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次考试采用开卷形式。全卷共两大题,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全卷分为卷I(判断题、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
I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
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
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做好情绪的管理,不仅关系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人际交往。
2.罗某因生意失败欠下4亿巨债,切实演绎“真还传”被传为佳话。这是人们对他诚信行为的认可!
3.“富贵拘法律,贫贱畏答榜”的论述(宋代梅尧臣),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特征。
4.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其,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5.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学杂费、免课本费等,体现该阶段学生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物质帮助权。
6.2024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
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这体现了中共中央践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
7.小刚是某私营企业的熟练工人,其收入要高于同车间的同事。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工人以“按劳分
配”方式获得劳动报酬。
8.作为自信的中国人,我们要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9.右图是某区域的地理概况。据此可知
①该区域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②沿海地区未必是湿润性气候
③该区域适合于发展绿洲农业
④沙特阿拉伯全境都属于热带
鲁的形、效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9题图
10.右边是新京高速公路示意图。从北京到乌鲁木齐,这一路
①六个城市中北京的纬度最低
②东西时差的跨度达到6小时
哈流
③最西北的城市是乌鲁木齐市

和浩特
④巴彦淖尔段黄河含沙量较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11题图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第1页(共6页)
1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人文景观能反映其自然环境的是
A.威尼斯人大多信奉基督教
B.日本人在男孩节时悬挂鲤鱼旗
C.太湖流域的乡镇企业众多
D.瑞士的淳朴乡村引来八方游客
12.2024年2月,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开放,馆内展示了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青铜作坊及
器物和刻有文字的甲骨。由此推断,殷商已经
A.施行礼乐制度
B.处于奴隶社会
C.实施平民教育
D.进入文明时代
13.学习历史需要归纳比较。比较“秦始皇派蒙恬修长城”与“汉元帝遣昭君出塞和亲”后,可
归纳出两者共同目的是
A.消灭匈奴,实现开疆扩土
B.防范匈奴,维护帝国统治
C.团结匈奴,农牧文明交融
D.利用匈奴,奴役黎民百姓
1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思想革命之后,两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发展起来,作为对
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反响。一件是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另一件是国民党的改组。两个事件的发展
对塑造中国现代史的进程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这段文字的历史解读,合理的是
①思想革命指的是文化运动
②国共两党在早期都受苏联影响
③国共两党都负救亡图存使命
④国共两党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的关键人物。下列关于他的说法符合客观实事的是
A.推行分共清党政策,背叛国民革命B.领导北伐战争,完成中国的真正统一
C.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民主政治
D.参加开罗会议,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16.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运
用所学知识,可知该决议记述着党领导人民的成功实践有
①领导和发动了五四运动
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革命道路
③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丘吉尔不只是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还是文学家和史学家,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荣获了
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生动再现1919年1945年8月的历史。推测此书很可能记录着
①凡尔赛体系的恶
②惨烈的凡尔登战役
③盟军诺曼底登陆战
④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斯塔夫里阿诺斯有一个核心的观点,“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一直是
人类许多灾难的根源。”下列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史实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东周时期,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B.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
C.7世纪前,阿拉伯部落间仇杀频发
D.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浙江湖州孝丰镇花甲老人李允武见附近房屋起火,凭一己之力,扒开了防盗窗,勇闯火海,营救
出被困母子4人。他的行为诠释了
A.守护正义,务要舍生忘死
B.见义勇为,遵行宪法规定
C.拒绝冷漠,关切他人生命
D.履行义务,尊重社会公德
20.《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一切拥有权力者,皆会滥权”的洞见,奠定了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
思想基础。为此,我国建立了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该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是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宪法监督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厉行法治的要求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第2页(共6页)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一、判断题 (共8小题,每题1分,共8分)
1. T 2. T 3. F 4. T 5. F 6. T 7. F 8. T
二、选择题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9. A 10. C 11. B 12. D 13. B 14. A 15. A 16. D 17. C 18. A
19. C 20. B 21. B 22. B 23. B 24. C 25. C 26. A 27. B 28. D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其中第29、30和32小题每小题12分,第31和33小题8分,共52分)
29.(1)水稻;(1分)制约种植量的因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少,耕地资源有限;(1分)影响产量稳定的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不稳定性。(1分)
(2)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2分)
(3)环境污染问题;(1分)危害:威胁浙江人民的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制约浙江的可持续发展。(2分)
(4)①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展特色产业;②经济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两个角度4分)
30.(1)女真族崛起,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2分)
(2)政治上,促使南方政权(局)稳定;军事上,力主抗金;(2分)宋金达成和议,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2分)
(3)经济重心南移;
论述示例:
西晋末年至东晋后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从唐朝中期开始,经历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自此,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江南地区经济开发加强,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两宋时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都在南方有了很大发展,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南方的手工业兴盛,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南方的商业贸易也非常繁荣,出现了纸币“交子”,海外贸易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综上所述, 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迁源于西晋末年南方地区的开发, 到唐朝中期开始出现经济重心南移, 时至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6分)
31. (1)做法:①敬畏生命,要做到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要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②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③敬畏生命是内心的自愿选择等。(写出一点2分)
(2)第三种说法更有道理。理由:我国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国家,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述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分)
(3)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角度简述,写出三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3分)
示例:
学生自身角度:①尊重、 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②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对待他人;③增强安全意识、 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等。
家庭角度:履行好监护责任,对未成年人的思想上教育培养等。
学校角度:加强学校保护,对未成年人进行生命教育,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等。
社会角度:明确各社会主体对保护未成年人所承担的责任,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等。
32.(1)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分)美国独立战争、波士顿倾茶事件。(2分)
(2)鸦片战争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2分)
(3)相同际遇:都曾受英国殖民掠夺,并都进行了反殖民的抗争。(2分)制胜法宝:①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②发展和完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等。(2分)
33.(1)意义:①提高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坚定了文化自信;②文化资源优势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等。(2分)
(2)劳动者素质(或“教育”亦可)、科技创新能力(或“创新”亦可);(2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1分)
(3)开放性题目,至少写出两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3分)
示例:①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③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共识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