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作业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作业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作业设计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 道德与法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及册次:九年级上册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字以内) 本单元是在落实“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本单元从民主价值追求和法治中国建设的视角,提出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人民不仅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
第1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结合知识清单预习第1课时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大概内容 学生 5-10分钟 0.90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通过电视、网络搜集一则关于民主的新闻或者观看“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并写下心得。 让学生开始接触全过程人民民主,便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学生 10-20分钟 0.65
作业二 结合历史课本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以及结合八年级下册课本,通过哪几种制度实现民主的。 让学生了解今天呢民主生活来之不易,便于课程讲解。 学生 10-20分钟 0.60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查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教师 3分钟 0.90
作业二 让学生根据图片再结合预习收获了解党领导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过程。 教师 学生 2分钟 0.80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结合视频思考:中共二十大的召开体现了人民民主的什么特点? 与课前作业相对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5分钟 0.65
作业二 结合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和回忆,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 学生 3分钟 0.55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识正确的是( ) A.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B.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C.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基本利益的最广泛、最具体的民主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2.课堂上,城城同学在新闻播报环节展示了下图内容。城城播报的主题应该是( ) ◆十年来,全国政协收到提案58000多件,一大批意见建议被采纳。 ◆近两年,新泉村大大小小的事都离不开村民参与,而“村民议事厅”也成了解决村民烦心事的主渠道,成为干部跟村民的“连心桥”。
A.发扬人民民主 B.维护祖国统一 C.推进改革开放 D.建设法治政府 3.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民创造历史的高度,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全新表述。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认识正确的是( ) ①选举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有用的民主 ③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 ④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某市通过“民意小圆桌”“民生圆桌会”“居民议事会”等平台,先后召开56次民意征集会,收集群众意见860余条,最终确定了建设助老健康、教育等“7+X”服务空间和“幸福荟”的民生综合体。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 ④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巩固课堂知识 学生 3分钟 0.75
作业二 背诵知识清单 巩固知识点,熟悉知识,应对应试教育 学生 10-15分钟 0.90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观看新闻,关注时事政治 促进学生发展,增长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 学生 不限 0.90
第2课时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结合知识清单预习第2课时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大概内容 学生 5-10分钟 0.90
作业二 1.搜集身边关于五种民主形式的正面现实案例 2.搜集身边关于五种民主形式的反面现实案例 结合身边案例,便于学生更充分理解知识,树立民主意识 学生 10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分成五个小组排练五种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现场。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 10分钟 0.65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2.将优秀预习作业展示全班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查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 3分钟 0.90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由学生分享各自收集的案例,选取典型案例,布置任务让各小组进行辨析。 与课前作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课堂参与感 学生与教师 5分钟 0.75
作业二 五个小组开始展示五种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学生 3分钟 0.75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下列属于我国民主选举形式的是( ) ①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 ③等额选举 ④差额选举 ⑤协商选举 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某市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建言献策”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其中一些合理化建议被市政府采纳。这是通过______制度实现民主决策。( ) A.社情民意反映 B.专家咨询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D.社会听证 3.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新华网推出的2022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共吸引了超过63万网民投票参与,网民参与度再创新高。这表明我国( ) A.公民实现了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愿望 B.公民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 C.绝大多数公民都是使用网络参与选举 D.公民可通过网络直接选举人大代表 4.九年级学生小泽发现某学校附近有一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一些学生课余时间经常泡在那里,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于是,小泽拨打了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这一情况。不久,这家网吧被依法取缔了。小泽拨打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行为( ) ①表明公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②是依法有序参与民主决策的表现 ③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表现 ④能激发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热情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2年上半年,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收到39.1万件群众有效留言,31.9万件得到各级领导干部回应。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监督,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 ①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②克服官僚主义,杜绝腐败 ③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防止滥用权力,维护人民利益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巩固课堂知识 学生 2分钟 0.85
作业二 背诵知识清单 巩固知识点,熟悉知识,应对应试教育 学生 10-15分钟 0.90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观看新闻,关注时事政治 促进学生发展,增长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 学生 不限 0.90
作业二 参与一次本村村委会选举或者议事会,写下会议摘要。 基于教材,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和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学生 10分钟 0.85
第3课时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结合知识清单预习第3课时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大概内容。 学生 5-10分钟 0.90
发展性作业 作业二 去官方网站搜集近期颁布或修改的法律法规。(最好是贴近自己生活的) 让学生通过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更好融入课堂教学。 学生 5-10分钟 0.85
作业二 1.摘录五条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 让学生知道法律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学生 10分钟 0.75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查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教师 3分钟 0.90
作业二 按照导学案完成任务: 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 ,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 ,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 ,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 ,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 2.法治对人们生活有什么作用? 法治,意味着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 。让人们能够建立起 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建设法治中国有何要求?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 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 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 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 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 、 、 有机统一。 利用导学案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 学生 3分钟 0.85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阅读材料: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泡埋能力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出,“全面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标的提出,既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单旗定向,钢举目张的重大意义。 五年多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五年多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五年多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进展、新成就,谱写下法治中国建设的崭新篇章。 以材料调动学生情绪 教师 学生 3分钟 0.85
作业二 小组探究:开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宣传活动,思考依法治国道路上,青少年应该怎样走好每一步 (两个方面即可)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 5-10分钟 0.65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背诵知识清单 巩固知识点,熟悉知识,应对应试教育 学生 10-15分钟 0.90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观看新闻,关注时事政治 促进学生发展,增长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学生 不限 0.90
作业二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所谓良法,应当(  ) ①反映社会统治者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④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为法治( ) ①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关键抉择 ③能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④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 A.是我国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B.要求每个公民成为执法者 C.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要求对违法行为严厉追究刑事责任 4.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建设法治中国,要求( ) ①每一项立法都要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  ②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③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④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坚定捍卫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①改革开放 ②党的领导 ③人民当家作主 ④新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提高课堂效率、提炼教学重难点 学生 4分钟 0.85
第4课时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结合知识清单预习第4课时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大概内容 学生 5-10分钟 0.90
作业二 制作知识清单: 1.我国政府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 ;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 。 2.我国政府的宗旨: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政府的宗旨是 ,政府的工作要 。 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我国政府 ,全面推进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 和 。(政府的角度) (2)公民也要 ,献计献策, ,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的角度) (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 ,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的角度) 4.如何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 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 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 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 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 5分钟 0.85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查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教师 3分钟 0.90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思考:根据漫画中人物行为的转变思考政府依法行政是否得到落实? 帮助学生理解政府职能的转变 学生 3分钟 0.75
作业二 “文明靠法治”“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应该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涵养法治意识,呵护的正是社会文明。醉驾入刑后,喝酒开车者大为减少。人们从一开始的“忌惮严查”到后来“自觉遵守”,再后来,同桌吃饭的人都来劝着“开车别喝酒”。一个法条改变的不仅是路上的文明,更有饭桌上的风气,改变的不仅是行为,更是思维。 让学生看到现代社会人民法治意识的觉醒,从而从自身做起。 学生 4分钟 0.75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背诵知识清单 巩固知识点,熟悉知识,应对应试教育 学生 10-15分钟 0.90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观看新闻,关注时事政治 促进学生发展,增长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 学生 不限 0.90
作业二 1.我国政府的职能是( ) A.对人民负责B.管理和服务 C.依法行政 D.受人民监督 2.下列关于政府和人民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③人民要对政府负责,接受政府监督 ④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①②①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加强公民的相关意识和素养。下列属于法治社会中公民须具备的意识和素养的是( ) ①法治精神 ②权利义务观念 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④规则意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它要求( )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③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④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赵先生因讨要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法律是听我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拘你”派出所所长这样说。要批驳张某的言论,适合作为依据的是 ( ) ①厉行法治,仅仅是针对公民而言,与政府无关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 ③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 ④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政府管理人们社会生活的是 ①派出所为林先生的儿子登记户口 ②新办企业领取营业执照 ③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报的天气预报 ④行人过马路要看红绿灯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建设法治中国,要求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 A.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B.依法行政,规范有序 C.严格守法,用法维权 D.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9.“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是人类自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B.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C.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D.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 3分钟 0.8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