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表格式)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表格式)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资源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 8 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 学目标 (新课标 要求)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视频、研读材料,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2. 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了解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 3. 通过阅读材料,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了解以 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4.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 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使命。
教学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学难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方法 制作年代尺、研读史料法、观看视频法、分析案例法、列表整理法
教学资源 教材、PPT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一、地图导入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为什么迅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进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是如何建立的?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第 8 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通读课文——梳理大事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观看视频——再现历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识读地图, 思考问题 阅读课文, 制作年代尺 观看视频, 了解家庭联 通过识读地图 导入新课, 落 实时空观念 落实时空观念 的核心素养
开始时间 1978 年 产承包制实 行的经过 读顺口溜, 思考问题 通过顺口溜, 理解家庭联产 承包制的含义
地点 安徽凤阳小岗村
普遍实行 1983 年
2.理解含义特点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制 材料:包产到户以前,安徽流行的顺口溜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 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包产到户之后,安徽流行的顺口溜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 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两个顺口溜反映了农民在什么方面的变化?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 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为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 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基本特点: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 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 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 3. 分析表格——理解意义
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分析上表,你能说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吗? 明确: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 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4. 观看视频——理解意义 观看图片、 表格、归纳 意义 通过观看图片、 分析表格、理 解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作 用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观看视频,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明确: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 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 大单元教学 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观看视频——再现历史 观看视频 整理新中国 成立以来农 村生产关系 的调整 通过观看视频, 理解乡镇企业 对农民致富的 作用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开始时间:1984 年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 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 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 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 ”、职 工吃企业“大锅饭 ”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明确: 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迅 速改变了中国长期落后的面貌。但是, 经过多年的实践,它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从原料采购到 产品生产、销售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计划进行,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 国民经济按行政系统、行政区划管理,造成条块分割严重,割断了经济活动的 内在联系。企业和职工的“大锅饭 ”思想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 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3. 绘制表格——理解变化
绘制表格,对比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 4.研读案例——归纳意义 案例一:1984 年,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面对音响设备市场需求的增加,急 需资金扩大生产。他们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这一办法 得到政府支持。11 月,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 行股票,飞乐股票成为“ 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 ”。后来,股份制试点如雨后春 笋般出现。 案例二: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是新中国第一面“ 业红旗 ”,得到过很多荣誉称号,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 始下滑,商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那个时候的商场, 总经理只有 10 元钱的审批 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1984 年 7 月, 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 300 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 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结合案例,讲述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及积极意义。 意义:企业越来越重视价值规律,注重发展商品经济。同时,企业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股份制改革试点也逐步展开。这项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 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表格梳理 结合教材 P40 内容,梳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情况。 阅读教材, 完成表格 研读案例, 理解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 的意义 通过阅读材料, 认识改革的伟 大意义,初步 学会在具体的 历史条件下分 析历史问题, 了解以历史材 料为依据来解 释历史的重要 性
2.感悟意义 阅读教材 P41 内容,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积极意义。 明确: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 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跨学科主题学习 六、课堂小结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开始于农村。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 就,积累了成功经验,为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果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那么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改 通过对相关材 料进行分析、 综合、概括, 在这些思维过 程的基础上形 成概念, 了解 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 制等概念 从历史的角度 了解我国的具 体国情, 认识
革成效显著,经济繁荣发展,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 都大幅提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 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 改革的必要性 与重要性,理 解改革对经济 发展与社会进 步的重大作用; 我们要不断深 化改革,适应 时代要求,推 动经济发展, 承担起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使命。
板书设 计
课后作 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搜集与本课主题有关的图片和歌曲,借以反映改革 以来我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