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 暑假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① 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 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 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 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不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2.下列有关遗传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豌豆豆荚的饱满与种子的皱缩是一对相对性状B.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的那个性状是显性性状C.苹果园中的一株苹果树,绝大多数花瓣呈粉色,少数呈红色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D.开紫色花的萝卜自交子代中出现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花色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3.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学生在正方体1和正方体2的六个面上用A和a标记,在正方体3和正方体4的六个面上用B和b标记,将四个正方体同时多次掷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正方体上A和a(或B和b)的数量均应为三个B.用正方体1和正方体2可以模拟分离定律的分离比C.统计正方体3和正方体4的字母组合,出现bb的概率为1/4D.统计四个正方体的字母组合,出现aaBb的概率为1/164.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基因B、b和T、t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B.让F1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9C.让F1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D.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型均为黑蛇5.已知某植物的抗病(A)和不抗病(a)、花粉长形(B)和花粉圆形(b)、高茎(D)和矮茎(d)三对性状能自由组合。现有4株纯合的植株,其基因型分别为:①aaBBDD;②AABBDD;③aaBBdd;④AAbbDD。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任意选择两植株杂交,后代再自交都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B.欲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杂交组合只有①和④、②和③C.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可选择③和④进行杂交D.欲通过检测花粉形状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使④和①②③中任意一植株杂交6.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如图1),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图1中的F1自交,则F2中与亲本表型不同的个体占3/8B.丙个体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秆抗病个体占1/2C.图2中的四种类型中都有纯合子和杂合子D.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7.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纯合白色籽粒玉米品种甲分别与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表。组别 杂交组合 F1 F21 甲×乙 红色籽粒 901红色籽粒,699白色籽粒2 甲×丙 红色籽粒 630红色籽粒,490白色籽粒根据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F2玉米籽粒性状比为9红色:7白色B.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玉米籽粒颜色可由三对基因控制C.组1中的F1与甲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3红色:1白色D.组2中的F1与丙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8.某植物花色由基因D(褐色)、d(白色)控制,D对d为完全显性。萼片形状由基因H(卷)、h(直)控制,H对h为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dHh的个体自交,假设后代数量足够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子代中两相对性状均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B.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可能为1:2:1、3:1C.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5:3:3:1,说明基因型为DH的配子致死D.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7:1:3:1,则致死配子的基因型不可能是dH9.某种昆虫的体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对应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bb;该昆虫的眼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对应的基因型分别为E_、ee;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均为BbEe的雌、雄个体交配,若后代有6种表现型,则两对基因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基因型均为BbEe的雌、雄个体交配,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则B、E和b、e分别位于一条染色体上C.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均为BbEe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黑体红眼个体中纯合体占1/9D.通过观察基因型为BbEe的个体的测交结果,可以判断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10.玉米籽粒的颜色有紫色和白色,甜度有甜和非甜。某紫色非甜玉米自交,F1中籽粒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翻=27:9:2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玉米籽粒颜色和甜度的基因独立遗传,互不干扰B.玉米籽粒的颜色至少受2对基因控制,甜度至少受1对基因控制C.F1中的白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占4/49D.F1中籽粒为紫色非甜的基因型种类要少于白色非甜的基因型种类二、多项选择题11.人对苯硫脲(PTC)的尝味能力是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T、t)控制的。PTC为白色结晶状物质,有苦涩味,有人能尝出其苦味,称PTC尝味者,有人不能尝出其苦味,称PTC味盲者。研究发现,体内不含t基因时PTC尝味能力最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TC味盲者基因型是tt,基因型为Tt的人有PTC尝味能力B.若两个有PTC尝味能力的人结婚,子女一定都有PTC尝味能力C.若两个PTC尝味能力最强的人婚配,其子女PTC尝味能力也最强D.若基因型为Tt的两个人婚配,生下一个孩子PTC尝味能力最强的概率为1/312.某作物的抗病和感病性状分别由基因A和a控制,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和r的影响。现用三个纯合品系:抗病植株(甲)、感病植株(乙和丙)进行两组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亲代 F1表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实验一 甲×乙 全为抗病植株 抗病植株:感病植株=3:1实验二 乙×丙 全为易感病植株 抗病植株:感病植株=3:13A.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在实验二的F2感病植株个体中,基因型有7种,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0/13C.分别让两组实验的F2中的抗病植株个体自由交配,则F3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均为5/6D.让实验二的F2中的感病植株个体自交,单株统计,后代无性状分离的个体占6/1313.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b控制蓝色。基因Ⅰ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Ⅰ_和A_bbⅠ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不考虑突变,根据表中杂交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乙×丙 紫红色 紫红色:红色:白色=9:3:4A.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F2测交,可确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B.让表中所有F2的紫红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1/6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D.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F2表型比例为9紫红色:3靛蓝色:3红色:1蓝色三、非选择题14.科研人员用一种甜瓜(2n)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经自交得到F2结果如表。性状 控制基因及其所在染色体 母本 父本 F1 F2果皮底色 A/a,4号染色体 黄绿色 黄色 黄绿色 黄绿色:黄色≈3:1果肉颜色 B/b,9号染色体 白色 橘红色 橘红色 橘红色:白色≈3:1果皮覆纹 E/e,4号染色体 F/f,2号染色体 无覆纹 无覆纹 有覆纹 有覆纹:无覆纹≈9:7已知A.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当E和F同时存在时果皮才表现出有覆纹性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等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果肉颜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2)F1的基因型为_____,F1产生的配子类型有_____种。(3)F1的表型有_____种,F2中黄绿色有覆纹果皮,黄绿色无覆纹果皮、黄色无覆纹果皮的植株数量比是_____,F2中黄色无覆纹果皮橘红色果肉的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15.杜洛克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基因组成 A_B_ A_bb、aaB_ aabb(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②F2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_。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2.答案:D解析:A、豌豆豆荚的饱满和豆荚的不饱满是一对相对性状,种子的圆滑和种子的皱缩是另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B、具有两个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而且是唯一)的性状才是显性性状,B错误;C、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苹果园中的一株苹果树,绝大多数花瓣呈粉色,少数呈红色,由于花色不属于子代的表现型,故不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D、开紫色花的萝卜是杂合子,其自交后代出现不同的性状,所以属于性状分离,D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A、正方体1中A的概率为50%,a的概率为50%,正方体2中A的概率为50%,的概率为50%,可以模拟分离定律,A正确B、只有正方体A、a、B、b均有3个,才不会影响自由组合的比例,使概率相等。B正确;C、正方体3出现b的概率为1/2,正方体4出现b的概率为1/2,所以bb出现的概率为1/4。C正确;D、正方体1和正方体2出现Aa的概率为(1/2×1/2)+(1/2×1/2)=1/2,正方体3和正方体4出现bb的概率为1/2×1/2=1/4,则Aabb出现的概率为12×1/4=1/8。D错误。4.答案:C解析:A、由题意知,B_tt为黑蛇、bbT_为橘红蛇,亲本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是BBtt、bbTT,A错误;B.F1花纹蛇基因型是BbTt,杂合橘红蛇的基因型是bbTt,杂交后代白蛇(bbtt)的比例是1/2×1/4=1/8,B错误;C.F1相互交配,子二代为B_T_(花纹蛇):B_tt(黑蛇):bbT_(橘红蛇):bbtt(白蛇)=9:3:3:1,其中花纹蛇B_T_(1/9BBTT、2/9BBTt、2/9BbTT、4/9BbTt)中纯合体占1/9,C正确;D.亲本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是BBtt、bbTT,故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型均为花纹蛇,D错误。5.答案:B解析:依据所给四个植株的基因型,任选两植株杂交都能产生含有单对等位基因的后代,可用于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后代至少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可选用的杂交组合有①和④、②和③、③和④,B错误。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可选择③和④进行杂交,产生AaBbDd,再让其自交即可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C正确。欲通过检测花粉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④和任意植株杂交,都可产生Bb等位基因,D正确。6.答案:A解析:F1的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后代中与甲和乙的表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3/16=3/8,A项正确。由丙与F1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可知,丙的基因型为ddRr,丙自交后代中矮秆抗病个体所占的比例=1×3/4=3/4,B项错误。图2中矮秆易感病个体全部为纯合子,C项错误。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项错误。7.答案:C解析:据表可知:甲×乙产生F1全是红色籽粒,F2自交产生F1中红色:白色-9:7,说明玉米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甲×丙产生F1全是红色籽粒,F2自交产生F1中红色:白色=:7,说明玉米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分析可知,红色为显性,红色与白色可能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假定用AWa、Bb、Cc,甲乙丙的基因型可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8.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不能确定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当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子代中两相对性状均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D和H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d和h连锁,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可能为3:1;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D和h连锁,d和H连锁,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可能为1:2:1,B正确。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5:3:3:1,说明基因型为DH的某性别的配子致死,C错误。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7:1:3:1,则某种性别的配子致死,致死配子的基因型可能是Dh,也可能是dH,D错误。9.答案:D解析:基因型均为BbEe的雌、雄个体交配,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会有6种表现型;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发生交叉互换时,后代会有3种表现型,发生交叉互换时,后代也会有6种表现型,A错误。基因型均为BbEe的雌、雄个体交配,若B、E和b、e分别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后代中黑体红眼︰灰体红眼︰白体白眼=1︰2︰1;若B、e和b、E分别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后代中黑体白眼︰灰体红眼︰白体红眼=1︰2︰1,B错误。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均为BbEe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黑体红眼个体(BBE_)所占比例为3/16,纯合的黑体红眼个体(BBEE)所占比例为1/16,故后代黑体红眼个体中纯合体占1/3,C错误。基因型为BbEe的个体测交,若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为灰体红眼︰白体红眼︰灰体白眼︰白体白眼=1︰1︰1︰1;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故通过观察基因型为BbEe的个体的测交结果,可以判断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D正确。10.答案:C解析:A、三对基因如果自由组合,则子代比值之和为64,而题干中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所以子代比例之和为64,符合题意,因此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根据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其中紫色:白色=9:7,说明这对性状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控制;非甜:甜=3:1,说明这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B正确;C.用A/a、B/b、C/c表示相关基因型,则紫色非甜玉米为AaBbCc,F1中的白色籽粒有1/7AAbb、2/7Aabb、1/7aaBB、2/7aaBb、1/7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为:2/7Ab、3/7ab、2/7aB,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A_B_)的比例为2/7×2/7+2/7×2/7=8/49,C错误;D.F1中籽粒为紫色非甜的基因型为A_B_C_,种类为8种,白色非甜的基因型为aaB_C_、A_bbC_和aabbC_,共有10种,D正确。故选C。11.答案:BD解析:由题意可知,PTC尝味能力最强者的基因型为TT,PTC味盲者的基因型是tt,基因型为Tt的人有PTC尝味能力,A正确;两个有PTC尝味能力的人的基因型可能都是Tt,他们结婚,子女基因型可能是tt,所以不一定都有PTC尝味能力,B错误;PTC尝味能力最强的人的基因型为TT,两个PTC尝味能力最强的人婚配,其子女基因型是TT,PTC尝味能力也最强,C正确;基因型为T的两个人婚配,其子女中PTC尝味能力最强(TT)的占1/4,D错误。12.答案:CD解析:由于性状是由等位基因控制的,所以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同时在实验二中F1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抗病植株:感病植株=3:13,是9:3:3:1的变式,所以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实验二中,F2感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_R、aaR_、aarr,共有7种,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3/13,所以F2感病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13=10/13,B正确;两组实验的F2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均为1/3AArr、2/3Aarr,F2中抗病植株自由交配,产生基因型为ar的雌、雄配子的概率均为1/3,F3中出现感病植株(aarr)的概率为1/9,故F3中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1/9=8/9,C错误;实验二的F2中感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13AARR、2/13AaRR、2/13AARr、4/13AaRr、1/13aaRR、2/13aaRr、1/13aarr,其中只有基因型为AaRr和AARr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7/13,D错误。13.答案:BC解析:F2中基因型为_ _ _ _ii的个体均表现为白花,让其与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测交,其子代仍然是白花,无法鉴别它具体的基因型,A错误。由F2性状分离比可知,Ⅰ、i不在A、a或B、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但无法判断出A、a和B、b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它们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甲×乙杂交组合的F2中紫红色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Ⅰi:AABBⅠi:AABbⅡ:AABBⅡ=4:2:2:1;乙×丙杂交组合的F2中紫红色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Ⅰi:AABBⅠi:AaBBⅡ:AABBⅡ=4:2:2:1;若A、a和B、b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得到的结果同上。F2紫红色植株中Ⅱ:Ⅰi=1:2,所以F2中的紫红色植株自交一代后,白花植株(ii)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2/3×1/4=1/6,B正确。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 _ _ _Ⅱi,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3×3)种,C正确。甲与丙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Ⅱ,若A、a和B、b独立遗传,F1自交后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红色(A_B_Ⅱ):靛蓝色(A_bbⅡ):红色(aaB_Ⅱ):蓝色(aabbⅡ)=9:3:3:1;若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a、B与A、b分别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F1自交后,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红色:靛蓝色:红色=2:1:1,D错误。14.答案:(1)橘红色(2)AaBbEeFf; 8(3)6;9:3:4;5/6解析:(1)仅考虑甜瓜果肉颜色这对性状,结合表格分析可知,亲本果肉颜色分别是白色和橘红色,F1果肉颜色均为橘红色,则橘红色是显性性状。(2)由F2中黄绿色:黄色≈3:1,可推知F1关于果皮底色的基因型为Aa;由F2中橘红色:白色≈3:1,可推知F1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型为Bb;由F2中有覆纹:无覆纹≈9:7,可推知F1关于果皮覆纹的基因型为EeFf,综上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EeFf。由于A和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 A/a、E/e位于4号染色体上,B/b位于9号染色体上,F/f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A/a(E/e)、B/b、F/f独立遗传,F1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2×2=8(种)。(3)结合表格可知,F2中关于果肉颜色的表型有2种,由于A、E基因同在一条染色体上,a、e基因同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单独观察果皮底色及果皮覆纹的表型,有无覆纹黄绿色、无覆纹黄色、有覆纹黄绿色三种表型,故F2的表型有2×3=6(种)。F2中基因型为A_E_的个体占3/4,基因型为aaee的个体占1/4, F2中黄绿色有覆纹果皮个体(AE_F_)所占的比例为3/4×3/4=9/16,黄绿色无覆纹果皮个体(A_E_ff)所占的比例为3/4×1/4=3/16,黄色无覆纹果皮个体(aaeeF_、aaeeff)所占的比例为1/4×1=l/4,这三种表型的植株数量比为9:3:4。F2黄色无覆纹果皮植株中纯合子占1/2,橘红色果肉植株中纯合子占1/3,则F2黄色无覆纹果皮橘红色果肉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3=1/6,F2黄色无覆纹果皮橘红色果肉的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6=5/6。15.答案:(1)4(2)①AAbb和aaBB;②红毛:棕毛:白毛=1:2:1;③4;④1/3;1/9(3)9/64;49/64解析:(1)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及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结合表格分析,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2)①亲本都为纯合棕毛猪,F1均表现为红毛,则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②据题干信息,控制猪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两对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AaBb)与aabb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hb=l:1:1: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③F1雌雄交配产生F2,F2的基因型有A_B_、A_bb、aaB_、aabb,其中纯合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其中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4种组合能产生棕毛子代。④F2中棕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aaB_,所占比例为6/16,纯合棕毛个体所占比例为2/16,则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3。F2中棕毛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1:2,其中1/3Aabb(♀)×1/3aaBb(♂)、1/3Aabb(♂)×l/3aaBb(♀)、l/3Aabb×l/3Aabb、1/3aaBb×1/3aaBb组合后代可以出现白毛,所占比例为(1/3)×(1/3)×(1/2)×(1/2)×2+(1/3)×(1/3)x(1/4)+(1/3)×(1/3)×(1/4)=1/9。(3)据题干信息,I、i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I/i与A/a、B/b在遗传时也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IiAaBb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红毛个体的基因型应为iiA_B_,其所占比例为(1/4)×(9/16)=9/64,后代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I_____、iiaabb,其所占比例为3/4+(1/4)×(1/16)=49/6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