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案

资源简介

第4课 《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案
一、新课标标准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内容分析
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二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洋务派官员为富国强兵以图自救而开展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教学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的起止、代表人物、口号、主要活动的相关史事,并能够掌握其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了解美日侵略台湾的史事,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经过、意义,知道中法战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体会先进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付出的不懈努力,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和爱国热情。(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将洋务运动的概况填充完成。
(2)学生活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①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③从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④组建新式洋枪队,进行近代海防建设。
(3)教师活动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进步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美、日侵略台湾:
(1)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归纳美日侵略台湾的史事过程及结果:
(2)学生活动
过程: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大败而归。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
结果: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与日本签订《北京专约》(又称《台事条约》)。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3.收复新疆
(1)教师活动
梳理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有效管辖的举措。
学生活动
(3)教师活动
李鸿章“海防”和左宗棠“塞防”之争?
(4)学生活动
(5)教师活动
收复新疆的结果及其意义?
(6)学生活动
结果:1878年成功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
中俄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俄国仍割占中国 1 万多平方千米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1884年,在新疆设行省。
意义:1.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2.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3.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4.中法战争
(1)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归纳中法战争的背景及结果
学生活动
背景: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矛头直指中国。
结果:①政府下令停战,李鸿章与法国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等。
②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课堂总结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先后提出“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因此在本课的讲述中,要围绕“近代化”进行讲解,深刻诠释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在理清基础知识的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知识点的过渡不够灵活等。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