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一、新课标标准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内容分析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寻谋已久。1931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于日寇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5年,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负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学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知道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并理解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知道华北危急、一二·九运动的基本史事; (史料实证)
3.了解西安事变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认识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认识日本侵华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感悟中华民族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以视频导入,展开新课讲授。
(二)讲授新课
1.九一八事变
(1)教师活动
结合课本相关史事及材料,思考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材料1: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控制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在此驻扎军队。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正式组建,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最高指挥机关。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材料2: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可乘之机。
(2)学生活动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③蒋介石积极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3)教师活动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学生活动
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悲惨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5)教师活动
九一八事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6)学生活动
中国: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世界: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7)教师活动
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8)学生活动
2.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1)教师活动
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1935 年 12 月 9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2)学生活动
3.西安事变
(1)教师活动
研读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
材料1: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材料2: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觉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教材P89
(2)学生活动
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受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③蒋介石一直坚持不抵抗政策,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3)教师活动
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 “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结合所学,思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背后意义。
(4)学生活动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有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为了厘清各部分内容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可把本课内容分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另一条主线是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势力对日本侵略的抗争。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东北三省。1935年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地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国共产党、爱国学生、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掀起了空前的反日浪潮。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斡旋和调停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立场,对当时中国的时局,对中华民族的命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停止,又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所以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树立对国家、民族正确的责任感以及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学知识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大知识点进行前后梳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