽强拼搏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①错误。
②③: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脱贫事业,这说明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也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脚踏实地、顽强拼搏,②③正确切题。
④:材料不涉及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排除。
故本题选C。
C
知识点二 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4.(2021·浙江·高考真题)从充满青春朝气的“小青荷”、发挥余热的“银发联盟”,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国际面孔……如今,志愿服务在浙江大地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样态,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大显身手。由此可见,实现人生价值( )
①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③必须投身志愿服务
④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④:从充满青春朝气的“小青荷”、发挥余热的“银发联盟”,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国际面孔……如今,志愿服务在浙江大地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样态,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大显身手。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①④观点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涉及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身才能,②观点与题意无关。
③: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而不仅仅是投身志愿服务这一种形式,③排除。
故本题选B。
B
知识点二 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5.(2021·湖北·高考真题)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入之一陈潭秋早年在枚学习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随后以极大热情投身革命,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即使困难重重,也从未停止奋斗的步伐,直至壮烈牺牲。陈潭秋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个人的价值实现是自觉理论学习的结果
②个人的价值选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③个人的价值选择根源于对社会历史的认识
④个人的价值实现必须通过实践为社会服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自觉理论学习”属于认识世界的活动,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①错误。
②④:接受马克思主义,随后以极大热情投身革命,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即使困难重重,从未停止奋斗的步伐,直至壮烈牺牲,这说明个人的价值选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也说明个人的价值实现必须通过实践为社会服务,②④正确切题。
③:个人的价值选择根源于社会实践,③错误。故本题选D
D
知识点三 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6.(2021·山东·高考真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山东省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通过技能培训帮助返乡在乡青年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已选培乡村“好青年”12.8万名,带动一大批青年活跃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大量乡村“好青年”的涌现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返乡在乡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开展技能培训推动了乡村振兴过程中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④选培出的乡村“好青年”作为关键部分统率乡村振兴的整体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山东省实施选培计划是“好青年”成长的外因,青年的刻苦努力与认真学习是其成长涌现的内因,①符合题意。
②:当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为返乡在乡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客观条件,是基础,②符合题意。
③: 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属于提升生产力范畴,不是调整生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④: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整体,④说法错误。
A
知识点三 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练一练
7.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大发展,也是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根本要求。这是因为( )
①劳动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②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③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④劳动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错误。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错误。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练一练
8.漫画(图中文字:世界上没有绝境,只有绝望的心)
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②顽强拼搏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不利于实现人生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错误。未涉及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不利于实现人生价值
练一练
9.中国工程院陈薇院士多年来从事防疫工作,对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问她:“您天天跟病毒打交道,怕过吗?”陈和答:“要说不怕,那可不是真心话……如果我们承担了更多的怕,你和其他人可能就少一点怕了。”这启示我们( )
①正确价值观指引人们实现人生价值
②投身社会为人民服务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③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错误。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