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要求】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学习目标】知道列宁主义的诞生;能够描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历程;能够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能够简述苏俄(联)不同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能够根据不同的时空尺度,多角度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能够通过苏俄(联)经济发展的演变脉络,辩证认识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和进步性;能够通过文献资料和合作探究,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重点难点】1.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与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与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2.难点:客观评价苏联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借鉴意义)。【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A.自主预习和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1.背景:(1)经济: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最薄弱的一环”)。(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3)阶级:无产阶级的力量在持续壮大(产业工人革命性强)。(4)思想:列宁主义的产生。①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②内容:A.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B.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5)组织(政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6)催化剂: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矛盾。(7)准备:①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政权,出现了两个政党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权)的局面。(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②《四月提纲》:把资本主义革命和平过渡为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有军队)。③七月流血事件:和平过渡失败,两个政党并存的局面结束。④十月会议:主张在俄历十月举行起义。2.过程:(1)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2)次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3.意义:(1)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2)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3)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4)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列宁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①背景: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武装干涉、内战)。②目的: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政权。③内容:A.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B.工业国有化:无论大小工业,一律归公(公有制)。C.取消自由贸易,消去了市场和商品。(违背了价值规律)D.实行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④评价:A.特点:适合战时需要(战时),是一次理想实验(共产主义)。B.影响:a.积极: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和前线战争的胜利,缓解城市饥荒,巩固了政权。b.消极: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①背景:政治、经济危机和国情的需要。②目的: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寻找正确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道理。③内容: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制定按劳取酬的工资制。④评价:A.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权得以巩固。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实事求是的有益探索。2.斯大林的探索(1924—1953年):(1)背景:①落后的农业国现状和帝国主义的威胁。②新经济政策的奠基。(2)表现(“苏联模式”):①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A.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行生产资料单一所有制(政企不分),是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②政治:高度集权与个人专断。③思想文化:个人崇拜和学术问题政治化。(3)评价:①成就: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②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水平低,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堂练习】1.1915年,列宁指出,一部分英国、德国和俄国的社会党人所进行的反战宣传,削弱了本国政府的军事力量;各国群众没有别的生路,只有用革命推翻“自己的”政府;社会党人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利用反动政府在目前这场战争中的困难。列宁的主张( )A.为共产国际指明奋斗方向 B.加快了世界大战的进程C.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D.蕴含着民族自决的思想2.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3.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标志是(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B.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C.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4.1918年春,列宁曾提出“暂停”对私人资本的进攻,以使工人获得学习管理的时间。1918年6月28日,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宣布将各主要工业行业的所有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收归国有。这一政策调整( )A.有利于恢复社会经济 B.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C.顺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D.源于严峻的内外形势需要5.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引进美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拥有年产5万台履带式拖拉机的生产能力,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该厂在和平时期以制造拖拉机等国民经济所需要的机械装备为主,同时承担国防工业制造坦克的任务。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发展( )A.实现了苏联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B.发生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C.得益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6.苏联体育运动委员会明确指出“劳卫制”是国家的一项根本体育制度,要求公民从7到60岁都要接受跑步、滑雪、手榴弹、射击、越野等十六个军事项目训练,只有五个项目合格才能报考大学、招工、参军。这表明当时苏联( )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 B.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时代风尚C.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关注公民体质服务生产国防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