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生物和栖息地一、判断题1.(2023·南京市期末)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着一些生物的生存。( )2.(2023·无锡期末)松鼠选择森林作为栖息地,这是因为森林中有许多小动物。( )3.(2023·徐州期末)生物总是生活在适合各自生存的环境中。 ( )4.(2023·镇江期末)休渔期就是禁渔期,它根据水生资源的生长、繁殖季节习性等,避开其繁殖、幼苗生长时间,用以保护资源。( )5.(2023·兴化期末)如果讨厌的蚊子、老鼠从地球上消失了,对环境来说一定是一件很好的事。( )6.(2023·淮安期末)栖息地能为生物的生活提供阳光、空气、水、食物和庇护所等基本条件。( )7.(2023·江都期末)进入炎热的夏季,狗会褪毛,常常伸出舌头蒸发唾液,进行散热。( )8.(2023·金坛期末)在原本状态良好的生态瓶中加入更多的水草,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鱼儿因为生存空间减小而增加伸出水面的次数。( )9.(2023·徐州期末)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 )10.(2023·江阴期末)每年冬天都有大量的天鹅迁徙到三门峡越冬,因为这里为白天鹅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二、单选题11.(2023·张家港期末)下列哪种行为不会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A.无节制砍伐树木 B.建立植物种子库 C.过度捕杀野生动物12.(2022·兴化期末)蜜蜂与花是( )关系。A.合作关系 B.敌对关系 C.生产与消费13.近年来,全世界的两栖动物物种有超过( )面临灭绝威胁。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四分之一14.(2023·东台期末)达尔文蛾颜色由淡色斑点变成黑色是因为( )引起的。A.环境改善 B.污染加重 C.食物快乏15.(2023·金坛期末)下列行为对保护生物栖息地没有意义的是( )。A.围海造田 B.保护环境 C.健全法律法规16.(2023·常熟期末)枯叶蝶的形状像一片枯蔫的叶片,这是动物( )。A.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B.没有水导致枯蔫的结果C.作为环境变化观测物的结果17.(2023·常熟期末)上垟乡白鹭湾湿地公园里,生物繁多,生态多样。一群白鹭时而嬉戏啄食,时而梳理羽毛,时而展翅飞翔。每年冬季,红水杉与长潭湖碧水相映。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小虾→鱼→白鹭 B.白鹭→鱼→浮萍 C.浮萍→鱼→白鹭18.(2023·吴江期末)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在河南的三门峡栖息越冬。天鹅选择在三门峡越冬主要是因为( )A.栖息地提供了水、适宜的温度等有利于生存的条件B.栖息地的人们对鸟类很友好,欢迎天鹅到来C.天鹅一方面为了避开天敌,同时也为了求偶,繁殖后代19.(2023·昆山期末)制作生态瓶,最好用( )。A.没有污染的池塘水 B.新鲜的自来水 C.纯净水20.(2023·苏州期末)2022年以来,不少地区发现外来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相关单位进行了及时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素有“生态杀手”“霸王之花”等恶名,其与本土植物的主要关系是(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共生关系三、连线题21.(2023·江都期末)将动物的脚(或爪)的特点与相适应的环境用线连起来。青蛙的脚上有蹊 在墙上爬行猫头鹰有锋利的爪子 在沼泽地里行走猫的爪上有厚厚的肉垫 在草原上行走壁虎的脚上有吸盘 在水里游泳白鹤的脚细而长 在树丛中生活马的蹄子粗壮而厚实 快跑而发声很轻四、综合题22.(2023·连云港期末)变色龙大多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它们的身体颜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飞飞在家中饲养了一条变色龙,饲养箱上方的两盏灯是专门为变色龙布置的,如图。饲养箱内的动物食谱表动物名称 食谱蟋蟀 绿色植物蜘蛛 蟋蟀变色龙 蟋蟀、蜘蛛(1)饲养箱里的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主要来自绿叶的(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开了一朵黄色小花,飞飞用棉签轻轻接触小花。发现棉签上粘了许多花粉。在这朵小花的各个部位中,产生花粉的部位是( )。A.花瓣 B.雄蕊 C.雌蕊(3)下列观察描述中,表明变色龙和饲养箱中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的是( )。A.变色龙走到盛水盘边喝了一口水B.变色龙吃掉了细沙上的一只蟋蟀C.变色龙用尾巴在沙面上轻轻划动(4)将蟋蟀和蜘蛛分为一类,将变色龙分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 )。A.是不是昆虫 B.是不是卵生 C.有没有脊柱(5)上表给出饲养箱里三种动物的食物来源。其中只吃生产者的是( )。A.变色龙 B.蜘蛛 C.蟋蟀五、实验探究题23.(2023·宿迁期末)做水域生态瓶。(1)实验步骤:①取一些池塘里的水,放到大口塑料瓶里。②在瓶子底部铺一些沙子,插一些水草,再放几条 和虾到瓶子里。③密封瓶子,把它放在有 的窗台上。根据上面完成的生态瓶,回答下列问题:(2)瓶中的水草通过 作用为小鱼提供呼吸需要的 。(3)在这个生态瓶中,小鱼扮演了 者的角色,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它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它们是 者。(4)如果增加生态瓶里小鱼的数量,会发现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 (选填“增多”或“减少”)。(5)请写出生态瓶中的一条食物链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确【解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人类无节制的捕猎带来的危害是减少生物的多样性,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着一些生物的生存。题干表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2.【答案】错误【解析】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茂密的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所以松鼠选择森林作为栖息地,这是因为森林中有丰富的食物和适宜的栖息环境。3.【答案】正确【解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4.【答案】正确【解析】 休渔期就是禁渔期,这段期间所有人都不准出海捕鱼,这是对渔业资源的保护。休渔期它根据水生资源的生长、繁殖季节习性等,避开其繁殖、幼苗生长时间,用以保护资源。不同纬度的地区休渔期的时间长短不同,比如我国今年的北纬35度至26度30分之间的黄海和东海海域休渔期为5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北纬26度30分至“闽粤海域交界线”的东海海域休渔期为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5.【答案】错误【解析】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果讨厌的蚊子、老鼠从地球上消失了,就好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来说并非好事。题目说法错误。6.【答案】正确【解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7.【答案】正确【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进入炎热的夏季,狗会褪毛,常常伸出舌头蒸发唾液,进行散热。8.【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植物。但是生态瓶中的植物过多,不仅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导致植物发黄,而且减少了鱼的活动空间,不利于鱼的成长。所以鱼儿因为生存空间减小而增加伸出水面的次数。题目说法是正确的。9.【答案】正确【解析】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区域,也可以小到一个水坑。10.【答案】正确【解析】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需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它们的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这种行为叫做迁移。每年冬天都有大量的天鹅迁徙到三门峡越冬,因为这里为白天鹅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11.【答案】B【解析】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A、无节制地砍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破坏生态平衡,故A做法不正确;B、建立植物种子库,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故B做法正确,不会破坏生态平衡;C、大量捕猎动物,人为破坏生态平衡,会引发生态灾难,故C的做法不正确。故选B。12.【答案】A【解析】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过程中,开花植物和传粉蜜蜂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蜜蜂通过采集花粉,同时起到为植物传粉授精的作用。13.【答案】A【解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近年来,全世界的两栖动物物种有超过三分之一面临灭绝威胁,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4.【答案】B【解析】 达尔文蛾子从白变黑再变白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大部分地区有一种淡色、带斑点的蛾子。由于工业革命导致污染加重,工业粉尘使天空变得灰暗,在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蛾子从白色变成了黑色。生物学家认为这种蛾子的神奇变化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完美注解”。因此这种蛾子也被称为达尔文蛾子,标志了环境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自然世界的影响。15.【答案】A【解析】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围海造田会破坏生物栖息地。围海造田会破坏生物栖息地。16.【答案】A【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的防身术有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方式,不同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是不一样的。枯叶蝶的形状像一片枯蔫的叶片,这是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17.【答案】C【解析】食物链是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选项中,只有C选项是从生产者开始。18.【答案】A【解析】天鹅在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养息。天鹅是一种冬候鸟,一过十月份,它们就会结队南迁。在南方气候较温暖的地方越冬,养息。天鹅选择三门峡越冬主要是栖息地提供了水、适宜的温度等有利于生存的条件。19.【答案】A【解析】生态瓶的制作步骤:首先思考设计要求,然后找一个大的透明塑料桶,洗干净后剪去上半部分;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水草,静置等待植物存活;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将瓶子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周围环境通风,防止阳光直射;长期观察并做好记录。所以制作生态瓶,最好用没有污染的池塘水,有利于延长生物生存的时间。故选A。20.【答案】B【解析】 有关专家调查发现,一个起初由6株加拿大一枝黄花组成的小群体,八年后,竟然演变成一个拥有1400余株的大群体,而且植株长得一年比一年高大、粗壮。一枝黄花与附近的植物争阳光、争空间、争养分、争水分,争肥力……黄花过处,寸草不生。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本土植物的主要关系是竞争。21.【答案】【解析】 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青蛙的脚上有蹼适合在水里游泳;猫头鹰有锋利的爪子,能够在树丛中生活;猫的爪上有厚厚的肉垫,快跑而发声很轻;壁虎的脚上有吸盘,能够在墙上爬行;白鹤的脚细而长,有利于在沼泽地里行走;马的蹄子粗壮而厚实,能够在草原上行走,以此连线即可。22.【答案】(1)A(2)B(3)B(4)C(5)C【解析】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情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根据动物自我保护的认识,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变色龙就是通过不断改变自身的颜色,来隐蔽自己,保护自己的。(1)饲养箱里的绿色植物,它生长所需的养料主要来自绿叶的光合作用。(2)绿色植物开了一朵黄色小花,飞飞用棉签轻轻接触小花,发现棉签上粘了许多花粉。在这朵小花的各个部位中,产生花粉的部位是雄蕊。(3)下列观察描述中,表明变色龙和饲养箱中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的是变色龙吃掉了细沙上的一只蟋蟀。(4)将蟋蟀和蜘蛛分为一类,将变色龙分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有没有誉椎,辗蝗和蛛属于无脊椎动物,变色龙是脊椎动物。(5) 上表给出饲养箱里三种动物的食物来源。其中只吃生产者的是蟋蟀,只以绿色植物为食。23.【答案】(1)小鱼;阳光(2)光合;氧气(3)消费;分解(4)增多(5)水草→虾→小鱼【解析】(1)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生态瓶的制作步骤: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2)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所以瓶中的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呼吸需要的氧气。(3)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在这个生态瓶中,小鱼扮演了消费者的鱼色,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它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它们是分解者。(4)如果增加生态瓶里小鱼的数量,那么水里的氧气不足,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就会增多;(5)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生态瓶中的一条食物链有水草→虾→小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