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资源简介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一、新课标标准
通过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内容分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基本史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毛泽东《论持久战》的背景及重要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史料实证)
3.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正面战场战事激烈,那么中国共产党又进行了怎样的努力呢?
一方面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另一方面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二)讲授新课
1.平型关大捷
(1)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概况平型关战斗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
2.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教师活动
背景: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内流行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意义:《论持久战》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教师活动
根据地建设:
①军事上: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
②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
③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3)教师活动
阅读材料,归纳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意义。
材料1:整个中国战场上,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
—中共中央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
材料2:
(4)学生活动
①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②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③敌后战场成为相持阶段抗战的主战场,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百团大战
(1)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概况百团大战的相关内容。
(2)学生活动
课堂总结
本课有三个子目,即平型关大捷、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教师首先应明确国共合作后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关系,之后才能够理解敌后抗战的重要性。
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走向了全民族抗战。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在持久战中消耗敌人而争取最后胜利。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在本课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主题进行讲述,通过多种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育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中,特别注重对困学生的引导和鼓励,通过问题的层次性的设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