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抵达未知之境”写作指导及范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抵达未知之境”写作指导及范文

资源简介

2024年高考新课标II卷“抵达未知之境”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展
【作文真题】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试题针对青少年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围绕我国古今科技成就选材和设题,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夯实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新课标Ⅱ卷的现代文阅读I材料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鼓舞年轻人在科学追梦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新课标II卷的写作试题与上述材料关联。
【写作指导】
关键词:嫦娥四号、天问一号、未知之境、探索。
逻辑关系:通过宇宙探索的具体例子引出每个人生活中的未知探索主题,引导考生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写作方向:讨论在科技快速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探索精神,面对和解决问题。
立意着眼点:强调勇于探索未知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探讨在现代社会中维持探索精神的方法和意义。
写作指导:材料简要介绍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的任务,以及它们如何开启了对未知的探索。讨论科技如何帮助人类探索宇宙未知,引申到科技在帮助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类比宇宙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讨论个人在生活和职业道路上遇到未知和困难时的应对策略。探讨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个人在未知面前取得成长和成功。
材料指向探索未知的重要性,鼓励考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探索精神和态度。可以使用当前热点的科技进展、历史上的探索例子或者个人成长故事作为论点支撑。
立意分析
本试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中国发布雄心勃勃的探月计划为时代背景。嫦娥六号已经采样成功,正在返回的路上。祝融号正在火星行走。2030年之前,中国将实现载人登月。审题时,要抓住“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句话,强调不断探索未知、抵达未来,把个人的逐梦之路,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中。
推荐标题
让探索之花开在美好未来枝头
扬不断探索之帆,抵民族复兴之岸
诵青天揽明月之诗,歌新时代复兴之章
撷一缕探月幽香,谱几曲凯歌飞扬
分论点举例
第一组:
星河横流,岁月成碑。以未来为纸,以奋斗为笔,绘就人生恢弘蓝图。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以科技为船,以无畏为帆,驶向人生星辰大海。
朝夕不负,来日方长。以梦想为炬,以吃苦为光,照亮人生前进方向。
第二组:
拂迷雾,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继续前进,则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迎来转机。
掸汗水,唱“长风破浪会有时”之前进号子,则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超英赶美。
聆清音,听“寰宇一白雄鸡唱”而戴月早行,则可凭“拿云系日少年心”,独领风骚。
引证推荐名言
习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习总书记说:“撸起袖子加油干。”
苏格拉底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蒲松龄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马克思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海明威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了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成为我们最强大的地方。”
尼采说:“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成吉思汗说:“不要因路远而害怕,只要出发,终必到达。”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它冰雪中。”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其他论据
嫦娥奔月、张衡、李白揽月、王安石游褒禅山、万户飞天、钱学森、孙家栋、欧阳自远、马斯克、蛟龙号、国产大飞机C919、墨子号、神州十八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养鱼、鹊桥二号。
范文展示
求索于星河,觅光于未知
历史的微光照进《楚辞》的罅隙,见屈子行吟于汨罗江畔,仰天而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低头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技的火苗点燃崭新的时代,见新一代中国航天人焚膏继晷,揭开月背的神秘面纱,回答来自宇宙深处的“天问”。
细细思忖,方知吾辈使命:求索于星河,觅光于未知。
于星河中上下求索,是我辈的锐意进取。量子纠缠之中,潘建伟孳孳汲汲,终于率先突破了量子信息处理关键技术,成为中国的“量子之父”;呦呦鹿鸣声里,屠呦呦历经一百九十多次的失败,终于拥抱姗姗来迟的成功,将青蒿素这一中国传统医药的礼物献给世界。求索途中,难免受挫折;前行路上,总会有挑战。但我们都记得新时代领路人的那句箴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以求知之我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则星河烂漫,自在眼前。
于未知中凿壁觅光,是我辈的坚定信念。法国作家法朗士曾经说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诚哉斯言!人类抵达未知之境的探索,从不仅局限于太空之旅等科学家们的研究,更能触及到更近的日常,延伸至更远的远方。昔日王安石游褒禅山时“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感慨,胡适之“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的勉励,老一辈革命者摸着石头过河探索适合国情的道路的努力……无一不是帮助我们破开墙壁、见到光明的斧凿。漫漫求知路,周遭一片混沌,然只要秉信念之烛向前,哪怕只是一豆灯火,也能照亮前路万里花朝!
于黑暗中点亮好奇,是我辈的谨慎思索。西方有“好奇心害死猫”的谚语,我国也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寓言。人类对未知之境的探索,有时也难免会误入歧途。网红博主在写有“军事重地,禁止进入”的指示牌前拍照打卡,甚至引导粉丝翻越围栏;游客无视景区的警示标语,深入虎穴看动物、爬上危峰观景色。这些都是将“好奇”变为“猎奇”,将“求知”化成“无知”的鲁莽行为。而放眼高远处,克隆技术的伦理冲突,人工智能的时代新问,亦蕴含了人类对接下来探索未知之境的反思。在理性理智的基础上,把握规则与道德的约束,铭记无序与失责的代价,我们才能在黑暗中点亮烛火,而不至引火烧身。
求索于星河,觅光于未知,是奋斗与信念的携手,更是理智与责任的结合。每个人都在寻找未知之境,以孜孜矻矻的实践、求真求知的精神成就更好的自我;每个人都将抵达未知之境,以理智冷静的思考、肩负道义的担当创造更美的世界。
探索未知,永不止步
在宇宙的浩渺无垠中,我们的目光从未停止过对未知的追寻。从古人对星空的仰望,到“嫦娥四号”揭开月背的神秘面纱,再到“天问一号”飞离地球,探索未知的旅程从未停歇。正如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前行,每个人也都在抵达属于自己的未知之境。
未知,是生命的原动力。正是因为有了对未知的渴望,人类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每一次科学理论的突破,都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对未知的渴望,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
探索未知,需要勇气和毅力。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下去。正如“嫦娥四号”在探月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但航天人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勇气和毅力,只有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才能抵达心灵的深处。
探索未知,也需要智慧和方法。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未知领域,实现自我超越。正如“天问一号”在飞往火星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先进的航天技术和精密的仪器设备,才能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未知的挑战。
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宇宙之大,无奇不有。面对未知领域,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不断学习和探索,而不是盲目自大和轻率行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未知领域,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
对于每个人来说,探索未知也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收获知识和技能,更可以收获内心的成长和感悟。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未知领域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潜力是无穷的;当我们克服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意志是坚定的;当我们深入了解未知领域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是丰富多彩的。
总之,探索未知是生命的原动力,也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必经之路。让我们勇敢地走出舒适区,迎接未知的挑战和机遇,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永不止步。
探索未知,抵达无限
自古以来,人类对未知之境的探索从未停歇。从仰望星空的古人,到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我们一直在努力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正如“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以及“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和追求。
未知之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如同一片广袤无垠的海洋,深藏着无尽的宝藏和秘密。只有那些敢于冒险、勇于探索的人,才能在这片海洋中乘风破浪,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正如古人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未知,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探索未知,需要我们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那些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人,才能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我超越。正如航天人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种种技术难题和极端环境的挑战,才能确保任务的圆满成功。这种敢于挑战的勇气,正是我们探索未知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探索未知,也需要我们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或事。但是,只有那些能够开放包容、虚心学习的人,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正如在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们需要不断交流思想、分享成果,才能推动科学的不断进步。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也是我们在探索未知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素质。
当然,探索未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漫长的等待。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抵达心中的那片未知之境。正如古人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努力,我们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和追求。无论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还是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都需要我们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探索未知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那些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人,才能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和秘密。让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断抵达新的未知之境吧!
驾探索之舟,行未知之海
由于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打破了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的局限,随着天问一号离开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了遥远的深空,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人类的太空之旅,都在不断地抵达未知之境。因此,我们要驾探索之舟,行未知之海。
探索未知需要我们怀有好奇之心,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所谓的好奇之心,就是对事物都有一定的思考,认清事物本质问题。鲁班因为好奇小小的草为什么会划破自己的手指,在好奇中发现了齿状草片,最终发明了锯子;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因为好奇地面为什么会出现孤零零的巨石,走遍中国山川河流,最终得出怪石是冰川的浮砾,并打破了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理论。倘若他们没有好奇心,怎么会有后面的种种事情发生,是因为好奇心才驱动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去答解心中疑惑。如此可见,好奇心可以驱动人的探索之心,激发想象力。
探索未知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方向,朝着这个方向稳步前进。有一定的方向意味着我们不要盲目的去探索,要有目标,并抱有成功之心地去探索。袁隆平因为有目标有方向地去探索,最后发现新型籼型杂交水稻;俞鸿儒因为有目标有方向地探索,才有对风洞项目0.1秒的重大突破;潘镜芙因为有目标有方向地去探索,最后造出一艘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导弹驱逐舰。如果他们的探索没有方向,没有目标,那么他们的探索会取得成功吗?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就会如同在黑暗中寻找某物,分不清东西,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探索未知要有一定方向,让探索之路有结果。
探索未知需要我们坚持,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坚持就是指我们的探索不应只有三分钟的热度,轻易打退堂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樊锦诗用一生的光阴守护莫高窟的精美恢弘;徐颖不舍昼夜研究数据为中国导航做出伟大奉献;徐梦桃12年的训练在北京冬奥会问鼎冠军,成就辉煌。正因为他们的坚持,才成就她们的今天。所以,探索未知需要坚持,才会有结果的发生。
探索未知不是一时兴起的,是永无止境的,我们需要探索,社会需要探索,国家也亦需要探索。重观人类历史,哪一项伟大历程不是由于探索引起的,换句话来说,人类如今的辉煌成就的根本是探索 。探索未知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要想人类文明更久远,就要源源不断地去探索未知,打开未知世界大门。
吾辈青年,应不惧荆棘载途,不啻微芒之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探索之中书写青春华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