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 (共66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 (共66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66张PPT)
唯物辩证法
总特征:
(构成、引起)
根 本
内 容
根 本
动 力
根本观点
联系观
发展观
(3.1)
(3.2)
矛盾观
(3.3)
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__________。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_ ______。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_ _______。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哲学上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 狼和鹿有关系吗,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
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民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能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四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的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四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走进情境 发现矛盾
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很难增加
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
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狼要捕食鹿,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对立)
狼和鹿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统一)
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方面。如: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空间上:
物质属性:
冷热、软硬、黑白、强弱、轻重;
人的属性:
高矮、男女、老幼、胖瘦;
认识领域:
好坏、是非、美丑、善恶、难易;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蝉噪林逾静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平衡
注意2:“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注意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但不能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他们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才能有矛盾。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注意3:“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矛盾是一种关系。
注意4:哲学上所讲的矛盾 ≠ 逻辑矛盾 ≠ 生活矛盾
1.矛盾的含义:
①矛盾双方对立的关系:(生对死;存对亡;弱对强)
②矛盾双方统一的关系:(有生才有死;无弱就无强)
矛盾双方的“对立”不能仅仅理解为“打架”、“冲突”。
哲学上,相反的东西就是对立。如:善与恶,美与丑。
(4)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生活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人为制造,具有主观性)
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具有客观性)
逻辑矛盾: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对立和统一
统一属性——同一性
对立属性——斗争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1)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烧之——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2.矛盾的基本属性: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
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
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淑《为学》
“为之”与“不为”,是人们办事难易矛盾双方能否相互转化的条件。同样,“学之”与“不学”,是学习过程中的难易矛盾相互转化的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斗争、排斥、区别、差异、不同…)
(2)矛盾的斗争性:
注意: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共性)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个性)
同化
异化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资本主义社会
学校教学
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
相互区别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议一议: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
正风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暴力与和平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小试牛刀
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1.居安思危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乐极生悲
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
矛盾同一性,相互包含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同一以差别
和对立为前提。
(2)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强调 不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父母、好友经常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说明存在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即存在同一性。“产生矛盾”说明存在斗争性。
思考: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2)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强调同一性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1.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探究:
3.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构成源泉和动力
2.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原理1:矛盾的基本属性
【原理】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②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
③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看问题。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注1:“一分为二”是指既看到矛盾这一方面,又看到矛盾另一方面;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绝对斗争,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对统一。
注2: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转化的是矛盾双方,而不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知识拓展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各自内涵
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思考:从哲学角度看,世外桃源是否没有“矛盾”?
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
1、矛盾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充满矛盾:如吸收和蒸发的矛盾,产生和死亡的矛盾
人类社会充满矛盾: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民主与专制的矛盾
思维领域充满矛盾:如真理和谬误的矛盾,知与不知的矛盾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注意:
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条件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才构成矛盾关系)
解决矛盾并不是消灭矛盾
标志词:一方面和另一方面;利弊,双刃剑;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点等。
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空间
时间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猜猜他(她)是谁?
林黛玉
关羽
鲁迅
你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
矛盾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个性)
(2)表现: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一个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等。
①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
②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④卖方,花言巧语,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把商品卖出。买方,货比三家,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原理3:矛盾特殊性
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42-43)
(1)含义:
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P42-2
(2)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P42-2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P42-3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P43-1

娴雅端方的
多愁善感的
温柔顺从的
桀敖不训的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宝钗
黛玉
袭人
晴雯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灭 火
着 火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生活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逢山开路,逢水搭桥。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入乡随俗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
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千篇一律;东施效颦; 一刀切;一风吹;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邯郸学步;依葫芦画瓢
思考:水果和苹果、梨、香蕉是什么关系?这个人错在哪?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水果的共性是从葡萄、苹果、香蕉等各种不同水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
具体水果
(个性)
水果(共性)
每种水果的形态、营养价值、口感风味等各不相同
(1) 相互联结
思考:不同类别、品种的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又都含有VC、酸甜多汁等水果的共性。这些说明了什么?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 相互联结
鸭梨

水果
植物
生物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3)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方法论
先试点、后推广
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示范引导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认知秩序
关键词:
4、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
1、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2、制造矛盾、消灭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6、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只有他们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才能有矛盾。
矛盾是客观的
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主、次要矛盾关系示意图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
简单事物
复杂事物
矛盾个数=1
矛盾个数≥2
我军与沈阳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长春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
思考:在辽沈战役中存在哪些矛盾?
思考:这些矛盾在辽沈战役中的地位作用是否一样?
我军与沈阳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长春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
锦州的敌我矛盾
沈阳的敌我矛盾
长春的敌我矛盾
(复杂事物)
辽沈战役
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
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学习
饮食
休息
学校生活
娱乐
学校生活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指出下列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习生活 运动、学习、交友、娱乐、睡眠
学校管理 教学,财务,食堂,卫生,医疗
国家建设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企业经营 行政办公,仓库,生产,会计




实战演练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以辽沈战役为例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
作用的矛盾。
主次矛盾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思考:事物存在主次矛盾,这对我们办事情有什么启示?
方法论: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
方法论:统筹兼顾,恰当地解决好次要矛盾。(两点论)
原理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3、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牵牛要牵牛鼻子
打蛇打七寸
好钢用在刀刃上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
“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两点论)
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反对不分主次
判断主要矛盾的标志性词语主要有:
关键、根本、重点、重心、重中之重、中心、突破口、突出(任务)、首要(地位)、第一(要务)、根本途径、主题、核心等
议学问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是说药既可以治病,但也有危害身体健康的负作用。
既然药有危害性,我们生病了为什么还要吃药?
矛盾双方
可以治病
危害身体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
主要方面
矛盾的
次要方面
有弊 挑战
有利 机遇
中国入世
危险性
优越性
核 能
香港澳门台湾
资本主义制度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
我国所有制结构
矛盾次要方面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统一体
事物的性质是由谁来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图示:复杂事物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重点论)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还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两点论)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某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某一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复杂事物
既看主要矛盾
又看次要矛盾
相统

重点论
两点论
(2)含义
(1)哲学依据: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3)联系: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
要全面
抓重点
反对错误倾向:
①脱离重点谈两点论是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②脱离两点论谈重点论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分
区别 类别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外延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个 “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
内涵 主、次矛盾指“矛盾体”,可称为“一个”或“一种”,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方法论要求 办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判断标志 “重点、中心、关键、核心、根本、要害、首要、首位、第一、突破口、重中之重”等词语(注解重做事情、强调抓、解决) “主流、主体、性质、本质、实质、优势、方向、大局、主导地位、总的来看、总体上、谈认识、谈评价”等词语(注重看问题)
联系 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思考:下面两组说法中哪些体现了主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哪些体现了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和平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战乱仍然存在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主要矛盾
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
哪些体现了主次矛盾关系,哪些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
课堂小结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特关系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这说明。在发展农村经济中
A、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 、要首先抓主要矛盾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不放。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是指
A、抓住主要矛盾
B、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
A
3、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A、主次矛盾和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4、目前,党内出现了腐败现象,但是这不是主流,腐败是存在的,但大部分党员干部还是廉洁奉公的,这中观点
A、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5、高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力量和决胜关键。这对于我们维护国防安全的启示是
A、 抓主要矛盾 B、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B
B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