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说课稿

资源简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各位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课标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而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1课,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进行讲述。本课上承第10课工业革命,展现了工业革命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协调引发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角度深入考察所处时代与世界,指引人民改造世界。同时,为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与亚非拉民主运动铺垫了思想基础,与《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呼应。
三、说学情
要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还要对学情有一定的把握。高二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相关部分的内容,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初中教材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侧重于史实的描述,学生的认识多在表象、认知浮于表层,对于该时代背景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间的联系、《共产党宣言》所表达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层次的世界意义理解不透彻,因此,我会在其已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入历史情境,分析历史材料,进行深入的学习,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积极推动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工业时代背景的图片、文字材料和教材,学生从该时空背景下了解早期工人的抗争与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并对历史问题作出论述,理解人民群众和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程。
2.借助《共产党宣言》的文本资料和教材图文,学生深层次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并对寻求人类解放这一重大历史问题作出自己的论述。
3.通过学习史料学生从多视角总体客观评价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与一体化的世界结合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说教法
我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问题引导法 材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等。
七、说学法
学法主要是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八、说教学过程
这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分三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为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我会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生活在大工业时代的大文豪狄更斯的在《双城记》中的这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并提问:“同学们认为狄更斯这句话是不是有语病啊?为什么会自相矛盾呢?”,顺势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为新课的讲授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好”与“坏”的强烈矛盾激发探究的欲望,顺利引入本课第一环节:大工业时代的抗争
环节二:新课教学(把知识点拆分)
一、大工业时代的抗争——工人,叩问路在何方(12分钟)
这一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的,且内容相对简单,因此我会带同学们领略工业时代的“好”,并简单地提问学生:大工业时代既然如此繁盛,那么“坏”在哪里呢 学生通过阅览材料和教材,回顾旧知可以知道:坏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随后,我会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工人运动爆发的原因 学生明确早期工人运动爆发的原因之后,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探讨工人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涎诞生示意图,讲解三大工人运动的各自主张,并提出问题:请以英国宪章运动为例分析早期工人运动的基本特点?学生阅读地图及教材,回答问题:其基本特点有形成工人组织;提出政治要求;彰显工人力量;结果被统治者镇压。接着我顺势引入空想社会主义内容:国际工人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志之士提出积极提出解决方案,让我们看看他们的理论能否带领人民实现自由和解放。
我会在PPT上展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介绍与代表思想的表格,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设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让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PT材料,了解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及财产公有、共同劳动、权利平等的思想主张后,回答问题:他们其实并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因而他们的思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时空上把握早期工人运动的范围,理解三大工人运动在欧洲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地位,认识工人的力量以及工人运动失败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空想社会主义这一内容的自主阅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必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真理,旨在解放人类(16分钟)
过渡。因此,我会在多媒体展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并安排学生阅读教材,让他们了解到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随后我会展示一个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并思考:1848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实践 学生回答后我再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的结果。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我会在多媒体有关这部分内容的五则材料,让学生分析归纳内容,学生最终得以明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使无产阶级运动具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它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顺势引入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中,继续进行理论探索。引导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资本论》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并找出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规律。最后根据教材和PPT材料讲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让学生明确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的结果。借助解读《共产党宣言》内容的设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化学生的认知,同时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通过对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的一定拓展,建立历史学科与经济、政治学科的联系,也让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实践,立足共产主义(10分钟)
进入第三子目教学,首先我会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 1864年成立国际工人协会的意义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突出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紧接着就是学习巴黎公社运动的知识,我会通过出示原因及过程的材料带领学生学习巴黎公社为什么会失败?并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总结概括。最后我会补充讲解巴黎公社运动的革命措施,帮助学生辨析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让学生们根据课本和所学内容总结巴黎公社运动的意义。
为了能深化学生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我会通过“世界的改变”这个部分,让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起了一面旗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给呻吟在资本主义重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道路,它有如黑暗中的灯火,大旱中的甘霖,以不可阻挡之势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传播开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真正彰显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分析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分析判断巴黎公社的性质,体会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经验与启示。再对比工人运动的发展的过程中,再次深刻体会科学理论对工人运动指导的重大意义,也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的联系、对比思维。
自主阅读教材 出示表格 出示材料 分组讨论 突出讲解 补充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
为了检验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会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小结。
【作业】
我会设置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下节课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
九、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秉承着清晰简洁、重难点突出的原则,以时间轴为特点,设计如下:
说教学反思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外历史纲要》这一课程的指导思想,它的诞生和传播在本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这一课涉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马恩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几乎全是重点内容和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全面而深入地掌握这一理论体系绝非易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同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