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科学立法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科学立法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九课知识结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人大
政府
法院和检察院
公民
关键
防线
前提
基础
时政再现:河北邯郸男孩被害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河北邯郸13岁男孩被害案引起民众广泛讨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民众再次呼吁修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
思考: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我国立法程序、立法要求原则是什么?
--by 光
--2024年5月10日
科学立法
Scientific Law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年龄
——怎样推进科学立法
未成年犯罪报告
——科学立法内涵和要求
Contents
目录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逐渐表现出低龄化趋势,原有刑法的某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针对这一状况,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6日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修正案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刑法修正案(十一):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犯罪要负刑责。
新修订刑法是良善之法,管用之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时有发生,触目惊心。 而根据修改前的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针对这一状况,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6日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一学生被杀害。涉案的张某某、李某、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3月21日,当地公安局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三人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4月8号,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思考:材料启示我们,科学立法要坚持什么立法原则?
内涵:(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时政探究1:未成年人犯罪:为何修改未成年刑事犯罪责任年龄
时政探究1:未成年人犯罪:为何修改未成年刑事犯罪责任年龄
时政探究:未成年人犯罪数据统计
时政探究1:未成年人犯罪:为何修改未成年刑事犯罪责任年龄
2021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开始实施,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至12周岁,对刑法第十七条增加了第三款的规定,将刑法第十七条修改为: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一)要求:
1、方向: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二、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
2、内容: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要求:
3、程序: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二、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
立法技术
立法技术是指在整个立法过程中产生和利用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包括立法体制确立和运行技术、立法程序形成和进行技术、立法表达技术等。其中立法表达技术包括:
①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
②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部结构、外部形式、概念和语言表达、文体的选择技术等;
③法律规范的结构和分类技术;
④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技术,这主要指法律编纂和汇编技术。
立法程序
根据立法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①法律案的提出:各主体向全国人大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经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②法律案的审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法律案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和凝聚共识的过程。
③法律案的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④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
知识拓展
民意
起草
调研
草案
审议
实施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
我国法律诞生的程序
表决通过
思考:我国法律的制定,经过这么多的步骤和环节,说明科学立法的什么原则?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年龄
——怎样推进科学立法
未成年犯罪报告
——科学立法内涵和要求
Contents
目录
2020年6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2020年7月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2020年10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请进行二次审议。修改完善涉未成年人犯罪相关规定,包括拟降低未成年人刑责年龄和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两个方面;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草案二审稿进一步织密法网保护公民权益,通过相应条款的修改完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2020年10月2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2021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
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思考:我国的立法程序是如何运作(经过哪些主体以及做什么?)需要坚持什么原则?
时政探究2:立法程序看如何立法?
依法立法
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1
三、推进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
①内涵: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②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③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相关链接
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国务院
制定行政法规
国务院相关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部门规章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制定地方性法规
制定自治条例
和单行条例
注: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很多,但立法机关只有全国人及其常委会。
国家监察委委员会
制定监察法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国务院
制定行政法规
国务院相关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部门规章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制定地方性法规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相关链接】——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P98)
我国的立法机关
第五十八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授权立法”
国家监察委员会
制定监察法规
1
三、推进科学立法
1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
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②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三、推进科学立法
1
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①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②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推进科学立法
1
反对校园霸凌,预防未成年犯罪
课堂小结
科学
立法
依法立法(依法立法)
充分发扬民主(民主立法)
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科学立法)
1
课堂总结
内涵
具体要求
推进科学立法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