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宋代的《五灯会元》里,有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禅师青原行思谈及他的参禅过程,认为经历了三种境界,刚开始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悟时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时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由懵懂无知,到雾里看花,再到透彻明悟,有我、无我、忘我,三种境界,依次展开,引人深思。
人生(认识)的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1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1.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 2.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1.通过学习,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含义,明确它们的区别,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把握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环节,明确思维过程两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1.感性具体(含义+局限性) P88
2.思维抽象
(含义+目的与内容+环节+局限性) P88-89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 P90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P90
阅读课本P87-91页,在课本做好标记,并尝试背诵加红的问题。
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P91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感性具体
(1)含义: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答案提示1:感性认识!
思考1:感性具体的认识是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还是理性认识的范畴?
如:苹果是看起来是红色的,吃起来是甜的,摸起来的是光滑的,我周末去姥姥家打算给姥姥买一些苹果……
思考2:感性具体的认识有何局限性?
答案提示2:感性具体的认识只是触及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未触及事物的本质,无法形成对于事物的完整认识!
(2)局限性:
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
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
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感性具体
如:苹果是看起来是红色的,吃起来是甜的,摸起来的是光滑的,我周末去姥姥家打算给姥姥买一些苹果……
如:苹果是蔷薇科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降血脂,改善肠胃功能,有养颜,营养神经的作用,对于一些脂质代谢有调节的功效……
是现象的、外部的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
是本质的、内部的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属于思维抽象的认识
(1)含义:
2、思维抽象
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
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水果
如:苹果是蔷薇科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降血脂,改善肠胃功能,有养颜,营养神经的作用,对于一些脂质代谢有调节的功效……
实践的需要不同
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类型的思维抽象?
(2)目的与内容:
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
例:苹果是蔷薇科植物;这一论断就舍弃了苹果的营养成分、功能等许多方面的属性,只是抽取了它作为“蔷薇科植物”的这一方面的质的规定性。这就是一种思维抽象。
2、思维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水果

相关链接P88-1 : 如何理解抽象?
判断:他抽象出的抽象,太抽象了。
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
(1)当作动词使用:
指一种思维活动,指人的思维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动。例:这朵花是红色的,将“红色”这种属性从这朵花的多种属性中提取出来,至于这朵花的其他属性,如形状、气味等被思维舍弃了。
(2)当作名词使用:
作为上述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得出的某个概念(如红色)或判断(如这朵花是红色的),我们也可称为抽象。
(3)当作形容词使用:
例: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 你的话太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思维抽象
①分离:
A地位: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
B含义: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比如:小明是一个高中生。是将“高中生”这种属性从小明的多种属性中抽取出来,至于小明的其他属性,如小明在性别、年龄、籍贯、性格等许多方面的属性已经被思维舍弃了,这就是思维抽象中的分离,强调把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分割开。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②提纯:
A地位: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B含义: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比如:小明是一个高中生。如果我们研究小明成绩下降的原因,单纯研究其在家学习的状态,发现其自从拥有了自己的手机之后,回家后有绝大部分时间都未能放下手机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这就是思维抽象中的提纯,强调在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冬奥会前夕,某短道速滑运动员虽然训练很刻苦,但是他在多次测试中成绩均不理想。在教练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原因:转弯滑道重心掌握不好。在以后的训练和测试中,他重抓转弯滑道重心。经过努力,他的成绩终于有了起色。重抓转弯滑道重心,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 )
A.分离
B.提纯
答案提示:分离强调把研究对象和其他对象分割、抽离;提纯强调排除干扰认识的因素,在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材料强调只研究短道速滑中的一个环节或者是部分:转弯滑道重心,强调把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进行单独研究,“转弯滑道重心”是短道速滑运动的一个环节或者是一个部分,而不是事物(短道速滑运动)存在的单一状态,所以答案为A。
A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③简略化:
A地位: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B含义: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
C(补充)形式:即将抽象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
如:爱因斯坦总结出的质能方程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这属于思维抽象的简略化。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④理想化:
A地位: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理想化。
B含义: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
C(补充)解读: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
答案提示:在现实生活中,“点”有大小、“线”有宽度、“面”有厚度;“理想液体”与“理想气体”均不存在,因此以上观点属于思维抽象活动中的理想化。
小结:思维抽象的环节及其关系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思维过程上
的抽离性
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
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表述结果环节
贯穿其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下落快,因此,亚里士多德得出了重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很长时间内人们都没有认识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进行落体试验,伽利略在铜球斜面实验的基础上,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物体和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伽利略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
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出来。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认识。(公式:s=1/2gt )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
试判断下列内容是感性具体还是思维抽象?
1、这朵花是红色的。
2、绿萝有很好的清除甲醛的功效。
3、苹果因为富含维生素、槲皮素、铁、果胶等微量元素,被誉为水果之王。
4、这道菜色香味俱全。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6、小猫的身体软软的、皮毛很光滑。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抽象
感性具体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考:思维抽象对事物的认识全面吗?
答案提示: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因而是不全面的!
思维抽象的局限性!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思维抽象
(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思考:怎么才能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呢?
答案提示:需要上升到思维具体!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1)含义:
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2)特征
(表现):
例:一说到“水果”,我们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各种各样的水果,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功效等;一说到“小明”,关于小明的各种信息马上就会在头脑中反映出来:身高、体重、样貌、发型、性格等。
思考:谈谈怎样才能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1)环节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比如,我们要研究水果,也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起点,如从研究苹果或者是从研究葡萄入手,这就是获得思维具体的起点;再比如,我们要认识小明这个高中生,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起点,如从了解小明的学习成绩开始,选择什么作为合适的上升起点(是指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也是根据实践的需要!
(2)环节二: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大与小的矛盾
成熟与不成熟的矛盾
酸与甜的矛盾
……
(3)环节三:终点
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小结: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起点)
(桥梁)
(终点)
矛盾展现
再现事物多样性统一
选择起点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3、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
总结提示:感性具体强调通过感官获得的、对事物整体表象的认识;思维抽象强调获得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本质的认识或者强调从个性中总结出共性的思维活动; 思维具体强调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典型例题: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古代,人们一直将雷电神化,误认为是雷电发怒。直至近代,随着富兰克林、法拉第等人的积极探索,通过大量的实验,才揭示了雷电的本质,人们才认识到积云所带的电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穿过空气放电,使两种电荷发生中和并产生火花,这便是雷电现象。
请结合材料,运用思维具体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对雷电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材料中对雷电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
①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阶段。在古代,人们一直将雷电神化,误认为是雷电发怒,属于感性具体阶段,这种认识仅限于对事物的猜测;富兰克林、法拉第等人的积极探索,通过大量的实验,揭示了电的本质,实现了认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
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阶段。对雷电本质的认识属于抽象思维,用该理论解释雷电的产生,指出两种电荷发生中和是雷电产生的原因,又加深了对电的认识,由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
思考: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不同思维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
总结提升:思维的不同阶段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含义 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的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 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
特点
要求
①认识的起点、初级阶段。
②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
①认识的上升阶段。
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
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②是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
认识要向前发展,
上升到思维抽象
认识要从整体上全面地、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必须上升到思维具体
思维运动到达以思维具体为标志的逻辑终点,完成了一个运动周期。但认识是无限的,在此基础上开启更广更深的思维运动
本框小结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含义、局限性
思维抽象
含义
目的和内容
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局限性
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含义
表现
环节
上升起点
种种矛盾逐一展现
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F镇是有名的矿山镇,采矿经济比较发达,但环境破坏严重,公共服务设施落后,文化生活匮乏,群众对现状不满意。新一届镇政府在了解本镇现状之后,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借鉴其他地方矿山经济健康发展的经验,形成了该镇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该镇又通过各方研究与思考,认为科学发展才是改变F镇现状的关键,最终提炼出“产业兴镇,生态立镇,文化活镇,平安稳镇”的整体思路。在这一科学发展思路引领下,F镇通过产业升级、环境整治、乡村文化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等,推动该镇人与自然、经济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缩小了该镇与其他发达城镇的差距,实现了“华丽蜕变”。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F镇科学发展整体思路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认识发展历程。
①认识发展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思维过程。F镇政府对全镇基本情况的了解是感性具体的认识;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经验,形成了对F镇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想法,属于思维抽象。这一过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历程。
②F镇把“科学发展”作为思维上升的起点,提炼出“产业兴镇,生态立镇,文化活镇,平安稳镇”的科学发展整体思路,完成了从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