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共36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共36张PPT+1个内嵌视频)-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前三分钟:什么是哲学?(全面把握哲学)
(1)从本义看:
(2)从起源看:
(3)从与时代关系看:
(4)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5)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看:
(6)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目录
0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0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0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为什么都不能凭空出现
你头脑中的鬼怪形象是什么样子的?
色诺芬尼:倘若马和狮子都有手,而且像人一样都能用手画画和塑像的话,马一定会画出或塑成马形的神像,狮子则会画出或塑成像狮子的神像。
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最近有一个段子特别火: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
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
在做题和作弊之间,选择了作法......
热点导入
月老殿前爱搭不理,财神殿里长跪不起。
议学问题1:佛真的存在吗?为什么一些人喜欢逛寺庙拜佛?
它能解决人们面临的问题吗?它属于“思维”还是“存在”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要混淆: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
“意识”和“物质”相搭配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如:理论、 计划、 思想、观点等主观性的东西
思维
意识
存在
物质
人的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如:地球、生 物、环 境、国 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练一练:请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思维(意识)或存在(物质)?
1.政治老师
2.暑假制定的学习计划
3.生产力、生产关系
4.十四五规划
5.秦始皇兵马俑
6.成功发射的神舟十四号飞船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存在(物质)
存在(物质)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第一性问题)
(1)谁先谁后;
(2)谁决定谁;
(3)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4)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思维决定存在
唯心主义
注意:对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2.“存在即被感知”。
3.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5.“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6.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练一练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思考:我们能否知道鱼的感受呢?
能——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可知论
不能——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不可知论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P8-1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注意:
(1)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思维不能正确认识 存在
B、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A、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同一性” 内涵:互相统一、符合、一致。
1、奋斗者号深潜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2、市场经济变化莫测,要想把握市场变化是徒劳的。
3、马克思: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4、休谟: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
5、康德: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6、荀子: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7、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请判断哪些属于可知论或不可知论?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可知论
3.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方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相关链接: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知识小结:
1.从生活和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学生
教师
农民
工人
企业经营者
医生
学习计划 VS 学习实际
教学计划 VS 教学实际
耕作收获的计划 VS 耕作收获的实际
做工的方法步骤 VS 做工的实际
企业经营策划思想 VS 企业生产流通实际情况
处方 VS 病情
思维(主观)
存在(客观)
决定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从哲学研究看: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卢梭
研究【人与法】
柏拉图
研究【理想国】
苏格拉底
研究【物与理】
毛泽东
分析【理论与道路】
孔子
研究【知与行】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从哲学发展看: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哲学问题。
3.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
问题展开。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哲学派别 观点分歧表现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注意:相关链接——二元论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②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进步性: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③局限性:把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的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拓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①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法国.拉美特利 《人是机器》。
②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静止、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他们不知道自然界中的各个领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在不断发展中的历史过程。
③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者只限于在研究自然现象时坚持唯物主义,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他们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还是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去解释社会历史现象。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认为“理性”、“意识”支配社会的发展 “英雄创造历史”。(历史观上唯心主义)
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人脑是一面镜子
2、人的个性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
3、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
4、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全是鬼话
5、个人英雄主义
6、刻舟求剑,白马非马论等
记忆一些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他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进步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请判断以上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
8.气者,理之依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思考:
1、哪吒的观点
2、三太子的观点
3、两者的不同在哪里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1、我命由我不由天
2、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3、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到底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我是妖族,从出生命运就注定了。
主观精神(人的思想等)
客观精神(不是人:上天、上帝等)
形 态 基 本 观 点 评 价
主观 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根本观点错误,但有一定借鉴意义
客观 唯心 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风水面像星座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阳明(守仁):心外无物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中外“神创论”
孔子:命由天定 程朱理学:理在事先 、理生万物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精神
唯心主义发展的两种形态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观唯心主义典型观点:
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中外的神创论:上帝创造世界 ;盘古开天地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如:“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客观唯心主义典型观点:
1.(战国)孔子: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2. (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3.(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
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4.(战国)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5.《圣经》说: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6.(英)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7.(春秋战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8.(明)的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9.(德)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10.(南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11.(南宋)朱 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12.(德)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辩一辩
 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注意
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
其一
其二
唯心主义
辨证法
形而上学
从属于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
辩证法的观点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哲学只有两大阵营,而非四军对垒。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盲人摸象
刻舟求剑
全是缺点
思考:你认为他们犯了什么错误?应该如何看问题?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应该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前因后果
发展的观点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江后浪推前浪
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
人无完人
福祸相依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竭泽而渔
断章取义
杀鸡取卵
静止的观点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片面的观点
以偏概全
一刀切
偏听偏信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
有没有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派别
是什么
对世界本原
的回答不同
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对立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对立
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对世界状态的
回答不同
为什么
是生活实践和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课堂小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误区警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于意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
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因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历史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