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中考语文复习:《_____的味道》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河南中考语文复习:《_____的味道》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

资源简介

2024年河南中考语文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
【写作任务】《____的味道 》
炎炎夏日里,一口清凉的西瓜,是沁人心脾的味道:蔚蓝天空下,满野金黄的稻谷,是馥郁芬芳的味道;异地他乡处,一缕淡淡的乡愁,是魂牵梦萦的味道;依稀晨光中,母亲忙碌的身影,是淳厚质朴的味道;静谧柳荫旁,品读那别有情趣的文字,也是一种特别的味道……味道,无处不在。请以“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指导】
这是半命题作文,首先要理解“味道”的含义。“味道”本义是“滋味”,比喻义是“某种感受”。因此,“味道”可以是我们口中品尝到的酸、甜、苦,咸,可以是鼻中闻到的沁人心脾的清香;更可以是生活中一些人或事带给我们的难忘的体验和感受,如伤痛、后悔、喜悦等心灵的滋味。若就其味道写味道,必然显得浅薄。如能扣住“味道”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作文时,可将味道具体化,如:离别的味道,伤心的味道,成功的味道,失败的味道,自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佳作的味道,生活的味道,历史的味道……所填写的词语是题目的关键所在,是“味道”的来源。这样的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或叙述散文。例如,所填写的词语是“爱”,就可以通过叙述在家里父母关爱自己的点滴生活的描述,从中体味到爱的味道是“温馨、幸福”。例如,在学校,通过叙述自己在学习方面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帮助的典型事件使你从中感受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等。写作时,注意运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形象,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凸显内容和主题,点明对“味道”的体验和感悟,画龙点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优秀范文】
1.茶叶的味道
天愈发的冷了。窗外园中,只留一地清冷,春天的草长莺飞、夏天的生机盎然、秋天的浓墨重彩,都已荡然无存。低头,看杯中龙井柔和的茶绿,分外温暖。轻嗅空气中氤氲的茶香,熟稔的味道连着我的思绪零碎在寒风中了。第一次喝茶是在爷爷家。那时正是寒冬,家中添置了一套新茶具,于是我捺不住好奇,缠着爷爷泡茶喝,爷爷拗不过我,便应下了。屋外是寒风呼啸,冬雨淅沥。屋内却是温暖如春,安静祥和。爷爷将水倒入水壶,等它沸腾的时候,就提前拿出茶叶。那茶叶干瘪平滑,在灯光下泛着点点暗绿的光泽,和爷爷枯瘦的手竟有几分相似。一片片茶叶自爷爷手中落入茶壶,微小的沙沙声为茶更添了几分深沉。终于,水沸,爷爷将水壶拿起,缓缓转手,水徐徐倾倒入壶中。那一刹,壶底的茶叶爆发了一场战斗。是的,一场战斗,一场茶叶与水的战斗,一场蜕变的战斗。无数茶叶在水中上下翻腾、卷曲。浮沉之间,平皱之间,有多少痛楚,又有多少坚持呢?我不得而知。也就是那一刻,一种清香仿佛溢满世间,将我包围。那是一种我终身不忘的味道,厚重却并不浓郁,淡雅却并不单薄,是真正沉淀所得的精魂。回神,接过爷爷递给我的茶杯,只见洁白如玉的瓷杯中,片片茶叶似雀舌般静沉于杯底,色泽已转为墨绿,碧液中仍透着沁人幽香。轻抿一口,苦涩在舌间荡漾,可片刻之后,一种甘甜自舌尖蔓延到全身,唇齿留香。爷爷将我的表情尽收眼底,说:“品茶而静心,静心而自省。现世的人追求虚荣,重视成败,少的就是这茶的淡然与坚韧啊。”我愣住了。是啊,如今这盛世,充斥着纸醉金迷、浮华沉沦,能保持一颗淡然而坚韧的初心,是多么不易,而这一缕入心的茶香,使人心在纷扰的尘世里有了一方净土。细品茶的清韵,那一份悠然,那一份风雅,留味绵长,清浅生香。手中杯的凉意拉我回神。雨,已停。我静看那茶叶,这是我珍惜的味道,更是指引我的明灯,让我把浮华隐于身后,淡然地走着自己的道路。
2.老屋的味道
那氤氲着往事味道的老屋,是心灵的港湾。 —— 题记去年那个蝉噪蛙鸣的暑假,父母卖掉了我们的平房旧宅,引起我无限的追忆,老屋的味道又一次氤氲在心间。我读幼儿园时,就住进了老屋。白日,屋里亮丽清新;夜晚,昏暗暖和。忙着玩耍的我,每日都在老屋里蹦跳嬉戏。每当这时,父母就会劝阻说:“别跳了,多影响楼下的人休息!”我立刻乖乖地停下翩跹的舞姿,因为孩子要懂得尊重邻居。上了小学,低年级时早上祖父送,下午祖母接,成绩也不错。只是我不够专注,每天晚上的作业总要做到很晚。与老屋相伴的时光,仿佛只有下午、傍晚与夜晚,嘈杂、喧闹与宁静。冬日里,偶尔会有寒风敲开窗户,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抬头只见几枝红梅傲立于寒风中。祖父便会领我流连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丽诗境。小学高段,我早晚都是自己步行上下学,老屋既成了我不舍的温暖被窝,又成了我盼望的悠闲沙发。风吹雨打时,保护我、温暖我;艳阳当空时,遮蔽我、清凉我。我每早离开家门的那一刹那,即便再匆忙,却也总不忘对老屋道一声“再见”;回家时,又总会将书包一扔,一溜烟就肆意奔跑开去,回到老屋这个温暖的巢穴中,投入她熟悉的爱的味道、家的滋味中。难忘烛光下的生日晚餐,亲人们精心烹制的美食滋润了我的五脏六腑。饭后,我会在窗边惬意地弹一支小夜曲,任那动听的旋律流淌在老屋的每一个角落。静静的深夜,一弯朗月挂在老屋的树梢,兴奋的我辗转难眠,那馨甜花香和着这老屋独具的、难以言表的味道,慢慢催我入眠。老屋是的确老了,她像极了一位年迈的奶奶,但是对我而言,却是时常怀念的模样。我想对老屋说,那些电器家具、作业笔记、课本资料、金鱼乌龟以及欢笑泪水等等童年记忆,都镌刻进你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了,而今只因太老太旧,墙上油漆渐渐淡去,本应属于你的记忆,全被一张卖房的合同掳走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盛夏只剩白日骄阳和老树竭尽所能的蝉鸣。我站在老屋门口,对她喃喃自语:你还记得吗?那些我歌我舞、我笑我哭,我被表扬,我挨批评的日子,都会留在你的岁月深处。新居纵使比你宽敞、比你舒适、比你更现代化,但是我的情感之船永远停泊在你的港湾里,我的呼吸感官永远融汇在你熟悉的味道里。
写作任务:《开在心中的花》
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命题作文,是比喻象征类作文。文题“开在心中的花”是一个意象,但包含着一定的比喻义、象征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花”的含义。花,比喻(象征)真善美的东西,应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写出“花朵”的本义。要化笼统为具体,化大为小。“花”可以设定为一个特定的事物,它可以是大自然中的真实的“花”,如海棠、梅花、荷花等。但要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人,写出其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如《爱莲说》和《紫藤萝瀑布》。“花”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诸如可以是性格特点、精神品质、道德修养(坚强、勇敢、梦想、信念、善良、孝顺、乐观等),也可以是情感(亲情、友情等)。写作时,可以让一个生命里只开一种花,亦可写一个生命里盛开多种花(缤纷多彩),甚或多个生命里各自盛开的花。“开花”即为该事物最终实现的最好的一种结果,“开在心中”中的“心中”应该理解为“花开之时对自己的影响”之大,让自己印象深刻。此文写成记叙文(抒情散文)、议论文皆可。可采用的写法有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借物喻人等。
【优秀范文】
1. 开在心中的花
种下一朵花,用泥土掩埋它的种子。它会在你毫无察觉之时悄悄绽放,浓艳亦或淡雅,可是却将它那清香永远留驻在你的心尖,慢慢温软而上。这一朵,我邂逅淡雅与珍惜。我与母亲坐在窗台,春天早晨的和煦阳光零散地落在我与她的身上,金黄色泽的阳光透过我们的发梢、指缝、衣隙,散落一地,一片金灿灿……母亲用手指挽起落在她肩上的一束头发,将它挽起别在耳朵上。金色的阳光折射在那根头发上,不经意间,我看见一缕银丝,在阳光的映衬下露出点点寒意。母亲仍在笑着,眼里充满了柔情。我用手帮她挽起另一缕头发指尖触碰到那根银丝,感到一丝凉意,用手放在鼻尖上,是一般淡雅的花香味,像极了一束牡丹,淡淡地开在我心间。母亲欣慰地摸摸我的头,我沉浸在这一片淡雅的花香中,眼前不觉蒙上一层大雾,正在液化成泪。这一朵,我邂逅芬芳与幸福。烟雨蒙蒙,听到下课铃后,我走出教室。一路上都有此起彼伏的抱怨下雨的声音,我却一点儿也不担心,原因是父亲。从小到大,父亲风雨无阻地接送我上下课。我来到校门口,四处张望,踮起脚,寻找那个熟悉的背影。终于寻到那个宽大的背影,父亲用他温暖的臂膀,将我拥入伞下,轻触到父亲身上熟悉的衣服香味,似曾相识。我在伞下,又回忆起之前的一幕幕,忽然觉得下雨也很美,也很开心幸福。气氛在氤氲,我沉浸那一片父亲的衣服的肥皂香味中,好似一朵芬芳的百合开在我的心中。我靠着父亲更紧了一些。这一朵,我邂逅浓烈与留恋。今天是母亲的生日,我坐在餐桌前,望着父母逐渐老去但却依旧精神的面庞。烛光斑斑,透射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是幸福亦或是开心。母亲闭着眼,许下愿望,我和父亲两人微笑着拍着手,为母亲唱着生日祝福歌。此时,此景,此人,我忽然想让时间在此停止,想让父母慢点老去。默默地,我对着烛光许了个愿:愿我们三个人永远不要分开,时光,时光,你慢些吧!这一次,我闻到浓烈而又如此真实的花香。我忘记了呼吸,更忘记了流泪,这一朵好似一朵玫瑰那么浓烈的香味,久久难以逝去,名为留恋。有这样一朵花,它的枝叶是母亲的柔情,她的枝干是父亲的保护,它开出的花则是属于我们三个人的幸福与时光与相互的爱。这一朵花永远开在我心中,淡淡地散发出她的香味,使我久久沉浸在其中。
开在心中的花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题记
于我而言,开在心中的每一朵花都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世界。 菊之悠然茂密的南山下,清清的溪水边,几间茅屋,院子中间有五棵大柳树,这就是他的家。他本立于庙堂之上,却看穿了政治的黑暗,毅然辞官,远离了那黑暗官场,来到了青山绿水间。 他本是书生一名,却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荒凉景象也没有令他放弃。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路两旁草木狭长叶子上的露珠打湿了他的衣服,他也只想着“但使愿无违”。 他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偶然抬头,边看见了那苍翠的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真意,他在山水间细细感知。 他悠然行走于山石草木之间,他就是开在我心中的一朵悠然的菊。 莲之傲然他喝醉了,便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失意了,也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人说他是天上仙下凡,便称他为“谪仙人”;有人说他是诗中仙,便称他为“诗仙”;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他一篇诗赋,便不知羞煞多少文人墨客;他敢在金殿上让力士脱靴,贵妃磨墨;他带着满腔抱负而来,又携着无尽失意而去。 可他仍站立在那天地间,留下了无数动人诗篇。 他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他便是开在我心中的一朵傲然的莲。 兰之毅然她是女子,也是词人。 她有过“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随意悠闲;有过“倚门回首,便把青梅嗅”的天真烂漫;也有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惜春情怀。 可一场战争打开了她灾难的大门。 从此,她只能“寻寻觅觅”,可觅到的只是“凄凄惨惨戚戚”,只是那“双溪舴艋舟,载不动”的“许多愁”。 她只是一名弱质女流,却承受着国破家亡的哀痛。但她挺了过来。她在梧桐冷雨时节考撰《金石录》,编修《漱玉词》。 她毅然起舞在乱世之中,她便是开在我心中的一朵毅然的兰。 在我的心中,有着一片花海,开在我心中的每一朵花,都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世界。它们在我心中翩然起舞,我欣赏着它们的舞姿,陶醉着。它们洗涤着我,而我感谢它们!
【写作任务】《成长,从告别开始》
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许多次“告别”,每一次“告别”,既意味着前一段经历的结束,也是新征程的开始。请你以“成长,从告别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审题这是命题作文,把题目颠倒顺序,意思更好理解,就是从告别开始成长。“告别”是“离别”“分手”之意,此外,告别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如和往事告别、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和坏心情告别等。其实,人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告别。告别自私,在分享中感受快乐;告别胆怯懦弱,在前进中培养勇敢;告别失败,在拼搏中感受成功;告别年少与无知,走向青春与成熟;告别幼稚任性,懂得责任担当;告别忧伤,走向乐观;告别依赖,学会独立。告别稚嫩,告别朋友,告别昨天,告别忧伤,告别不舍……在这一次次的告别中,甚至是生与死的告别中我们渐渐蜕变成长,在这一次次的告别中,我们走向新的起点目标,收获美好的明天。“成长”指的是心理、情感和认知上的提升。成长是多方面的,如品德方面的成长、学习方面的成长、能力方面的成长、经验教训方面的成长等。结合自身的体验,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构思要注意“成长”是一种变化,是一个蜕变过程,“告别”前后是不一样的,要从无知到有知,从有错到认错,从没感受到感受深刻,在写作文时要表现出这种变化。特别是在结尾部分,要用抒情议论,点明自己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写记叙文,可以定格一次难忘的告别场景,可以聚焦几个典型的告别镜头,可以回忆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发生的动人的故事等,来表现此次告别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写议论文,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告别对人生的意义。
【优秀范文】
1.成长,从告别开始
说不清楚时间是漫长还是短暂,只感觉得往昔眨眼间就过去了,可我还没来得及把思念说出口,某人就已经飘然而失,我从没想过会和他分开……回忆啊回忆,回忆像一叶孤舟,我在迷茫中苦渡……春意盎然,我静静地站在校门口等着那个熟悉的身影。随着春风,他骑着自行车缓缓来到我面前,他用坚实的手掌接过我的书包,然后等我在后座坐好,一句“走咯”开启了我们的漫漫惠心路,坐在后座上的我迫不及待地和他分享一周的生活,什么难题,什么春游见识,嗔怪老师偷偷把一朵樱花挂在我的发后……日复一日,我看着他挺拔的腰板逐渐驼下去,看着他蹬自行车的脚逐渐沉重起来……盛夏的太阳高悬在空中,用热情款待大地,我百无聊赖的待在空调房里,感受着空调维持的低温,他端着一碗绿豆汤缓缓走向我,坐在床边招呼着我喝完,他总爱在这时让我陪他下象棋,棋局上的他雷厉风行,用老练的战术一步一步击溃我……日复一日,他下棋的速度越来越慢……深秋的凉风瑟瑟的,吹过脸颊让人清醒,在这时他总爱用大手包着我的小手,拉着我进枫林公园里,风一吹,枫叶就落了满地,他很爱捡枫叶,当年他和奶奶的定情信物就是枫叶,他们把自己的爱寄托在枫叶上漫游了一年又一年。记得有一次,他站在枫叶林里双臂展开,似在拥抱整片枫叶林……日复一日,我看着他捡枫叶的手逐渐抖动,看着他说起曾经时的声音越来越沙哑,看着他在枫叶林里的背影陪了我一个又一个秋天……凌冽寒风刮过脸庞,我在寒风中鼻子冻得通红在马路对面等着他,他扭过身子,怀里抱着糖炒栗子,喊道“热乎的,别着急。”他用坚定的步伐走向我,将糖炒栗子包塞进我手里,摸了摸我的头让我快吃,糖炒栗子的热气扑面而来,瞬间将我冻僵的脸温暖,我用手抓栗子,每次被烫到都不长记性,这时的他会咧开嘴角笑的放肆,然后又帮我把栗子剥好……我看着他走向我的步伐逐渐沉重,看着他笑的逐渐没那么大声……分别总是措不及防,那是一个普通的雨天,他却永久的离开了我,那时的我还不懂得生死分离,只知道他再也不会醒来了,只知道他再也没法陪我玩耍了,只知道他再也不会来接我放学了,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躺在病床上拉着我的手说:“拜拜丫头,好好的。”那深耕脑海的画面经常模糊我的视线……我以为我会要很久才会缓过来,可是他只希望我好好的……我告别了他骑过的老旧自行车;告别了知了叫的起劲时我和他在空调房里对弈;告别了在从绿到红的枫叶;告别了冬天怀里抱了一袋糖炒栗子不用自己剥的日子;告别了他总是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起的陈年旧事,那时候我觉得他就是老孩子……记忆的一叶小舟远了,淡了,因为小舟已经走进我的心灵,陪伴着我的成长,陪伴着我远行……
2.成长,从告别开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题记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每一次告别,都是一次成长的起点。成长,是一场告别家乡的壮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二十岁,李白出蜀,由水路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去,壮游楚国故地。诗人此时满怀青春豪情,兴致勃勃,沿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石壁交辉,竹林青翠,壮美之景色映衬着一颗壮游之心。驶出大山,两岸平原旷野,将目光所及之处无限开阔,亦如青年太白之心胸。万丈豪情在这壮美之景中愈发升腾阔达,脚下流淌的不仅仅只有流水,亦有太白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天空高远,江岸辽阔,舟行万里,仍怜故水。诗人与故乡的告别,怀着对故土深深眷恋,怀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从此书写着为理想而生活的人生。成长,是一次告别官场的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告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刚毅,是四十岁人对追求自然与自由的诠释,是三十年误入罗网的释放,是人生的归隐。告别官场,弯腰弓背,晨兴理荒秽。陶君再也不用过巧算心机,劳心治人的生活,举目望去的是桑树菊花,是飞鸟池鱼,是依依墟里烟;耳畔传来的是深巷犬吠,是桑树鸡鸣,是远离人烟的寂静。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守拙归园田,多了一份成长的恬静。成长,是一次告别友人的回归。五十岁苏轼,与钱穆父的告别里中年人饱含了对人沉浮的酸辛。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不论身处何境,依然保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保持高风亮节的高尚情操。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就是苏轼经受人生坎坷之后的总结。生命短暂,何必计较什么得失?那个目光所及之处早已超越千年的苏轼,脸上浮起了从容自信的笑容。挥手轻抚,岁月已过千载,不知千百年后的你我,是否也经得起人生的沉浮,而后又能微笑与苏轼对酒当歌?往事越千年,执笔为中学三年的时光画上句号之时,不禁忆起年少往昔时光。七年级的稚嫩,八年级的轻狂,九年级的拼搏,都成为记忆中最美好的瞬间。成长,就这样从告别开始,愿今后能乘李白之舟,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之下,约苏轼共饮人生之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