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情监测
八年级 语文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社区准备开展“和为贵”文化活动,请你参与拟写策划方案。
【主题释义】
中国文化 chóng( )尚“和”, 有关“和”的思想 yuán( ) 远流长。《论语》中说: “礼之用,和为贵。”以和为贵,就是要与生命和解,倾听自己的声音;就是要尊重他人,理解“和而不同”;就是与自然和谐共生,怀着感恩接受自然的馈赠。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怎么读 请写出注音。 (2分)
倾听 馈赠
2.在括号处工整书写正确的汉字。 (2分)
chóng( ) 尚 yuán ( ) 远流长
【活动背景】
2024郑州邻居节期间,我们对本社区100位居民通过在线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如下图),统计结果显示: 。
3.请根据以上调查统计图,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 (3分)
【活动内容】
八年级语文 第 1 页 (共 8 页 )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 完成7 ~ 10题。 (共17分)
树林里的理解与温暖
“一年辛苦一春闲。”辛勤劳作了一年的老黄牛拖着一截大树根慢悠悠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将在河坝边的树林里,与朋友们共度这个难得清闲的夜晚。
冬天的夜来得格外早,渐渐地,远山消失了,田野消失了,脚边的土地也消失了,四周被夜的漆黑笼罩着、浸染着。突然,路灯亮起来了,星星亮起来了,连枯草也发出莹莹的绿光,原来是萤火虫正在游戏。
等老黄牛来到约定的树林时,他的好友兔子小姐栎栎已等候多时了。
这是一片神奇的天地,细软的小草如绒毯,高大的树木如守卫,不知是谁在丛生的枝干中辟出了一片净土,最亮的星光洒落,正在他们肩上。
老黄牛与兔子小姐围坐在正燃烧着的大树根边上,他们已许久未见,栎栎依旧安静,时而露出可爱的神情。曾经他们是无话不谈的好友,无论是关于天气、生活还是植物,甚至是人类的话题,他们都津津乐道,而如今,阔别再见只剩寒暄。
每次聚会,栎栎总是忍不住劝老黄牛: “你真该给自己换个主人,不仅苦活累活都让你干,等你犁不动地了,还会把你牵到集市上,待价而沽。”
“我是牛,从出生起就注定劳碌,所有的牛都是这个活法,换多少个主人都是一样的。”他甩了甩尾巴, “倒是你, 自由惯了,渴了喝溪水,饿了吃野果。只是躲在这片树林里,终归不是长久之计,猎人的陷阱千变万化……”
“没过滤的水也能喝吗 更不要说野果了,青涩得难以下咽。”老黄牛话未说完,一只娇俏灵巧的小猫从树林中走了出来,尖细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闲聊。
“这是布偶猫姣姣,和主人刚从城里回来。”栎栎介绍道, “好主人可是很难得的,我每天吃的是高级猫粮,喝的是纯净水,主人待我像亲女儿。”姣姣舔着爪子,算是对刚才二人谈话的回应。
“主人再好有什么用 还不是靠着人类的施舍生活 每天守在家门口等主人回家,井底之蛙哪里见过广阔的世界 ”灰白的苍鹭扑打着翅膀从天而降,她对姣姣的处境十分不屑, “一旦你的主人抛弃了你,以你这样的小身板和不经世故的前半生,怎么支撑你未来的生活呢 ”说着,苍鹭打量着姣姣,甚至用翅膀比划起她的身形。
姣姣发出不悦的叫声,她没想到苍鹭说话如此直白,而句句都是事实,令自己无法反驳。
大树根被烧得噼啪作响,温暖的火光摇曳,在这个静谧的夜晚,每个生命都对未来展开了新的思考。
“吱吱。”一只黄毛鼠不知何时出现在了老黄牛身后,姣姣下意识地挥动爪子,长期的养尊处优使她的攻击柔软无力。
“你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黄毛鼠跳到老黄牛的背上,大家疑惑地看向他,仿佛在想:这个小不点儿能说出什么呢 要知道,老鼠在人类世界中很少有什么好寓意。
八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 8 页)
“你们见过8月的田野吗 金黄的麦子比宝石还夺目,饱满的麦穗不仅是人类的生计,更是一家人的指望,这一切多亏了老黄牛的辛苦耕耘。”黄毛鼠说罢,老黄牛感激地看向他,他的眼角已悄然湿润。 “万物终有一死,难道生者创造的价值会因为死亡而消散吗 ”黄毛鼠义愤填膺道。
栎栎低头沉思,她只是希望好友能够多多考虑自己,换得一个善终,可是她却忘了,老黄牛明知可能被辜负,仍毅然决然选择付出,她的朋友比她想象的慷慨。
“你敢于独自藏匿于这片树林,为了心中的自由,时刻提防着猎人的陷阱,又何尝不是勇敢呢 ”老黄牛温声说道。他们仿佛回到了过去,心中的陌生疏离已荡然无存。
“你很像我的朋友,她是一只美丽优雅的金丝雀,金黄的羽毛在阳光下明艳动人。她的家是一只华丽的鸟笼,她被照养得很好,只是……这不是长久之计。”苍鹭看向姣姣,他的眼神不再冰冷,溢满了温柔。
“你不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求别人,或许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姣姣说, “或许她很爱她的主人。”
“你施加给他的善意可能对他来说是一种压力,他有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我们最不缺善意的规劝,我们缺的是理解,站在他的角度感同身受。”栎栎看着老黄牛,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她想帮助好友,可这份心意的源头已无意间指向了居高临下的自负。自己未曾理解过他,又凭什么相信自己替他做出的选择是在帮助他。
大树根即将燃尽,天边泛起鱼肚白,跃动的火光倒映在大家的眼中,温暖充斥心房。
“活在当下!”黄毛鼠说, “思虑未来难免焦虑,沉溺过去未免抑郁,活在当下,是一切难题最好的解法!”
“作为这场夜话的结束,让我们为尊重和理解干杯!”伙伴们纷纷举杯,一饮而尽。今夜过后,他们又将踏上各自的人生旅途,活在当下。而今夜这一瞬的理解与温暖,将在未来照亮每一个漫漫长夜。
(作者: 张倩玉,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4-04-15 )
7.文中的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其中栎栎和姣姣分别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人 为什么 (4分)
8.偏偏是“很少有什么好寓意”的黄毛鼠说出了耐人寻味的话,作者这样设计目的是什么 (4分)
9.小说多次写到小动物们夜话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画线语句简要分析。(4分)
10.是谁让小动物们改变对朋友的态度和看法的 请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5分)
(二) 阅读下文, 完成11 ~ 13题。 (共11分)
八年级语文 第 4 页 (共 8 页 )
养成一个好习惯究竟要多久
当你开始尝试养成晨跑习惯时,黎明时分起床去跑步可能让你感到害怕。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让这件事成为习惯呢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行为经济学家科林·卡默勒说,对于那些在新年当天下定决心的人来说,三周时间听上去很容易实现。然而,1月21 日,很少有人能夸耀说自己坚持了当初许下的承诺。一项调查显示,2023年,只有9%的人真的坚持朝着目标前进。
习惯形成需要多久
“三周理论”的起源与习惯本身无关,这一说法源于1960年的励志书籍《心理控制术》。书中,整形外科医生马克斯韦尔·马尔茨观察到,他的病人术后需要大约21天适应他们的新外表。虽然没有进行正式实验来验证,但这本书将“三周理论”应用于生活中许多其他方面的自我转变。
“三周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卡默勒解释说,这种说法持续存在可能因为三周似乎是个合理的时间范围。例如,在短短三天内养成一个有规律的锻炼习惯似乎太快了,但一年时间似乎又太长了,人们可能会很容易地将21 天视为现实可行的时间长度。
近半个世纪后,2009年一项关于习惯形成的标志性研究发现,习惯的形成需要18至254天。参与者报告称,平均需要大约66天才能可靠地将以下三项新的日常活动之一变成习惯:午餐时吃一块水果,午餐时喝一瓶水,晚餐前跑步15分钟。英国习惯应用与理论小组联合主任菲莉帕·拉利说,连续不断的每日重复是影响一种行为能否成为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一部分的最大因素。
行为的类型是另一因素。拉利指出,自学一项全新的技能或程序显然比记住早上多喝水要花更长时间。去年,卡默勒和他的同事利用机器学习进行了一项研究,以确定养成习惯所需的时间。机器学习模型分析了大量关于行为重复观察的数据,考虑了可能影响个人是否决定坚持下去的不同变量。结果显示,养成洗手习惯只需几周时间,而养成锻炼习惯则需半年时间。该研究指出,洗手没有锻炼那么复杂,而且有更多练习的机会。研究人员还表示,习惯的形成取决于一个人在练习一项活动时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提醒他们进行这种行为的环境因素。
如何坚持
说到坚持决心,卡默勒指出,一旦“新的一年,新的我”的兴奋劲头消退,可能就很难保持动力了,这很容易导致开始一个新行为几周后,就不想继续下去甚至完全放弃。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来执行这项活动(例如,制定“每周学习西班牙语语法3次,每次20分钟”的目标,而非“学习更多西班牙语”的模糊目标)和有某种形式的问责制(如在应用程序上打卡或找朋友监督)可以帮助监控你的进度并推动你持续向前。此外,相比于认为自己该做的事,人们更倾向于坚持自己感兴趣的。
奖励是很好的激励方法,但只有方法对了才有用。拉利说,人们经常会犯延迟满足的错误,例如,去健身房锻炼一周后,周六才奖励自己逛商场□而如果在任务进行过程
八年级语文 第 5 页 (共 8 页)
中得到奖励,效果会好得多,例如,一个有锻炼目标的人可以在跑步机上跑步时观看一部新上映的电影,而不用非得等到周末。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实验期间,参与者只有在健身房才能收听当时流行的有声书(如《饥饿游戏》三部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参与者去健身房的频率高出了 51%。
拉利另一个建议是将期望养成的习惯与固定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如果一个人每周去办公室两天,安排下班后去健身房可以让大脑增强两种行为的联系。把这两种行为联系得越紧密,与记忆和习惯形成有关的脑区因此出现的神经连接就越强。
重新整理你的生活空间也可能有帮助。拉利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吃更多水果,在家里储存和摆放各种水果会让你更有可能做到这一点。这种技巧同样适用于改掉旧习惯。
中断了怎么办
在形成任何新习惯的过程中,错过一两天是完全正常的。拉利说,人们倾向于制定严格的时间表,要求每天都执行目标行为,当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或是行为本身(比如每天跑16千米)太难时,他们可能就不想再尝试。
如果你觉得自己偏离了预定轨道,拉利建议你稍作停顿,思考你为什么会中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试着每周慢跑3次,每次跑3千米,而不是每天跑16千米。如果你仍然觉得这太有挑战性,可以进一步调整,放慢速度或缩短距离,再逐步调整回最初的目标。起初,穿上运动鞋和沿着街区散步可能看上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但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所以,即使在一月二十一仍未达到目标,也不要自责。只要坚持做一件事,你都会越做越好
——无论你花了多长时间。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 2024-02-21, 有删改)
11.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天做完作业后整理学习用品比每天早晨喝水更容易养成习惯。
B.每天读5页书,比决心读更多的书籍,更容易养成阅读习惯。
C.如果习惯养成中偏离了预定轨道,也不用在意,因为这很正常。
D.本文括号里起补充说明的文字,虽然都是举例,作用却完全不同。
12.文中画线句中□处应用什么标点 请表明看法并结合语境简述理由。 (4分)
13.暑假即将来临,小文准备养成晨跑的习惯,但他又担心自己做不到,结合文本内容,为他提一些建议。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文, 完成 14 ~ 18题。 (共16分)
【文本一】
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 “之”字示仆者,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及五六岁,便学为诗。
八年级语文 第 6 页 (共 8 页)
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②读书。二十已来,昼课③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④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⑤。……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注】①仆:旧时男子对别人谦称自己。②苦节:此处意为矢志不渝,坚持不懈。③课:攻读学习。④不遑:没有闲暇。⑤胝(zhī):指手脚掌上的厚皮,俗称茧子。
【文本二】
不复偿价
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白少傅①诗名,动于闾阎②,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偿价。日日如是。
——唐·冯贽《云仙杂记》
【注】 ①白少傅:白居易曾担任太子少傅的官职,时人以官职称之。②闾阎:本义为里巷的门,也借指平民,这里指卖饼的小贩。
【文本三】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 心已默识 词义推断
(2)虽百十其试 课内迁移: 虽有嘉肴
(3)间又课诗 查阅词典: ①ji àn(见 )。夹缝,间隙,空隙。② jiàn(见)。间隔, 间断。引间或, 断断续续地。③ jiān中间,期间。④近来。(摘选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
(4) 日日如是 联系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
15.把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
16.小金想把文本一作为“天才诗人白居易”的写作素材,是否合适 请结合文本一内容简述理由。 (4分)
八年级语文 第 7 页 (共 8 页)
17.文本二为什么要写“长安冰雪”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分)
18.文本二写到“白少傅诗名,动于闾阎”,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三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四、整本书阅读(4分)
19.请从下列两道题中任选其一,结合阅读体验作答。 (4分)
(1)如果没有朱赫来,保尔会不会成长为一名钢铁般的战士 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谈谈看法。
(2)《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的书,作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通俗性,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它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
五、作文(50分)
20.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请以“破晓”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史铁生《病隙碎笔》
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某热播剧台词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联系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学情监测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1. qīng kuì【每空1分, 共2分】
2.崇 源【每空1分,共2分】
3.①邻里间偶有交往的比率较高/邻里间偶有交往的比率高于经常往来的,有的邻居间还有冲突(还有邻里关系关系淡漠甚至特别糟糕的现象);②居民希望通过多种社区活动和谐邻里关系,其中对邻里间互帮互助期待最高。【第1点2分,第2点1分,能围绕“邻里关系”答题,意思对即可;共3分】
4.①黄发垂髫,②并怡然自乐,③往来翕忽,④似与游者相乐,⑤安得广厦千万间,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⑦零落成泥碾作尘,⑧只有香如故。【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5.示例一:番茄炒鸡蛋:锅里放油烧热,将打撒的鸡蛋倒入锅中煎熟后铲出;锅里放油烧热,将洗净切好的西红柿,切成小块,倒入锅中,翻炒均匀;倒入炒好的鸡蛋,出锅,装盘。
示例二:烤鸡翅:鸡翅洗干净后,倒入腌料中拌匀,腌制1小时;烤箱盘底铺一些蔬菜碎叶,把鸡翅码在蔬菜上烘烤;15后给鸡翅翻面,烘烤5分钟后取出。
【能结合生活体验,简单写清制作一种菜的过程,表达清晰流畅即可;共3分】
6.智能手机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但是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不熟练,甚至对网络有些惧怕,有时不敢使用手机。举办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可以让老年人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避免让老年人成为信息时代的绝缘体或边缘人。【能够结合材料简述问题2分,意义分析合理2分; 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7.栎栎让我想到那些勇敢追求自由,不畏生活艰苦的人;他们像栎栎一样,不愿为了安稳生活,失去自由,委由求全,宁愿承受不确定的危险。姣姣让我想到习惯于依附他人而自我满足的人,他们虽然养尊处优,享受着被施舍、不劳而获的利益,但也受制于人。【每个动物的分析2分,其中由动物联想到的人1分,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8.黄毛鼠很少有好寓意、被其他动物轻视,却反而更能看到老黄牛生存的价值,理解老黄牛的人生追求,对生活也有更清醒的认识。小动物们,却以己度人,用自己的价值观念评判其他动物;两相对比,显示了作者的立场,也启迪读者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要随意干涉别人的选择,更不要带着偏见看人。【黄毛鼠和小动物们的分析各1分,作用2分;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
9.①为小动物们的夜话提供环境,写出了时间的流逝,表明小动物们夜话的时间比较长;②树林静谧祥和的环境、树根的燃烧、跃动的火光暗示了小动物们心情的变化;③表现了小动物从互相指责、感情疏离到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的改变,展现了动物们从忧虑未来到活好当下的心灵成长历程。【第①②点各1分,第③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0.此题分层赋分。
第一层:理解角度单一,只能从表层理解。
是黄毛鼠。听了黄毛鼠的话,小动物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改变了对朋友的态度。(1分)
第二层:理解角度多样,能涉及两重意蕴。
起初小动物们都以自己的标准否定别的动物的生活方式,黄毛鼠的话,让小动物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自我反思后,改变了对朋友的态度。(2分)
黄毛鼠义愤填膺为老黄牛打抱不平,让小动物们进行了心灵受到触动;小动物们自己善良的本性和自我反思的勇气,也让他们在黄毛鼠的启发下,认识到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评判别人是一种自负的表现,应该改正。(3分)
第三层:思维全面,理解有深度,能关联多个层面。
不被重视的黄毛鼠义愤填膺为老黄牛打抱不平,这让小动物们心灵受到触动,认识到了用自己的价值标准衡量别人生活方式的错误。小动物们善良的本性和它们之间的友谊,也让他们能够及时反思,愿意放下评判,站在他人的角度换位思考,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这种改变其实是一种成长。(4分)
小动物们都有善良的本性,他们最初不理解朋友,也是希望对方过更好的生活。只是他们当时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有各自的生活追求。当黄毛鼠义愤填膺为老黄牛打抱不平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及时反思到了自以为是的错误,认识到从对方的角度看待对方的选择,才是真正的理解和尊重就朋友。这既是他们对朋友态度的转变,也是他们从忧虑未来到活在当下人生态度的转变,是一种生命的成长。(5分)
11. B(3分)
12.示例:句号。画线句先用去健身房锻炼一周后奖励自己,具体说明犯延迟满足的错误是常见的;再用在健身房一边锻炼一边奖励自己,说明在任务中及时奖励,效果更好;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用以说明方法正确,奖励才更有效。方框处用句号更能区别两种奖励方法,层次更清楚。【内容2分,逻辑关系分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
13.示例:小文,我建议你:①制定具体计划,比如每次跑步三公里,日日坚持;②运动时

时奖励自己,比如可以一边运动,一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③可以把晨跑与自己的日常活动结合起来,比如把晨跑放在早餐前;④也可以告知朋友或家长,让他们监督自己;⑤如果中断,及时分析原因,找到方法,调整运动计划。【每点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得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共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14.(1) 识:记下。(2) 虽然。(3) ②(4) 这样。
15.到了五六岁,就学习作诗。九岁就熟悉、识记声韵。 【每个句子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6.示例一:不能。文本一中虽写到白居易天生有过人之处,但他的成就更源于后天努力他五六岁就学习作诗,九岁识记声韵,十五六岁明确了志向后更加刻苦读书,以至于口舌生疮,手指和肘子结成老茧,正是白居易的刻苦勤奋,才使他成为伟大的诗人,所以文本一不能作为“天才诗人白居易”的写作素材。
示例二:能。文本一写到白居易天资很高,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口不能言”时,“心已默识”,且能长久不忘,这是他以后学有所成的良好条件;否则即便再努力,成就可能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文本一能作为“天才诗人白居易”的写作素材。
【内容2分,能结合内容分析2分;共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用长安冰雪夏日与金璧等价,突出其贵重;再用白居易每需冰雪,小商贩却天天用筐送给他,衬托白居易诗名很盛。【分号前后各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8.①白居易的诗大多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比如文本三就记叙了一个卖炭翁的悲苦故事,这些作品贴近真实的百姓生活;②白居易关注国事,他的诗体现“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念,能表达底层人民的心声,比如文本三流露出诗人对“宫使”制度的揭露和控诉,能获得底层人民的共鸣;③白居易诗歌语言浅白,易于理解和传诵,比如文本三中记叙的故事就通俗易懂,体现了这一特点。
【每点2分,写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共4分】
参考译文:
(1)我刚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奶母抱着我在题字的屏风边玩,有人指着上面的“无”和“之”字让我看,我虽然嘴里还说不出来,可心里已经默默记住了;后来有人问起这两个字,即使有过十次百次试问,但我都能指出来,没有差错……到了五六岁,就学习作诗。9岁就熟悉、识记声韵。十五六岁才知道设置进士科考选官吏的事,便按照自己的志向刻苦读书。20岁以来,白天学赋,晚上看书,有时又学习诗歌,顾不上睡觉和休息了。以至于口舌生了疮,手指和肘子结成老茧。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2)长安市中的冰雪,一到暑天,就与黄金、璧玉同等价钱。太子少傅白居易的诗名,连卖冰的小贩都知道。白居易需要冰块,就整筐整筐地取,小贩从不要钱,天天如此。
四、整本书阅读
19.(1)示例一:不会。①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他欣赏保尔的革命潜力,并向他传授了很多革命知识,启蒙了他的革命意识,推动保尔走向了革命道路。②朱赫来教会保尔拳击等自卫技能,在保尔后来的战斗中多次派上用场,包括袭击押送兵,救下朱赫来,这让他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③朱赫来在被追捕和逃逸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深深影响了保尔,激发了保尔为理想而战斗的顽强意志力。④朱赫来在视察铁路建筑工地时赠送保尔一把毛瑟枪,并感叹“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深深地燃起了保尔的战斗热情。如果没有朱赫来,保尔成长为小说中那样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和坚定革命信念的战士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示例二:会。①保尔出身于贫穷的工人家庭,内心深处有反抗精神,在学校里就因反抗神父被开除。即使没有朱赫来的直接引导,持续的社会矛盾和个人遭遇的不公,也可能激发他内心深处反抗的火种。②保尔拥有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学习能力,他从《牛虻》中汲取到了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抗争的勇气。没有朱赫来的直接指导,他也可能会通过阅读、参与工人运动或是与其他工人的交流中自我启蒙,逐渐树立自己的革命理想。③即便没有朱赫来,保尔也可能会遇到其他志同道合的革命者或智慧长者,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启发和教育保尔,传授给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样能够引导他走上革命的道路。④小说所处的历史时期正值俄国社会剧烈变革
作文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