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共3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共3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
唯物辩证法(第3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
辩证唯物论(第2课)
文化
(第三单元)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 ——吸收外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 ——面向未来
《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物质是静止的吗
物质的运动是
杂乱无章的吗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在规律面前是
无能为力的吗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利用规律
1. 物质观:
(1)物质含义
(2)世界物质性原理
2. 运动观:
(1)物质和运动(2)运动和静止
3. 规律观:
(1)规律的含义、特点
(2)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4. 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二课整体逻辑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1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呢?
本框就是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个方面,说明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物质性
物质性
是物质的
依赖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
整个世界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不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具有客观性,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1、物质的含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A、日月星辰
B、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
C、学习计划
D、生产力、生产关系
E、电、磁场、引力
F、动植物
G、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ADEFG
点拨:判断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整个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既包括物质现象,又包括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相对于意识而言,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包括意识现象。
易错点拨:客观存在vs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 物质现象 + 精神(意识)现象
水果的具体形态
水果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共性
个性
概括 抽象
物质区别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
比较 哲学上的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
区 别
联 系
除了共性之外(客观实在性)
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共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
物 质
物质具体形态
具体表现
抽象概括
个性
具体
个别
共性
抽象
一般
注意: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比如:桌子、书)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
B.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C.两人观点都正确
D.两人观点都错误
[解析]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甲的观点是相对于意识的物质概念而言的;乙的观点是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
C
练一练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山川、生物、磁场、阳光……
构成要素是物质的
---各种运行规律是物质的
---各种变化发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过程
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要求: ①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三维设计14页)
尊重、利用、顺应、保护、改造自然 √
服从、征服、掠夺自然 ×
人类是从古猿发展而来的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
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从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③生产方式
②人口因素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劳动者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客观的
物质力量
物质关系
①地理环境
(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因素。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2)从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归纳: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哲学原理】
【方法论】
尊重社会的客观性、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为什么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 意识的起源:①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阶段:一切物质具有反应的特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第二阶段:低等生物
——刺激感应
第三阶段:动物
——感觉和心理
第四阶段:人的意识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发现并捕获了两个狼孩,她们刚进孤儿院时,具有狼的特征:每晚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只知道饥饿的时候觅食,饱的时候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
思考:狼孩有没有人的意识?这说明什么道理?
启示: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脑不会自行产生意识,脱离了人类社会,人不会形成意识。
1. 意识的起源: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促进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和
社会交往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需要制造和使用工具
需要交流
接触的事物增多
促进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探究问题:为什么意识只在人脑中产生而没有在动物大脑中产生呢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
易混易错提醒
≠大脑
≠动物脑
≠电脑
人脑
≠人工智能
注:
①没有人脑,一定不会产生意识
②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狼孩)
有人认为,机器人将会完全取代人类,甚至统治人类。请你评析这种观点。
人工智能用机械模拟人的意识,是一种机械的无意识过程;人类意识则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和属性。
人工智能可以无限地逼近人类的意识,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人类的意识能力,但人工智能永远受人类的控制和支配,永远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意识,更不可能反过来支配和统治人类。
机器人没有意识,不可能取代人类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思考:1.鬼神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想象?
2.鬼神是依据什么被创造出来的?
自然山水
画家
山水画
客观存在
(原材料)
人脑
(加工厂)
意识
(产品)
生活、实践
进入
加工
形成
3.意识的内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有了人脑和客观存在就等于有了意识吗?
不是。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客观存在是人脑反映的对象。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客观存在进入人脑,人脑对其产生反映,才能形成意识。
意识产生的三个条件:客观存在、实践、人脑
1.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上看: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体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上看: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结: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测一测:你看到了什么?
对同一个事物,不同人的反映可能是不同的。这说明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注意:
1.从意识的性质看: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
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党的方针、思想、路线)
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宗教、鬼神、法轮功)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构成、发展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2.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
【方法论】
1.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2.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总结: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原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总结: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关键词:针对国情制定政策、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量力而行、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本课小结
物质概念
含义
唯一特性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
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物质就是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  )
【答案】×。提示: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而不是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
2.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
【答案】×。提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不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3.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答案】×。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不可分离,相互依赖,因为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4.人的意识根源于人的创造能力。(  )
【答案】×。提示: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
易错易混:
1、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段话体现了: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一样的
B.观念是物质的东西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C.观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D.观念是人脑的产物
B
典例精练
2、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励志情怀叫“洪荒之力”。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②意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典例精练
3、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典例精练
典例精练
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是( )
①植物的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
②岩石风化,滴水穿石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猎狗能够以不同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