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经济全球化——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暑假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经济全球化——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暑假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13)经济全球化
1.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已成功举办6届,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超4200亿美元。开放的大市场日益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进博会的持续召开印证了我国( )
①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开启内外联动新局面
②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世界各国提供新机遇
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④大市场活力持续迸发,贸易合作质量不断提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当下,“买全球”“卖全球”越来越便捷。造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内在原因是( )
①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不断加深
②各国经济有其比较优势
③现代科技提升了商品附加值
④当今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公平合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缺乏互信的两国开展合作,现有甲、乙两个项目。其中,甲需两国合力完成,但收益巨大;乙可两国合力,也可一国独立完成,但整体收益远低于甲的一半。因资金有限,在同一时期两国只能选择一个项目投资且无法撤资,合力完成项目后收益两国均分。对于两国决策者来说,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是( )
①防范对方失信行为
②开展两国对话协商
③向大型项目甲投资
④向小型项目乙投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当前,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促全球发展;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 )
①拓宽发展空间,主要让发展中国家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②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均等型世界经济
③完善全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创造良好发展的外部环境
④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23年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落下帷幕。首届链博会上,“链”味浓浓,真正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在为期5天的展会上,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集中展示了各链条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链博会拓展了产业链朋友圈,延伸了供应链伙伴网,集聚了创新链驱动力。由此可见,首届链博会的举办( )
①说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保持稳定、持续深化时,世界各国会普遍受益
②说明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
③表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④有利于充分利用全球各地资源的比较优势,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2023年6月2日对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RCEP催生了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在推动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有利于( )
①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完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②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实现与其他国家的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④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将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加快构建统一大市场,为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的保障。这表明,我国( )
①放宽市场准入,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实现共商共建
③推动外商投资便利化,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④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跨境电商是一种以B2C(BusinesstoConsumer,简称B2C)为主的国际商业活动,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交易,进行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配送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贸易活动。现在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外贸的一匹“黑马”,势不可挡。跨境电商当前的发展体现了“黑马”的三大特征:速度快、体量大、后劲足。发展跨境电商( )
①旨在降低外贸企业交易成本,避免外贸经营风险
②有利于拓展我国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③促进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④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不仅在高基数上再创新高,增长动能也有效提升,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9.9%,国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为全球减碳注入强大动力。上述材料表明( )
①走出去转型升级,外贸竞争增优势
②外贸额逆势上扬,稳中提质韧性强
③新三样领跑全球,绿色低碳显担当
④外贸出口新动能,贸易大国变强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累计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2013—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上述信息表明( )
①我国联通内外,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新时代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③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沿线国家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和贡献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作为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之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以及由此形成的发展经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近来,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申请加入CPTPP和DEPA等,这显示出中国( )
①在地区和平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②正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推动经济一体化
③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和推动者
④正从全球化的参与者逐步转变为“反哺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年11月28日,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进博会的举办为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创造了国际化平台,体现了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的新贡献。我国举办链博会( )
①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表现
②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融合,推动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③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同
④有利于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增加出口贸易新份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当前反全球化潮流兴起的国际大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将有力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将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注入强大“中国信心”。
(1)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必然性。
(2)说明在反全球化潮流兴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但冷战思维阴魂不散,经济全球化遭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挑战,人类依旧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经济全球化在出现新的发展态势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如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不多或受损,经济全球化面临新挑战。
有人认为,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应谨慎对待经济全球化,逐步与全球化“脱钩”。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积极谋划对外开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材料一 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到外资银行、证券公司的准入,再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产品创新,我国金融业开放的脚步从未停顿。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有序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吸引国际资本,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同时,随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更多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落子布局。截至2023年9月末,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截至2023年末,共有1124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中国债券总量为3.72万亿元人民币。
(1)有人认为,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全球竞争力,必须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有人担心,扩大金融开放必然会加剧金融风险,不利于国家安全。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做到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从而牢牢把握推动改革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
(2)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结合材料二,以“必须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系”为结论,设计一个假言推理,并阐明理由。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低空经济,一般是指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能够赋能千行百业。“低空经济”在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端和产业端迎来共振,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显现。
2024年4月,工信部发布《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为33.8%。在产业和政策的双重催化下,低空经济全面“起飞”。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但是,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挑战。具体来看,整体产业规模较小且竞争力不高,运营主体“小微”性质明显,低空消费类占比不到3%,与国外普遍达到60%的低空消费服务类市场形成鲜明对比;我国航空制造业缺少核心技术、国产化率低,核心技术遭遇“卡脖子”,整体上,我国通航制造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龙头企业稀少,整机和航空发动机严重依赖进口,存在长远发展安全隐患;欧美等主要竞争对手所在地方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导致出口可能面临的专利侵权风险;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和逆全球化的思潮,各国纷纷加强对外贸易的限制,这种限制不仅威胁了我国低空产品出口的稳定,更对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助力低空经济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包括特斯拉公司等3400余家参展商以及近41万名注册参观者,意向成交比上届增长6.7%。进博会的持续成功召开印证了我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促进内外联动的新格局,说明我国大市场活力持续迸发,贸易合作质量不断提升,①④正确。举办进博会强调的是我国的进口贸易问题,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无直接关系,且举办进博会不能说明我国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②排除。进博会体现的是贸易问题,不是投资问题,举办进博会与提高吸引外资水平无直接关系,③排除。故选B。
2.答案:A
解析:造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内在原因是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不断 加深,各国经济有其比较优势,故①②入选。现代科技提升了商品附 加值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故③不选。当今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公平 合理与事实不符,故④不选。故选A。
3.答案:C
解析:ABD错误C正确,材料中“甲需两国合力完成,但收益巨大;乙可两国合力,也可一国独立完成,但整体收益远低于甲的一半”,而且“因资金有限,在同一时期两国只能选择一个项目投资且无法撤资,合力完成项目后收益两国均分”,因此,即使合作完成项目乙的收益也低于项目甲,因此,要向大型项目甲投资,而不是向小型项目乙投资,但两国缺乏互信,因此要开展两国对话协商,而不是“防范对方失信行为”,因此,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是②→③。故选C。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应该让世界各国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①说法错误。为了让世界经济更有活力,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②说法错误。完善全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创造良好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③④说法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说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持续深化时,世界各国会普遍受益,因此①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题干中“集中展示了各链条的……”体现了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的比较优势,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因此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主导”说法错误;③与题意无关。故选B。
6.答案:D
解析:我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有利于促进我国自身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带动世界经济发展,但并没有完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①不选。“区域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以获取区域内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政治等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宗旨,为促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进行的某种程度的经济合作与协作。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加入RCEP的影响,不涉及区域一体化,②不选。材料中指出RCEP催生了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在推动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我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有利于实现与其他国家的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③④正确。故选D。
7.答案:A
解析: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提供保障,这表明,我国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外商投资便利化,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故①③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引进来而不是走出去,故②排除。材料强调引进外资,而不是对外投资,故④排除。故选A。
8.答案:C
解析:发展跨境电商有利于促进贸易发展,但经营风险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会避免经营风险,其目的也不在于降低成本,故①不选。材料中指出跨境电商是成为外贸的一匹“黑马”,势不可挡,发展跨境电商拓展我国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市场,有利于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新发展格局,故②④正确。发展跨境电商有利于促进贸易的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不涉及“走出去”,故③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货物贸易进出口,走出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符合题意。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不仅在高基数上再创新高,增长动能也有效提升,上述材料表明外贸额逆势上扬,稳中提质韧性强,②正确。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9.9%国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为全球减碳注入强大动力。上述材料表明新三样领跑全球,绿色低碳显担当,③正确。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④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①说法错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前半句说法错误。“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累计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新时代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和贡献者,②④正确。故选C。
11.答案:D
解析: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以及由此形成的发展经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材料强调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不体现在地区和平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①不符合题意。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申请加入CPTPP和DEPA等,体现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没有体现中国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②不符合题意。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同时,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申请加入CPTPP和DEPA等,这显示出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和推动者,正从全球化的参与者逐步转变为“反哺者”,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A
解析:中国举办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进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这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我国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表现,有利于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融合,推动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故①②符合题意。举办链博会有利于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但是说世界各国一致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因为有共同利益时,则可以达成一致,有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会产生冲突,故③表述错误。链博会的举办可以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有利于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而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可以促进生产领域的合作,比如双向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而不是进出口贸易领域,故④表述错误。故选A。
13.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所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在反全球化潮流兴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着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移,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14.答案:(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是挑战,但更是机遇。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3)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的历史大势,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是观点评析题,注意作答主体为发展中国家,需要调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从原因、态度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发展中国家应谨慎对待经济全球化,逐步与全球化“脱钩”→可联系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发展中国家应该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关键词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但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可联系经济全球化是挑战,但更是机遇;关键词③: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可联系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15.答案:(1)①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多层次、多元化发展。②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汇集全球资本,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推动国内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③经济全球化带来风险全球化,扩大金融开放会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挑战。④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金融风险底线,统筹好金融开放与安全的关系。
(2)只有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系,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所以,中国式现代化要顺利推进,就必须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系。理由: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后件为真,前件就一定为真。该推论中,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系。
16.答案:①政府和企业要携手,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赋予的权利,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为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②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鼓励企业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打破技术壁垒,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③我国低空企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解析:首先,低空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其重要性在近年来逐渐凸显。它以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因此,政府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对低空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较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低空经济产业仍存在整体规模较小、竞争力不高、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我国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助力低空经济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首先,政府应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为我国低空经济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其次,政府应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这包括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加强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此外,政府还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我国低空经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低空经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可以助力低空经济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地位,也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