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资源简介

第 22 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①通过社会信息化和文化 多样化,了解现代世界的 基本特点; ②知道人口、 资源、环境、传染病、社 会治理等人类发展面临的 共同问题。 时空观念:通过比较三次科技 革命,知道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的标志; 理解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唯物史观: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了解随着“信息时代” 的到来,计算机 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家国情怀:充分了解生态与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具体表现,认识合理开发和 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爱护自然、 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预学指导】(时间 6 分钟,完成后拍照上传)
(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忆,记下发现的问题。) 活动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设问 1:请你简要叙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它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 .建立: 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2 .普及: 世纪 年代以来互联网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 ”。
3 .影响——互联网发展是把双刃剑
(1)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 和 。
(2)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 ,推动了 的一体化。
(3)消极: 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活动二:妇女地位的提高
设问 1:妇女地位是如何得以提高的?还存在什么不足?
1. 表现: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 权。
(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 增强。(3)不少国家制 定了 ,以保障妇女的权利,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4)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女性 率持续增长。 (5)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2 .局限:受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
活动三:全球生态与人口问题
设问 3:生态环境恶化有哪些表现和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哪些影响?
1 .生态环境恶化:
(1)原因:全球范围内 化的推进。
(2)表现:
①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了 效应,导致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化学污染破坏了大气中的 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③污染和浪费使有限的 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④土地 化越来越严重。
⑤ 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3)影响:这些环境危机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 和 问题。
2 .全球人口问题:
(1)产生:人口过快增长,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联合国把每年的 月 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2)影响: ①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 问题日益凸显。
②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③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探究:如何解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重大问题问题?
(答案见课件素养提升)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 展示。
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 .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2 .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 入信息时代。
3.影响:①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②网络极大地拓 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 日益凸显。
二、妇女地位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
1 .选举权
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②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③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2 .就业权: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涌现出不少杰 出的女性。
3 .平等权:①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②1979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 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三、生态与人口问题
1 .生态问题: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
①人类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 平面上升
②污染和浪费也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③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④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2 .人口问题:人口过快增长
①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 日益凸显。
②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也构成了新的挑战。
③不同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生态环境危机、核战争威胁、人口爆炸性膨胀、资源日益匮乏、国际恐怖主义和贫富差距拉大等等。
五、如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资源的矛盾问题;
②应加强国际合作,加大禁毒和反恐的力度,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
1 .(2023 河口区一模)如图的邮票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 .网络改变人类生活
B .多极化趋势发展
D .妇女地位明显提高
2 .(2023春 洛宁县期末)如图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B .航天技术的运用
C .原子能的开发运用 D .生物技术的进步
3 .(2023春 灵山县校级期末)2022 年 3 月,疫情导致我们无法正常到校学习,学校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 习启动了线上教学,保证了我们“停课不停学 ”,线上教学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和发达的应用技术。 材料主要表达的是( )
A .疫情让我们生活艰难 B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 .信息时代教育的迅速发展 D .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4 .(2023春 漳平市期末)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博物馆的推广应用,“云展 览 ”风靡互联网,成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多彩元素。据此可知,信息技术( )
A .推动经济发展 B .促成产业升级
C .改善交通设施 D .改变人们生活
5 .(2023春 潜山市期末)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并非中国首创,却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 且受全球瞩目(如图)。“新四大发明 ”的说法体现出( )
A .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B .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越来越大
C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D .中国是当今世界科技的引领者
6 .(2023 红安县模拟)当前,世界在新冠疫情的狂风暴雨中蹒跚前行,但地区冲突问题却并未因疫情而淡
化,2022 年 2 月,“俄乌冲突 ”再度激化为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类正在面临新一轮世界大战的严重威胁
B .和平与发展已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仍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 D .地区冲突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唯一原因
7 .(2023春 金安区校级期末)截止到 2013 年底,中国网民达 6 .18 亿,其中手机网民有 5 亿多,人均一 天看手机的次数是 53 次,高端用户平均每 6 分钟看一次手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 官。”这说明了( )
A .互联网完全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 B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C .互联网基本取代了传统的人际关系网 D .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
8 .(2023 丹阳市模拟)25 年来,全球人均可用淡水量减少了26%,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 和鱼类的数量减少了 29%,林地损失近 3 亿英亩,此外,全球碳排放量和平均气温持续上升。这表明人 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
A .恐怖主义问题 B .贫富分化问题
C .环境恶化问题 D .毒品泛滥问题
9 .(2023 灌南县模拟)早在 1962 年美国蕾切尔 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 破坏、“死亡的河流 ”、“自天而降的灾难 ”等,如今,书中的警告出现,这再次证明( )
A .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B .只有靠科技才能征服灾难
C .预言的准确表明作者的聪慧 D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10 .(2023 镇江)某班在举办“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主题探究活动时,收集到如图统计图表,它所反映 的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压力是( )
A .粮食问题日益尖锐 B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C .儿童地位日益降低 D . 自然灾害日益频繁
二.材料题(共 1 小题)
11 .(2023 武汉)【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一 几十个女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做衣服。她们实行分工, 有的缝袖子,有的钉扣子。每道工序一 做做一辈子,比如缝袖子的一缝就缝几十年,闭着眼睛也缝得很好。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
变成了做这件事的大专家和能工巧匠。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 虽然 20 世纪制衣业才实现机械化,但是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工厂化、劳动分工, 它也完成了工业化改造。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互联网开辟了“空间革命 ”,使实时与全世界链接成为现实,我们不必千里迢迢奔赴现场,就 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教学、视频会议,让政治、社会、商业产生连锁变化;智能手机的出现,带 来了“时间革命 ”,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我们可以实现最快交易、快速送达, 让生活、工作、消费产生巨大变化;而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有望掀起“思维革命 ”,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创意创作、咨询解 答……改变了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将重塑各行业生态,乃至重塑整个世界。
——摘编自王喜文《工业 4 .0》等
材料三
——根据吴军《智能时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判断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否为工厂,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应用场景,简述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概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
1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图片的解读。
【解答】由图片中的信息“信息交流 ”“电子商务 ”可知,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网络改变人类生活。ABD
三项与图片信息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2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一部手机走天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1 世纪以来,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带一部智 能手机,就可以做很多事情,非常的方便快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故 A 项 正确;“一部手机走天下 ”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关,与航天技术、原子能的开发运用、生物技术的进步
不符,排除 BC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三次科技革命。
3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时代教育的迅速发展的相关史实。“线上教学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和发 达的应用技术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材料“学校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启动了线上教学,保证了我们‘停课不停学 ’,线上教 学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和发达的应用技术 ”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和发达的 应用技术,表达的是信息时代教育的迅速发展,C 项正确,符合题意;疫情让我们生活艰难、社会保障 制度的建立、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ABD 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信息时代教育的 迅速发展的相关史实。
4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博物馆的推广应用, ‘云展览 ’风靡互 联网,成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多彩元素 ”可知,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选项 D 符合题意;经济
发展、产业升级和改善交通设施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ABC 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史实。
5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考生需要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等并非中国首创,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新四 大发明 ”,是因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受全球瞩目,C 项正确;A 项高铁不符合互联网对人们 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 A 项;B 项中未涉及国际责任,排除 B 项;D 项夸大了中国科技发展水平,排除 D 项。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历史解 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6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局势的相关史实。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解答】当前,世界在新冠疫情的狂风暴雨中蹒跚前行,但地区冲突问题却并未因疫情而淡化,2022 年 2 月,“俄乌冲突 ”再度激化为战争,这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仍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选项 ABD 表 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当今世界的局势的相关史实。 7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知道材料说明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
【解答】截止到 2013 年底,中国网民达 6 .18 亿,其中手机网民有 5 亿多,人均一天看手机的次数是 53 次,高端用户平均每 6 分钟看一次手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这说明了人们 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环境恶化问题,注意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解答】25 年来,全球人均可用淡水量减少了26%,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鱼类的数 量减少了 29%,林地损失近 3 亿英亩,此外,全球碳排放量和平均气温持续上升。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地 球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这表明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环境恶化问题。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技的作用。
【解答】在材料中涉及到了环境问题,这就表明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证 明的是科技的两面性,所以选项 D 正确,选项 A 、B 、C 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科技的双重作用。
10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需要考生掌握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解答】根据图示可知,世界人口每增加 10 亿人大约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日益加快, 结合所学知识,人口过快增长首先带来的就是粮食问题及人地矛盾尖锐的问题,A 项正确;反全球化现 象阻碍了经济全球化,与人口增长过快无关,排除 B 项;材料不能说明儿童地位日益降低,排除 C 项;
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做法将导致自然灾害频繁,排除 D 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题(共 1 小题)
11 .【答案】(1)是。理由: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
(2)空间革命,实时与世界链接;时间革命,创造新生活模式;思维革命,改变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方 式。
(3)概况: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部分替代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和用药建议等,更加便捷 高效。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准确解 读材料信息。
【解答】(1)由材料“她们实行分工 ”“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 样。”并结合所学可知,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工厂;理由:由材料“她们实行分工 ”“尽管这里未使用机 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虽然 20 世纪制衣业才实现机械化,但是工业革命时期, 通过工厂化、劳动分工, 它也完成了工业化改造。”可知,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可以判断女工工作的 场所是工厂。
(2)特点:由材料“互联网开辟了‘空间革命 ’,使实时与全世界链接成为现实 ”可知,互联网开辟了 空间革命,实时与世界链接;由材料“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时间革命 ’,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我们 可以实现最快交易、快速送达,让生活、工作、消费产生巨大变化 ”可知,互联网开辟了时间革命,创 造新生活模式;由材料“而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有望掀起‘思维革命 ’,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创 意创作、咨询解答……改变了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将重塑各行业生态,乃至重塑整个世界。”可 知,互联网掀起思维革命,改变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方式。
(3)概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择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场景,未来人工智能可以部 分替代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和用药建议等,更加便捷高效。
故答案为:
(1)是。理由: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
(2)空间革命,实时与世界链接;时间革命,创造新生活模式;思维革命,改变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方 式。
(3)概况: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部分替代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和用药建议等,更加便捷 高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第一次工业 革命的相关内容,认识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认识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 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