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风能 C.石油
【答案】B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2023五下·黄岩期末)冬天开着空调,过一会儿整个房间温度就升高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
A.热对流 B.热辐射 C.热传导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冬天开着空调,过一会儿整个房间温度就升高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热对流。
3.(2023五下·黄岩期末)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以及落叶堆下往往能发现蠖螋。由此推测,螺螋生活环境的特点是(  )。
A.黑暗、干燥 B.黑暗、潮湿 C.明亮、潮湿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以及落叶堆下往往能发现蠖螋,说明螺螋喜欢在黑暗、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4.(2023五下·黄岩期末)为了适应寒冷的冬天,羊会出现(  )行为。
A.迁徙 B.冬眠 C.换毛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为了生存,动物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比如为了适应寒冷的冬天,羊会出现换毛行为。
5.(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三种船,在船的发展史中最早出现的是(  )。
A.帆船 B.独木舟 C.轮船
【答案】B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船是水路运输的主要工具,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独木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船舶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出现最早的船只。
6.(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是(  )。
A.稻谷→小鸟→蛇
B.蛇→小鸟→蝗虫→稻谷
C.稻谷→蝗虫→小鸟→蛇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A:稻谷→小鸟→蛇,正确;
B:蛇→小鸟→蝗虫→稻谷,错误;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C:稻谷→蝗虫→小鸟→蛇,正确。
7.(2023五下·黄岩期末)由小麦、田鼠和蛇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蛇被大量捕杀,田鼠的数量将会(  )。
A.不变 B.先减少后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由小麦、田鼠和蛇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蛇被大量捕杀,田鼠没有了天敌,其数量将会增加;然后食物减少导致数量减少。
8.(2023五下·黄岩期末)黄岩官河古道周边的商铺逐渐增多。从治理污水角度分析,最容易造成此处水体被污染的原因是(  )。
A.生活污水的排放 B.工业废水的排放 C.厨房油烟的排放
【答案】A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黄岩官河古道周边的商铺逐渐增多,最容易造成此处水体被污染的原因是生活污水的排放。
9.(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措施不利于节水的是(  )。
A.在田间修建防渗漏水渠
B.推广滴灌技术
C.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给农作物浇水
【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A:在田间修建防渗漏水渠,正确;
B:推广滴灌技术,正确;
C: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给农作物浇水,错误;大水漫灌方式很浪费水,不利于节水。
10.(2023五下·黄岩期末)用酒精灯对外形相同的铁棒、铝棒和铜棒进行加热,发现温度升得最快的是铜棒,其次是铝棒,相对较慢的是铁棒。以上三种材料,最适合应用在散热系统中的是(  )。
A.铜棒 B.铁棒 C.铝棒
【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用酒精灯对外形相同的铁棒、铝棒和铜棒进行加热,发现温度升得最快的是铜棒,说明其导热能力好,散热能力也好,所以最适合应用在散热系统。
11.(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垃圾中,适合用堆肥处理的是(  )。
A.落叶、杂草 B.一次性饭盒、筷子 C.旧塑料、废纸张
【答案】A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A:落叶、杂草,厨余垃圾适合用堆肥处理;
B:一次性饭盒、筷子,其他垃圾适合焚烧或填埋;
C:旧塑料、废纸张,可回收垃圾适合再次回收利用。
12.(2023五下·黄岩期末)从环保角度看,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有利于减少城市的(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答案】A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物有来自机动车的尾气、工厂排放的烟、田间喷洒的农药等。从环保角度看,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有利于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
13.(2023五下·黄岩期末)地球为生命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有(  )。
①地球表面有大气,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②地球距离太阳不近也不远,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
③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积蓄在地球表面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①地球表面有大气,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宜,正确;
②地球距离太阳不近也不远,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正确;
③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积蓄在地球表面,正确;
所以地球为生命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有①②③。
14.(2023五下·黄岩期末)竹筏相对独木舟更稳定,是因为它具有(  )的特点。
A.更容易浮 B.底面积大 C.不易断
【答案】B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船的底面积与船的稳定性有关,底面积越大船越稳定。竹筏的底面积比独木舟的底面积大,代表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好。
15.(2023五下·黄岩期末)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需求不同,以下植物中适宜生活在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地区的是(  )。
A.香蕉树 B.雪松 C.仙人掌
【答案】A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需求不同。香蕉树适宜生活在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地区;雪松适合生活在雪山上;仙人掌适合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
16.(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水蒸气凝结无关的是(  )。
A.装有冰可乐的玻璃杯外壁有细小的水珠
B.天气比较潮湿时,瓷砖上都是水珠
C.下雨天,汽车玻璃上满是水珠
【答案】C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A:装有冰可乐的玻璃杯外壁有细小的水珠,属于水蒸气凝结现象;
B:天气比较潮湿时,瓷砖上都是水珠,属于水蒸气凝结现象;
C:下雨天,汽车玻璃上满是水珠,这是降雨了,不是水的凝结现象。
17.(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面不同形状的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水的阻力最小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18.(2023五下·黄岩期末)关于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少
C.固体废弃物不污染水资源
【答案】C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A: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正确;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少,正确;
C:固体废弃物不污染水资源,错误;固体废弃物会污染空气、土壤和水资源。
19.(2023五下·黄岩期末)喝完饮料的铝罐要放在带有(  )标记的垃圾桶里。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喝完饮料的铝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所以要放在带有A标记的垃圾桶里。B是其他垃圾的标识;C是厨余垃圾的标识。
20.(2023五下·黄岩期末)铝罐被送回工厂重新加工,生产出新的铝罐。这种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叫(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答案】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铝罐被送回工厂重新加工,生产出新的铝罐,这种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叫资源化。
21.(2023五下·黄岩期末)在课堂上制作一张再生纸,下列纸张中最适合用来制造再生纸的是(  )。
A.牛皮纸 B.蜡光纸 C.报纸
【答案】C
【知识点】纸的特征
【解析】【分析】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纸是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载体。不同材料的纸性质是不同的,牛皮纸和蜡光纸都比较硬,不适合用来制造再生纸;报纸较软,也好捣碎,最适合用来制造再生纸。
22.(2023五下·黄岩期末)与普通纸张的生产相比,制造再生纸的优点描述错误的是(  )。
A.节约资源 B.保护森林 C.纸张质量高
【答案】C
【知识点】纸的特征
【解析】【分析】A:节约资源,正确;
B:保护森林在,去;
C:纸张质量高,错误;再生纸的纸张质量没有原生纸的质量高。
23.(2023五下·黄岩期末)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制作好生态瓶后,应该注意(  )。
A.避免阳光照射 B.不能人工喂养 C.定期换水
【答案】B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A:避免阳光照射,错误;应该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不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生长;
B:不能人工喂养,正确;
C:定期换水,错误;生态瓶是独立运行的,我们不能干涉生态瓶内的任何事情。
24.(2023五下·黄岩期末)生态瓶中的植物能够为动物提供(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肥料
【答案】A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所以生态瓶中的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氧气。
25.(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面能够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 B.小溪里所有的鱼 C.菜地里所有的生物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个池塘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菜地里所有的生物只是生物群落。
26.(2023五下·黄岩期末)准备1个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和2 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将一支温度计装入密封袋内,封好口,研究温室效应。
(1)实验中密封袋模拟了(  )。
A.大气层 B.温室气体 C.地球
(2)实验中,需要将2支温度计并排放在离地面等高的(  )。
A.树荫下 B.阳光下 C.室内通风处
(3)一段时间后,与密封袋外的温度相比,密封袋内的温度上升得(  )。
A.快 B.慢 C.一样
(4)下列现象中,主要由“温室效应”引起的是(  )。
A.地震爆发 B.火山喷发 C.冰川加速融化
【答案】(1)B
(2)B
(3)A
(4)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1)透明的密封塑料袋模拟温室气体,与塑料袋外面的温度计相比,塑料袋内的温度计示数一定偏高。
(2)实验中,需要将两支温度计并排放在与地面等高的阳光下,让阳光直射温度计的液泡部分。
(3)实验中,密封塑料袋能让阳光的热量进入,能阻止一部分热量的散发,不利于散热。所以一段时间后,与密封袋外的温度相比,密封袋内的温度上升得快。
(4)地震爆发、火山喷发都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冰川加速融化主要由“温室效应”引起。
27.(2023五下·黄岩期末)如右图,在一根金属棒上用蜡粘了A、B、C、D、E 五根火柴,用酒精灯在金属棒的右端加热。
(1)小红说:每一处粘火柴的蜡要一样多。小明说:加热金属棒时,用外焰加热。小强说:实验要多做几次,酒精灯在金属棒右端加热,也可以移到左端试一试。该科学小组正处在(  )环节。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2)该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  )。
A.金属的热胀冷缩
B.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C.金属和火柴哪个传热本领大
(3)实验中,选用蜡粘火柴的原因是(  )。
A.蜡遇火不会燃烧 B.蜡遇热会熔化 C.蜡是热的不良导体
【答案】(1)C
(2)B
(3)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该科学小组正处在制订计划环节。
(2)根据题干可知,该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3)实验中,热量会从加热点向金属棒的左端传导热量,蜡遇热会熔化,这样火柴就会掉下来,所以选用蜡粘火柴。
28.(2023五下·黄岩期末)观察水加热时的现象,如图,回答。
(1)关于水变成水蒸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常温下即可蒸发
B.水在加热时才能蒸发
C.水要沸腾后才能蒸发
(2)烧杯中的水沸腾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出现的气泡里含有水蒸气
B.烧杯口的“白汽”是水蒸气
C.“白汽”是由于水蒸气吸收热量形成的
(3)停止加热,每隔1分钟测量水的温度,将数据绘制成如下图的折线图,由图可知(  )。
A.水的降温速度是先慢后快
B.从图中可推测室温大约在25 ℃
C.温度降低过程中,这杯水的热量是不变的
【答案】(1)A
(2)A
(3)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2)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烧杯口的“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3)A:水的降温速度是先慢后快,错误;水的降温速度是先快后慢;
B:从图中可推测室温大约在25 ℃,正确;
C:温度降低过程中,这杯水的热量是不变的,错误;温度降低过程中,这杯水的热量在减少。
29.(2023五下·黄岩期末)为了探究影响铝箔船载重量的影响因素,用边长为12 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展开研究。
(1)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但把铝箔制成船型后,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铝箔在水中受到的(  )。
A.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B.重力变小,浮力不变
C.重力变大,浮力变小
(2)如下图,将边长为12 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其中载重量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3)用相同的铝箔制成的小船,其载重量和(  )有关。
A.船只体积 B.船舷高度 C.船只重力
【答案】(1)A
(2)A
(3)A
【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做成船型后,重力不变,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2)用相同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船的体积等于船的底面积与船舷高度的乘积。甲方案的体积为8厘米×8厘米×2厘米=128立方厘米;乙方案的体积为6厘米×6厘米×3厘米=108立方厘米;丙方案的体积为4厘米×4厘米×4厘米=64立方厘米,其中甲方案的体积最大,载重量最大。
(3)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30.(2023五下·黄岩期末)设计制作具有一定载重量、有动力且能把货物运送到目的地的小船。
(1)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先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A.动力系统、载重量、稳定性
B.船体颜色、载重量、动力系统
C.船只成本、船只名称、船体颜色
(2)对于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问题→设计→测试→改进→制作
B.问题→制作→测试→改进→设计
C.问题→设计→制作→测试→改进
(3)制作完小船后开始进行测试,测试标准见下表。
  等级
项目 三级(3分) 二级(2分) 一级(1分)
按设计图制作 按照设计图制作,发 现问题,稍做调整 部分按照设计图 制作,随意调整 不按照设计图制作
载重量 达到300克 达到250克 达到200克
稳定性 很稳定,不会侧翻 比较稳定 不太稳定
航行方向 能控制方向 有点偏向 无法控制方向
成本控制 控制在成本以内 适度超出成本 大大超出成本
根据测试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船能成功运输300克重物,属于二级
B.小船在行驶过程中有点偏向,属于二级
C.制作小船大大超出成本,属于二级
(4)测试过程中小船无法控制方向,下列改进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增加船舵装置 B.增加小船重力 C.增加小船体积
【答案】(1)A
(2)C
(3)B
(4)A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船体颜色不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2)工程设计,是根据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测试—评价与改进等。
(3)A:小船能成功运输300克重物,属于二级,错误;小船能成功运输300克重物,属于三级;
B:小船在行驶过程中有点偏向,属于二级,正确;
C:制作小船大大超出成本,属于二级,错误;制作小船大大超出成本,属于一级;
(4)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主要通过船舵来调整船的行驶方向。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船舵的作用是控制船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方向,它的转向与船前进方向一致。
31.(2023五下·黄岩期末)为探究同一植物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需求是否相同,以绿豆为对象进行了如下研究。
(1)把两组相同的绿豆种子,一组放在透明杯里,一组放在不透光的黑色杯里,同时加适量的水,该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2)将两盆长势相似的绿豆苗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过一段时间会发现(  )。
A.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粗壮,叶呈黄色
B.阳光下的绿豆苗茎细长,叶呈绿色
C.阳光下的绿豆苗茎粗壮,叶呈绿色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  )。
A.根 B.茎 C.叶
(4)右图可以表示绿豆苗的光合作用,数字①、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A.氧气、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水分 C.养料、氧气
【答案】(1)A
(2)C
(3)C
(4)B
【知识点】光合作用;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阳光,所以研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2)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苗,绿豆苗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养料,所以阳光下的绿豆苗茎粗壮,叶呈绿色;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苗,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养料,所以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小,叶呈黄色。
(3)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所以数字①、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二氧化碳、水分。
二、综合题。
32.(2023五下·黄岩期末)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1)在实验中,如果发现自己小组的数据与其他小组不同,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修改自己小组的数据
B.再次实验,收集数据
C.直接采用其他小组的数据
(2)统计全班数据,收集如右表。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种子总数 发芽数 未发芽数
1号组 (有土壤)   36粒 35粒 1粒
2号组 (无土壤)   36粒 34粒 2粒
A.土壤会抑制种子的发芽
B.土壤有助于种子发芽
C.有无土壤不会影响种子发芽
(3)通过更多实验进行探究,发现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  )。
A.阳光、土壤和水分
B.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C.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4)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预测“种子发芽需要土壤”,当出现怎样的现象时,能够验证其预测是正确的
   
【答案】(1)B
(2)C
(3)B
(4)1号组种子的发芽数远多于2号组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1)在实验中,如果发现自己小组的数据与其他小组不同,不能随意修改数据,也不能直接采用其他小组的数据,而是应该重新实验获得数据。
(2)根据图表可知,两组种子几乎都发芽了,说明有无土壤不会影响种子发芽。
(3)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4)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预测“种子发芽需要土壤”,那么应该是有土壤的1号组种子的发芽数远多于无土壤的2号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够验证其预测是正确的。
1 / 1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风能 C.石油
2.(2023五下·黄岩期末)冬天开着空调,过一会儿整个房间温度就升高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
A.热对流 B.热辐射 C.热传导
3.(2023五下·黄岩期末)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以及落叶堆下往往能发现蠖螋。由此推测,螺螋生活环境的特点是(  )。
A.黑暗、干燥 B.黑暗、潮湿 C.明亮、潮湿
4.(2023五下·黄岩期末)为了适应寒冷的冬天,羊会出现(  )行为。
A.迁徙 B.冬眠 C.换毛
5.(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三种船,在船的发展史中最早出现的是(  )。
A.帆船 B.独木舟 C.轮船
6.(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是(  )。
A.稻谷→小鸟→蛇
B.蛇→小鸟→蝗虫→稻谷
C.稻谷→蝗虫→小鸟→蛇
7.(2023五下·黄岩期末)由小麦、田鼠和蛇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蛇被大量捕杀,田鼠的数量将会(  )。
A.不变 B.先减少后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
8.(2023五下·黄岩期末)黄岩官河古道周边的商铺逐渐增多。从治理污水角度分析,最容易造成此处水体被污染的原因是(  )。
A.生活污水的排放 B.工业废水的排放 C.厨房油烟的排放
9.(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措施不利于节水的是(  )。
A.在田间修建防渗漏水渠
B.推广滴灌技术
C.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给农作物浇水
10.(2023五下·黄岩期末)用酒精灯对外形相同的铁棒、铝棒和铜棒进行加热,发现温度升得最快的是铜棒,其次是铝棒,相对较慢的是铁棒。以上三种材料,最适合应用在散热系统中的是(  )。
A.铜棒 B.铁棒 C.铝棒
11.(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垃圾中,适合用堆肥处理的是(  )。
A.落叶、杂草 B.一次性饭盒、筷子 C.旧塑料、废纸张
12.(2023五下·黄岩期末)从环保角度看,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有利于减少城市的(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13.(2023五下·黄岩期末)地球为生命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有(  )。
①地球表面有大气,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②地球距离太阳不近也不远,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
③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积蓄在地球表面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14.(2023五下·黄岩期末)竹筏相对独木舟更稳定,是因为它具有(  )的特点。
A.更容易浮 B.底面积大 C.不易断
15.(2023五下·黄岩期末)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需求不同,以下植物中适宜生活在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地区的是(  )。
A.香蕉树 B.雪松 C.仙人掌
16.(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水蒸气凝结无关的是(  )。
A.装有冰可乐的玻璃杯外壁有细小的水珠
B.天气比较潮湿时,瓷砖上都是水珠
C.下雨天,汽车玻璃上满是水珠
17.(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面不同形状的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水的阻力最小的是(  )。
A. B. C.
18.(2023五下·黄岩期末)关于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少
C.固体废弃物不污染水资源
19.(2023五下·黄岩期末)喝完饮料的铝罐要放在带有(  )标记的垃圾桶里。
A. B. C.
20.(2023五下·黄岩期末)铝罐被送回工厂重新加工,生产出新的铝罐。这种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叫(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21.(2023五下·黄岩期末)在课堂上制作一张再生纸,下列纸张中最适合用来制造再生纸的是(  )。
A.牛皮纸 B.蜡光纸 C.报纸
22.(2023五下·黄岩期末)与普通纸张的生产相比,制造再生纸的优点描述错误的是(  )。
A.节约资源 B.保护森林 C.纸张质量高
23.(2023五下·黄岩期末)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地生存下去,制作好生态瓶后,应该注意(  )。
A.避免阳光照射 B.不能人工喂养 C.定期换水
24.(2023五下·黄岩期末)生态瓶中的植物能够为动物提供(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肥料
25.(2023五下·黄岩期末)下面能够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 B.小溪里所有的鱼 C.菜地里所有的生物
26.(2023五下·黄岩期末)准备1个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和2 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将一支温度计装入密封袋内,封好口,研究温室效应。
(1)实验中密封袋模拟了(  )。
A.大气层 B.温室气体 C.地球
(2)实验中,需要将2支温度计并排放在离地面等高的(  )。
A.树荫下 B.阳光下 C.室内通风处
(3)一段时间后,与密封袋外的温度相比,密封袋内的温度上升得(  )。
A.快 B.慢 C.一样
(4)下列现象中,主要由“温室效应”引起的是(  )。
A.地震爆发 B.火山喷发 C.冰川加速融化
27.(2023五下·黄岩期末)如右图,在一根金属棒上用蜡粘了A、B、C、D、E 五根火柴,用酒精灯在金属棒的右端加热。
(1)小红说:每一处粘火柴的蜡要一样多。小明说:加热金属棒时,用外焰加热。小强说:实验要多做几次,酒精灯在金属棒右端加热,也可以移到左端试一试。该科学小组正处在(  )环节。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2)该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  )。
A.金属的热胀冷缩
B.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C.金属和火柴哪个传热本领大
(3)实验中,选用蜡粘火柴的原因是(  )。
A.蜡遇火不会燃烧 B.蜡遇热会熔化 C.蜡是热的不良导体
28.(2023五下·黄岩期末)观察水加热时的现象,如图,回答。
(1)关于水变成水蒸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常温下即可蒸发
B.水在加热时才能蒸发
C.水要沸腾后才能蒸发
(2)烧杯中的水沸腾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出现的气泡里含有水蒸气
B.烧杯口的“白汽”是水蒸气
C.“白汽”是由于水蒸气吸收热量形成的
(3)停止加热,每隔1分钟测量水的温度,将数据绘制成如下图的折线图,由图可知(  )。
A.水的降温速度是先慢后快
B.从图中可推测室温大约在25 ℃
C.温度降低过程中,这杯水的热量是不变的
29.(2023五下·黄岩期末)为了探究影响铝箔船载重量的影响因素,用边长为12 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展开研究。
(1)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但把铝箔制成船型后,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铝箔在水中受到的(  )。
A.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B.重力变小,浮力不变
C.重力变大,浮力变小
(2)如下图,将边长为12 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其中载重量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3)用相同的铝箔制成的小船,其载重量和(  )有关。
A.船只体积 B.船舷高度 C.船只重力
30.(2023五下·黄岩期末)设计制作具有一定载重量、有动力且能把货物运送到目的地的小船。
(1)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先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A.动力系统、载重量、稳定性
B.船体颜色、载重量、动力系统
C.船只成本、船只名称、船体颜色
(2)对于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问题→设计→测试→改进→制作
B.问题→制作→测试→改进→设计
C.问题→设计→制作→测试→改进
(3)制作完小船后开始进行测试,测试标准见下表。
  等级
项目 三级(3分) 二级(2分) 一级(1分)
按设计图制作 按照设计图制作,发 现问题,稍做调整 部分按照设计图 制作,随意调整 不按照设计图制作
载重量 达到300克 达到250克 达到200克
稳定性 很稳定,不会侧翻 比较稳定 不太稳定
航行方向 能控制方向 有点偏向 无法控制方向
成本控制 控制在成本以内 适度超出成本 大大超出成本
根据测试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船能成功运输300克重物,属于二级
B.小船在行驶过程中有点偏向,属于二级
C.制作小船大大超出成本,属于二级
(4)测试过程中小船无法控制方向,下列改进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增加船舵装置 B.增加小船重力 C.增加小船体积
31.(2023五下·黄岩期末)为探究同一植物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需求是否相同,以绿豆为对象进行了如下研究。
(1)把两组相同的绿豆种子,一组放在透明杯里,一组放在不透光的黑色杯里,同时加适量的水,该实验目的是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2)将两盆长势相似的绿豆苗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过一段时间会发现(  )。
A.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粗壮,叶呈黄色
B.阳光下的绿豆苗茎细长,叶呈绿色
C.阳光下的绿豆苗茎粗壮,叶呈绿色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  )。
A.根 B.茎 C.叶
(4)右图可以表示绿豆苗的光合作用,数字①、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A.氧气、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水分 C.养料、氧气
二、综合题。
32.(2023五下·黄岩期末)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1)在实验中,如果发现自己小组的数据与其他小组不同,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修改自己小组的数据
B.再次实验,收集数据
C.直接采用其他小组的数据
(2)统计全班数据,收集如右表。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种子总数 发芽数 未发芽数
1号组 (有土壤)   36粒 35粒 1粒
2号组 (无土壤)   36粒 34粒 2粒
A.土壤会抑制种子的发芽
B.土壤有助于种子发芽
C.有无土壤不会影响种子发芽
(3)通过更多实验进行探究,发现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  )。
A.阳光、土壤和水分
B.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C.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4)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预测“种子发芽需要土壤”,当出现怎样的现象时,能够验证其预测是正确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煤、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冬天开着空调,过一会儿整个房间温度就升高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热对流。
3.【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以及落叶堆下往往能发现蠖螋,说明螺螋喜欢在黑暗、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4.【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为了生存,动物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比如为了适应寒冷的冬天,羊会出现换毛行为。
5.【答案】B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船是水路运输的主要工具,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独木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船舶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出现最早的船只。
6.【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A:稻谷→小鸟→蛇,正确;
B:蛇→小鸟→蝗虫→稻谷,错误;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C:稻谷→蝗虫→小鸟→蛇,正确。
7.【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由小麦、田鼠和蛇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蛇被大量捕杀,田鼠没有了天敌,其数量将会增加;然后食物减少导致数量减少。
8.【答案】A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黄岩官河古道周边的商铺逐渐增多,最容易造成此处水体被污染的原因是生活污水的排放。
9.【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A:在田间修建防渗漏水渠,正确;
B:推广滴灌技术,正确;
C: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给农作物浇水,错误;大水漫灌方式很浪费水,不利于节水。
10.【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用酒精灯对外形相同的铁棒、铝棒和铜棒进行加热,发现温度升得最快的是铜棒,说明其导热能力好,散热能力也好,所以最适合应用在散热系统。
11.【答案】A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A:落叶、杂草,厨余垃圾适合用堆肥处理;
B:一次性饭盒、筷子,其他垃圾适合焚烧或填埋;
C:旧塑料、废纸张,可回收垃圾适合再次回收利用。
12.【答案】A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物有来自机动车的尾气、工厂排放的烟、田间喷洒的农药等。从环保角度看,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有利于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
13.【答案】C
【知识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①地球表面有大气,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宜,正确;
②地球距离太阳不近也不远,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正确;
③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积蓄在地球表面,正确;
所以地球为生命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有①②③。
14.【答案】B
【知识点】船的历史
【解析】【分析】船的底面积与船的稳定性有关,底面积越大船越稳定。竹筏的底面积比独木舟的底面积大,代表竹筏比独木舟稳定性好。
15.【答案】A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需求不同。香蕉树适宜生活在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地区;雪松适合生活在雪山上;仙人掌适合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
16.【答案】C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A:装有冰可乐的玻璃杯外壁有细小的水珠,属于水蒸气凝结现象;
B:天气比较潮湿时,瓷砖上都是水珠,属于水蒸气凝结现象;
C:下雨天,汽车玻璃上满是水珠,这是降雨了,不是水的凝结现象。
17.【答案】C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18.【答案】C
【知识点】水污染
【解析】【分析】A: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正确;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少,正确;
C:固体废弃物不污染水资源,错误;固体废弃物会污染空气、土壤和水资源。
19.【答案】A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类。喝完饮料的铝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所以要放在带有A标记的垃圾桶里。B是其他垃圾的标识;C是厨余垃圾的标识。
20.【答案】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
【解析】【分析】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铝罐被送回工厂重新加工,生产出新的铝罐,这种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叫资源化。
21.【答案】C
【知识点】纸的特征
【解析】【分析】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纸是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载体。不同材料的纸性质是不同的,牛皮纸和蜡光纸都比较硬,不适合用来制造再生纸;报纸较软,也好捣碎,最适合用来制造再生纸。
22.【答案】C
【知识点】纸的特征
【解析】【分析】A:节约资源,正确;
B:保护森林在,去;
C:纸张质量高,错误;再生纸的纸张质量没有原生纸的质量高。
23.【答案】B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A:避免阳光照射,错误;应该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不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生长;
B:不能人工喂养,正确;
C:定期换水,错误;生态瓶是独立运行的,我们不能干涉生态瓶内的任何事情。
24.【答案】A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所以生态瓶中的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氧气。
2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个池塘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菜地里所有的生物只是生物群落。
26.【答案】(1)B
(2)B
(3)A
(4)C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1)透明的密封塑料袋模拟温室气体,与塑料袋外面的温度计相比,塑料袋内的温度计示数一定偏高。
(2)实验中,需要将两支温度计并排放在与地面等高的阳光下,让阳光直射温度计的液泡部分。
(3)实验中,密封塑料袋能让阳光的热量进入,能阻止一部分热量的散发,不利于散热。所以一段时间后,与密封袋外的温度相比,密封袋内的温度上升得快。
(4)地震爆发、火山喷发都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冰川加速融化主要由“温室效应”引起。
27.【答案】(1)C
(2)B
(3)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该科学小组正处在制订计划环节。
(2)根据题干可知,该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3)实验中,热量会从加热点向金属棒的左端传导热量,蜡遇热会熔化,这样火柴就会掉下来,所以选用蜡粘火柴。
28.【答案】(1)A
(2)A
(3)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2)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烧杯口的“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3)A:水的降温速度是先慢后快,错误;水的降温速度是先快后慢;
B:从图中可推测室温大约在25 ℃,正确;
C:温度降低过程中,这杯水的热量是不变的,错误;温度降低过程中,这杯水的热量在减少。
29.【答案】(1)A
(2)A
(3)A
【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做成船型后,重力不变,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2)用相同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船的体积等于船的底面积与船舷高度的乘积。甲方案的体积为8厘米×8厘米×2厘米=128立方厘米;乙方案的体积为6厘米×6厘米×3厘米=108立方厘米;丙方案的体积为4厘米×4厘米×4厘米=64立方厘米,其中甲方案的体积最大,载重量最大。
(3)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30.【答案】(1)A
(2)C
(3)B
(4)A
【知识点】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船体颜色不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2)工程设计,是根据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测试—评价与改进等。
(3)A:小船能成功运输300克重物,属于二级,错误;小船能成功运输300克重物,属于三级;
B:小船在行驶过程中有点偏向,属于二级,正确;
C:制作小船大大超出成本,属于二级,错误;制作小船大大超出成本,属于一级;
(4)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我们主要通过船舵来调整船的行驶方向。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船舵的作用是控制船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方向,它的转向与船前进方向一致。
31.【答案】(1)A
(2)C
(3)C
(4)B
【知识点】光合作用;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阳光,所以研究的是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2)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苗,绿豆苗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养料,所以阳光下的绿豆苗茎粗壮,叶呈绿色;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苗,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养料,所以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小,叶呈黄色。
(3)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所以数字①、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二氧化碳、水分。
32.【答案】(1)B
(2)C
(3)B
(4)1号组种子的发芽数远多于2号组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1)在实验中,如果发现自己小组的数据与其他小组不同,不能随意修改数据,也不能直接采用其他小组的数据,而是应该重新实验获得数据。
(2)根据图表可知,两组种子几乎都发芽了,说明有无土壤不会影响种子发芽。
(3)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4)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预测“种子发芽需要土壤”,那么应该是有土壤的1号组种子的发芽数远多于无土壤的2号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够验证其预测是正确的。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