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内容分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互相配合的。在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行积极的抗战政策,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粉粹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的消极、片面抗战,正面战场连续失败,大片国土沦陷。教学目标1.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事;结合史实材料能够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了解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抗日态度的转变,认识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本质;(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通过学习正面战场的史事,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激发爱国情感,体会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家国情怀)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指国民革命军与日军正面作战的战场,主要是阵地战和防御战。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指中国军队在敌人占领区后方开辟的战场,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在这个战场作战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因此也称共产党敌后抗战。(二)讲授新课1.台儿庄战役(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概况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内容。(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结合材料,思考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李宗仁学生活动①中国军队的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中国军队的协同作战;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5)教师活动结合材料,思考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意义。“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李宗仁回忆(6)学生活动①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②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2.武汉会战(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概况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内容。(2)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从材料中,分析出台儿庄战役的意义有哪些?材料1:(日本政府)为在昭和13年(1938年)内解决事变而实施的攻占武汉作战,武汉是攻下了,但在政略方面并未得到预期效果。——《中国事变陆军作战》材料2:学生活动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②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3.第三次长沙会战(1)教师活动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扬言要到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长沙会战胜利。教师活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教师活动根据所学结合材料,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材料1:(1937年到1945年)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较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战斗38931次,毙伤日军859626人,同时也付出了3220419人重大伤亡的代价,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论纲1937—1945》材料2:刘少奇在指示中写道:“汤恩伯在河南几乎完全溃败,国民党腐败无能已达到惊人程度,挽救民族危亡的全部责任,更加明显的看到是落在我党身上。(4)学生活动积极:①在全面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重要条件;②正面战场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消极:③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大片国土。课堂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即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的三次重要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中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重要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大意义。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之时,再度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存在两个不同的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都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尽管国民政府曾经实行了消极抗战、片面抗战的路线,但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为抗击外悔,义勇杀敌,流血牺牲,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就是让同学们能更直观的感受正面战场的抗战。通过对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奋勇杀敌、顽强拼搏的抗战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心和对中华英雄儿女的敬仰之情,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训。在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感受的尊重和聆听,与学生达到思想的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由于教学容量过大,教学过程可能比较紧凑,有些问题上可能不够到位而由于时间问题会一笔带过,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