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这是因为( )
A.废除了丞相 B.废除了行中书省
C.废除了三司 D.废除了锦衣卫
2.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这些举措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皇权统治的加强 B.文化专制的加强
C.思想控制的强化 D.资本主义因素萌发
3.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C.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
D.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4.习近平主席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只有着力打造“向海经济”,才能写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如图所示航海活动最远到达的大洲是( )
A.欧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非洲
5.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6.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
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是(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8.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9.中国历代王朝都以农为本,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关于农业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B.隋唐时期流行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水稻在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D.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10.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建立了蒙古政权 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③灭掉西夏政权 ④攻占临安,灭亡南宋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1.清朝时拥有雄厚实力的商帮形成。其中在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的是( )
A.徽商 B.晋商 C.浙商 D.秦商
12.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位诗人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他是( )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3.歌曲《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
A.盘庚迁殷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巾起义
14.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15.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产生了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其中被称为“画圣”的是( )
A.阎立本 B.张择端
C.赵孟頫 D.吴道子
16.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其实西藏早在元朝时就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元朝还专门设置了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该机构是( )
A.御史台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
17.《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他们走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作( )
A.坊 B.市 C.瓦子 D.夜市
18.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富弼在1040年给北宋仁宗的奏疏中说道:“淮南、江南、荆南、湖北、两浙、福建、广南东西……伏思朝廷用度……尽出九道。此九道者,朝廷所仰给也。”材料说明了( )
A.政治重心南移 B.政府赋税十分沉重
C.经济重心南移 D.政府财政依靠北方
20.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交往频繁。下列有关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外交通发达的前提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发展
B.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亚非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等也传到中国
C.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D.可通往日本、高丽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二、非选择题
21.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
材料二 清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 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二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材料二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发展概况
①   设置进士科
唐朝 进士、明经最重要;②   、武举开始
宋朝 重③   轻④   ;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朝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是⑤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中国的科举制
23.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二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4.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的灭亡与其说是被金国从军事上打败的,还不如说是北宋统治集团没有节制地挥霍与奢靡耗尽了社会财富,最后由富宋强宋变成了弱宋,“内不安邦,外不抵金”,从而走向灭亡。
(1)根据材料一中北宋由强变弱的史实,写出你的感悟。
【经济篇】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经济繁荣发展,取得光辉的成就。
(2)简要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生活篇】
材料三 当下最流行的是“穿越”。……真可谓“世界真奇妙,穿越才知道”。这学期的宋朝历史让我颇感兴趣,于是我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偏居一隅的南宋临安城……
(3)请续写这段文字,把你在南宋都城临安一天的见闻记录下来。
【民族篇】
材料四 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在斗争中走向交融。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4)请举例说明材料四中“和”是主流的论断。
【感悟篇】
(5)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而自豪。请简要总结宋元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
答案
1-5AADDD 6-10CDBBC 11-15BCCAD 16-20CCACB
21、(1)变化:考试内容在儒家的“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格式要求八股文。弊端:束缚了思想,扼杀了人才。
(2)现象:清朝实行文字狱。意图:通过加强思想控制来强化君主专制。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工业化的浪潮,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22、(1)①隋朝;②殿试;③文;④武;⑤八股文。
(2)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
(3)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但科举制后期发展成为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洞,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
23、(1)特殊时代: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诗史”。
(2)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
(3趋势:连续增长(上升)。原因: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奠定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局面达到全盛。
24、(1)腐败奢侈必亡,廉政勤俭兴邦。(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
(3)品尝到了宋五嫂的鱼羹,还逛了夜市,在勾栏瓦舍中欣赏文娱演出等。
(4)澶渊之盟维护了边疆百余年的和平友好局面。(或宋金和议使南北方经济都得到发展)
(5)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