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作业设计(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作业设计(无答案)

资源简介

《单元作业设计》
姓 名 任教学科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教材名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单元主题 勇担社会责任
单元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单元包括两课。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两框分别是“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做负责任的人”。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两框分别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帮助学生理解承担责任可能会获得回报,也可能只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学生理性对待承担责任过程中的得与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的关爱,理解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同时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引导学生思考服务和奉献的意义,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单元作业的目标 1.什么是责任?责任的来源是什么? 2.例举生活中我们扮演着什么角色,承担着什么责任? 3.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4.承担责任的回报包括哪些方面? 5.怎样做个负责任的公民? 6.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关爱的意义) 7.如何关爱他人? 8.关爱他人,要讲究哪些策略? 9.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公益活动?
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医生应该救死扶伤,作为警察应该保一方平安,作为教师应该教书育人,作为学生应该认真学习……这表明(  ) A.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  B.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尊重 C.责任是一个人自愿做的事情  D.每个人只有一种责任 2.向小康是湘西古丈县第二完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现年十一岁。娴静的外表,稚嫩的身躯,在同龄人中并不引人注目,反显得有些柔弱。向小康的母亲是一个间隙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像正常母亲那样给予孩子温暖。但这并没有击垮这个坚强的女孩,她坚持唱歌给妈妈听,耐心细致照顾妈妈,用爱心为重病的母亲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她也被评为“最美孝心少年”。向小康的经历告诉我们(   ) ①要担负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②未成年人年龄小,还没有义务去孝敬父母 ③未成年子女都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④要以爱和孝敬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校长爸爸”莫振高连续30多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下列对他的善举认识正确的有(   ) ①他的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②有意义的人生只能在艰苦环境中锻炼③他承担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 ④他关爱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问答题 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为此,某中学九年级(1)班打算组织一支“雏鹰”志愿者服务队,带领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走向社会,深入居民小区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1)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向你的同学们宣传、说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原因。 ( 2)你认为青少年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需要有哪些做法? (3)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分别有哪些? (4)怎样做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二课时作业: 1.在“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会议上,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表达了一个共同的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这一看法说明(  ) ①中国的青少年缺乏责任感 ②青少年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③承担责任就不应该追求回报 ④青少年能不能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一位心理医生指出:有人之所以得心理疾病,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或丧失了负责任地生活的能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B.要多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远离心理疾病 C.心理疾病是现代人的通病,和责任心没有关系  D.强烈的责任感具有保健作用 3.一个青年农民,他把自己优良的水稻品种无偿地送给村里的人。村民问他:“你这样做不怕别人超过你吗?”青年回答:“我将好种子送给你们,其实也帮助了自己。这样能有效减少农作物病虫害传染。”这位青年农民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 A.关爱别人,成就自己 B.帮助他人对自己有失公平 C.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 D.许多政策、法规和公益活动都将关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 (二)问答题 我们中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一场主题为“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主题班会正在某中学八年级(1)班进行,请你跟着他们的班会进程一起参与到活动当中。 (1)【责任与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你的责任是什么? (2)【代价与回报】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会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这表明 ( ) A、每个人都能得到所有人的关爱 B、关爱维系的友好关系是阶段性的 C、我们需要他人的关爱,不用关爱他人D、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不关爱他人的人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关爱 B、关爱他人的人能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C、要让别人先关爱自己,自己再去关爱别人 D、关爱他人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爱 3.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连续报道了多起全国各地向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进行捐资助学的活动。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了解到这些贫困学生的情况后,纷纷尽己所能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使许多贫困学生真正圆了大学之梦。这一活动让我们认识到( ) ①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②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③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与人为善④我们应帮助他人,不能接受他人的帮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下列属于正确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是(   ) ①青年志愿者西部扶贫接力计划 ②主动到他人的办公室整理私人文件 ③暑期学生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④向社会居民宣传防火知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 家境贫困的小扬同学遭遇车祸,生命垂危,全校师生踊跃为她捐款,班级同学又利用微信朋友圈为她筹款,点滴之爱汇成了温情脉脉的爱心暖流,有人在微信留言中写道:“我也曾经接受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心捐助,今天,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1)这件事让你感受到了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2) 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我们该怎么做? 第四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年3月,寿光市某中学20多名学生再一次走进社会福利院,开展送温暖活动,大家分成几个活动小组,一部分在食堂包饺子,一部分去老人的房间打扫卫生,一部分陪老人聊天。这一活动对你的启示有( ) ①参加这些活动浪费时间,没有价值 ②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③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④做好一名义工,影响点学业没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2017年5月20日,新闻报道,昆明市87岁老人王秉炎看不惯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主动修理坏车,半个月的时间修了70多辆。老伴心疼他,说坏车多修不完,王秉炎却坚持“修好一辆是一辆”。下列对老人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服务社会,体现自身价值 B.爱岗敬业,服务社会 C.坚持不懈,自强不息 D.为求出名,实现价值 3.2017年3月10日,赵希海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8岁。赵希海当了半辈子伐木工,退休后他宣布要义务植树10万株,偿还大山。近30年,老人植树18万株,无偿培育捐献给国家100万株树苗。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老人却离开了……赵希海的行为体现了( ) A.他有奉献精神,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B.做好事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而没有任何形式的回报 C.他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D.他践行了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作为中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要关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下列活动中属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有( ) ①参加义务植树 ②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艺术节 ③向居民宣传防火、节水知识 ④放学后在家做家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 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我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届时需要众多志愿者协助翻译、引导等工作,志愿者招募工作即将展开。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一谈服务社会有何意义? (2)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
单元作业的评价 作业基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学生懂得因社会角色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责任,明确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理解责任的承担和履行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这里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成员,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只有每个人承担责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只有社会发展了,才能为个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单元作业总结与反思 通过单元作业设计,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训练,发展思维,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老师不再为“我要布置一些什么作业”,“我 要训练学生什么”而苦恼,有了目标,让老师明确知道“练什么”,“怎么练”,从而设计出的作业针对性更强。有了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及作业均能围绕核心目标来展开,有效改善“教”“做”脱离的现象,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重作业设计的梯度,要关注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给予学生学习的“阶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