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界的物质性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3、通过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批判有神论的荒谬性。【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哲学,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2.科学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以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待世界。【学习重难点】重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难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的本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预习新知】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2.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3)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的产生(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2.意识的物质器官(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2)人脑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3.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2)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四、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2.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巩固训练】1.漫画(作者:郑辛遥)(改编)告诉我们( )①“印象”是人脑改造咖啡后留下的记忆②“苦、香”是“印象”产生的生理基础③咖啡自身的属性是“印象”的客观内容④“印象”是咖啡刺激人脑后留下的痕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认为,文学跟别的东西不一样,文学的选择性很强,同样一部小说,每个读者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肯定会得出结论”。由莫言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人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反映②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思维可以摆脱客观对象的原貌实现创新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3.象鼻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60款新品在天津召开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首发。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但它却没有人类的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这印证了(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D.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4.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则认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壮壮、美美”是在广西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吉祥物,创作原型为中华白海豚。白海豚的跳跃姿态灵动自由,与学青会运动健儿们朝气蓬勃、年轻向上的特质不谋而合。对吉祥物及创作过程分析合理的是(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吉祥物形象展现了壮乡人民欢迎八方来客的热情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吉祥物蕴含着对学生青年运动茁壮成长的愿景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吉祥物真实反映了中华白海豚的活泼律动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吉祥物的创作源于设计者对白海豚的内心感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斯坦福大学首次破译了与手写书信相关的大脑活动。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进行“意念写字”时,会在屏幕上呈现一个虚拟键盘,每个字符以不同频率进行编码。想拼写某个字符时,只需要看着这个字符,不同频率的字符就会带来不同的视觉刺激,从而诱发特定模式的脑电波。这使得瘫痪者只需要“脑补”手写文字,他所想的文本就会实时显示在屏幕上。这表明( )①意识有时候可以对物质起决定作用②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④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所说的“物质”( )①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③是所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④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向人们展示了一场“未来生活秀”,有能缝合破损鹌鹑蛋膜的手术机器人、能制作月饼的超敏感机器臂等。有观众感慨:“机器人终要取代人类。”下列选项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①机器人能模拟人脑,但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②机器人只有理性认识,而人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③机器人的功能日益强大,能在诸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④机器人的使用是人类劳动的延伸,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一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不可能④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③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④物质就是各种各样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①:“印象”属于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咖啡是“印象”所反映的内容,所以,“印象”是留在人脑并被改造过的咖啡,①正确。②:人脑是“印象”产生的生理基础,②错误。③:咖啡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是“苦、香”,它是“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内容,③正确。④:“印象”是品尝过咖啡后的意识,是咖啡刺激人脑后留下的痕迹的说法错误,④错误。故本题选A。2.答案:C解析:①:同样一部小说,每个读者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表明人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反映,①符合题意。②:正确的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③:思维依赖于存在,思维不可以摆脱客观对象,③错误。④:“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肯定会得出结论”。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答案:C解析:A错误,物质决定意识;B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意识的生理基础,不涉及意识的内容;C符合题意,D错误,机器人没有人类的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这印证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故选:C。4.答案:C解析:①:桓谭的观点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没有正确描述物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说法错误。②③:桓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保罗二世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精神,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②③观点符合题意。④:二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产生了对立,而不是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答案:A解析:①②: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吉祥物“壮壮”、“美美”的设计理念说明艺术创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吉祥物蕴含着对学生青年运动茁壮成长的愿景;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吉祥物形象展现了壮乡人民欢迎八方来客的热情,①②正确切题。③: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存在的歪曲反映,③错误。④:吉祥物“壮壮”、“美美”的设计理念强调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不是强调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6.答案:D解析:斯坦福大学首次破译了与手写书信相关的大脑活动,实现“意念写字”,表明世界是可知的,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②正确。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进行“意念写字”时,会诱发特定模式的脑电波,使得瘫痪者只需要“脑补”手写文字,他所想的文本就会实时显示在屏幕上,表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④正确。物质决定意识,①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③错误。7.答案:B解析:①④正确,列宁所说的“物质”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错误,物质是客观的,不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②错误,哲学上的“物质”是对所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概括,但不是总和。故选:B。8.答案:B解析:①:机器人能模拟人脑,但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机器人不具有思维和创造性,该项能反驳观点“机器人终要取代人类”,①符合题意。②: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器人没有人的思维,只能模仿人的思维。机器人没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②错误。③:机器人的功能日益强大,能在诸多领域代替人类工作属于支持题干观点,而不能反驳“机器人终要取代人类”观点,③不符合题意。④:机器人的使用是人类劳动的延伸,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工具,能反驳观点“机器人终要取代人类”,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9.答案:A解析:①:运动是永恒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①符合题意。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因此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②符合题意。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因此人在红尘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就能做到“不染其心”,③表述错误。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10.答案:B解析:②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②③观点正确。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①说法错误。④: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共性,而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