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毕业科学专题总复习 专题十八 项目活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小学毕业科学专题总复习 专题十八 项目活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毕业科学专题总复习 专题十八 项目活动 (教科版)
一、自制显微镜
1.显微镜知多少
你一定很喜欢实验室里的光学显微镜吧!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所观察不到的世界。在学校里,老师已经教会了你怎样使用显微镜,而你也利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很多以前你肉眼观察不到的微观世界的东西。但是,当你学完这一知识内容,你也就很少接触显微镜了。
实验室里的光学显微镜,主要是利用物镜和目镜来放大你想观察的微观世界。今天,我们也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显微镜。
图18-1
2.制作材料及要求
(1)制作材料:放大镜、滴管透明塑料盒清水。
(2)制作要求,用放大镜充当目镜用水珠充当物镜,透明塑料盒的透明度要高些,调整水滴大小使看到下面的箭头应该是反向的,水珠与物体的间距要恰当。
3.设计你的制作方案(可用图、文字表示)
4.分析你在制作水滴显微镜需用到的跨学科知识
你在制作水滴显微镜时,必须用到哪些科学知识?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水珠可以作为物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到了什么测量工具?是如何确定水珠高度的?除了用透明塑料盒做水珠的载体,你还可以选择什么材料来代替?要提高自制水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制作时要注意什么?还可以做哪些改进?
5.我的反思
(1)活动中遇到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解决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完善方案:
6.自我评价
项目活动自主学习评价表
一般: 1★ 中等:2★ 优秀:3★
放大效果 图像清晰度 能将方案变成产品 外形美观 有创意 能进行分享展示 我共获得的★
二、起飞吧,火箭
1.火箭知多少
为什么天空是蓝的?为什么小鸟会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科学的种子。火箭不仅帮助人类实现了翱翔蓝天的梦想,更将人类带入了浩瀚神秘的宇宙。那么,火箭是靠什么来飞行的呢?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材料,就可以制作火箭。
图18-2
2.制作材料及要求
(1)制作材料:塑料瓶,小苏打、白醋、白纸、吸管、透明胶。
(2)制作要求:怎样让塑料瓶不漏气?怎样让塑料瓶产生更大的反冲力?怎样让塑料瓶在倒过来之后再开始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外形是否美观?
3.设计你的制作方案(可用图、文字表示)
4.分析你在制作简易火箭时需用到的跨学科知识
你在制作简易火箭时,必须用到哪些科学知识?
简易火箭能升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箭升空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如何让小苏打和白醋不提前反应的?要提高自制火箭的升空高度,制作时要注意什么?还可以做哪些改进?
5.我的反思
(1)活动中遇到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解决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完善方案:
6.自我评价
项目活动自主学习评价表
一般: 1★ 中等:2★ 优秀:3★
能否升空 升空高度 能将方案变成产品 外形美观 有创意 能进行分享展示 我共获得的★
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1.地球仪知多少
你喜欢地球仪吗?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可以直观地显示地球的形状。
地球自转时所围绕的轴线叫作地轴。地轴通过地心并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端叫北极,另一端叫南极,合称为地球的两极。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即地球自转平面与公转平面的夹角始终约为23.5°。
运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可以确定地面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2.制作材料及要求
(1)制作材料:乒乓球或其他球体、铁丝、塑料套管、量角器、水笔。
(2)制作要求:地球仪稳定牢固;转动灵活;地轴倾斜角度(地轴与底座成66.5°交角)正确在地球仪上标出两极赤道,并选择赤道线上的一点,指出通过该点的东、南、西、北方向;外形美观。
3.设计你的制作方案(可用图、文字表示)。
4.分析你在制作地球仪时需用到的跨学科知识
你在制作地球仪时,必须用到哪些科学知识?
地球是个_______________,地球自转时,地轴是_______________的,等等。
你用到了什么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测量倾斜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用乒乓球做球体,还可以选择什么材料来代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让地球仪稳固,制作时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反思
(1)活动中遇到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解决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完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我评价
项目活动自主学习评价表
一般: 1★ 中等:2★ 优秀:3★
稳定牢固 转动灵活 能将方案变成产品 外形美观 有创意 能进行分享展示 我共获得的★
专题过关练
一、填空题
1.白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刺鼻的_____________。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及其运动,提出了_____________理论。他认为_____________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3.观察地球的结构模型,地球内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_____________,产生的这种气体是一种不同于原来的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5.地球仪上,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我们称为( )。
A.赤道 B.回归线 C.经线
6.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细木条火苗马上熄灭,说明产生的气体具有( )的特点。
A.无色 B.不支持燃烧 C.透明、比空气重
7.泡沫灭火器里面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灭火时,两种液体混合,能喷射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泡沫灭火器灭火利用的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没有变化
8.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 )方移动玻片标本。
A.右下 B.左上 C.左下
9.显微镜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这个观察工具是由两个( )组合起来的。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10.用橙子制作地球模拟自转时,橙子最合理的切法是( )。
A.纵向切开 B.横向切开 C.倾斜切开
11.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其中( )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三、简答题
12.通过查阅资料,你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吗?
13.我们能做什么类型的地球模型?表达地球的什么特征呢?
1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无色 透明 酸味
【解析】苏打是白色的细小晶体,溶于水。 白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由于含有醋酸,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2.地心说 地球
【解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3.地壳 地幔 地核
【解析】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壳厚度约17千米。
4.气体 新物质 化学变化
【解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气体,产生的这种气体是一种不同于原来的新物质,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5.A
【解析】在地球仪上,赤道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南极是地球最南端;赤道以北是北半球,北极是地球最北端。
6.B
【解析】燃烧需要氧气,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玻璃杯中,发现细木条熄灭了,说明杯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故选B。
7.B
【解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沫灭火器里面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灭火时,两种液体混合,能喷射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明这两种液体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能够灭火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了新物质,所以泡沫灭火器灭火利用的是化学变化。故选B。
8.B
【解析】显微镜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图中图像在视野中的左上角,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故选B。
9.A
【解析】显微镜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简易显微镜是两片凸透镜组合起来的仪器,这种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现象,具有放大功能。故A选项正确。
10.B
【解析】用橙子模拟地球时,将橙子从中间横向切开。横切面接近圆形,与赤道形态一致,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同时还要按地轴倾斜于赤道的方向将吸管穿过橙子。
11.B
【解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12.通过科学家大量研究,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解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新物质,通过科学家大量研究,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3.(1)地球结构模型: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2)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地球的海陆占比(3)地球自转模型: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解析】制作地球模型的正确步骤是:首先观察观察特征,然后选择材料,再制作模型,最后解释模型。地球结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海陆占比;地球自转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14.显微镜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步骤。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正确使用显微镜: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