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标要求
1.1 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学习目标
一、通过自主预习学习任务单中的两个情境,知道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并感受思维的力量。
二、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分享,识记思维的含义,并理解重要的思维方式。(重点)
三、通过议题辨析和思考探究,分析并掌握思维的特征。(难点)
情境一 鱼看见钓饵就咬,它并不了解钓饵中的钓钩,更不清楚钓鱼翁所包藏的祸心,甚至咬钩后侥幸逃脱,下次遇到钓饵照咬不误。经过训练能从水龙头接水灭火的黑猩猩,当遇到着火的时候,如果周围只有河的话,也不懂得从河里舀水灭火。因为它没有“水”的概念,它不知道水管里的水与河里的水都是一样的水。
生活实际 体会感悟
结合材料说明,人与动物有何区别?
感悟1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
情境二 (教材第3页 探究与分享)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色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
A是如何得出他的结论的?
在相同的条件下,A为什么表现得比B好?
感悟2
A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A、B都看到商人戴的帽子是红色的,如果他们两人中有一个人戴的是红色的,则另一个人就可以很快说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可材料中说“过了一会儿”,说明双方都看到对方戴的不是红色的。
A表现比B好的原因:
由于只有两顶红帽子,而A、B双方不仅能看到商人而且能看到对方所戴的帽子,两人面对的条件完全相同。因此谁能更快说出正确答案,说明谁的思维更敏捷,推理能力更强,谁的表现也就更好。
思维科学,问题解决起来事半功倍!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3页知识,说一说思维的含义是什么?
通过小组合作,分别谈谈你对几种重要思维方式的认识,并用实际事例加以说明。(每小组重点说明一个思维方式)
自主学习 合作分享
析重点
知识生成1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
思维的含义
感性认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认识的高级阶段。
知识生成2
理解几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突出表现在妥善处理好方法与目的、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等关系中。
比如,城市发展的战略决策,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视角观察和思考,既要考虑当下,更要考虑长远。
近年来,面对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
战略思维
把现实同历史联系起来,并对事物未来发展作出合理预测的思维方法,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和反映历史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明确自己的方向、选择自己的正确道路。
历史思维
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比如,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学过的要用联系、发展、全面即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关键,分清主流和支流等。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的新论断,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
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它包括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创新思维的运用。
创新思维
是基于对法治的信仰和遵守,自觉运用法治理念、原则和逻辑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规则思维,规则具有强制性、确定性和权威性等特征,它是一种程序思维,程序具有法定性、公开性和中立性等特征。
比如,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学过的用法治思维来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
法治思维
底线即是最下限,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和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坚持底线思维,要搞清楚底线和风险在哪里,“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可控性,坚守底线,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比如,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工作底线;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在外交工作中,我国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底线思维
知识生成2
战略思维谋全局,历史思维知大事,辩证思维増智慧,
创新思维增活力,法治思维求善治,底线思维定边界。
这些思维方式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探究一: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仍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为了前两个人的老板。
通过这三个工人的不同人生轨迹,你有何感悟?
议题辨析 思考探究
知识生成3
思维具有差异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探究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页的内容,说明思维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并通过小组合作,举例说明思维的这些特征。
议题辨析 思考探究
破难点
知识生成4
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教材第4页 探究与分享1
两个分别以3×千米/秒和5×千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人们很难凭感官直接感知其速度上的差别。然而,人们依据科学知识却能够理解这样的问题:假设有星际飞船以5×千米/秒的速度飞向某一遥远星球,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
人们依据科学知识能理解光速,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间接性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
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医生根据对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心电图等检查的相关资料
气象工作者根据观察到的气象现状和已有的气象资料
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
间接性
诊断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因
预告今后几天天气的变化
推断学生的想法,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材第4页 探究与分享2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树,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针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青……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
上述材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苹果、橙子、梨、芒果……等含有丰富汁液和较多的可溶性糖分,果肉丰富,营养价值较高
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为一类
概括性
水果
枣树
联系学过的必修四哲学知识。
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并不是直观地反映客观事物,不是与认识对象一一对应的,而是能动地反映世界。而且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因此,思维也具有能动性。
能动性
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双重性)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们通过暗香来判断是梅而不是雪。
我们建造房子前,要先设计图纸。
我国科学家团结协作、集智攻关,高质量地完成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
能动性
知识生成4
思维的共同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能动性
思维的
含义与特征
狭义——理性认识
重要的思维方式
特征
思维具有差异性
思维具有共同特征
概括性
间接性
含义
课堂建构 总结升华
能动性
1.“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 )
2. 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
属性中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 )
3. 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 )
×
×
×
易错清零 学以致用
4.“落水、砸缸、获救”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儿时搭救伙伴的一件轶事,其中所表现的幼年司马光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感,对当代少年儿童仍富有教育意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明思维具有( )
①概括性 ②能动性
③间接性 ④直接性
A .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B
整理笔记,理清本课时知识结构,完成学习任务单
课后作业 复习巩固
预习作业
2
1
课时作业
3
拓展作业
结合下一课时的学习任务单,做好预习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体现科学思维的事例,感受科学
思维对于我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性,并提交一份小组报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