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4张PPT。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猜一猜这是什么朝代?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时间:
地点:
人物:
历史事件:
结果:960年 赵匡胤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 都城,史称北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陈桥驿(宋太祖)北宋的建立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
宋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辽西夏吐蕃大理北宋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
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
那时,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
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
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固统治,
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建立禁军,轮流驻防京师。2、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节度使成虚衔。3、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4、崇文抑武,选拔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5、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大量养兵防止将领发展 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加强皇权,加强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士人受到社会尊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加强皇权,加强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 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 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君臣礼仪的变化,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利:解除了藩镇割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弊:①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财政困难。
这些会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1、背景:
2、目的:
3、时间:
4、人物:
5、措施:
6、影响:
7、失败的原因: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王安石(宋神宗任用)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由于用人不当,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损害百姓的情况;新法又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启示:1、改革要注意用人,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2、改革推行者需要 掌握实权。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960年陈桥兵兵建立北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弊利1069年王安石变法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