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内容分析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曾效仿俄国十月革命,在城市进行武装暴动,却没能到达预期目标。此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南昌起义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工农红军,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创举。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背景、标志、成果等基本史事;(史料实证)2.知道国民大革命的概念及高潮北伐战争的开展状况,并通过史料认识北伐战争的胜利与国民革命的失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家国情怀)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毛泽东国民革命的结果如何?共产党人的路在何方?(二)讲授新课1.南昌起义(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概况南昌起义的相关史事。学生活动2.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概况八七会议的史实。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阅读课本,绘制秋收起义进展图。(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离广东、福建不远。俗话说:“一声鸣叫传四省。”这里反动力量薄弱。 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湘赣边界,……周围五百余里,幅员广大。另外此处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0℅,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大革命时建立过党的组织、工会、农会和农民武装,党和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6)学生活动敌人弱——远离城市中心地势险——易守难攻山林好——物产丰富历史红——群众基础好(7)教师活动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3.工农武装割据(1)教师活动转战农村后,中国共产党应该怎样做才能发展壮大呢?(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学生活动课堂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经过艰苦斗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合适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尝试走武装斗争的道路挽救中国革命。随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武装斗争相继失败。实践证明,俄国的革命道路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经过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后。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国共产党展开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使中国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时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充分准备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导学、处处质疑,以恰到好处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在遇到难解和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时,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