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法律
与
生活
民法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二单元
家庭与婚姻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 诚信经营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劳动法
诉讼法
选必二知识框架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7.1 立足职场有法宝
锄禾曰当午,上班好辛苦。上完一上午,还要上下午。
01
法律守护劳动者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1、国家是如何保障公民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
2、什么是劳动者,劳动法的作用?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招聘歧视
思考:观看视频,谈一谈你的感受和想法。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①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②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1)法律保障:
1.法律和国家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
②为了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
①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国家保障:
(3)劳动法律、法规的意义:
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基础
核心
辅助
劳动法律体系
相关链接: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
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还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失业保险条例》等。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1)调整对象:
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劳务关系
涉及主体
2、劳动法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①含义:
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
②要求:
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有劳动能力≠劳动者(劳动(能力)+收入)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经相关部门审批可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P4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2、劳动法
(2)劳动者:
意义: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表现:●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
●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履行的义务
可以说,劳动法就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①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首要原则)
【注意】
①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双方的保护存在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
②劳动者处于事实上的弱势地位,对劳动者倾斜保护,达到实质上的平等
2.劳动法
(3)劳动者基本原则:
②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
内涵: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要求: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
【注意】依据岗位性质和工作强度,用人单位可以对劳动者性别进行限定。
2.劳动法
(2)劳动者基本原则:
③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内涵:●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残疾劳动者的特殊劳动保护
●对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意义:显示了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等高强度劳动;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高强度劳动;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高强度劳动;
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等。……
国家对女职工和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相关链接:
2.劳动法
(2)劳动者基本原则: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某公司在国庆节假日期间,强令员工小张继续工作,而且还不额外给小张加班费。
>
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
应届女大学生邱某在应聘某公司文案职位时,该公司以“仅招男性”为由拒绝她面试,邱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因父亲早逝,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小王和残疾母亲相依为命,他们被某民营煤矿录取,从事井下劳动。
>
分析以下三则案例,这些公司侵犯了劳动法的哪些原则?
国家禁止安排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等高强度工作”,勒令该煤矿为母子二人重新安排合适的工作
劳动仲裁部门判定该公司侵犯了劳动者休息和休假的权利,也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法院支持了邱某的诉求,认为文案职位不属于法定的女性禁忌劳动范围,该公司侵犯了邱某的平等就业权,责令该公司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
02
劳动也要签合同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1、劳动合同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劳动合同的条款包括哪些?
3、★★签订劳动合同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劳动合同的有效及无效情形?
劳动也要签合同
劳动法施行后,我国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但是一些企业仍然存在不签劳动合同的现象。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签订劳动合同时,这些企业的员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思考: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观点1:劳动合同是干什么用的?我们公司小,不用签劳动合同。
观点2:现在工作这么难找,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公司不提签合同的事,我哪儿敢提呀!
观点3:劳动合同没什么用,签了合同也不上保险,签与不签无所谓。
观点4:签了合同,想走也走不了啦。
议学情境
(1)含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作用: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有利于维护双方的权益。
1.劳动合同 P62一段
思考:劳动合同只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吗?
【补充】(1)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和重要保证。
(2)劳动者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是互为前提的。其中,履行义务是劳动者获得权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前提和基础。
履行合同的核心是履行合同的义务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1.劳动合同
(3)法律依据:(P62相关链接)
①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②已建立劳动关系,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③已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易错提醒】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 ×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这并不等于只有订立劳动合同,才确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书
甲方:某某公司
乙方:李某某
甲乙双方签订本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乙方如违反劳动纪律,甲方依章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解除本合同。乙方在工作中发生一切工伤事故一概由乙方本人负责。
二、工资薪酬:每月1800元,每天工作9小时,月休6天。
三、三年之内不准结婚。
四、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两年。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如果你是求职者,你会签订这份劳动合同吗?这份合同存在什么问题?你会怎么修改?能随便修改吗?
改一改
劳动合同书
甲方:某某公司
乙方:李某某
甲乙双方(依法)签订本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乙方如违反劳动纪律,甲方依章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解除本合同。乙方在工作中发生一切工伤事故一概由(公司负责)。
二、工资薪酬:每月1800(4000)元,每天工作9(8)小时,月休6天。
三、三年之内不准结婚。
(增加:职务、工作地点、社保、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等。)
四、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两年。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改一改
(1)必备条款:是任何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
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P63相关链接)
(2)可备条款:是除必备条款外劳动合同中可以规定的条款
包括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条款。
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应该仔细阅读合同的各项条款,全面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条款分为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两类。
2.劳动合同的内容(条款) P62末段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3.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P63一段)
合法 指劳动合同的主体、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举例:①年满16周岁;②订立书面劳动合同;③内容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
公平 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
举例:①用人单位合理划分自己的法定责任及劳动者权利;
②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岗位的80%,岗位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标准。
平等 自愿 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于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强制对方接受某种条件。
反例:①无条件服从岗位调动;②扣押劳动者证件、索要担保金、财物
协商 一致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
诚实 信用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诚实,恪守信用。
反例:隐瞒自己的年龄、学历、伪造证件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违背了什么原则
?
合同有效吗?
违背了合法、公平原则
违背了平等自愿、
协商一致的基本原则
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教材P63探究与分享
违背了合法、公平原则
订立合同≠有效合同
4.劳动合同的效力
(1)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产生法律效力: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适用);
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合同有效要件:
①合同主体适格②意思表示真实
③合同内容合法④合同形式合法⑤程序合法。
整个合同是有效的,只是部分条款无效,如合同期内不得结婚
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合同无效,劳动者还能拿到自己的劳动报酬吗?
可以。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经付出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相关链接P64
(1)劳动合同生效:
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履行:
①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②劳动者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
制度。
5.劳动合同的生效和履行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BY YUSHEN
根据《劳动法》规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劳动者亦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第一种情况,依据《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即可解除。
第二种情况,依据《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P67相关链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立 足 职 场 有 法 宝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法
1、劳动合同的含义及作用
2、劳动合同内容(条款)
3、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
4、无效或部分无效合同
5、劳动合同的生效和履行
调整对象
基本原则:
a.(首要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b.劳动者平等竞争
c.特殊劳动保护原则
【易错易混观点辨析】
1、劳动关系的建立的时间点是从签订劳动合同开始的。( )
2、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平等就业原则。( )
3、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是劳动合同中可备条款的内容。( )
4、劳动法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
5、劳动合同一旦订立就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
×
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
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
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是劳动合同中必备条款的内容
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产生法律效力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易混易错
1.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唯一法律。
矫正:我国的主要劳动法律、法规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外,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等。
2.劳动法只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权益。
矫正: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不仅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也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
3.特殊劳动保护就是就业歧视。
矫正:特殊劳动保护不是就业歧视。就业歧视的本质是无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在有正当理由的前提下,某些区别、限制或优惠不构成就业歧视。例如,劳动法对未成年工、女职工、残疾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予以特殊的劳动保护,这恰恰构成了实质公平,也彰显了劳动法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的本质。
易混易错
易混易错
易混易错
4.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是口头的。
矫正: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5.只要是无效劳动合同,合同双方就不需要再承担任何责任。
矫正:无效劳动合同分为部分无效和全部无效两种情况。部分无效的,有效部分还可以继续执行,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约束效力。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6.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订立劳动合同之日起建立。
矫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