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好题汇编·查漏补缺】备考2023—2024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专题03 光的直线传播、折射与反射01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1.下列四个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水中的倒影 B.杯中弯折的筷子C.蜡烛通过小孔成像 D.地图经放大镜成像2.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茂密的树林下, 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 这些光斑是( )A.太阳的影子 B.太阳的像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像3.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应该是( )A.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C.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D.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4.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新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维导图的部分内容,图中①和②可以分别对应( )A.光的折射、水中青山的倒影B.光的折射、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C.光沿直线传播、阳光下的树影D.光沿直线传播、水中的月亮02 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应用5.地球的大气层有增温的效应,与人工的玻璃温室相似,下列图形中较能合理地表示这种现象的是(→:地球辐射,太阳辐射)( )A. B. C. D.6.如图所示为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应选用粗糙的硬纸板B.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C.入射角是∠EOND.甲、丙两图中的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7.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下列关于“看到未点亮灯泡”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B.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反射光线会远离反射面C.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9.如图是一张西湖里拍摄的荷花“倒影”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照到红色荷花上的太阳光都能被反射B.荷花在水中有“倒影”是因为光的反射C.荷花在水中有“倒影”是因为光的折射D.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倒立等大的实像10.如图所示,若要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中墙上的目标,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激光笔向右平移远离墙壁B.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C.平面镜保持水平往下移动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11.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垂直放置,一条入射光线SO射向平面镜AB,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出射,此时反射出的光线与原光线SO (填“平行”或“不平行”),若两平面镜ABC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5°,则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出射光线的方向转动了 度(选填:“20”、“10”、“5”、“0”)。1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下列相关说法中( )①将入射光线EO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反射光线OF将会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②当光线EO与平面镜夹角为30°时,则反射角为30°③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④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多组数据,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13.如图,两平面镜MP、PN夹角为60°,一束入射光线AO斜射到MP上,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请画出光路图。0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黑板表面越平滑,字就看得越清楚,漫反射的效果越好B.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C.无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15.在实验课上,小科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白色大理石地面照射(如图),发现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而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明亮的光斑,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墙壁发生了漫反射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漫反射D.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16.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灯光的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干燥的路面发生了光的折射17.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的反射板后照亮路面。①为了增大路面被照亮的面积,反射板表面应该 (填“光滑”或“粗糙”)一些;②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这是因为 。18.如图所示,当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以同样的角度对着黑板和大理石照射时,发现黑板上出现的光斑明显比光滑的大理石墙面上的光斑明亮。请根据所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合理地解释和分析。04 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应用19.有经验的渔民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道理的是( )A. B. C. D. 20.如图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60°B.折射角等于30°C.MM′的左边是玻璃D.NN′是界面21.已知空气温度升高,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会变大。冬天在池塘边看到水中物体的位置如图,则夏天观察时该物体的位置(液面变化忽略不计)( )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向下移动D.向上移动22.一束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产生了如图所示的三束光线,已知∠AOB=∠AOC。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B一定是反射光线B.AO一定是入射光线C.三束光线中OC的能量最大D.AO和OB两束光线可能同时在水中23.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右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减小24.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第24题图 第25题图25.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A.① B.② C.③ D.④26.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请回答:(1)若用激光笔从A点向碗内照射,则向 (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2)若将碗加满水,则从A处看到铜钱像的位置将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27.下面两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中,依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则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直线上。现在A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则水面反射到天花板上的光斑将在 (填“P点”“P点左边”或“P点右边”)。(2)如图乙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一定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28.如图所示的简易仪器能够直接测定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能力的强弱。使用时,调节可调支座,使水平液泡处在中央位置。向球壳内注入待测液体至图中的水平虚线处。闭合微型激光发射器开关,激光通过液体射向球心O,经液面折射后射向刻度尺上的P点。(1)通过调整,激光射向了P点,此时发射器中射出的激光与法线的夹角为30°,那么折射光线与法线形成的折射角应当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2)若另一种待测液体的折射能力更强,则激光经液面折射后会射向刻度尺上的 (填“R”或“S”)点附近;(3)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颇为常见,例如当人们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偏 。(填“高”或者“低”)05 光的色散29.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B.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C.遥控器发出的“光”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以用来消毒D.遥控器发出的“光”具有热作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30.如图所示是“自制彩虹”活动,针对本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在晴天完成现象更明显B.喷水时人应该面对太阳而站C.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D.太阳光是复色光31.如图,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已知紫光偏折程度大于红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C.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D.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32.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如图甲所示),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其实是光的 现象,如果将白光通过绿色玻璃再射到红纸上,观察红纸被照射的部分看到的颜色是 色。33.声和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一处建筑工地,开工时声音震耳欲聋,这里的“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 很大。(2)一束沿着BO入射的光线在两种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甲所示,则反射角是 度,若将光线沿着CO射向界面,则折射光线是 ,若两种物质分别是空气和水,则空气在界面的 侧。(填“左”或“右”)(3)该同学还想利用紫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镜和遮光板将阳光中的紫光分离出来,如图乙所示,三种遮挡方法最有可能在地面上得到紫光的是 。(填图中数字)34.三棱镜是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金用红光以一定角度斜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如图1所示。改变斜射角度,光路如图2、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1、2或3可知,当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2)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3)了解了小金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金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金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4)小金还利用三棱镜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得到红上紫下的彩色光带。为什么是红上紫下而不是紫上红下排列?小金经过思考,发现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造成的。从相同角度斜射入玻璃时, (选填“红光”或“紫光”)的折射角会更大一些。06 物体的颜色35.每年的4~5月份,新昌县任家村长寿岭两旁及满山盛开红杜鹃。在太阳的照耀下,游客看到鲜红的杜鹃花,这是因为杜鹃花能( )A.发出红色的光 B.反射红色的光C.透过红色的光 D.吸收红色的光36.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访问网页,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D.用红色的光照射二维码,黑色部分显红色37.正值春日好风光,杭州城里到处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景色宜人,吸引了各处的游客前来游玩。你也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物体为什么会五颜六色?下列针对物体颜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着棕色透明墨镜看黄色郁金香,郁金香是黑色的B.如果在室外游玩时,需要穿浅色衣服,避免衣服大量吸热C.穿白衣服的游客站到红色透明伞下时衣服会呈现红色D.西湖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吸收绿色光38.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呈黑色,这是因为( )A.红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又被蓝纸全部吸收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C.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D.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07 小孔成像39.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仪观察烛焰(如图)。图中的小孔和蜡烛的位置固定后,将光屏远离小孔,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A.变大 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40.当月球半影扫过地球表面发生日偏食,小宁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日食过程中“”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一个圆形小孔,则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A. B. C. D.41.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42.小蚊将刻有边长为5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阳光,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不变,用另一张不透明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观察到光斑形状为三角形,向左侧慢慢移动覆盖的卡片,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下同)。当光斑形状为圆形时,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43.大约两千四百年前,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所示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1)小孔成的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填“实”或“虚”)像;(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填“有关”或“无关”);(3)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则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4.小科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猜想3: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烛焰和纸筒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慢慢远离小孔,在此过程中应观察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5.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宁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①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甲所示;②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发光二极管“F”对准小孔,如图乙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宁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写序号)。其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其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3)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像高h/cm 3.0 4.0 5.0 6.0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4)于是小宁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好题汇编·查漏补缺】备考2023—2024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专题03 光的直线传播、折射与反射01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1.下列四个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水中的倒影 B.杯中弯折的筷子C.蜡烛通过小孔成像 D.地图经放大镜成像【答案】C【详解】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属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人看到的水下的筷子是虚像,比实际向上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地图经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茂密的树林下, 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 这些光斑是( )A.太阳的影子 B.太阳的像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像【答案】B【详解】晴天在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实像,所以光斑是太阳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因此不是树叶的像,也不是太阳的虚像,更不是树叶的影子。故选B。3.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应该是( )A.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C.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D.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答案】D【详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原理,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形状是圆形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新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维导图的部分内容,图中①和②可以分别对应( )A.光的折射、水中青山的倒影B.光的折射、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C.光沿直线传播、阳光下的树影D.光沿直线传播、水中的月亮【答案】D【详解】水中的月亮和水中青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折射现象;阳光下的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读思维导图知道,图中①处要求填写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图中②处要求填写的是水中的月亮,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02 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应用5.地球的大气层有增温的效应,与人工的玻璃温室相似,下列图形中较能合理地表示这种现象的是(→:地球辐射,太阳辐射)( )A. B.C. D.【答案】C【详解】由于太阳辐射的温度高,所以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玻璃对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非常弱,所以太阳辐射大部分可以到达玻璃温室内部,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由于长波辐射不能通过玻璃,所以地面辐射的热量保存在玻璃温室内,起到增温作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如图所示为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应选用粗糙的硬纸板B.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C.入射角是∠EOND.甲、丙两图中的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答案】B【详解】A.选择粗糙的硬纸板,光射到纸板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人在各个方向上都能看到光的印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两片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与左面纸板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在右侧纸板上不会出现反射光的印迹,而不是反射光不存在。故B错误,符合题意;C.当入射光自左面纸板上入射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丙中入射光线与甲中反射光线的位置重合,只是方向相反;而丙中的反射光线与甲中的入射光线位置重合,只是方向相反。综合这两种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下列关于“看到未点亮灯泡”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A【详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B.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反射光线会远离反射面C.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详解】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则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90°-20°=7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是70°,故A错误;B.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反射光线会远离反射面,故B正确;C.当入射角增大5°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增大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故C错误;D.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B。9.如图是一张西湖里拍摄的荷花“倒影”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照到红色荷花上的太阳光都能被反射B.荷花在水中有“倒影”是因为光的反射C.荷花在水中有“倒影”是因为光的折射D.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倒立等大的实像【答案】B【详解】A.花朵呈现红色是因为花朵反射了红光,故A错误;BC.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错误;D.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正立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B。10.如图所示,若要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中墙上的目标,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激光笔向右平移远离墙壁B.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C.平面镜保持水平往下移动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答案】C【详解】A.激光笔向右平移远离墙壁,入射点右移,反射光线射到墙上的点往上移动,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B.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变小,反射光线射到墙上的点往上移动,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保持水平往下移动,此时入射点左移,反射光线射到墙上的点往下移动,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C符合题意;D.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入射点不变,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也不变,反射光线射到墙上的点也不变,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垂直放置,一条入射光线SO射向平面镜AB,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出射,此时反射出的光线与原光线SO (填“平行”或“不平行”),若两平面镜ABC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5°,则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出射光线的方向转动了 度(选填:“20”、“10”、“5”、“0”)。【答案】 平行 0【详解】[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水平镜面的交点为二次反射点,再过二次反射点作竖直线(即法线),然后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与原来入射光线平行的反射光线,如图: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最初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2]平面镜绕过O点顺时针方向转过一个小角5°后,由于入射光线不变,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不变,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的方向转动了0度。【点睛】对于互成直角的反射器来讲,它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平面镜转动时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平面镜转过角度的2倍,这两个应该作为基本规律记住。1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使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下列相关说法中( )①将入射光线EO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反射光线OF将会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②当光线EO与平面镜夹角为30°时,则反射角为30°③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④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多组数据,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答案】A【详解】当入射光线EO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会使入射角增大,而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同样会增大,则反射光线OF会顺时针转动,故①正确;②当光线EO与平面镜夹角为30°时,入射角的大小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故②错误;③因为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此时法线不在纸板上,因此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③正确;④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④错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如图,两平面镜MP、PN夹角为60°,一束入射光线AO斜射到MP上,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请画出光路图。【答案】【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AO的反射光线OB,且OB垂直于PN,再经PN面反射回来,如图所示:0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黑板表面越平滑,字就看得越清楚,漫反射的效果越好B.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C.无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答案】A【详解】A.黑板表面越平滑,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越不容易看清黑板上的字,故A错误,符合题意;B.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5.在实验课上,小科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白色大理石地面照射(如图),发现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而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明亮的光斑,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墙壁发生了漫反射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漫反射D.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答案】B【详解】如图,小科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时,由于地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墙壁,由于墙壁粗糙,发生了漫反射,在一侧面看时,光滑地面反射的光线几乎没有进入人眼,而墙壁由于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多,故小科看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灯光的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干燥的路面发生了光的折射【答案】B【详解】A.由图知道,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B符合题意;C.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是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的反射板后照亮路面。①为了增大路面被照亮的面积,反射板表面应该 (填“光滑”或“粗糙”)一些;②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这是因为 。【答案】 粗糙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详解】①[1]为了增大路面被照亮的面积,应该使光线发生漫反射,即反射板表面应该粗糙一些;②[2]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8.如图所示,当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以同样的角度对着黑板和大理石照射时,发现黑板上出现的光斑明显比光滑的大理石墙面上的光斑明亮。请根据所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合理地解释和分析。【答案】见解析【详解】用激光笔对着黑板照射时,发生的是漫反射;当他用相同的角度对着光的滑大理石墙面照射时,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由于漫反射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更多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中,所以黑板上出现的光斑明显比光滑的大理石墙面上的光斑明亮。04 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应用19.有经验的渔民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道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详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 故选C。20.如图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60° B.折射角等于30°C.MM′的左边是玻璃 D.NN′是界面【答案】A【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由∠BOM=30°,可知∠BON=90°-30°=60°而图中已知∠AON=60°。所以NN'为法线,则MM'为界面。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CON'=90°-50°=40°由图可知,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AON为入射角,等于60°。∠CON'为折射角,等于40°。则MM'的右边是玻璃。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已知空气温度升高,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会变大。冬天在池塘边看到水中物体的位置如图,则夏天观察时该物体的位置(液面变化忽略不计)(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C.向下移动 D.向上移动【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空气温度升高,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会变大。夏天温度高,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会变大,即空气中的角大,所以观察到该物体的位置会比冬天在池塘边看到水中物体的位置浅,即向上移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2.一束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产生了如图所示的三束光线,已知∠AOB=∠AOC。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B一定是反射光线B.AO一定是入射光线C.三束光线中OC的能量最大D.AO和OB两束光线可能同时在水中【答案】B【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分一下三种情况分析:①OA、OB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OC为折射光线;②OA、OC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OB为折射光线;③OB、OC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OA垂直于反射面,不成立。A.由以上分析可知,OB可能是反射光线、可能是折射光线,故A错误;B.AO一定是入射光线,故B正确;C.因为入射光线能量最大,所以能量最大的是AO,故C错误;D.由题意可知,一束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AO是入射光线,在空气中,故D错误。故选B。23.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右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减小【答案】C【详解】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光斑左移,故A不符合题意;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折射点向左偏移,由于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折射光线向左偏移,光斑左移,故B不符合题意;C.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折射光线会向右移动,光斑右移,故C符合题意;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光斑左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A【详解】A.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α1>γ1,故A正确;B.光线从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α2<γ2,故B错误;CD.因两条法线是平行的,则由几何知识可知γ1=α2,所以α1>α2,γ1<γ2,故CD错误。故选A。25.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详解】如图所示,连接O2与O,即为第二次折射的法线;B.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会发生偏折,而②是传播方向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③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不符合题意;D.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线④和入射光线中法线同侧,故D不符合题意;A.综上所述,只有①满足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符合题意。故选A。26.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请回答:(1)若用激光笔从A点向碗内照射,则向 (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2)若将碗加满水,则从A处看到铜钱像的位置将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答案】 E 变高【详解】[1]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铜钱照亮。[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他看到的铜钱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高的虚像;加满水后,由于入射点升高,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像的位置将变高。如图27.下面两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中,依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则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直线上。现在A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则水面反射到天花板上的光斑将在 (填“P点”“P点左边”或“P点右边”)。(2)如图乙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一定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答案】 在 P点 下降【详解】(1)[1]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则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2]在A端垫木块C,水面仍然是平的,则反射到天花板上的光斑的位置保持不变,还在P点。(2)[3]如下图所示,入射光方向不变,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由于入射光方向不变,则反射光方向也不变,与原来的反射光平行,画出反射光,延长入射光与反射光的交点就是后来的入射点,在原来入射点的右下方,说明水位下降了。28.如图所示的简易仪器能够直接测定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能力的强弱。使用时,调节可调支座,使水平液泡处在中央位置。向球壳内注入待测液体至图中的水平虚线处。闭合微型激光发射器开关,激光通过液体射向球心O,经液面折射后射向刻度尺上的P点。(1)通过调整,激光射向了P点,此时发射器中射出的激光与法线的夹角为30°,那么折射光线与法线形成的折射角应当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2)若另一种待测液体的折射能力更强,则激光经液面折射后会射向刻度尺上的 (填“R”或“S”)点附近;(3)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颇为常见,例如当人们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偏 。(填“高”或者“低”)【答案】 大于 R 高【详解】(1)[1]激光通过液体射向球心O,经液面折射后射向刻度尺上的P点,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时折射角大于30°。(2)[2]若另一种待测液体的折射能力更强,也就是说折射角增大,折射光线向液面靠近,则激光经液 面折射后会射向刻度尺上的R点附近。(3)[3]光的折射形成的虚线比真实的物体要偏上,因此看到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偏高。05 光的色散29.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B.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C.遥控器发出的“光”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以用来消毒D.遥控器发出的“光”具有热作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答案】B【详解】两种不可见光,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常用在验钞机上;红外线的波长较长,常用作电视机遥控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如图所示是“自制彩虹”活动,针对本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在晴天完成现象更明显B.喷水时人应该面对太阳而站C.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D.太阳光是复色光【答案】B【详解】A.采用是太阳光的色散,晴天阳光明亮,该实验在晴天完成现象更明显,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中,人背对着阳光,喷水时可以看见彩虹,故B错误,符合题意;CD.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成的复色光,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1.如图,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已知紫光偏折程度大于红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C.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D.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答案】D【详解】AB.不同色光经三棱镜折射时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红光要强,因此,在本实验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紫光偏折能力强,其光斑会在a的下方,故AB错误;CD.如果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向上移动,仍可落在a点处,相反,如果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则向下移动,不可能落在a点,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2.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如图甲所示),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其实是光的 现象,如果将白光通过绿色玻璃再射到红纸上,观察红纸被照射的部分看到的颜色是 色。【答案】 色散 黑【详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分成一条彩色光带,该现象是由牛顿做的光的色散实验。[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来决定,透明物体上的颜色是由其通过的光来决定,当将白光通过绿色玻璃再射到红纸上,则是由绿色的光线能够通过玻璃照射到红纸上,因为红纸只反射红光,因此观察红纸被照射的部分看到的颜色是黑色的。33.声和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一处建筑工地,开工时声音震耳欲聋,这里的“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 很大。(2)一束沿着BO入射的光线在两种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甲所示,则反射角是 度,若将光线沿着CO射向界面,则折射光线是 ,若两种物质分别是空气和水,则空气在界面的 侧。(填“左”或“右”)(3)该同学还想利用紫光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镜和遮光板将阳光中的紫光分离出来,如图乙所示,三种遮挡方法最有可能在地面上得到紫光的是 。(填图中数字)【答案】 响度 50 OB 右 3【详解】(1)[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很大,即声音的响度很大。(2)[2]由图可知,BO和OA关于虚线对称,虚线为法线,即OC在界面的另一侧,则OC为折射光线,BO射向界面,因此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则反射角是90°-40°=50°[3]若将光线沿着CO射向界面,由于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则折射光线是OB。[4]此时的入射角为90°-70°=20°折射角为90°-40°=50°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界面右侧是空气。(3)[5]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表面由上而下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因为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大,在光屏的最下面,所以第3种遮挡方法最有可能得到紫光。34.三棱镜是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金用红光以一定角度斜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如图1所示。改变斜射角度,光路如图2、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1、2或3可知,当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2)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3)了解了小金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金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金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4)小金还利用三棱镜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得到红上紫下的彩色光带。为什么是红上紫下而不是紫上红下排列?小金经过思考,发现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造成的。从相同角度斜射入玻璃时, (选填“红光”或“紫光”)的折射角会更大一些。【答案】 大于 底面BC 会聚 红光【详解】(1)[1]分析图1、2或3可知,当三棱镜的顶角在上,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总是远离法线,向下偏折,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2]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底面BC偏折。(3)[3]由折射光线总是向三棱镜的底面BC偏折。如图4所示。可以把凸透镜看成一正一反的两个三棱镜,则光线会向凸透镜的中间位置偏,故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4)[4]红光总是在上边,表明红光不易发生偏折,即偏折程度较小,从相同角度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红光的折射角更接近入射角,故红光的折射角会更大一些。06 物体的颜色35.每年的4~5月份,新昌县任家村长寿岭两旁及满山盛开红杜鹃。在太阳的照耀下,游客看到鲜红的杜鹃花,这是因为杜鹃花能( )A.发出红色的光 B.反射红色的光C.透过红色的光 D.吸收红色的光【答案】B【详解】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太阳光中的红光被红花反射了,而太阳光中的其它色光都被红花给吸收了,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6.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访问网页,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D.用红色的光照射二维码,黑色部分显红色【答案】C【详解】A.二维码本身不能发光,它是反射其它光源的光,则二维码不是光源,故A错误;B.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二维码中的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故B错误;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故C正确;D.因为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所以用红色的光照射二维码时,黑色部分显黑色,故D错误。故选C。37.正值春日好风光,杭州城里到处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景色宜人,吸引了各处的游客前来游玩。你也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物体为什么会五颜六色?下列针对物体颜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着棕色透明墨镜看黄色郁金香,郁金香是黑色的B.如果在室外游玩时,需要穿浅色衣服,避免衣服大量吸热C.穿白衣服的游客站到红色透明伞下时衣服会呈现红色D.西湖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吸收绿色光【答案】D【详解】A.棕色透明墨镜只能透过棕色光,所以隔着棕色透明墨镜看黄色郁金香,郁金香是黑色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浅色衣服反射光的能力较强,所以在室外游玩时,需要穿浅色衣服,避免衣服大量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白衣服能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穿白衣服的游客站到红色透明伞下时衣服会呈现红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西湖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绿色光,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8.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呈黑色,这是因为( )A.红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又被蓝纸全部吸收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C.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D.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答案】D【详解】红色玻璃是透明的,只能透过红色光,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蓝色物体反射的蓝色光不能透过玻璃,就没有任何色光进入眼睛,看起来是黑色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07 小孔成像39.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仪观察烛焰(如图)。图中的小孔和蜡烛的位置固定后,将光屏远离小孔,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 A.变大 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A【详解】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光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即屏上蜡烛的像变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0.当月球半影扫过地球表面发生日偏食,小宁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日食过程中“”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一个圆形小孔,则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A. B.C. D.【答案】B【详解】由小孔成像的特点:成倒立的实像知道,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1.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答案】C【详解】A.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B.若内筒位置不变,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缩小的,故B错误。C.若向右拉动内筒,此时像距增大,则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增大,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故C正确。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此时物距增大,即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减小,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故D错误。故选C。42.小蚊将刻有边长为5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阳光,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不变,用另一张不透明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观察到光斑形状为三角形,向左侧慢慢移动覆盖的卡片,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下同)。当光斑形状为圆形时,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答案】 变小 不变【详解】[1][2]观察到光斑形状为三角形,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线能照射到的位置,向左侧慢慢移动覆盖的卡片,光线照亮变的区域减小,故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当光斑形状为圆形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发生了小孔成像,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与孔的形状和大小无关,故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物距像距都不变,白纸上光斑即太阳的像的大小将不变。43.大约两千四百年前,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所示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1)小孔成的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填“实”或“虚”)像;(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填“有关”或“无关”);(3)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则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 倒立 实 直线传播 无关 变小【详解】(1)[1][2]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2)[3][4]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且所成像的形状与物体一致,与小孔的形状无关。(3)[5]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所成像会变小。44.小科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猜想3:小孔成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烛焰和纸筒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慢慢远离小孔,在此过程中应观察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光屏上像的亮度 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详解】(1)[1] 若要探究成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形状不变,改变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应固定蜡烛和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注意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2)[2]若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改变孔的形状时,同时改变了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3)[3]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45.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宁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①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甲所示;②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发光二极管“F”对准小孔,如图乙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宁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 (填写序号)。其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其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3)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像高h/cm 3.0 4.0 5.0 6.0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4)于是小宁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答案】 4 无关 实像 h=0.25v 物体到小孔距离不变【详解】(1)[1][2]由于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4符合题意;小孔成像时,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3]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3)[4]由表格上的数据知道,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即h=0.25v(4)[5]根据表中的数据知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即小孔成像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好题汇编·查漏补缺】备考2023-2024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 专题03 光的直线传播、折射与反射【原卷版】.docx 【好题汇编·查漏补缺】备考2023-2024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 专题03 光的直线传播、折射与反射【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