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填空题1. 生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______中,并同周围的______互相作用。答案:环境;环境2. 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______关系,有些则形成______关系。答案:伙伴;敌对3. 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______、适当的______和充足的______。答案:水分;温度;空气4. 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__的环境中。答案:阴暗;潮湿5. 生物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______、相互______的。答案:依赖;影响6. 像蚯蚓这样,生活在一定环境中,常常对环境的______和______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的生物,叫做生物。答案:适应;影响7.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______,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______。答案:生产者;消费者8. 食物链通常从______开始,到凶猛的______终止。答案:绿色植物;肉食动物9.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______。答案:食物网10. 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______中,并与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答案:地球表面11.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______、相互______的。答案:依赖;影响12. 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______。答案:生态因素13. 光、温度、水、空气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影响,它们是植物的______因素。答案:非生物14.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______。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的影响。答案:生物15.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草地里的野兔以某种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答案:捕食16.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______。答案:食物网17.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______。答案:生态系统18. 我们通常将地球表层各种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叫做______。答案:生物圈19.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_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______的表面。答案:大气圈;岩石圈20.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适宜的______和一定的______空间。答案: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温度;生存21.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______。答案:失去平衡22. 草原上生活的鹰、兔和草等生物构成了______。答案:生态系统23.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很大。据测定,一亩森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______吨左右。答案:2024.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什么是水的污染源呢?我们把______排入水体的物质或造成水体污染的活动,称为水的污染源。答案:造成水体污染25.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______。答案:生物群落26.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______。答案:失去平衡27. 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环境的变化和动物的数量的变化会形成一个______,这种循环是______的。答案:循环;相互影响二、简答题1. 什么是生态系统?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动态复合体。2. 生态系统中有哪些主要的组成部分?答案: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3. 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答案: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主要起生产有机物的作用,它们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4.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案: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主要扮演的是消耗有机物的角色,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答案: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和各种残骸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次利用。6. 什么是食物链?请举例说明。答案: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例如,草→兔→狼就是一个简单的食物链,表示草被兔子吃,兔子被狼吃。7. 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什么区别?答案: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线性表示,而食物网则是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网络,它更能反映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8. 什么是生态平衡?答案: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9. 生物如何适应环境?请举例说明。答案: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骆驼的蹄子宽大,适合在沙漠中行走;北极熊的毛色和体型有助于在寒冷的极地环境中保暖和捕食。10. 环境对生物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答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提供生存空间、食物来源、温度、湿度等条件。例如,水分充足的地方,植物生长茂盛;寒冷的气候条件会影响动物的分布和迁徙。11. 什么是生物圈?答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是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12.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哪些影响?答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影响如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而负面影响包括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破坏等。13.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保护政策、加强环境教育、控制污染和合理利用资源等方式实现。14. 什么是种群?答案: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15. 种群密度如何影响生物种群?答案: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种群密度过高时,资源竞争激烈,可能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种群密度过低时,则可能影响种群的繁殖和生存能力。以下是根据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知识点设计的20个选择题及其答案。三、选择题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 互不相关B. 相互影响C. 环境决定生物D. 生物决定环境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例子?A. 仙人掌的叶片退化B. 北极熊的白色皮毛C. 沙漠中的骆驼储存脂肪D. 石头被风吹动答案:D3.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A. 竞争关系B. 合作关系C. 捕食关系D. 以上都是答案:D4.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单向流动B. 循环流动C. 双向流动D. 随机流动答案:A5. 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A. 温度B. 水分C. 土壤D. 生物体积答案:D6. 生物圈是指:A. 地球表面所有生物的总和B. 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环境C. 地球上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D. 生物生存的空间答案:C7.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指:A. 绿色植物B. 细菌和真菌C. 动物D. 人类答案:B8.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形态多样性答案:D9. 下列哪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A. 过度捕捞B. 乱砍滥伐C. 建立自然保护区D. 随意引进外来物种答案:C10.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平衡是绝对的B. 生态平衡是相对的C. 生态平衡永远不会被破坏D. 生态平衡与人为活动无关答案:B11. 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不包括:A. 森林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农田生态系统答案:D12.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A. 绿色植物B. 动物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A13.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A. 鸟类的迁徙B. 植物的向光性C. 动物的冬眠D. 生物的遗传答案:D14.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D. 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答案:B15.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A. 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 北极熊的体色为白色C. 企鹅生活在南极D. 玫瑰花的颜色鲜艳答案:D16. 在食物链中,能量和营养逐级: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后减答案:B17. 下列不属于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A. 春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B. 光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C. 温度对动物分布的影响D. 动物的捕食行为答案:D18. 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灾害B. 生物之间的竞争C. 人类活动D. 外来物种入侵答案:C19. 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 大气圈的下层B. 整个水圈C. 岩石圈的上层D. 地壳内部答案:D四、判断题1. 生物只能适应环境,无法改变环境。2.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对动物生存有利。3.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4. 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为了逃离恶劣环境,寻找更适宜的生活地。5. 森林中的腐叶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养分。6. 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是为了更好地吸收水分。7. 人类活动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任何影响。8. 食物的链和食物网描述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9. 北极熊的白色皮毛是为了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暖。10. 环境污染只影响人类的健康,对动植物没有影响。11.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2. 水生生物不需要陆地环境,因此与水污染无关。13.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14. 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生物的存在,没有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15.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导致的。16. 生物的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17.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多种功能。18. 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会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1.【答案】错误。【解析】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环境。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疏松土壤,动物的活动可以改变地形等。2.【答案】正确。【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对动物生存有利。3.【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4.【答案】正确。【解析】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寻找更适宜的生活地和食物来源。5.【答案】正确。【解析】森林中的腐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养分,实现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6.【答案】正确。【解析】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地下吸收水分,以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7.【答案】错误。【解析】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如工业污染、过度开发等都会破坏生态平衡。8.【答案】正确。【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复杂网络,反映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9.【答案】正确。【解析】北极熊的白色皮毛是一种保护色,可以帮助它们在雪地中隐蔽身形,避免被捕食者发现。10.【答案】错误。【解析】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破坏生态平衡。11.【答案】正确。【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因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基石,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12.【答案】错误。【解析】水生生物虽然主要生活在水中,但它们的生存也受到陆地环境的影响,如水污染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13.【答案】正确。【解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本身。14.【答案】错误。【解析】虽然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丰富多样,但并非每个角落都有生物的存在。有些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的深海热液喷口附近,就很少有生物能够生存。15.【答案】正确。【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的,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形成一层“温室”,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16.【答案】正确。【解析】生物的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生物能够逐渐适应环境并生存下来。17.【答案】正确。【解析】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18.【答案】错误。【解析】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确实存在,但并不一定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在竞争过程中,生物会通过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并寻求生存空间,维持生态平衡。五、实验操作题:1、种子发芽实验一操作要求:设计并开展一个实验,探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你需要准备两组条件相似的种子,一组放在有光照的地方,另一组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其他条件(如温度、水分、土壤等)保持一致。记录并比较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答案: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并不显著。两组种子在相同的时间内,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都相近。这说明种子发芽主要依赖于水分、温度和土壤等条件,而光照不是必要条件。2、实验操作题二:蚯蚓的选择操作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蚯蚓对不同环境的偏好。准备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将蚯蚓放在两种土壤的交界处,观察蚯蚓的移动方向,记录其最终选择停留的环境。答案:实验结果显示,蚯蚓更倾向于选择湿润的土壤环境。这是因为蚯蚓需要湿润的环境来维持其生理活动,湿润的土壤有利于其呼吸和移动。3、实验操作题三:生态瓶的制作与观察操作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生态瓶,包括水、泥沙、水生植物和小型水生动物等。观察并记录生态瓶内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答案:生态瓶内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水生动物提供生存条件;同时,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也为植物提供了养分。这种相互作用维持了生态瓶内的生态平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一、填空题1. 船在水中能浮起来是因为受到了____的作用。答案:浮力2. 竹筏比独木舟更稳、载重量更大的原因是____。答案:通过加大船体,增加浮力3. 在水中,木头是____的,金属是____的。答案:浮;沉4. 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型后,它们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____。答案:浸入水中的体积减小,受到的浮力增加5. 为了使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答案:增加船的重量、使船体均匀不偏6. 渡船的底部特别扁平,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答案:提高船的稳定性7. 双体船的优点是____。答案:提高船的稳定性和载重量8. 船的载重量与____有关,底面积越大,载重量____。答案:船只底面积;越大9. 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主要来自于____。答案:水的摩擦力10. 古代人们常用的造船材料是____。答案:木头11. 现代船舶中,____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答案:金属12. 船体形状的设计对船的____有很大影响。答案:性能和稳定性13. 在造船过程中,____是确保船只安全航行的重要因素。答案:船体结构的牢固性14. 船只的____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答案:航行速度15. 在制作小船时,我们可以通过____来增加船的浮力。答案:增加船体的体积16. 为了测试船的载重量,我们可以使用____作为模拟货物。答案:沙子或石头17. 船只在水中的____对其航行方向有很大影响。答案:舵的操作18. 船只在航行时,____是保持平衡的关键。答案:船体重心的位置19. 船只的____设计有助于减少水阻,提高航行效率。答案:流线型船身20. 在古代,____是人们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答案:帆船21. 船只的____是确保其安全航行的关键部分。答案:船体密封性22. 船只在海上航行时,____是保障航行安全的重要设施。答案:救生设备23. 在制作小船模型时,____的选择对船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答案:材料二、简答题1. 船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答:船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独木舟到木板船,再到帆船,最后到现代轮船等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船的设计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2. 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答: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其排开的水量大于船自身的重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船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因此能够浮在水面。3. 船在水中行驶时,哪些力在起作用?答:船在水中行驶时,主要受到浮力和阻力的作用。浮力使船能够浮在水面,而阻力则阻碍船的前进。4. 船的哪些部分有助于减少水的阻力?答:船的设计中,船体流线型的外形、船底的平滑表面以及船头的设计都有助于减少水的阻力,使船行驶更加顺畅。5. 船帆是如何利用风力的?答:船帆利用风力推动船只前进。当风吹向帆面时,帆面产生一个与风向相反的力,这个力通过桅杆传递到船上,推动船只前进。6. 船的动力系统有哪些类型?答:船的动力系统有多种类型,包括风力驱动的帆船、燃油驱动的轮船、电力驱动的电动船以及蒸汽驱动的蒸汽船等。7. 为什么有的船要安装船舵?答:船舵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船的行进方向。通过转动船舵,可以改变水流对船体的作用力,从而实现船只的转向。8. 船舱的密封性对船的安全有什么影响?答:船舱的密封性对船的安全至关重要。良好的密封性可以防止水渗入船体,保持船只在各种水域条件下的安全稳定。9. 船体材料的选择对船的性能有何影响?答:船体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船的性能。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重量和耐腐蚀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船的速度、载重和使用寿命。10. 船只在航行中如何保证稳定性?答:船只在航行中通过合理的船体设计、重物分布以及桅杆和帆的调整来保持稳定性。这些措施有助于防止船只倾覆或过度摇晃。11. 船的载重量是如何确定的?答:船的载重量取决于船体结构、材料强度以及浮力大小等因素。在设计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船的最大载重量。12. 为什么大型货船通常采用钢铁作为船体材料?答:大型货船采用钢铁作为船体材料是因为钢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载重和恶劣的海洋环境。13. 船上的救生设备有哪些?答:船上的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救生衣、救生艇等,这些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必要的救援和逃生手段。14. 如何对船只进行日常维护?答:船只的日常维护包括定期检查船体、设备和索具的完好性,及时更换磨损或损坏的部件,保持船舱的清洁和干燥等。15. 船只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答:船只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排放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的破坏。因此,在使用船只时需要注意环保,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三、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船的基本结构?( )A. 船体 B. 船底 C. 船首 D. 桨答案:D2. 船能够浮在水面上的主要原因是( )A. 船很重 B. 船很宽 C. 船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D. 船底很平答案:C3. 以下哪种船是以风力为动力的?( )A. 货船 B. 游船 C. 帆船 D. 渔船答案:C4. 船的装载量主要取决于( )A. 船的大小 B. 船的材料 C. 船的速度 D. 船的颜色答案:A5. 以下关于船的稳定性说法错误的是( )A. 宽船体更稳定 B. 圆底船更稳定 C. 增加底面积可以提高稳定性 D. 船首采用流线型可以减小阻力答案:B6. 船在水面漂浮的原理主要是因为船体:A. 重量轻B. 体积大C. 形状特殊D. 材料坚硬答案:B7. 下列哪种材料最适合制作小船的船体,以保证其浮力?A. 钢铁B. 木头C. 塑料D. 玻璃答案:C8. 船在水面行驶时,主要受到哪种力的作用?A. 重力B. 浮力C. 推力D. 摩擦力答案:D9. 船体设计成流线型主要是为了:A. 增加浮力B. 减少阻力C. 增加稳定性D. 提高速度答案:D10. 古代木船使用风帆作为动力,风帆利用的是:A. 风力B. 水流C. 人力D. 畜力答案:A11. 船的推进器(如螺旋桨)的作用是:A. 增加浮力B. 提供动力C. 平衡船体D. 减少噪音答案:B127. 在船体底部涂上防锈漆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浮力B. 防止漏水C. 防止腐蚀D. 美化外观答案:C13. 船只的载重量取决于什么因素?A. 船体大小B. 船员数量C. 航行速度D. 船体材料答案:A14. 哪种类型的船最适合在浅水中航行?A. 货船B. 游艇C. 帆船D. 平底船答案:D15. 船只在海上航行时,如何保持方向稳定?A. 调整风帆B. 改变航速C. 使用舵D. 增加浮力答案:C16. 船只在水中行驶时,船底受到的水的压力与什么因素有关?A. 船速B. 船重C. 船型D. 水深答案:D17. 以下哪项不是船只的基本组成部分?A. 船体B. 船帆C. 船锚D. 船桨答案:B(注意:如果题目中的选项仅针对有风帆的船,则答案应为D)18. 船只的排水量指的是什么?A. 船的重量B. 船的体积C. 船排开水的体积D. 船行驶的距离答案:C19. 在设计和建造船只时,船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A. 船体的大小B. 船体的形状C. 船体的材料D. 船体的颜色答案:B20. 船只的航行速度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A. 船体大小B. 船体材料C. 发动机功率D. 船体颜色答案:C四、判断题1. 船的主要功能是浮在水面上并运输人或货物。( )答案:√。船的设计使其能够浮在水面上,主要功能是进行水上运输。2. 独木舟是最早的船,它利用的是浮力原理。( )答案:√。独木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船,其设计基于浮力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3. 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和风力的影响。( )答案:√。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摩擦阻力和风力的影响,这些力会影响船的速度和方向。4. 船底形状的设计对船的航行速度没有影响。( )答案:×。船底形状的设计对船的航行速度有很大影响,如尖底船和圆底船在水中的阻力不同,从而影响速度。5. 船帆的大小和形状对船的速度没有影响。( )答案:×。船帆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风的捕获量和风向的利用效率,从而影响船的速度。6. 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和形状无关。( )答案:×。船的载重量与其体积和形状密切相关,通常体积越大、形状设计越合理的船能承载的重量也越大。7. 竹筏和木排都是利用浮力原理制成的简易水上交通工具。( )答案:√。竹筏和木排都是将多个浮力物体捆绑在一起制成的简易水上交通工具,它们利用的是浮力原理。8. 轮船和帆船都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 )答案:×。轮船通常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而帆船则主要依靠风力通过帆来推动船体前进。9. 船的货舱越大,装载能力就越强。( )答案:√。货舱是船上用来装载货物的空间,货舱越大,意味着可以装载更多的货物,因此装载能力就越强。10. 船体材料的选择对船的性能没有影响。( )答案:×。船体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船的重量、强度、耐腐蚀性以及航行速度等性能。11. 船在水中行驶时,始终保持直线前进,不会受到外力影响。( )答案:×。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多种外力的影响,如风、水流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船偏离预定航线。12. 船的舵是用来控制船的前进速度的。( )答案:×。船的舵是用来控制船的方向的,而不是前进速度。速度通常通过调整发动机或帆的角度来控制。13. 任何形状的物体都能在水中浮起来。( )答案:×。物体的浮起能力取决于其密度和形状,不是所有形状的物体都能在水中浮起来。只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它才能浮在水面上。14. 船的排水量是指船在水中的最大载重量。( )答案:√。船的排水量是指船体排开水的重量,也就是船在水中所能承载的最大重量。15. 船的稳定性与船底宽窄、船体大小无关。( )答案:×。船的稳定性与船底宽窄、船体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船底较宽、船体较大的船更稳定,因为它们能够更好地分散水上的压力和减少摇摆。五、实验操作题:(1)、船的载重能力测试题目:请设计一个实验,测试不同材料制作的船模型的载重能力,并分析影响载重能力的因素。实验操作:1. 准备材料:准备三种不同材料(如木头、塑料、纸)的船模型,确保它们的大小和形状相似。2. 准备测试工具:准备一定数量的小重物(如硬币或沙子袋),以及用于测量重量的秤。3. 设定测试条件:在同一水域或水槽中,保持水位一致,确保测试环境相同。4. 进行测试:分别将小重物逐个添加到每个船模型中,直到船模型沉没为止。记录每个船模型所能承载的最大重量。5.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材料船模型的载重能力,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答案及解析:实验结果可能表明,不同材料的船模型载重能力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材料的密度、强度和耐水性不同所致。例如,塑料船可能因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一定的强度而表现出较高的载重能力;而纸船则可能因吸水性强而载重能力较低。(2)、实验操作题:船的航行稳定性测试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测试不同设计特征的船模型在航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探究提高稳定性的方法。实验操作:1. 准备材料:准备多个具有不同设计特征(如船底形状、船体宽度、船帆大小等)的船模型。2. 设定测试条件:在同一水域或水槽中,使用相同的动力源(如风力或水流),确保测试环境相同。3. 进行测试:观察并记录每个船模型在航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表现,如是否容易侧翻或偏离航线。4. 改进设计:根据测试结果,尝试对船模型的设计进行调整(如增加船体宽度、改变船底形状等),并重新测试以验证改进效果。答案及解析:实验结果可能表明,船底形状、船体宽度等设计特征对航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例如,较宽的船体可能提供更大的稳定性;而适当的船底形状(如V型底)可能有助于减少阻力并提高航行稳定性。通过调整这些设计特征,可以有效提高船模型的航行稳定性。(3)、实验操作题:船的动力来源探究题目:通过实验探究船的动力来源,并了解不同动力源对船航行速度和效率的影响。实验操作:1. 准备材料:准备多个船模型,以及不同的动力源(如电动马达、风力帆、人力划桨等)。2. 设定测试条件:在同一水域或水槽中,确保测试环境相同,并记录每个动力源的功率或输出力。3. 进行测试:分别使用不同的动力源驱动船模型航行,记录航行速度和所需时间。4.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动力源下船模型的航行速度和效率,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答案及解析:实验结果可能表明,不同动力源对船航行速度和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例如,电动马达可能提供较高的速度和效率,但可能消耗较多的能源;而风力帆则可能依赖天气条件,但具有较低的能耗。人力划桨则可能受限于人的体力,但成本较低。因此,在选择船的动力来源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doc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