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一、判断题1.(2023·铜山期末)在用塑料小球和圆盘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圆盘模拟的是“地球公转轨道”。( )2.(2023·铜山期末)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四季变化。( )3.(2023·云龙期末)地球在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时是夏季,在远日点附近时是冬季。( )4.(202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期末)我国夏季气温比冬季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夏季时地轴的倾斜角度会变。( )5.(2022·新沂期末)地球在绕太阳公转一年的时间里,地轴不会指向太阳。( )6.(2022·新沂期末)人的生活受昼夜变化的影响,猫头鹰、蜗牛的生活不受昼夜的影响。7.(2022·丰县期末)夏季,白天时间较长,晚上时间较短,所以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一样的。8.(2022·邳州期末)地球上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不一样的。9.(2022·新沂期末)地球上,某一处黎明时,其他地方的人也同样迎来了黎明。10.(2020五下·邳州期末)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一圈的时间约为年。二、单选题11.(2023·铜山期末)昼夜交替现象是( )引起的。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公转和自转12.(2023·龙岗期末)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距离太阳较近时,北半球处于季。( )A.春 B.夏 C.冬13.(2023·龙岗期末)春分秋分两日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14.(2022·泉山期末)我国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当我国春暖花开时,澳大利亚处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15.(202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期末)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16.(2022·新沂期末)白天过了是黑夜,黑夜过了是白天,无穷无尽交替出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月球公转17.(2022·丰县期末)用手电筒和乒乓球做地球昼夜交替模拟实验,乒乓球模拟的是( )。A.月球 B.地球 C.太阳18.(2022·新沂期末)研究四季成因时,向志让同学伸开手掌保持不动,他自己用发热的灯泡向同学手掌移动,当同学感觉到热时,他又把灯泡向远处移动。反复几次。向志和同学的实验能说明的观点是( )。A.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近,地球上就热:远时,地球上就冷B.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方向几乎不变形成了地球上四季变化C.太阳光直射地球表面时,地球上温度高:斜射时,地球上温度低19.(2022·新沂期末)欣平将地球模型放在桌面上,将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保持光照在模型上并移动手电筒园着模型转了几圈。这时欣平观察到了模型上同一个地方出现了黎明、中午.傍晚、夜间的变化现象。这个实验证实了( )。A.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地球上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B.古希腊托勒密的地心说是错误的,波兰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C.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20.(2022·新沂期末)右表是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信息表。这张表确定了(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的时间点平均距离平均距离 1.49亿千米 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 1.47亿千米 每年一月初地球与太阳有远距点 1.52亿千米 每年七月初A.太阳离地球近时,地球上是夏季B.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和四季C.地球上的四季变化不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引起的三、综合题21.(2022·泉山期末)根据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1)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正是我国春光明媚的季节.(2)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3)位于北京地区的小元同学在操场立一根竹竿,每天正午12时测量其影子的长度,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竹竿的影子最长。(4)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此时最有可能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A.冬至 B.夏至 C.春分(5)举例说明四季变化对生物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写出3条)四、实验探究题22.(202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期末)地球的运动早在公元前7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就用仪器来观察季节的变化了。这种仪器叫圭表(下图)(1)测量时圭表的放置方向是( )。A.圭指向东方 B.圭指向南方 C.圭指向北方(2)一年中表的影子在圭上A到D点移动,当影子落在A点时,是一年中的 季。理由是 。(3)6月27日这一天影子最接近图中的 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确【解析】地球在绕地轴自转的同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实验中,球沿着圆盘边缘旋转,这个圆盘用来模拟地球公转轨道。2.【答案】错误【解析】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物体,即使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而地球不停地自转运动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等现象.地球的公转运动则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3.【答案】错误【解析】 地球在近日点,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所以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在远日点时,北半球处于夏季。4.【答案】错误【解析】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所以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北半球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是因为夏季时地球直射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冬季斜射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少。5.【答案】正确【解析】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所以地球在绕太阳公转一年的时间里,地轴不会指向太阳。6.【答案】错误【解析】人口动物都生活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对地理环境具有适应性。自古以来,人类活动多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受昼夜变化影响大。昼夜变化也影响动物的活动,包括觅食活动,繁殖活动。猫头鹰、蜗牛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喜夜间觅食。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7.【答案】错误【解析】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时间都以相同的速度流逝,夏季日长夜短和冬季日短夜长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8.【答案】正确【解析】同一时间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不一样,且相反,比如北半球是夏季,则南半球是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是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9.【答案】错误【解析】地球在不断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黎明的时间不同,越往东黎明越早,题目说法错误。10.【答案】正确【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为一年,自转为一天。11.【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12.【答案】C【解析】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地球与太阳的近日点是位于每年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远日点是位于每年七月初。13.【答案】A【解析】 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是夏季,这时候南半球太阳是斜射,处于冬季;春分秋分两日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14.【答案】C【解析】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冷热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我国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当我国春暖花开时,澳大利亚处在秋季。故选C。15.【答案】A【解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太阳的东升西落和太阳高度的变化。16.【答案】B【解析】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这是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总有一面是黑夜中,地球的自转造成地球上白天与黑夜交替出现的根本原因。17.【答案】B【解析】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用手电筒和乒乓球做地球昼夜交替模拟实验,乒乓球模拟的是地球,手电筒是光源,模拟的是太阳。18.【答案】A【解析】这个实验只能说明太阳靠近地球时温度升高,太阳远离地球时温度降低。19.【答案】A【解析】实验中地球模型不动,手电筒绕着转圈,是假设地球不动太阳公转形成的昼夜交替现象。它不能够说明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只是一种假设。20.【答案】C【解析】观察表格资料可知,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冬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夏季,四季变化和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无关,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形成了四季变化。21.【答案】(1)C(2)D(3)B(4)B(5)大雁迁徙、一些动物换毛、一些动物会冬眠等【解析】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所以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上就是夏季;同时太阳光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上就是冬季。(1)由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正是我国春光明媚的季节。(2)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处于夏季,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3)在我国冬至日太阳位置最低,影长最长,夏至日太阳位置最高,影长最短,所以影长一般是先变短到一年中最短,再变长到一年中最。位于北京地区的小元同学在操场立一根竹竿,每天正午12时测量其影子的长度,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我国处于冬季,竹竿的影子最长。(4)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最有可能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故选B。(5)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大雁迁徙、一些动物换毛、一些动物会冬眠等都与四季变化有关。22.【答案】(1)C(2)夏;夏天的影长最短(3)A【解析】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表直立于平地上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刻度板,叫做圭。圭多数是用石料或铜料做成一条平板,并附有影标度,再在其一端立表就成为圭表。表是一根直立的杆,太阳光照到表上,就投射出一条影子。用来标示正午日影的长度。(1)测量时圭表的放置方向是圭指向北方。(2)由于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同一地点正午的表影长度在一年之内做周期性的变化,因此根据表影长度变化规律,就可以确定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一年中表的影子在圭上A到D点移动,当影子落在A点时,是一年中的夏季,这是因为夏季的影子最短。(3) 6月27日这一天影子最接近图中的 A点。因为这天接近夏至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