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资源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本题共计 25 小题 ,每题2 分 ,共计50分。 )
1.(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在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从俄国人手中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答案】B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解析】【分析】A: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打败阿古柏。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B项符合题意;
C: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C项不符合题意;
D: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2.(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关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①②③正确,A项符合题意;
B:洋务运动不改变封建制度,仅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也不能改变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④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④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④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影响以及评价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这是李老师的课堂小结: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忙自救。师夷长技三十年,自强求富办洋务。奕 曾李与左张,工业海军和学堂。……开辟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艰又长。李老师上课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忙自救。师夷长技三十年,自强求富办洋务。奕圻曾李与左张,工业海军和学堂。……开辟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艰又长。”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弈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李老师上课的课题最有可能是《洋务运动》,A项符合题意;
B: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B项不符合题意;
C: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项不符合题意;
D: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影响以及评价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4.(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1842年林则徐被流放伊犁。与亲人离别时,林则徐吟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此诗句体现林则徐( )
A.深怀爱国和忧民之心 B.充分认识鸦片危害
C.彻底禁绝鸦片之决心 D.因仕途渺茫而痛苦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此诗句体现林则徐深怀爱国和忧民之心,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充分认识鸦片危害,B项不符合题意;
C:1842年林则徐禁烟运动已经结束,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因仕途渺茫而痛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虎门销烟,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5.(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B项符合题意;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C项不符合题意;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6.(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诗中“卅年求富求强”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A项符合题意;
B:1898年戊戌变法仅仅存在103天,最终失败,B项不符合题意;
C: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C项不符合题意;
D:1915年新文化运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影响以及评价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7.(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如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大事件年代尺,对其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鸦片战争结束 B.②火烧圆明园
C.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D.④洋务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1840—1842年鸦片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
B: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B项不符合题意;
C: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④1898年”和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戊戌变法仅仅存在103天,最终失败;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8.(2021八上·无棣期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因为它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基地,:并控制着诸海洋。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当中国人试图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第一次中英战争。”材料认为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军事力量的强大 B.殖民霸权的建立
C.商品输出的需要 D.禁烟运动的开展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当中国人试图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第一次中英战争。”可知,英国为了向中国销售鸦片发动了战争。C符合题意;
A项中“军事力量的强大 ”是取胜的原因,不是战争的原因,排除;
B项中“殖民霸权的建立 ”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D项中“禁烟运动的开展”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在一次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在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与这次海战相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在一次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在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和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B项符合题意;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能力,重点掌握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变法要从根本上变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教育制度不是根本,A项不符合题意;
B:科举制度不是根本,B项不符合题意;
C:文化制度不是根本,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政治制度,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拿它来分析备选项。
11.(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阅读右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C.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北京条约》
D.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清朝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和结合所学可知,1843年前英国进口中国货物税率比较高,1843年后税率降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A项符合题意;
B:1844年中法签订《黄埔条约》,通过条约,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B项不符合题意;
C: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项不符合题意;
D: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19·北部湾)“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因此,洋务派官僚主张兴办(  )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乡镇企业 D.经济特区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 ”,可以看出,洋务派要追求财富,即他们提出“求富”主张,为此他们兴办民用工业,追求财富以辅助军事工业,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理解题干信息的含义。解答时,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理解,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理解。
13.(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材料可实证甲午中日战争的(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可知,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是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从而称霸世界,材料可实证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过程,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结果,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考查了学生准注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4.(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该材料反映了( )
A.公车上书 B.废除科举 C.改革财政 D.裁减绿营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和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A项符合题意;
B:废除科举是戊戌变法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
C:改革财政是戊戌变法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
D:裁减绿营是戊戌变法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作用,考查学生的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戊成变法运动的相关史实。
15.(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一位老人生于1840年,卒于1898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虎门禁烟⑥袁世凯称帝⑦义和团运动
A.⑤⑥⑦ B.②③④ C.③④⑦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⑤1839年虎门禁烟;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⑤⑥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④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④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④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④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840年”“1898年”和结合所学可知,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①②③正确,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840—1898年历史事件,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6.(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1895年后,主张在国内推行变法的情绪日趋高涨,下列报刊中最能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的是( )
A.《时务报》 B.《知新报》 C.《湘学报》 D.《直报》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A项符合题意;
B:《知新报》1897年在澳门创刊,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B项不符合题意;
C:1897年《湘学报》在长沙创刊,是一份以开化湖南风气,救亡图强,宣传维新变法为目的综合性学术刊物,C项不符合题意;
D:1895年《直报》创刊于天津,是清末德国人在华出版的中文报纸,全面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的政治格局、经济波动、文化走向、社会变化、观念演变、风俗变革、自然灾害等,是了解那个阶段社会面貌的百科全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世载堂杂记》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件造成了(  )
A.洪秀全不理政事 B.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C.北伐、西征的失败 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洪秀全不理政事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可知,1856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天平天国由盛转衰,B项符合题意;
C:北伐、西征失败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
18.(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近代英国侵占中国的香港地区,共分三步完成。英国侵占这些地方的顺序是( )
①割占香港岛 ②强租九龙半岛 ③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租给英国,作为展拓香港界址,租期为99年;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排序为①③②,A项符合题意;
B:②①③排序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③①②排序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①②③排序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侵占香港,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9.(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次战争让列强认识到清政府的无能,之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陷入分裂局面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D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A:1940—1942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不符合题意;
B: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不符合题意;
C: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分裂局面,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和结合所学可知,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20.(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D.使侵略者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天父天兄”“拿下南京立天国”可知,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A项正确;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排除B项;
戊戌变法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也促使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排除C项;
义和团运动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21.(2022八上·桦南期中)雨果:“两个强盗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这里的“夏宫”是指(  )
A.云冈石窟 B.圆明园 C.故宫 D.莫高窟
【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故题干材料中的“夏宫”指的是圆明园,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
22.(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下表是根据《洋务企业地理分布研究》整理的洋务派创办的企业(部分)统计表,可见这些企业( )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所在地点 创办者 职务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安庆 曾国藩 两江总督
上海洋炮局 1862年 上海 李鸿章 江苏巡抚
苏州洋炮局 1863年 苏州 李鸿章 江苏巡抚
湖北枪炮厂 1890年 武汉 张之洞 湖广总督
A.都为镇压太平天国而建 B.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C.都由清朝地方官员创办 D.都专门从事大炮的生产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都为镇压太平天国而建,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洋务企业地理分布研究》可知,都由清朝地方官员创办,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都专门从事大炮的生产,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3.(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与《南京条约》相比较,《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新创伤”主要表现在( )
A.巨额赔款 B.开埠通商 C.允许设厂 D.割占领土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勒索巨额赔款不是“新创伤”,A项不符合题意;
B:开放通商口岸不是“新创伤”,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C项符合题意;
D:割占中国领土不是“新创伤”,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准确识记《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24.(2023八上·乾安期中)太平天国运动与过去的农民运动相比,新的时代特点是(  )
A.建立了政权 B.反抗外来侵略
C.在南方起义 D.开展武装斗争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爆发时中国已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同时反抗外来侵略与清政府。B符合题意;
A、C、D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的农民运动也具有这些特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25.(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这份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天津条约》 D.《明定国是》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是一部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B项符合题意;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天津条约》,C项不符合题意;
D: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政新篇》的相关史实,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计 2 题 ,26题20 分 ,27题18分 ,28题12 分 ,共计50分。 )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请回答:
(1)上述几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近代中国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所签订的对应条约带来的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3)材料一中的条约签订后,英国与中国又签订了什么条约,从中获得了哪些权利。
(4)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答案】(1)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2)材料一:中国考试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材料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虎门条约 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4)相似之处:清政府被迫割让土地 都开通商口岸 都进行了赔款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和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根据材料二“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和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规定《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使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扩大了英国在香港的侵略势力);赔款额大幅增加。根据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和结合所学可知,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2)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可知,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4)根据材料一“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可知,都有割地,清政府被迫割让土地;根据材料一“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材料三“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可知,都进行了赔款;根据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材料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可知,都开放通商口岸。
故答案为:
(1)材料一:《南京条约》;材料二:《北京条约》;材料三:《马关条约》。
(2)材料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条约:《虎门条约》;权利: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4)相似之处:清政府被迫割让土地;都开通商口岸;都进行了赔款。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7.(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的含义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自强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所属的派别。“它”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有何重要地位?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主张变法的人物、这场运动的时间和影响。
【答案】(1)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次自救运动。派别:洋务派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现代化运动
(2)康有为 梁启超 时间:1898年 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和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根据材料二“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和结合所学可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故答案为:
(1)含义: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次自救运动。派别:洋务派;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现代化运动。
(2)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时间:1898年;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点评】本题以二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8.(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斗争,1839-1898年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请回答:
(1)请举出在此期间两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史实。
(2)请写出在1849-1898年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至少三个)
(3)他们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
(2)左宗棠 邓世昌 冯子材
(3)不屈不挠 反抗外来侵略的优秀品质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进行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农民战争(性质),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根据材料“1849—1898年”结合所学可知,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左宗棠收复新疆;1894年黄海战役中邓世昌牺牲:1885年镇南关战役中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
(1)史实: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2)英雄人物:左宗棠;邓世昌;冯子材。
(3)品质: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优秀品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很容易回答。
1 / 1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本题共计 25 小题 ,每题2 分 ,共计50分。 )
1.(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在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从俄国人手中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2.(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下列关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这是李老师的课堂小结: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忙自救。师夷长技三十年,自强求富办洋务。奕 曾李与左张,工业海军和学堂。……开辟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艰又长。李老师上课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4.(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1842年林则徐被流放伊犁。与亲人离别时,林则徐吟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此诗句体现林则徐( )
A.深怀爱国和忧民之心 B.充分认识鸦片危害
C.彻底禁绝鸦片之决心 D.因仕途渺茫而痛苦
5.(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6.(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诗中“卅年求富求强”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如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大事件年代尺,对其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鸦片战争结束 B.②火烧圆明园
C.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D.④洋务运动
8.(2021八上·无棣期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因为它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基地,:并控制着诸海洋。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当中国人试图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第一次中英战争。”材料认为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军事力量的强大 B.殖民霸权的建立
C.商品输出的需要 D.禁烟运动的开展
9.(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在一次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在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与这次海战相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0.(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变法要从根本上变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1.(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阅读右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C.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北京条约》
D.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12.(2019·北部湾)“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因此,洋务派官僚主张兴办(  )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乡镇企业 D.经济特区
13.(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材料可实证甲午中日战争的(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14.(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该材料反映了( )
A.公车上书 B.废除科举 C.改革财政 D.裁减绿营
15.(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一位老人生于1840年,卒于1898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虎门禁烟⑥袁世凯称帝⑦义和团运动
A.⑤⑥⑦ B.②③④ C.③④⑦ D.①②③
16.(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1895年后,主张在国内推行变法的情绪日趋高涨,下列报刊中最能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的是( )
A.《时务报》 B.《知新报》 C.《湘学报》 D.《直报》
17.(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世载堂杂记》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件造成了(  )
A.洪秀全不理政事 B.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C.北伐、西征的失败 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近代英国侵占中国的香港地区,共分三步完成。英国侵占这些地方的顺序是( )
①割占香港岛 ②强租九龙半岛 ③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19.(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次战争让列强认识到清政府的无能,之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陷入分裂局面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0.(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D.使侵略者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21.(2022八上·桦南期中)雨果:“两个强盗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这里的“夏宫”是指(  )
A.云冈石窟 B.圆明园 C.故宫 D.莫高窟
22.(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下表是根据《洋务企业地理分布研究》整理的洋务派创办的企业(部分)统计表,可见这些企业( )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所在地点 创办者 职务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安庆 曾国藩 两江总督
上海洋炮局 1862年 上海 李鸿章 江苏巡抚
苏州洋炮局 1863年 苏州 李鸿章 江苏巡抚
湖北枪炮厂 1890年 武汉 张之洞 湖广总督
A.都为镇压太平天国而建 B.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C.都由清朝地方官员创办 D.都专门从事大炮的生产
23.(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与《南京条约》相比较,《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新创伤”主要表现在( )
A.巨额赔款 B.开埠通商 C.允许设厂 D.割占领土
24.(2023八上·乾安期中)太平天国运动与过去的农民运动相比,新的时代特点是(  )
A.建立了政权 B.反抗外来侵略
C.在南方起义 D.开展武装斗争
25.(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这份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天津条约》 D.《明定国是》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计 2 题 ,26题20 分 ,27题18分 ,28题12 分 ,共计50分。 )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请回答:
(1)上述几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近代中国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所签订的对应条约带来的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3)材料一中的条约签订后,英国与中国又签订了什么条约,从中获得了哪些权利。
(4)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27.(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的含义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自强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所属的派别。“它”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有何重要地位?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主张变法的人物、这场运动的时间和影响。
28.(2023八上·龙马潭月考)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斗争,1839-1898年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请回答:
(1)请举出在此期间两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史实。
(2)请写出在1849-1898年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至少三个)
(3)他们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解析】【分析】A: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打败阿古柏。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B项符合题意;
C: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C项不符合题意;
D: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2.【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①②③正确,A项符合题意;
B:洋务运动不改变封建制度,仅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也不能改变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④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④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④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影响以及评价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忙自救。师夷长技三十年,自强求富办洋务。奕圻曾李与左张,工业海军和学堂。……开辟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艰又长。”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弈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李老师上课的课题最有可能是《洋务运动》,A项符合题意;
B: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B项不符合题意;
C: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项不符合题意;
D: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影响以及评价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此诗句体现林则徐深怀爱国和忧民之心,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充分认识鸦片危害,B项不符合题意;
C:1842年林则徐禁烟运动已经结束,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因仕途渺茫而痛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虎门销烟,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B项符合题意;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C项不符合题意;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6.【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A项符合题意;
B:1898年戊戌变法仅仅存在103天,最终失败,B项不符合题意;
C: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C项不符合题意;
D:1915年新文化运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影响以及评价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7.【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1840—1842年鸦片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
B: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B项不符合题意;
C: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④1898年”和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戊戌变法仅仅存在103天,最终失败;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8.【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当中国人试图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第一次中英战争。”可知,英国为了向中国销售鸦片发动了战争。C符合题意;
A项中“军事力量的强大 ”是取胜的原因,不是战争的原因,排除;
B项中“殖民霸权的建立 ”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D项中“禁烟运动的开展”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在一次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在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和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B项符合题意;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能力,重点掌握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教育制度不是根本,A项不符合题意;
B:科举制度不是根本,B项不符合题意;
C:文化制度不是根本,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政治制度,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拿它来分析备选项。
1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清朝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和结合所学可知,1843年前英国进口中国货物税率比较高,1843年后税率降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A项符合题意;
B:1844年中法签订《黄埔条约》,通过条约,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B项不符合题意;
C: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项不符合题意;
D: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 ”,可以看出,洋务派要追求财富,即他们提出“求富”主张,为此他们兴办民用工业,追求财富以辅助军事工业,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理解题干信息的含义。解答时,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理解,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理解。
13.【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可知,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是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从而称霸世界,材料可实证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过程,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结果,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考查了学生准注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4.【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和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A项符合题意;
B:废除科举是戊戌变法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
C:改革财政是戊戌变法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
D:裁减绿营是戊戌变法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作用,考查学生的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戊成变法运动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⑤1839年虎门禁烟;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⑤⑥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B:④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④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④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④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840年”“1898年”和结合所学可知,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①②③正确,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840—1898年历史事件,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6.【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A项符合题意;
B:《知新报》1897年在澳门创刊,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B项不符合题意;
C:1897年《湘学报》在长沙创刊,是一份以开化湖南风气,救亡图强,宣传维新变法为目的综合性学术刊物,C项不符合题意;
D:1895年《直报》创刊于天津,是清末德国人在华出版的中文报纸,全面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的政治格局、经济波动、文化走向、社会变化、观念演变、风俗变革、自然灾害等,是了解那个阶段社会面貌的百科全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洪秀全不理政事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可知,1856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京事变使天平天国由盛转衰,B项符合题意;
C:北伐、西征失败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
18.【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租给英国,作为展拓香港界址,租期为99年;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排序为①③②,A项符合题意;
B:②①③排序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C:③①②排序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①②③排序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侵占香港,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19.【答案】D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A:1940—1942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不符合题意;
B: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不符合题意;
C: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分裂局面,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和结合所学可知,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20.【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天父天兄”“拿下南京立天国”可知,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A项正确;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排除B项;
戊戌变法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也促使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排除C项;
义和团运动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21.【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故题干材料中的“夏宫”指的是圆明园,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
22.【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都为镇压太平天国而建,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洋务企业地理分布研究》可知,都由清朝地方官员创办,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都专门从事大炮的生产,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3.【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勒索巨额赔款不是“新创伤”,A项不符合题意;
B:开放通商口岸不是“新创伤”,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C项符合题意;
D:割占中国领土不是“新创伤”,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准确识记《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24.【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爆发时中国已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同时反抗外来侵略与清政府。B符合题意;
A、C、D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的农民运动也具有这些特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25.【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A: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是一部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B项符合题意;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天津条约》,C项不符合题意;
D: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政新篇》的相关史实,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26.【答案】(1)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2)材料一:中国考试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材料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虎门条约 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4)相似之处:清政府被迫割让土地 都开通商口岸 都进行了赔款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和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根据材料二“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和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规定《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使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扩大了英国在香港的侵略势力);赔款额大幅增加。根据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和结合所学可知,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2)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可知,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4)根据材料一“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可知,都有割地,清政府被迫割让土地;根据材料一“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材料三“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可知,都进行了赔款;根据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材料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可知,都开放通商口岸。
故答案为:
(1)材料一:《南京条约》;材料二:《北京条约》;材料三:《马关条约》。
(2)材料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条约:《虎门条约》;权利: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4)相似之处:清政府被迫割让土地;都开通商口岸;都进行了赔款。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7.【答案】(1)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次自救运动。派别:洋务派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现代化运动
(2)康有为 梁启超 时间:1898年 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和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根据材料二“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和结合所学可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故答案为:
(1)含义: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次自救运动。派别:洋务派;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现代化运动。
(2)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时间:1898年;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点评】本题以二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8.【答案】(1)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
(2)左宗棠 邓世昌 冯子材
(3)不屈不挠 反抗外来侵略的优秀品质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进行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农民战争(性质),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根据材料“1849—1898年”结合所学可知,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左宗棠收复新疆;1894年黄海战役中邓世昌牺牲:1885年镇南关战役中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
(1)史实: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2)英雄人物:左宗棠;邓世昌;冯子材。
(3)品质: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优秀品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很容易回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