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内容分析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市场,掠夺更多的资源,攫取更丰富的利润,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大肆抢劫并焚毁了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是对中国的一次空前洗劫,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破坏,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教学目标1. 利用图文史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过程等基本史实,知道《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3. 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并理解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家国情怀)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视频方式导入新课,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困难时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由此展开这节课的介绍。(二)讲授新课1.英法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活动阅读材料,思考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有哪些?材料1:“修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至少允许进入长江流域和沿海各城市;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驻京等。材料2: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活动①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教师活动阅读课本,讲述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找到条约的相关内容。(6)学生活动(7)教师活动问题探究:《天津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 (8)学生活动①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达10个;②广:通商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③深:南京、汉口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活动结合课本,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2)学生活动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总结签订《北京条约》的内容有哪些。(4)学生活动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又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5)教师活动通过与《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活动(7)教师活动怎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8)学生活动3.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教师活动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课堂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学习这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屈辱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所造成的危害比鸦片战争更加严重,使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极大破坏,大批口岸开放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使鸦片战争的扩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鸦片战争所授课程。在本课中我始终重点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行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讲解。通过引导学习、分组讨论、图片史料等各种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知识点的衔接要更自然、流畅,要增加逻辑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