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一、新课标标准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内容分析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他弃医从政,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面对腐败不堪的清王朝政府,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立兴中会,举行起义,宣传革命思想,整合革命力量,直到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此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一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民主革命即将来临。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其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唯物史观)2.通过史料及图片分析中国同盟会得以创建的背景,并掌握同盟会成立的相关史事;(史料实证)3.识记三民主义,并理解三民主义的地位和意义,能够客观评价三民主义;(历史解释)4.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以及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史事,树立刻苦学习,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家国情怀)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屡次探索皆以失败告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何处?(二)讲授新课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教师活动结合孙中山早期经历总结他的两次思想转变。(2)学生活动思想转变一:医人 → 医国思想转变二:改革 → 革命(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补充下列表格。学生活动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他开始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5)教师活动1895年底,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教师活动根据材料分析同盟会成立的背景?(2)学生活动①政治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③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④领导基础: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填写下列内容。(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概括。地位: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进步性:①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局限性: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侵略;②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课堂总结本课有两子目,即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尤其是早期思想的转变,即从“医人”到“医国”,促使他朝着民主革命的方向努力。孙中山的革命实践包括: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策反反清起义,成立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早年革命事迹,要凸显“三民主义”思想理论确定的实践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列表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明白事件发展的前后因果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列表归纳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增加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性、逻辑性,让学生在理解中牢记历史知识。同时,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