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 5 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 学
新课标要 求 1.了解三大改造; 2.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 通过研读材料、教材,理解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2.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观看图片、表格, 了解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经过、方式,提高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通过研读史料,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和局限性,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评价历 史事件; 4.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 制度的贡献,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教学重点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难点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方法 典型案例法、史料研读法、识读地图法
教学资源 教材、PPT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一、观看视频——情境导入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第 5 课《三大改造》 二、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 典型案例——理解背景 材料:1953 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18 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仅有 7 头耕牛,因为没有草料喂,瘦的跌倒后站不起来。大车和土犁等农具也破破 烂烂,残缺不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提问:阅读案例及教材 P23-24,思考:农村为什么要成立合作社? 明确:背景: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 展。但是, 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 工具、资金, 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 利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 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 国家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 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2. 阅读教材,梳理经过 学生观看视频 进入新课 研读史料,了解 背景 通过观看视 频,创设情境, 学生带着问 题进入新课 通过研读材 料、教材, 理 解国家对农 业社会主义 改造的背景, 落实史料实 证、历史解释 的核心素养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阅读教材 P23-24 内容思考:农业合作社大致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遵循什么原则? 明确:阶段:初期,互助组为主——1954—1955 年底,初级农业生产合 作社为主——1956 年,高级农业合作社为主(完成) 原则:自愿互利,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3. 图片案例——归纳优越性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案例:1953 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18 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 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在党支部书记、社长的带领下, 社员齐心协力,苦 干一年,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组织 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1954 年,全村 80 多户贫农和中农,全部加入农 业生产合作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图片及材料思考:农业合作社有何优越性? 明确:优越性:农业合作社后,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物尽其用, 人尽其力,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4. 大单元教学 结合所学,归纳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社后,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学生分析典型 案例、识读图片、 图片,了解农业 生产合作化运 动的阶段、方法、 原则、优越性 通过分析典 型案例,阅读 教材,观看图 片,了解农业、 社会主义改 造的经过、方 式及优越性, 提高分析历 史事件的能 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 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明确: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 制)——集体经济(公有制) 5. 研读史料、理解背景 材料: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 绝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 在旧社会遭受着过 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削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建国初期, 由于 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解放后,手工业在国民经济 中仍占有很大比重。手工业是供应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资料需要的主要来源, 农村生产资料的 90%,农民生活资料 70%左右都靠手工业,城市居民也需要 大量手工业产品。特别是有悠久历史的各种工艺美术品, 更是中华民族的骄 傲。这就可见发展手工业生产对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 的。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阅读材料,概括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 明确: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手工业劳动者在国民经济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6. 阅读材料——表格梳理 阅读教材 24,结合下列表格,掌握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况。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结合所学,思考 问题 阅读史料,理解 手工业社会主 义改造的背景 阅读图片、教材 通过分析土 地改革和农 业合作化运 动土地所有 制的变化。理 解在农业方 面社会性质 的变化 通过研读史 料,理解国家 对手工业、社 会主义改造 的背景,落实 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的核 心素养
方针 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形式 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社——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文字及表格,了 解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的概况 阅读材料,归纳 背景 阅读图片、教 材文字及表 格,了解手工 业生产合作 社的概况 通过研读材 料、教材, 理 解国家对资 本主义工商 业社会主义 改造的背景, 落实史料实 证、历史解释 的核心素养
方法 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
步骤 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结果 1956 年底,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三、公私合营 1.阅读材料——理解背景 材料: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 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 得发展。但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一些私营工商业 主为了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 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 和国 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材料,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明确:背景: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了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 斗争。 2.阅读教材——表格梳理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阅读教材 24,结合下列表格,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概况。
形式 公私合营、赎买 阅读教材,思考 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图 片、图表展示, 了解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 造的形式(赎 买政策),提 高分析历史 事件的能力
目的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3.图表展示——突破难点 4. 深度思考——理解变化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结合所学思考:在公私合营的过程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有何变 化? 明确①单个企业公私合营——②1956 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 资料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生产资料虽还有所有权,但已不能买卖,只是获 取定息(企业基本属于社会主义性质)——③定息停止,公私合营企业变为 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5. 典型案例——感受变化 案例:同仁堂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 大改观。生产设备、厂房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改造......初步改变了手工 业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向着机械化、半机械化大生产迈进了一大步。为了扩
大企业的经营,打磨厂新开路乐氏的住宅,19 个四合院全部扩建成同仁堂制 药厂。增设了同仁堂提炼厂, 通县果园药酒车间,扩建了大栅栏同仁堂门市 部,增设了同仁堂第二门市部。到 1959 年,比解放前夕的 1948 年,职工人 数由 190 人增加到 539 人......产值由 16 万元增加到 1251.9 万元......秘 制丸药由 140 万丸,增加到 6864.2 万丸......水泛丸由 4000 斤,增加到 31.38 万斤......虎骨酒由 3 万斤增加到 30.5 万斤...... ——孙洪群、金永年《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阅读同仁堂案例,思考: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公私合营后,有何变化? 变化: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公私合营,在资金、 技术、设备等方面获得巨大的帮助, 规模扩大,销售额上升,逐渐发展成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 6.大单元教学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绘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的示意图。 学生成果展示: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地图图表——时空观念 识读地图、图表,你从中获得什么有效历史信息? 绘制示意图,全 班展示 通过绘制示 意图,梳理中 国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历 程,落实时空 观念
明确:1956 年,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 研读史料——理解意义和局限性 材料一:1956 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 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 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 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为国营商店。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 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由于各种条件的成熟, 由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的正确领导,由于全国人民的努力,在这样一个大革命的过程里,社会财产 没有遭到损坏,社会秩序没有发生混乱,社会生产没有下降。恰恰相反, 我 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 (1957 年 6 月 26 日) 材料二: 1957 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内,我 们将有充分的可能完成和超额完成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 1956 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 手 工业合作化也已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 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 可以确定地说,1956 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趋于全面高涨的一年。生产和建 设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 有所增加。所有这些,都为胜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 《新年的展望》 (社论)《人民日报》1957 年 1 月 1 日 材料三:当然,三大改造在后期也出现失误和偏差。1981 年,《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 在 1955 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 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 年资本主 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 当。但是, 这些问题并不能否定三大改造的功绩,更不能成为攻击它的依据。 ——荆世群:《 “三大改造 ”研究误区评析》, 《湖 南社会科学》2017 年第 4 期) 研读史料,归纳 三大改造的意 义和局限性 通过研读史 料,理解三大 改造的意义 和局限性,学 会用历史唯 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 评价历史事 件
研读材料,如何评价三大改造? 明确:意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 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是中国历史 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 积极性,并未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 变过快等缺点。 点拨: 评价历史事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3.大单元教学 拓展: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社会性质的改变 五、课堂小结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向社会主义过 渡时期。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 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作为祖国新时代 少年,我们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展示示意图,梳 理归纳 齐读感受 通过示意图, 梳理中国近 现代史上三 次社会性质 的改变,落实 时空观念 落实情感态 度价值观教 育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社会调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当地有一定历史的工厂,围绕某一主题,了解它 发展的历史,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在全班展示。 调查示例: 调查报告 调查者: 时间:
题目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方式
调查结论
评价等级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评 颗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