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1.国际背景:美苏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
2.发展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3.历史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4.重大问题: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宗教冲突、金融风险等。
5.应对方法:全球治理;合作共赢;中国方案。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学习目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重、难点】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景导学】展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图片,导入新课。
知识点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任务一】阅读教材P135页第一目,概括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渊源
现实基础
根本原因
一、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1.背景: 的结束和 的消失,美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 。
2.行动
①“9·11”事件之后,美国迅速展开 。
②2001年10月,美国发动了 战争。
③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 战争。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地区 表现
欧盟 1993年成立,继续向 和 一体化迈进;是世界上最大的 国际组织
俄罗斯 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 力量,推行 外交
日本 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 乃至 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中国 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 的开放战略,倡导践行真正的 ,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 的重要力量
【易错点拨】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政治新格局。
【任务二】 观察下面的漫画,思考漫画体现了有哪些势力与美国抗衡?形成了什么局面?
【随堂练习】
1.1990年,邓小平指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邓小平意在强调(  )
A.美苏两极格局正走向解体 B.中国将成为新超级大国
C.苏联成为多极格局中一极 D.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2.下图是国外的政治漫画,该漫画作品(  )
A.反映了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局面
B.强调了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C.描绘了冷战阴影下的对抗与妥协
D.体现了多极化趋势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知识点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一、发展历程
时间 表现
起源 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工业革命后 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二战后 建立了 、 和 ,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0世纪70 年代以来 以 为代表的新的 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 。
进入20世纪 90年代 ① 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 ② 年 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进入21世纪 随着以 、 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 。
二、问题与应对
1.问题: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 和 增强。
2.应对:以 、 , , 应对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知识拓展】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区域经济集团化
[深化拓展] 如何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
1.认识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尽管经济全球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如何应对
(1)根本途径: 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3.中国应对方案
(1)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4)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方针,增强经济实力,维护经济安全。
(5)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并运用游戏规则。
【随堂练习】
3.有学者提出:“如果19世纪的全球化最终导致了分散,那么20世纪后期则更像是一个融合的故事”“如果说19世纪的技术是强大的分裂者(由于工业集中),20世纪后期的技术就是伟大的统一者(由于全球供应链)”。这一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A.世界市场的扩大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冷战格局的结束 D.多边主义的发展
4.1990—1998年,国际组织从26 656个增至48 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体系实现蜕变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合作共赢是东西方共识 D.政治多极化趋势受挑战
知识点三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一、社会信息化
1.含义:是指发展以 为主的 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 体系,促进 和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影响
①积极: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 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②消极: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 ,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文化的多样性
1.表现:文化 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2.挑战:在 和 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3.应对
①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 ,维系自己的 。
②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 ,促进 、 的 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 与 。
【认知深化】 正确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各国应根据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反对照搬外来文化,也反对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和“封闭主义”。
【随堂练习】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2 565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这一观点揭示了(  )
A.社会信息多样化 B.全球化面临挑战
C.世界文化中国化 D.世界文化多样化
6.下图反映了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此潮流为(  )
A.社会信息化 B.文化多样性
C.世界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7.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办的《金融与发展》杂志上曾发表文章指出,自1989年柏林墙倒塌至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国际资本流动占GDP比重从5%猛增至21%,国际贸易占所有贸易比例从39%上升到59%,居住在非出生国的人口增长了25%以上。这体现了该时期(  )
A.逆全球化浪潮的暗流涌动 B.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加快
C.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D.全球化的阻力来势汹汹
8.下表为学者们有关雅尔塔体系瓦解后的世界格局的观点。这反映出当今(  )
观点1 美、日、欧、俄、中五极论
观点2 美、日、德、俄、中五极论
观点3 美、日、欧三极论
观点4 多极数目不定论
A.国际力量对比已趋向平衡 B.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消失
C.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D.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突出
9.(2022·甘肃庆阳高一下期末)关于世界是什么样的,巴里·布赞认为世界是“美国和诸大国”的世界;查尔斯·库普钱认为世界是“没有主宰者的世界”,伊恩·布雷默认为世界是“零国集团的世界”。这些观点都揭示了(  )
A.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挑战 B.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
C.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D.多元的世界文明不断融合
10.“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这主要说明互联网(  )
A.没有带来科学技术的变革 B.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更新
C.消除了人类社会的隔阂 D.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
11.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大国在抵御金融危机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据统计,“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09年和2010年都超过美、欧、日。这反映了(  )
A.新兴大国在经济全球化中作用突出 B.西方保护主义逆转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C.西方发达国家丧失了经济霸权地位 D.新兴大国崛起冲击了国际经济旧秩序
12.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道:“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  )
A. 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 B. 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
C. 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 D. 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
13.1980—2000年部分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表( )
时间组织名称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 5.7% 6.3% 4.8%
中非共同体 1.4% 1.4% 0.9%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9.6% 8.0% 9.6%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0.4% 3.1% 11.9%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0.3% 2.9% 2.2%
据表2可知,这一时期非洲经济(  )
A.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明显 B.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
C.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 D.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
【本课小结】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